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庆李甲朱善邦徐卫东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2020,(9):788-792
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进而出现了大量骨质疏松性骨折。无论是因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导致的全髋关节置换术(THA),还是单纯合并骨质疏松症的THA,骨质疏松症正成为影响THA成败的重要问题。高龄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THA时选择骨水泥型假体还是非骨水泥型假体仍尚存争议。本文回顾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骨质疏松症患者THA的假体选择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Ribbed解剖型非骨水泥固定股骨假体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6月至2009年6月应用解剖型非骨水泥固定股骨假体行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156例(163髋),实际获得临床及X线片随访143例(148髋)。随访时间3~93个月,平均47个月。所用假体均为LINK公司生产的Ribbed假体。结果术后Harris评分71.95分,平均91.7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达91.5%。随访x线片均未见明显透光线及假体内外翻移位,且未发现股骨柄假体无菌松动。结论Ribbed解剖型假体设计独特,临床随访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解剖型非骨水泥固定股骨假体在股骨头坏死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总结使用解剖型非骨水泥固定股骨假体治疗晚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了采用解剖型非骨水泥固定股骨假体对123例股骨头坏死患者,162个髋进行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对其中58例患者87个髋关节进行了平均37.6个月的随访,通过Harris评分及X线片评价临床效果。结果:Harris评分的优良率达95.3%。X线片未见有松动和假体下沉。结论:使用Ribbed解剖型非骨水泥固定假体治疗晚期股骨头坏死的短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评价非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在治疗髋臼骨折术后继发病变的临床效果、影像学结果及术后并发症等,并比较不同涂层假体之间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因髋臼骨折术后继发病变在红会医院骨坏死与关节重建病区行THA的65例患者。男39例,女26例;平均年龄(46.5±18.6)岁;35例使用钽金属涂层的假体,30例使用羟基磷灰石涂层的假体。应用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 hip score, HH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 VAS)、生活质量评定量表(12-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 SF-12)、臼杯外展角等评价术后功能效果、假体稳定性,并比较不同涂层假体间的术中情况(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率)、随访时的效果(HHS、VAS、SF-12)、假体生存率及并发症等。结果 65例患者平均随访(6.2±0.9)年。术后1年及末次随访结果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与末次随访时臼杯外展角比较,差异无... 相似文献
6.
全髋关节置换术在治疗终末期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等疾病方面取得成功的发展。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由于其与假体周围骨溶解、置入物松动相关的并发症,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被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取代。尽管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已经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但大腿疼痛仍然是一个严重的术后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术后满意度和生活质量。然而,目前关于大腿疼痛病因的研究较少。来自于中长期随访研究的数据表明大腿疼痛与股骨假体自身特性相关。本文旨在回顾近年来的研究,总结影响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大腿疼痛的股骨假体因素,并分析其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骨水泥型和非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术中、术后临床效果。方法对52例患者(54髋)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其中骨水泥组20例(20髋),非骨水泥组32例(34髋)。术后随访进行髋关节Harris评分、自主功能恢复Parker评分,并观察术后死亡率、假体翻修率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骨水泥型组相比,非骨水泥型组术中手术时间短、失血量少,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骨水泥组1例患者住院时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非骨水泥组有3例住院时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骨水泥组置换后3个月,14例患者可独立行走,5例需助步器辅助行走,1例仅能活动(卧床活动);非骨水泥组23例患者可独立行走,9例需助步器辅助行走。置换后1年,在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和患者自主功能恢复Parker评分方面,两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置换后3年,骨水泥组有4例翻修(均为假体松动),翻修率20%。而非骨水泥组仅有3例翻修(均为假体松动),翻修率9.37%,但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另外,随访期间骨水泥组有1例患者死亡。结论应用非骨水泥假体可明显降低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时间和失血量。随访期内骨水泥型和非骨水泥型双动头假体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22):2067-2070
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是骨科手术中最常见、最成功的手术之一,股骨颈骨折是髋关节置换术主要适应证。在临床应用中传统的非骨水泥股骨假体存在较高股骨骨折和塌陷的风险并增加了翻修的可能性,同时还存在近端-远端错配、非理想负荷转移、骨丢失、大腿疼痛和假体周围骨折等缺陷。在近二十年以来,髋关节置换术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短柄假体逐渐替代传统的非骨水泥股骨假体,并且具有一系列优点:保留骨量(高颈骨切除),保留股骨颈的解剖前倾,减少皮质应力,减少残余大腿疼痛,延长假体的使用寿命,更适用于微创手术等。目前,关于非骨水泥股骨短柄假体于股骨颈骨折的应用并无相关指南,更多依靠临床医生的经验。本文将从术中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多个角度阐述非骨水泥股骨短柄假体的优势及其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Ribbed解剖型非骨水泥固定股骨假体的中远期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1997年7月~2008年9月应用解剖型非骨水泥固定股骨假体行全髋关节置换的病人697例共728髋。实际随访606例662髋,随访率90.9%。随访时间最短3年,最长14年,平均7.9年。所用假体均为Ribbed假体。[结果]Harris评分术前平均35.6分,术后平均91.4分,优良率95.7%,关节功能满意。随访X线片均未见明显透光线及假体移位,未发现股骨柄假体无菌性松动。[结论]Ribbed假体设计合理,特点显著,中远期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观察股骨假体周围骨密度改变情况来分析短柄股骨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近端骨改建情况.方法 纳入自2011-06-2016-06完成的71例全髋关节置换术,35例(37髋)采用短柄股骨假体(短柄组),36例(37髋)采用常规股骨假体(常规组).比较两组术后1年疼痛VAS评分、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股骨假体...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R)后假体周围的骨质丢失及假体松动的防治方法。[结果]89例骨水泥型Ⅰ期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分成2组,观察组47例,术后每日服用阿仑膦酸钠10 mg+钙剂600 mg;对照组42例,术后每天服用600 mg钙剂。随访12个月,测定假体周围骨矿密度及骨代谢生化指标。[结果]假体周围相同区域BMD降低不明显或升高。在股骨近端(prRO I),对照组的BMD平均降低(21.2±5.2)%,而观察组平均升高(4.2±2.6)%(P<0.05)。在随访期末两组间全假体周围(totRO I)平均BMD对照组下降了(12.1±6.2)%,而观察组升高了(2.6±1.4)%,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GP明显升高(P<0.05),而对照组ACP升高(P<0.05)。[结论]阿伦膦酸钠可明显降低骨水泥型Ⅰ期全髋置换术后骨质丢失,改善骨骼对假体的支撑作用,可能会预防或延缓假体松动。 相似文献
12.
解剖型非骨水泥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近中期疗效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解剖型非骨水泥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病的近中期临床疗效。方法2001年1月~2005年6月,采用Ribbed解剖型非骨水泥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病34例(38髋)。年龄29~55岁,平均42.7岁。病程3~18年,平均5.2年。其中股骨颈骨折7例7髋,髋臼骨折后创伤性关节炎5例5髋,股骨头坏死15例16髋,强直性脊柱炎7例10髋。术后获随访的21例患者术前Harris评分25~57分,平均38.6分。结果21例(23髋)获随访8~61个月,平均35个月。术后Harris评分76~98分,平均92.3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达93.5%。其中4例出现轻微大腿疼痛,经休息或服用非甾体类止痛药物后缓解。随访时X线片未见假体松动和下沉,呈骨长入性稳定。结论应用Ribbed解剖型非骨水泥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病,近中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14.
羟基磷灰石喷涂钛质解剖柄股骨假体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使用的近端羟基磷灰石喷涂钛质解剖柄股骨假体的手术效果进行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了采用羟基磷灰石喷涂钛质解剖柄股骨假体对146例178个髋进行的人工THA的资料。对其中130例163个髋关节进行平均51·3个月的随访,通过Harris评分及X线片评价临床效果。结果Harris评分的优良率达94·5%。X线片未见假体松动和骨溶解,假体均达到骨长入性稳定。结论羟基磷灰石喷涂钛质解剖柄股骨假体用于人工THA,短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观察同一设计的骨水泥和非骨水凤骨假体的临床效果。1993年1月~1995年8月,应用同一设计的骨水泥和非骨水泥股骨人假体,施行246髋全髋关节置换。骨水泥组117髋,平均随访4.5年;非骨水泥组120髋,平均随访4.14年。骨水泥组Merle d‘ Aubigne评分平均10.4(5~12),优良率88.9;日常行为评分平均19.4(7~24),优良率80.3%,无一髋假体松动。非骨水泥组Merl 相似文献
16.
锥形钛合金非骨水泥股骨柄全髋关节置换术34例随访一年X线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最新一代锥形钛合金非骨水泥股骨柄于术后1年是否稳定及股骨柄周围骨的重构方式。方法对采用最新一代锥形钛合金非骨水泥股骨柄全髋关节置换的34侧髋关节(28例),进行定期随访,平均随访15个月,对术前、术后近期及术后1年的X线片(股骨部分)进行测量,将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股骨柄的中1/3普遍存在骨与假体之间的“焊接点”;没有破体移位、“筑基”形成,以及金属颗粒滑脱;除1例外,其余病例出现股骨距的重吸收;27髋出现股骨距松质化;在非涂层部分出现反应线的有19髋;非骨水泥股骨柄固定及稳定评分,平均总分为+24.1分。结论所有股骨柄于术后1年X线片上都被确认有骨长入。 相似文献
17.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分类和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随着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我国深入的开展,尤其是非骨水泥型假体的广泛应用,随之而来的股骨假体周围骨折亦日益多见。因其需要很长时间的随访,准确的发生率较难获得。Beal报道发生率是2,5%~27.8%,Sehwatz等报道人工关节翻修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发生率高于初次置换者,非骨水泥型假体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发生率(4.1%~27.8%)高于骨水泥型假体置换者(小于3%)。 相似文献
18.
19.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24):2242-2247
[目的]系统评价骨水泥型与非骨水泥型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时间为1990~2013年12月)MEDLINE、EMBASE、Cochrane CENTRAL(Fourth Quarter 2013)、ScienceDirect、OVID、SpringerLink数据库。制定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利用RevMan5.1.1(下载于Cochrane Library)进行Meta分析。[结果]经过筛选,10篇研究符合纳入标准,共1015例,其中骨水泥组496例,非骨水泥组51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骨水泥组与非骨水泥组比较,前者术后5年内疼痛改善率优于后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95%CI 1.62[0.41,2.83],P=0.009);术后翻修率、Harris评分、并发症和死亡率等方面两种假体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17,0.68,0.53,0.94)。[结论]骨水泥型与非骨水泥型假体全髋关节置换在治疗股骨颈骨折及髋关节疾病中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骨水泥与非骨水泥型假体总体生存率及翻修率无明显差异,骨水泥型假体早期患者疼痛改善方面优于非骨水泥型假体,两组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均达到满意效果,二者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20.
非骨水泥型股骨假体术前匹配性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前计划旨在术前准确地预测出假体型号,有效缩短手术过程.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要达到生物型固定,对假体与股骨的匹配性有着更高的要求.人种上的解剖学差异影响术前假体的选择.股骨上段解剖结构复杂性及股骨距的重要作用决定了术中截骨平面、扩髓方向的选择需特别小心.精确的股骨髓腔扩髓效果有助于减少假体与骨接触的缝隙.手术操作与器械改良明显改善扩髓的精确性.术前常规的模板测量法较为简便,峡部测量法及数字影像测量法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及可重复性.但还需进一步研究完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