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8 毫秒
1.
随着经济和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居民的健康观念和就医行为发生了改变,对医疗的需求增多;现代生活方式致使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增多,严重影响着人民群众的健康;人口老龄化更是带来了一系列健康和社会问题.政府用于医疗方面的支出也剧增,并成为沉重的负担.落实新医改政策,推行以社区为基础的首诊负责、双向转诊、分级诊疗制度,建立完善的三级医疗保健体系势在必行.然而,目前双向转诊、分级诊疗在运行中尚存在一定问题,必须深入分析原因,探究可行之策,着力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问题的重要性与可解决程度两个维度,评价影响我国分级诊疗制度推进的关键问题,为下一步的政策制定提供决策参考。方法:通过文献回顾,系统性收集和筛选了77篇相关文献,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影响我国分级诊疗制度推进的20个问题;同时运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对这20个问题的重要性与可解决性进行评价,最后运用变异系数法确定影响我国分级诊疗制度推进的关键问题。结果:将全科医生急缺且服务能力不足、医师多点执业制度的不完善阻碍医生自由流动以及现行财政投入机制不利于分级诊疗的推行这三个问题列为关键问题。结论:建议通过改革全科医学教育,解除医师自由执业的政策束缚,大力支持基层民营医疗机构的发展,构建基层医疗机构与上级医院之间的协作制约关系等政策来解决当前分级诊疗制度所面临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3.
文章阐述了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的重要意义,总结分析了分级诊疗实施取得的成效和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现实困难,并借鉴国外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的经验,结合我国国情,从增加基层优质医生、提高居民健康素养以及完善医保制度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5.
剖析我国的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发现: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弱,缺少居民信任的好医生,留不住患者,这是分级诊疗制度建设艰难的最根本因素;大医院无序扩张形成对基层人才、患者的大量虹吸,但采取行政手段难以改变这种状况;医疗保障引导分级诊疗作用有限;医疗联合体促进分级诊疗难奏效;全科医生培养收效甚微等因素导致分级诊疗制度建设艰难。实现分级诊疗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当前最根本的任务是要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建议对基层医疗卫生体制进行大胆改革,努力建立有利于优秀人才扎根基层、有利于缓解居民看病难看病贵、有利于推动健康中国建设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6.
实行家庭医生(GP)制度是英国NHS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简要分析英国GP制度的特点,获得对我国医改分级诊疗的启示,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全国统一的医师准人标准,重视对患者需求的有效梳理和引导,寻求社会诚信,从而提升整个医疗服务体系的效率. 相似文献
7.
完善的医疗服务体系和科学合理的医保支付制度,是德国分级诊疗成功的关键因素,对完善我国分级诊疗制度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目前,我国分级诊疗仍存在医疗机构功能定位不清,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薄弱以及医保政策未能有效发挥调节作用等问题.通过梳理德国分级诊疗相关举措,借鉴德国经验,从完善医联体内分工协作机制、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 相似文献
8.
9.
龚磊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7,28(2):6-7
围绕分级诊疗制度的优点,高邮市卫计委在县域内,通过落实好不同层级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制定明确的分级诊疗程序,及时公布医疗机构相关信息,搭建统一便捷的分级诊疗信息化平台,利用医联体、“三个一”工程、基层配备必备药品和医保支付、价格调节等经济杠杆引导作用,不断加强基层卫生人才建设等具体措施,推进县级分级诊疗体系发展。 相似文献
10.
建立完善的分级诊疗模式有利于最大程度地分流患者,有利于真正意义上缓解我国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均衡与居民就医需求日益提升之间的矛盾。作者从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模式下阐述常熟市公立医疗机构改革过程中有效促进分级诊疗的新举措,包括在医疗层面组建医疗共同体、明确功能定位;在医药层面创新药品一体化管理;在医保层面实施总额支付制度等。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以"结构一过程一结果"质量评价模式为参考模型,构建科学的分级诊疗制度试点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应用于分级诊疗制度试点情况的实时监测与评价.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数理统计法构建分级诊疗制度试点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结果 建立分级诊疗制度试点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其中一级评价指标1项,二级评价指标3项,三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江苏医联体背景下分级诊疗实施效果的核心影响因素.方法:通过构建医联体背景下的分级诊疗系统动力学模型,以基层首诊人次数为核心评价指标,通过对不同靶点进行干预,研究对基层首诊人次数产生的影响.结果:所选取的4个干预靶点对分级诊疗均有正向促进作用,对基层首诊人数提升效果由高至低分别为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医疗技术水平、医保差异化水平以及基层医疗服务价格.结论:为更好推动分级诊疗制度的发展,可重点从医联体建设方面入手:如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技术水平、完善医联体内部的医疗、医药、医保工作联动机制和完善医联体成员间的利益共享机制等,逐步实现就医格局有序合理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分级诊疗制度下“医联体”模式实施情况,并对其效果和优化措施予以研究.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X市X区医联体医院医务工作者49名,另选取同期X市X区居民483名,分别对上述人员实施约访和问卷调查,对当前各人群对分级制度下“医联体”模式了解程度、认同情况及制约其效果的相关因素予以分析.结果:不同性别、年龄、学历、工作岗位医务工作者对分级诊疗作用发挥认知情况无差异,认同医联体分级诊疗、认为双向转诊不到位的医务工作者对医联体模式分级诊疗作用发挥认同水平比例较高,组间具有明显差异.距离因素、医疗技术因素、医疗费用因素对居民选择首诊医疗机构造成重要影响.不同性别、年龄、学历、个人年收入居民对医联体模式分级诊疗认知情况无差异,有医疗保险、去过社区医疗机构、了解双向转诊、有双向转诊经历的居民对医联体模式分级诊疗认知比例较高,两者差异明显.结论:分级诊疗制度下“医联体”模式在实施中,基层首诊及双向转诊现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在实施期间仍存在部分问题,对此,应加强政府宏观支持与帮助、明确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提升医疗机构的认知水平,从而推动医联体制供给侧改革成效,完善医联体模式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5.
16.
17.
分级诊疗作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的产物,是实现有序就医的重要制度保证。目前实施分级诊疗还存在许多壁垒,必须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过程中,通过解决医疗机构体制机制僵化、明确各级医疗机构的职责与权限、制定满足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需求的区域卫生规划、完善政府对公共卫生服务的补偿机制和医疗保险相关政策等问题,逐渐达到医疗服务层级化。文章介绍了分级诊疗的理想模式,分析了分级诊疗的准备过程,提出了促进分级诊疗健康成长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