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药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93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顺惠芳 《中医药学刊》2003,21(10):1780-1781
输卵管阻塞是导致临床不孕症患者中最重要因素之一,近几年来,我们采用中药内服活血化瘀、外敷消症散及中药保留灌肠等内外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93例,经临床观察。收到较满意效果。输卵管阻塞主要由于炎症时的炎性渗出物。使输卵管腔粘连而阻塞不通.精子与卵子不能在输卵管结合,故不能受孕。输卵管炎症的临床表现多以肝经郁滞为其特征,以小腹胀痛为主症,尤以经期明显,或伴腰酸痛,或带下量多等。近年来内分泌研究表明,由于精神紧张、焦虑的情绪刺激,均会引起内分泌的改变。故在临床上黄体功能不健者多与肝郁气滞有关。本组93例中有部分患者基础体温显示黄体功能不足,经用调肝之法,收效较满意。  相似文献   

2.
妇科继发性不孕症,虽有内分泌失调而引起者。但以生殖器炎症而导致者多见,如子宫颈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内膜结核、子宫内膜炎等。笔者近10余年来,以“化痰祛瘀”法治疗本病,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52例中,因内分泌失调而引起者5例;子宫颈慢性炎症而引起者16例;子宫内膜炎症而引起者11例;输卵管炎症引起输卵管阻塞者17例;输卵管内膜结核而引起输卵管阻塞者3例。患者年龄最  相似文献   

3.
不孕症中以输卵管阻塞不通所致者为多.本文从中、西医结合的方法,采用内服中药复方,配合中药保留灌肠、输卵管通液术综合运用,所治输卵管阻塞不通不孕症60例,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4.
不孕症中以输卵管阻塞不通所致者为多。本文从中、西医结合的方法,采用内服中药复方,配合中药保留灌肠、输卵管通液术综合运用,所治输卵管阻塞不通不孕症60例,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5.
女性不孕症多是由于输卵管炎性阻塞所致,笔者自1987年~1993年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40例输卵管炎性阻塞不孕症患者,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本组病例均系婚后同居2年以上未孕者,所有病例均经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证实双侧输卵管存在完全或部分性阻塞,妇  相似文献   

6.
常规通液后加注丹红注射液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13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2005年8月-2008年8月,笔者采用输卵管常规通液后加注丹红注射液治疗131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拟定:夫妻同居2年或以上,性生活正常,男方生殖功能正常;不孕症患者行子宫输卵管造影证实输卵管阻塞或腹腔镜下通液证实输卵管不通。1.2排除标准  相似文献   

7.
玉兆芬 《陕西中医》2010,31(7):811-812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疏肝散结、清热解毒类中药治疗由于输卵管阻塞引起的不孕症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通管汤(柴胡、枳壳、赤芍、皂角剌、苏木、菟丝子等)内服加中药灌肠及食盐热敷小腹,结合宫腔药物注射,治疗输卵管阻塞引起的不孕症136例。结果:治疗136例,妊娠106例,无效11例,临床总有效率达(输卵管复通率)91.91%,妊娠率77.94%。结论:采用以自拟通管汤内服加外敷、灌肠,治疗输卵管阻塞引起的不孕症,能疏通输卵管,调理冲任经脉,病祛而孕。  相似文献   

8.
中药外治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近况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中药外治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近况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100053)蔡玉华,刘清云关键词不孕症,输卵管阻塞,中药外治输卵管阻塞是女性不孕的重要原因之一,而阻塞多由输卵管炎症所致。输卵管炎症时,大量炎性渗出物长期刺激输卵管内膜成纤维细胞增生,导致管腔...  相似文献   

9.
<正> 输卵管阻塞占妇科不孕症病因的三分之一,其中以炎症性输卵管阻塞最为多见。笔者自1992~1995年采用中药水煎、浸酒内服及外敷治疗输卵管阻塞47例,疗效满意。 1 临床资料 本组符合1991年《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的诊断标准。经妇检,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或B超双氧水造影证实输卵管不通或不通畅。47例中原发性不孕27例,继发性不孕20例。年龄24~26岁9例,27~29岁25例,31~36岁13例。病程最长12年,最短2年。  相似文献   

10.
腹腔镜术后联合中西药治疗输卵管阻塞3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性传播疾病发病率的上升,人工流产及宫腔操作不断增多,上行性感染导致输卵管阻塞及输卵管性不孕逐年增加,不孕症患者有40%是输卵管性不孕。腹腔镜的应用给该类患者带来了福音,但如何防止术后输卵管再次粘连、阻塞,提高输卵管通畅性,提高受孕率,有待进一步探讨。2004-2005年初,我们采用腹腔镜术结合活血化瘀为主中药治疗输卵管阻塞39例,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77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输卵管再通术结合中药疏通灵煎剂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搜集77例输卵管阻塞患者行输卵管再通术和疏通灵煎剂治疗,术后次月再行HSG复查以观察疗效。结果:输卵管再通术的插管成功率为93.9%,有效率为83.2%,妊娠率为32.5%,结论:输卵管再通术结合中医中药治疗输卵管阻塞,具有操作方便,创伤小,安全性好,成功率高等优点,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不孕症为临床常见病 ,其最常见的原因是输卵管阻塞 ,基本病机为湿浊瘀阻。我们结合患者的具体症候表现 ,按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原则 ,拟定了祛瘀通络、化湿利水为主要治则 ,用于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 2 1例 ,并以常规治疗者为对照 ,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全组共 42例 ,年龄 2 8~ 35岁 ;病程 2~ 1 0年 ,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 2 1例。患者均以下腹部重坠胀痛、腰骶部酸痛、白带增多为主症 ,多伴有月经失调、易疲劳等 ,所有病例进行妇科检查均可见子宫活动受限、粘连固定 ,可触及附件单侧或双侧明显增粗 ,呈片状增厚 ,或…  相似文献   

13.
李涛 《辽宁中医杂志》2005,32(4):343-343
输卵管阻塞占女性不孕症病因的1/3,病因多以炎症为主.我院自2000年4月-2002年6月对37例经子宫输卵管造影证实输卵管阻塞的患者行中西医结合治疗。使其复通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中医治疗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输卵管阻塞是引起女子不孕症的常见原因,约占女性不孕症的20%~40%[1],是妇科疑难症之一。现代医学认为输卵管阻塞多由慢性输卵管炎症所致,输卵管子宫内膜异位、输卵管先天畸形、结核、肿瘤等均可致本病。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多由气滞血瘀、湿热阻滞、肾虚肝瘀等致瘀阻冲任,胞脉不通而致不孕。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本病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综述如下。1内服中药一般认为本病多由瘀血阻滞胞脉所致,故中药组方以活血化瘀为主,结合辨病辨证加减用药,配伍温通、补肾、理气、清热、通络等药物,同时配合宫腔注药加强疗效。张小玲[2]等认为本病由…  相似文献   

15.
输卵管阻塞是造成不孕的常见原因,约占不孕症的40%,临床虽以血瘀为主,笔者在临床中发现血瘀兼肾虚者亦不在少数,故以活血益肾为法治疗此类患者40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输卵管阻塞是指因多种原因而引起的输卵管闭塞不通而言。目前现代医学治疗此症尚无特效方法。我们运用中药灌肠与口服相结合治疗此症收到较满意疗效,现将40例临床病例小结如下:一、临床资料(一)病例选择患者多以月经不调,痛经,带下量多,少腹隐痛、腰背痠痛,性欲淡漠,结婚二年以上未避孕而不受孕等症来院就诊,其中6例为住院患者,其余均为门诊病人。西医诊断属慢性盆腔炎5例,慢性附件炎31例,子宫内膜异位  相似文献   

17.
<正> 1 病因病机 输卵管阻塞不孕症是常见的不孕症之一,多因输卵管炎症引发输卵管疤痕挛缩或输卵管蠕动受到影响,致输卵管阻塞不畅或阻塞不通,因而导致不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不孕症进行临床效果观察及护理总结。方法:将确诊为输卵管阻塞不孕症患者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3例和对照组13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中药保留灌肠结合中药热敷。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1年内妊娠情况。结果:追综两组所有病例,治疗后1年,总复孕率为42.3%,其中观察组宫内复孕率(53.84%)显著高于对照组(30.76%),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不孕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孕症的效果。方法 :对 30 0例不孕症辨证采用中药输卵管阻塞基本方、促卵方、排卵方等 ,西医宫腔输卵管注药法通管 ,及西药克罗米芬疗法等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予以治疗。结果 :总有效率 88.66%。结论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孕症 ,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不孕症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输卵管性不孕占不孕症中约30%~40%。输卵管阻塞是女性不孕症的常见原因之一,临床上没有特殊的治疗方法,尽管可用手术粘连分解术或行输卵管造口术或辅助生殖技术等,受孕率在30%~40%左右,且费用较高。笔者在临床上应用中药灌肠治疗输卵管阻塞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近几年来资料齐全的90例病例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