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脂肪干细胞(ADSCs)应用于组织工程化外周神经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效果.方法 48只体重200~220 g的雌性F344大鼠随机分成6组,每组8只,分别用下面6种不同的实验组修复15 mm长坐骨神经缺损.A组:种植ADSCs的去细胞神经;B组:种植诱导ADSCs的去细胞神经;C组:种植许旺细胞(SCs)的去细胞神经;D组:去细胞神经;E组:自体神经移植;F组:空白对照.通过神经电生理检测、荧光金逆行示踪、组织学检测和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测定评价各组修复神经缺损的效果.结果 术后12周,F组未见桥接物,A组和B组的神经电生理等各项指标均分别优于D组(P<0.05或P<0.01),与C组和E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初步结果显示ADSCs及诱导后ADSCs作为种子细胞,与去细胞神经构建的组织工程化外周神经移植体,能够修复外周神经缺损.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经大鼠脂肪源性干细胞(ADSCs)体外诱导分化的施万样细胞应用于组织工程化外周神经,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效果。方法Wistar大鼠48只,体重200-250g,随机分成3组,每纽i6只,分别用下面3种不同的方法修复15mm坐骨神经缺损:DMEM组(支架内注射培养基)、诱导组(支架内注射施万样细胞)和自体神经移植组.通过足迹实验(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测定)、神经电生理检测、胫前肌湿重比率测定进行功能检测;应用透射电镜、图像分析系统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术后12周诱导组的SFI指数、神经传导速度、潜伏期、波幅以及胫前肌重量恢复、神经纤维数目、轴突直径、髓鞘厚厦好于DMEM组(P〈0.05),接近自体移植组。再生神经中标记细胞观察显示PKH-26标记的ADSCs,依然呈红色荧光。结论ADSCs诱导分化后的施万样细胞与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两者构建的组织工程化神经能有效地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其效果与自体神经移植相似:ADSCs经诱导后的细胞可以作为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新的来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作为组织工程化人工神经的种子细胞移植治疗外周神经损伤的效果。方法从成年大鼠的骨髓中分离培养得到BMSC,复合去细胞神经支架构建"组织工程化人工神经"。移植后分为BMSC+去细胞SD大鼠神经导管组(BMSC治疗组)和空细胞SD大鼠神经导管组(阴性对照组),每组各5只。比较两组大鼠术后2、4、8周损伤侧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术后8周损伤侧坐骨神经传导功能和小腿三头肌湿重恢复率等修复效果的指标。结果BMSC治疗组的坐骨神经修复术后2、4、8周损伤侧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术后8周损伤侧坐骨神经传导功能和小腿三头肌湿重恢复率均优于阴性对照组(均为P0.05)。结论 BMSC复合去细胞神经支架的组织工程化人工神经可有效促进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组织工程化周围神经修复猕猴4cm尺神经缺损的实验效果,为临床研究提供资料。方法分别用6种移植物桥接4cm尺神经缺损。A组:自体BMSCs 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支架;B组:自体SCs 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支架;C组:自体BMSCs PLGA支架导管;D组: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支架;E组:PLGA支架导管;F组:自体神经。通过功能学、神经电生理学及组织学研究评价各自的实验效果。结果A、B、C三种组织工程化神经实验组,术后6个月神经电生理和组织学检查,能引起小鱼际肌群产生复合动作电位的潜伏期、复合动作电位的最大振幅、神经传导速度和再生的神经纤维数目与自体神经移植组(F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分别大于未加细胞的支架组(D、E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用自体源SCs或BMSCs作种子细胞与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支架,或自体源BMSCs与PLGA支架导管构建不同的组织工程化周围神经,修复猕猴4cm尺神经缺损均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PLGA神经导管联合ADSCs与自体神经组织碎屑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32只SD大鼠平均分成4组,无菌条件下切断右侧的坐骨神经,制成1 0衄长的大鼠坐骨神经缺损模型,A组采用PLGA神经导管连接缺损神经进行修复,B组由内置自体神经组织碎屑的PLGA神经导管连接,C组由内置ADSCs与自体神经组织碎屑的PLGA神经导管连接,D组采用自体神经移植方式。12周后通过对再生神经桥接体的一般观察、HE染色、免疫荧光染色、甲苯胺蓝染色来评价神经的再生情况;通过肌电图、腓肠肌的HE和Masson染色来评价神经对靶器官的再支配情况。结果:术后12周,各组的神经导管均已降解,切断神经通过神经导管向两端生长。一般观察、肌电图、组织学观察结果均提示PLGA神经导管联合ADSCs与自体神经组织碎屑组C组的修复效果显著优于内置神经组织碎屑的PLGA神经导管组B组和空导管组A组的修复效果,但仍稍差于自体神经移植组D组。结论:PLGA神经导管联合ADSCs与自体神经组织可以比较有效地修复周围神经缺损,为周围神经缺损的修复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成年许旺细胞(SC)复合去细胞神经支架构建的组织工程化人工神经移植治疗外周神经损伤的效果。方法从Wallerian变性1周的成年SD大鼠远侧端神经中分离培养得到SC,复合去细胞神经支架构建组织工程化人工神经。移植分为SC+去细胞SD大鼠神经支架组(SC治疗组)和空细胞SD大鼠神经支架组(阴性对照组),每组各5只。比较两组大鼠术后2、4、8周损伤侧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术后8周损伤侧坐骨神经传导功能和小腿三头肌湿重恢复率等修复效果的指标。结果 SC治疗组术后2、4、8周损伤侧SFI,术后8周损伤侧坐骨神经传导功能和小腿三头肌湿重恢复率均优于或高于阴性对照组(均为P0.05)。结论采用成年SC复合去细胞神经支架的人工神经移植治疗外周神经缺损,可有效促进损伤神经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以壳聚糖一胶原偶联的生物膜为载体,联合移植雪旺细胞(SCs)与神经干细胞(NSCs)在坐骨神经损伤修复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评价该方法的疗效.方法 分离纯化SCs和NSCs,传代4代后共培养于壳聚糖一胶原生物膜上.32只Wistar成鼠(体重350~400 g)建立坐骨神经缺损动物模型,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SCs移植组;NSCs移植组;NSCs联合SCs移植组.14周后观察Cy3荧光素染色、MBP免疫酶染色及苏木素-伊红(HE)染色的结果.结果 BDA示踪显示术后联合移植组和SCs组有较多的神经纤维穿过缺损部位,大鼠右后肢感觉和运动功能恢复较其他组明显,修复神经段神经传导速度比值也大于其他组(P<0.05).SCs组和联合移植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SCs和SCs与壳聚糖一胶原生物膜相容性良好,壳聚糖一胶原生物膜介导的SCs联合NSCs桥接周围神经缺损可使部分神经再生.  相似文献   

8.
用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构建猕猴组织工程化神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2  
目的评价用自体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或许旺细胞(SCs)作种子细胞,与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构建的组织工程化外周神经修复猕猴尺神经4cm缺损的实验效果,为临床研究提供资料。方法分别用4种移植物桥接猕猴4cm尺神经缺损。A组:种植自体MSCs的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B组:种植自体SCs的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C组: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D组:自体神经移植。通过功能学、神经电生理学及组织学指标评价各组修复神经缺损的效果。结果A、B组术后6个月能引起小鱼际肌群产生复合动作电位的潜伏期、复合动作电位的最大振幅、神经传导速度和再生的神经纤维数目与自体神经移植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B、C、D组分别与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自体源SCs或MSCs作种子细胞,与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构建的组织工程化外周神经修复猕猴4cm尺神经缺损,均能取得与自体神经移植相近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叶酸复合交联多聚尿烷聚酯(folic acid coated-crosslinked urethane-doped polyester elastomer,fCUPE)神经导管支架修复大鼠坐骨神经长距离缺损的效果。方法 选取36只3月龄雄性SD大鼠(体质量180~220 g)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分别为CUPE神经导管支架移植组(A组)、fCUPE神经导管支架移植组(B组)及自体神经移植组(C组),取C组对侧健康肢体作为对照组(D组)。建立大鼠20 mm长坐骨神经缺损模型,按分组分别采用相应材料修复神经缺损,于术后1、2、3个月采用Bain公式计算A~C组坐骨神经指数(sciatic function index,SFI),神经电生理技术评价A~D组患侧神经传导速度(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NCV);术后3个月处死大鼠,大体观察后取A~C组再生神经组织行S-10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及A、B组雪旺细胞计数,比较各组神经修复和再生水平。结果 术后3个月各组大鼠手术部位神经导管支架均部分降解,神经及导管与周围组织之间无严重粘连,导管与远、近端神经连...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三种去细胞神经支架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效果差异.方法 取大鼠坐骨神经39条,分别用甘油(A组)、叠氮钠(B组)、三硝基甲苯(C组)萃取,每组13条.观察萃取神经结构.用A、B、C三组神经支架修复1.5 cm长的SD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另设自体神经移植组(D组)和空白对照组(E组),每组10只,术后12周比较五者的修复效果.结果 萃取后A组90%细胞、B、C100%细胞消失,纤维性支架结构A组95%完整;而B、C组仅30%.修复后小腿三头肌湿重、神经电生理A、B、C三组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效果相当(P>0.05),与D、E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甘油、叠氮钠、三硝基甲苯等萃取神经可较好地修复坐骨神经缺损,但甘油处理神经最为简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FOXA2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特异性沉默FOXA2基因表达对PANC-1细胞 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在郑州市中心医院择期行手术切除的 胰腺癌患者71例,所有患者从手术时间开始进行随访,截止时间为2018年1月31日或患者死亡时间,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胰腺癌和癌旁组织中FOXA2蛋白表达,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 验,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培养人胰腺癌PANC-1细胞,分为siRNAFOXA2组、siRNA-NC组和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中FOXA2 mRNA和蛋白表达,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 胰腺癌组 织中FOXA2蛋白阳性表达率(32.39%)低于癌旁组织(83.10%,P<0.001);胰腺癌组织中FOXA2蛋白阳性 表达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脉管癌栓有关(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阳性组患者平 均生存时间高于阴性组,Log-Rank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135,P=0.001);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 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脉管癌栓和FOXA2蛋白阴性表达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风险因素(P<0.05);siRNAFOXA2组细胞中FOXA2 mRNA和蛋白表达量低于siRNA-NC组和对照组(P<0.05);siRNA-FOXA2组24 h、 48 h、72 h和96 h时OD值均高于siRNA-NC组和对照组(P<0.05);siRNA-FOXA2组PANC-1和AsPC-1细胞 中迁移细胞数和侵袭细胞数均高于siRNA-NC组和对照组(P<0.05)。 结论 胰腺癌组织中FOXA2蛋白呈 低表达,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风险因素;沉默FOXA2后会促进胰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留置双J管后行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联合物理振动排石(EPVL)治疗肾下盏结石的疗效。方法:入组65例单纯肾下盏结石患者,其中将留置双J管后行ESWL联合EPVL治疗的32例患者作为试验组,同期未留置双J管行ESWL联合EPVL治疗的3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当日见石率、2周结石排净率及治疗过程中相关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试验组当日见石率、2周结石排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试验组肉眼血尿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肾绞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留置双J管后行ESWL联合EPVL治疗直径相对较大的肾下盏结石,能有效增加结石排净率,缩短结石排净时间,降低患者肾绞痛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风险[T_3/T_4(N_0/N_+)]膀胱尿路上皮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67例高风险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31例接受吉西他滨联合顺铂(GC)新辅助化疗后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组,36例直接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肿瘤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及生存率等指标的差异,并分析新辅助化疗对总生存率(OS)和肿瘤特异性生存率(CSS)的影响。结果:本研究67例患者随访2~60个月,平均(27.1±17.8)个月。研究组术后病理分期降低者18例,发现盆腔淋巴结转移15例;中位生存时间为58(33.62~82.38)个月,OS和CSS分别为36%和43%。对照组术后病理分期降低者7例,发现盆腔淋巴结转移15例;中位生存时间为39(24.54~53.46)个月,OS和CSS分别为24.9%和27.0%。两组肿瘤降期率和CS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40)。结论:GC方案新辅助化疗可显著降低肿瘤的病理分期,并明显改善高风险膀胱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术后出血是甲状腺手术很少见但可能致命的严重并发症,由于其潜在的致命性,外科医生须做到术前积极预防,术中彻底止血,术后早期发现和及时处理,以有效减少甲状腺术后出血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患者症状评估表的适用性,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结合对临床腹膜透析患者、临床医护人员的结构性访谈及医护专家函询的结果,对中文版腹膜透析患者症状评估表进行修订,最终删除6个条目,新增5个条目,形成腹膜透析患者症状评估表。对河南省3所腹膜透析中心330例腹膜透析患者进行调查,评价其信效度。结果腹膜透析患者症状评估表的内容效度为0.923;该量表共提取5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64.153%;总Cronbach′sα系数为0.947,各维度Cronbach′sα系数0.795~0.904;各因子的重测信度系数r值>0.7。结论腹膜透析患者症状评估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用于我国腹膜透析患者症状的评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去细胞异种神经(acellular xenogeneic nerve,AXN)复合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em cells,BMSCs)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效果.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BMSCs;取雌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只,建立右坐骨神经10 mm缺损修复模型.A组:BMSCs与AXN复合修复神经缺损;B组:单纯AXN修复神经缺损;C组:自体神经移植组.术后4、12周依次进行干细胞的转归、移植免疫、神经电生理检测、新生神经组织学观察和小腿三头肌肌纤维横径等检测,判断坐骨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移植物内均可见细胞生长,A、C组细胞数目较多,排列整齐,只有A组S-100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细胞内可见BrdU阳性表达,术后12周再生神经已通过远端缝合口.A组、C组组织学及电生理检测指标均优于B组(P<0.05),A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MSCs作为种子细胞可以在体内存活,并可分化为SCs,其与AXN复合构建组织工程神经修复神经缺损的效果接近于自体神经移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冻干去细胞异体神经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效果。方法50只成年雌性DA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用5种移植物桥接大鼠1.5cm坐骨神经缺损。A组:冻干去细胞异体神经种植类许旺细胞移植组;B组:冻干去细胞异体神经移植组;C组:去细胞异体神经移植组;D组:新鲜异体神经移植组;E组:自体神经移植组。术后4、24周通过大体观察、神经电生理、肌肉湿重及组织学指标评价各组修复神经缺损的效果。结果术后24周A、E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E组的各项指标均优于B、C、D组(P〈0.05或P〈0.01)。结论冻干化学去细胞神经是良好的神经移植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转染NGF基因的Schwann细胞(SCs)在慢性神经根嵌压伤后神经修复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腰神经根慢性嵌压伤的动物模型,体外培养、纯化SCs并转染NGF基因,检测基因表达后种植于神经根嵌压伤处,术后2周处死动物切取神经根组织,行western blot、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转染NGF的SCs可以在体内长期存活并形成新的髓鞘,较生理盐水对照组及单纯SCs组显著促进慢性神经根嵌压伤后的神经修复。结论转染NGF基因的SCs在慢性神经根嵌压伤后的神经修复中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为慢性神经损伤的基因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组织工程化人工神经修复盆腔内脏运动神经缺损的效果,为解决直肠癌手术盆腔植物神经损伤所致性功能障碍的治疗提供新思路和实验依据。方法以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比格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体外培养和扩增后备用。制作比格犬盆腔内脏运动神经10mm缺损模型,分3组予以修复。A组:将BMSCs与胶原蛋白海绵混合移植于聚羟基乙酸和聚乳酸共聚物(PLGA)导管中构建组织工程化人工神经桥接盆腔内脏运动神经缺损段;B组:仅将胶原蛋白海绵移植于PLGA导管中桥接神经缺损段;C组:自体神经移植。术后12周移植段神经通过大体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及电镜扫描、轴突计数等方法评价各组神经缺损修复的效果。结果术后12周,PLGA导管基本吸收,各组再生神经均能通过缺损区长至神经远端,A组再生神经纤维密度和神经结构与C组相近,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MSCs与PLGA导管构建组织工程化人工神经用于修复盆腔内脏运动神经缺损效果好,与自体神经移植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传统中药红景天苷诱导大鼠BMSCs向胆碱能神经细胞分化的作用及影响,以期为红景天苷应用于干细胞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4~6周龄Wistar大鼠(体重约120 g)2只分离、培养BMSCs,并采用流式细胞仪鉴定。取第2代细胞,根据诱导方法不同将实验分为红景天苷诱导组(A组)、维甲酸诱导组(B组)和空白对照组(C组),A、B组BMSCs分别采用红景天苷(20μtg/mL)和维甲酸(5μmol/mL)诱导培养1、3、6、9 d,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神经细胞相关标志分子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enolase,NSE)、神经微管相关蛋白2(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2,MAP2)、β-微管蛋白Ⅲ(β-TubulinⅢ)、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及NGF的表达;RT-PCR检测NSE、β-TubulinⅢ、GFAP、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mRNA的表达;ELISA法测定培养液中BDNF和NGF含量;Western blot检测NGF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CD90和CD106阳性,CD34和CD45阴性,实验细胞为BMSCs。A、B组诱导培养6 d和9 d,细胞增殖活力较C组明显增强(P<0.05)。RT-PCR检测示,A组诱导培养6 d,NSE、BDNF、β-TubulinⅢ、GFAP mRNA表达丰度上调至峰值。B组诱导培养6 d,NSE mRNA表达丰度上调至峰值;1 d时BDNF mRNA表达丰度上调,6 d时达峰值;3 d时β-TubulinⅢmRNA表达丰度上调至峰值;1 d时GFAP mRNA表达丰度达峰值,与其余各时间点及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各时间点均未见GABA mRNA表达。细胞免疫荧光染色示,诱导培养3 d,A、B组NSE、MAP2、β-TubulinⅢ和GFAP阳性率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B组诱导培养3、6、9 d,Ach阳性率均高于诱导培养1 d时及C组阳性率(P<0.01);A、B组各时间点NGF阳性率均显著高于C组(P<0.01)。ELISA法检测显示,A、B组诱导培养1、3、6、9 d时,BDNF、NGF表达水平均较C组上调(P<0.01),各时间点A、B组间BDNF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Western blot检测显示,A组诱导培养6 d、B组诱导培养3 d时NGF蛋白表达最高。结论红景天苷能定向诱导大鼠BMSCs分化为胆碱能神经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