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评价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同时行主动脉瓣置换或联合瓣膜置换术的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采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技术,对73例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另外2例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然后经冠状静脉窦逆行持续灌注机器氧合血,在心脏有节律的空跳中完成主动脉瓣或联合瓣膜替换,1例在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二尖瓣和主动脉瓣替换.有8例患者术前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结果:术后心绞痛症状全部缓解,全组无围术期急性心肌梗死,1例术前辅助呼吸、IABP OPCABG者死亡.结论: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简便、安全、损伤轻、并发症少;同时行心瓣膜置换避免心脏停跳,极大程度地减少缺血缺氧损伤和再灌注损伤,缩短体外循环时间、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1例手术的体会结合复习文献,探讨心脏瓣膜病合并冠心病的外科治疗。方法 手术在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冷停搏液灌注心脏停搏后改用冠状静脉窦温氧合血持续逆行灌注。病变主动脉瓣切除后替换人工心瓣膜。采用大隐静脉作为移植物行主动脉冠状动脉搭桥。结果 本例术后恢复顺利,效果良好。结论 心脏瓣膜病合并冠心病术前明确诊断非常重要,同时行瓣膜置换及搭桥术效果良好,但应注意手术方法、心肌保护及药物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结果,探讨提高早期生存率的围术期处理措施。方法自2002年1月~2009年1月,对58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施行瓣膜替换术。二尖瓣置换30例,二尖瓣carptetier成形环成形2例,主动脉瓣置换8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置换18例,同期行三尖瓣成形32例,左房折叠11例,左房血栓清除9例,冠状动脉搭桥术1例。结果本组术后早期死亡3例(死亡率5.17%),低心排综合症、心律失常、多器官功能衰竭各死亡1例。结论对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改善术前心功能,掌握手术时机,注重术中心肌保护,术中合理纠正瓣膜病变,加强术后监护,预防术后并发症,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患者可同时合并心脏主动脉瓣退行性改变,或乳头肌缺血引起二尖瓣返流,或同时兼有主动脉瓣和二尖瓣的病变,这类患者在进行冠脉搭桥术的同时需要行瓣膜手术,方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此类患者往往心功能较差,麻醉危险性大,需同时兼顾两种疾病特点,才能使麻醉平稳.我院2001年6月至2006年1月共行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86例,其中合并瓣膜病的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6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老年心脏瓣膜病变152例外科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老年心脏瓣膜病变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52例老年心脏瓣膜病变外科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行二尖瓣置换(MVR)77例,主动脉瓣置换(AVR)39例,双瓣置换36例;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92例,冠状动脉搭桥术19例,左房折叠术4例。结果手术早期死亡6例,死亡率为3.9%。随访140例,随访时间6个月至8年,死亡2例,其余138例术后随诊复查人工瓣膜功能良好,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提高,心功能均提高1—2级,无瓣周漏、人工瓣膜心内膜炎及心脏血栓形成,没有因瓣膜原因而再次手术者。结论术前充分调整心功能,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加强术中心肌保护,不断改进和提高手术技巧,加强围术期管理,是提高老年心脏瓣膜病变患者手术成功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陈豫民  李炳  杨皓  况军 《海南医学》2007,18(5):26-27
目的 报告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术后危重心脏病患者的疗效.方法 对12例心脏手术后并发心源性休克及低心排的患者应用IABP治疗.其中双瓣置换术3例,二尖瓣置换加冠状动脉搭桥术2例,主动脉瓣置换加冠状动脉搭桥术1例,单纯冠状动脉搭桥术6例.结果 9例顺利脱离IABP,成功率为75%(9/12).结论 IABP是抢救危重心脏病患者的有效措施,对危重心脏病有适应证者应及早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60岁以上老年人心脏手术的围术期影响因素,提高老年人心脏手术治疗水平.方法:老年心脏病患者40例,单纯冠状动脉病变15例,冠状动脉病变合并瓣膜病变2例,单纯瓣膜病变17例,23例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中,有2例同期行二尖瓣置换术,2例同期行左心室室壁瘤切除术及左心室成形术.单纯二尖瓣置换9例,二尖瓣合并主动脉瓣置换5例,主动脉瓣置换3例.21例体外循环时间平均为(116±32.23)min,主动脉阻断时间平均(80.21 ± 36.27)min.结果:在40例手术中,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6例(15%),其中低心排综合征3例,肺功能不全致低氧血症1例,肾功能衰竭1例,脑血栓1例,围术期死亡3例(7.5%).结论:60岁以上老年人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出现低心排综合征,肺功能不全和肾功能衰竭是影响手术效果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报告心脏瓣膜置换术127例,置换心脏瓣膜131个,其中二尖瓣107个,主动脉瓣23个,三尖瓣1个。置换瓣膜的种类有牛心包膜68个,猪主动脉瓣1个,机械瓣62个。手术结果除1例术中不复跳外,其余心脏人工瓣膜活动良好。心脏复跳患者中115例顺利出院,余12例因各种并发症而在二周内死亡。作者根据临床经验对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置换术的进路选择,瓣膜切除和缝合以及并发症的预防提出了个人意见。  相似文献   

9.
杨蕴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3):237-239
目的:总结60岁以上老年人心脏手术的围术期影响因素,提高老年人心脏手术治疗水平。方法:老年心脏病患者40例,单纯冠状动脉病变15例,冠状动脉病变合并瓣膜病变2例,单纯瓣膜病变17例,23例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中,有2例同期行二尖瓣置换术,2例同期行左心室室壁瘤切除术及左心室成形术。单纯二尖瓣置换9例,二尖瓣合并主动脉瓣置换5例,主动脉瓣置换3例。21例体外循环时间平均为(116±32.23)min,主动脉阻断时间平均(80.21±36.27)min。结果:在40例手术中,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6例(15%),其中低心排综合征3例,肺功能不全致低氧血症1例,肾功能衰竭1例,脑血栓1例,围术期死亡3例(7.5%)。结论:60岁以上老年人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出现低心排综合征,肺功能不全和肾功能衰竭是影响手术效果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科同期行瓣膜置换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2002年2月至2009年12月我科同期施行心脏瓣膜置换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73例。其中男性41例,女性32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单支血管病变31例,双支血管病变24例,多支血管病变18例。同期施行二尖瓣置换31例,主动脉瓣置换21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病变20例,二尖瓣、主动脉瓣及三尖瓣置换1例。人均冠状动脉远端吻合(2.52±1.21)个。前降支采用左内乳动脉15例,余血管桥均采用静脉桥。术中有2例因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植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支持。结果术后早期(30 d内)死亡3例,病死率4.1%。1例同期行3个瓣膜置换及1支血管移植的53岁男性患者死于室颤;1例同期行二尖瓣置换及3支血管移植的62岁女性患者死于低心输出量综合征;1例同期行二尖瓣置换及1支血管移植的66岁男性患者死于脑梗塞;余病人顺利出院,无围术期心肌梗死发生。随访51例,随访时间3个月至8年,平均随访3.8年,患者心衰改善,心绞痛消失。结论同期施行心脏瓣膜置换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技术可行,疗效可靠。可靠的瓣膜置换,完全的再血管化,良好的心肌保护,正确的围术期处理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60岁以上老年人心脏手术的围术期治疗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60岁以上老年人心脏手术的围术期治疗体会,提高老年人心脏手术治疗水平。方法老年心脏病患者52例,单纯冠状动脉病变35例,冠状动脉病变合并瓣膜病变3例,单纯瓣膜病变11例,左心房黏液瘤1例,升主动脉瘤2例。38例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中,有2例同期行二尖瓣置换术,1例同期行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术。单纯二尖瓣置换2例,二尖瓣合并主动脉瓣置换9例,黏液瘤切除术1例,Bentall术2例。27例体外循环时间平均为(120.00±33.47)min,主动脉阻断时间平均(82.26±38.17)min。结果在52例手术中,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8例(15.4%),其中低心排综合征3例;肺功能不全致低氧血症3例,其中格林-巴利综合征1例;肾功能衰竭1例;脑血栓1例。围术期死亡4例(7.7%)。结论60岁以上老年人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出现低心排综合征,肺功能不全和肾功能衰竭是影响手术效果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合并冠心病的发生率.方法 收集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2007年1月~2010年3月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资料,从中选择男性年龄≥45岁,女性≥50岁,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结果 在调查461例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中,合并冠心病119例,占25.8%,其中92例行CABG,占77.3%.冠状动脉正常57例,仅占瓣膜置换患者的12.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285例,占61.8%.结论 建议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手术前常规行冠状动脉检查的年龄应提前5周岁,这样避免遗漏合并存在的冠心病,给手术带来风险.  相似文献   

13.
356例风湿性心脏瓣膜替换术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980年1月至1995年7月,对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施行瓣膜置换356例,男120例,女236例,年齿14-63岁。术前心功Ⅱ级20例,Ⅲ级2000例,Ⅳ136例。施行二尖瓣置换286例,主动脉瓣置换17例,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53例,使用猪瓣27只,机械瓣382只。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152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结果。方法:2006年1月~2010年1月我院152例风湿性心脏瓣膜患者接受外科手术治疗。术前心功能(NYHA)Ⅲ~Ⅳ级者72例,79例行二尖瓣置换,24例行主动脉瓣置换,47例行二尖瓣主动脉瓣联合置换,2例行二尖瓣主动脉瓣三尖瓣联合置换,60例同时行三尖瓣成形术,共置换人工机械瓣203枚。结果:手术死亡3例,死亡率为1.97%;余随访3~6个月心功能明显改善,手术前后心功能变化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实施严格的围术期处理及恰当的瓣膜手术治疗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80例心脏瓣膜疾病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80例患者中行二尖瓣置换术43例,二尖瓣成形术5例,主动脉瓣置换术12例,双瓣置换术12例,单瓣膜置换+冠状动脉搭桥术4例,二尖瓣成形+主动脉瓣置换术1例,带瓣人工血管置换术(Bentall术)2例,三尖瓣置换术1例,同期三尖瓣成形18例,血栓取出术13例,左房缩缝+左心耳结扎3例。结果 死亡3例,死亡率为3.7%,死亡原因为左室破裂、低心排并肾衰、心律紊乱各1例,低心排3例,心律紊乱10例,心包积液1例,术中二次转机2例,二次剖胸止血1例。结论 提高手术疗效,降低死亡率,应重视围术期处理及心脏功能的支持、保护,提高手术质量,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疾病的外科治疗方法,总结手术及围手术期的处理经验。方法:自1998年至2002年共收治11例患才。其中行二尖瓣成形术1例、二尖瓣置换术2例、主动脉瓣置换术6例、双瓣置换术1例。另1例行术中探查二尖瓣未予处理。11例患者均同期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其中1例行术中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结果:全组围手术期无一例死亡,有1例出现院后2月无原因猝死。结论: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时,应同期手术治疗,减少手术风险及二次手术的机会。  相似文献   

17.
王喆妍  骆璇  姚昊  刘畅  王东进 《现代医学》2011,39(4):446-448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合并瓣膜手术体外循环中的心肌保护策略。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185例CABG合并瓣膜手术患者体外循环中的心肌保护经验进行总结。185例患者中,CABG+单纯二尖瓣成形(MVP)19例,CABG+二尖瓣置换(MVR)68例,CABG+主动脉瓣置换(AVR)43例,CABG+二尖瓣合并主动脉瓣置换(DVR)55例。根据病情采用顺灌、逆灌、直视灌等多种方法。体外转流过程中常规应用乌司他丁、门冬氨酸钾镁(PMA);常规实施超滤;对于心功能Ⅲ级及以上,或明显心脏肥大者,常规在停搏液中加入磷酸肌酸钠(里尔统)。结果:全组体外循环时间为118~320 m in,阻断主动脉时间为75~231 m in;心脏自动复跳129例(69.7%)。术后24 h内发生心律失常41例(22%)。入住ICU时间为30~62 h。术后死亡5例,死亡率为2.7%,其余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对于CABG术同时行瓣膜手术的患者,选择多种灌注方法,同时应用乌司他丁、PMA、里尔统等多种药物以及超滤技术,可以较好地保护心肌,提高心脏自动复跳率和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成人瓣膜置换合并冠状动脉搭桥术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成人心脏瓣膜疾病合并冠心病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围术期处理,分析我院2001年3月至2008年7月同期手术治疗心脏瓣膜疾病合并冠心病18例,年龄50-71岁,平均59.22岁.手术采取体外循环下先行瓣膜置换再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结果,本组患者手术后因出血二次开胸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2例,余16例术后恢复顺利,效果良好.瓣膜疾病合并冠心病者同期行瓣膜置换术及冠状动脉搭桥术,通过彻底纠正瓣膜的功能,将缺血心肌完全再血管化,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率;如辅以完善的围术期处理,可显著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危重心脏瓣膜病手术早期死亡因素及对策。方法总结420例危重心脏瓣膜病施行瓣膜置换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02例,女218例,年龄(40.0±8.7)岁。术前心功能Ⅲ级92例,Ⅳ级328例。二尖瓣置换237例,主动脉瓣置换20例;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142例;二尖瓣置换+主动脉置换+三尖瓣置换15例;三尖瓣置换6例。采用机械瓣569枚,生物瓣23枚。同时施行三尖瓣成形术242例,左房血栓清除术62例,左房成形术42例,冠状动脉搭桥术52例,动脉导管未闭腔内缝合术14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6例,主动脉窦瘤破裂修补术12例,无顶冠状窦修补及异常传导束切割术各2例。结果早期死亡13例(3.09%)。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呼吸衰竭、心室颤动及多脏器功能衰竭为常见原因。结论注重术前准备,适当选择手术时机,合理纠正病变,避免手术不当并发症及加强术后并发症处理可进一步提高外科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危重心脏瓣膜病手术早期死亡因素及对策.方法 总结420例危重心脏瓣膜病施行瓣膜置换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02例,女218例,年龄(40.0±8.7)岁.术前心功能Ⅲ级92例,Ⅳ级328例.二尖瓣置换237例,主动脉瓣置换20例;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142例;二尖瓣置换+主动脉置换+三尖瓣置换15例;三尖瓣置换6例.采用机械瓣569枚,生物瓣23枚.同时施行三尖瓣成形术242例,左房血栓清除术62例,左房成形术42例,冠状动脉搭桥术52例,动脉导管未闭腔内缝合术14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6例,主动脉窦瘤破裂修补术12例,无顶冠状窦修补及异常传导束切割术各2例.结果 早期死亡13例(3.09%).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呼吸衰竭、心室颤动及多脏器功能衰竭为常见原因.结论 注重术前准备,适当选择手术时机,合理纠正病变,避免手术不当并发症及加强术后并发症处理可进一步提高外科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