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探讨炔诺酮对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后复发的预防作用,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2-2015年湖州市中心医院妇产科收治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1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观察组患者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术后给予炔诺酮治疗共3个月;对照组患者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术后不予药物治疗。术后随访6、12、24个月的子宫内膜、血红蛋白、月经恢复、术后复发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6、12、24个月子宫内膜厚度均低于对照组患者,术后6、12、24个月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者,术后6、12、24个月月经正常比例均高于对照组患者,术后6、12、24个月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后给予炔诺酮治疗可以降低子宫内膜厚度、提高血红蛋白水平、增加月经恢复比例、降低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不同手术方案对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及雌孕激素受体表达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治疗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96例,随机分为3组各32例。A组行宫腔镜下刮宫术,B组行宫腔镜下电切术,C组在宫腔镜下电切术后1个月于患者月经来潮第3d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对比3组复发情况、雌孕激素受体表达、子宫内膜厚度、术后并发症。结果:干预后C组子宫内膜厚度和雌孕激素受体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而A组与B组与术前对比均无差异(P0.05)。C组复发率(3.1%)低于A组(25.0%)和B组(21.9%)(P0.05),A组与B组无差异(P0.05)。3组患者点滴状阴道出血、月经量增加发生率无差异(P0.05)。结论:宫腔镜电切术后,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可明显降低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雌孕激素受体表达,抑制子宫内膜增生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联合刮宫术(dilatation and curettage,D&C)治疗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EMP)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清远市人民医院2008~2010年间98例异常子宫出血(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AUB)经B超联合宫腔镜检查诊断为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其中50例采用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联合刮宫术(A组);48例单纯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B组)。结果手术时间A组平均(20.05±0.42)min,B组平均(18.20±0.35)min,出血量A组平均(32.05±0.61)ml,B组平均(30.10±0.52)ml,1年内息肉复发率A组为2.0%(1/50),B组为4.17%(2/48),以上各项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年内异常子宫出血复发率A组为2.0%(1/50);B组为10.42%(5/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下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联合刮宫术安全有效,更能降低术后异常子宫出血复发率。  相似文献   

4.
刘丽君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6):6030-6032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1年6月期间在荣成市人民医院确诊为子宫内膜息肉的94例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分组为刮宫组43例及宫腔镜组51例,刮宫组给予传统刮宫治疗,宫腔镜组在宫腔镜下行子宫内膜电切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1个月、3个月时月经恢复时间、月经量、宫腔粘连、宫颈管粘连等并发症情况及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等情况。结果:在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比较,宫腔镜组稍长于刮宫组(P<0.05),术中出血量及月经恢复时间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月经量较术前明显减少,3个月时刮宫组失访3例,宫腔镜组失访2例,月经量较1个月时有所增加,在术后1个月、3个月随访两组患者月经量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并发症及子宫内膜息肉复发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安全、有效,术后复发率低,对于子宫内膜息肉可作为首选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联合刮宫术在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中的临床治疗情况。方法:以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联合刮宫术治疗。结果:2组的手术时间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率以及子宫出血复发率均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联合刮宫术治疗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具有出血量少且复发率低的特点,临床疗效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联合刮宫术治疗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EMP)的近远期效果。方法选取长春市妇产医院2014年8月-2015年12月收治的EMP患者104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配合刮宫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1年EMP复发率和异常子宫内出血复发率,同时比较手术前、后的免疫功能指标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观察组患者血清IgA和Ig 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血清IgM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EMP复发率和异常子宫内出血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联合刮宫术治疗EMP的手术效果显著,并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疾病远期病情复发率,治疗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异常子宫出血行宫腔镜下电切术以及宫腔镜下刮宫术治疗的效果以及病因检出率。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6年12月该院收治的100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有B超提示子宫内膜增厚或宫腔占位考虑子宫内膜息肉可能),按入院顺序随机分成电切组和刮宫组,每组各50例。电切组患者在宫腔镜下实施电切术,刮宫组患者在宫腔镜下实施刮宫术,对比两组手术情况(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病因检出率及手术效果。结果刮宫组患者手术时间比电切组患者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病因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电切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刮宫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诊治中,宫腔镜下电切术和宫腔镜下刮宫术相比较,病因检出率两者相似,但在治疗效果上前者更具优势,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优先考虑采取宫腔镜下电切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分析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刮宫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5月-2013年4月在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86例,按照手术方式将所有患者分成两组,行宫腔镜下电切术的52例患者为试验组,行刮宫术的34例患者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两组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住院天数、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率试验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月经量变化,对照组患者在术后3、6个月的月经量较术前均有所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后恢复正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在术后3、6、12个月的月经量均明显少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虽然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与刮宫术均有较好疗效,但宫腔镜下电切术复发率低,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宫腔镜下刮宫术与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云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7):4272-4273
目的:比较宫腔镜下刮宫术与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疗效,探讨提高手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临床疗效的最佳方法。方法:选择临床诊断术后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息肉的患者196例,根据自愿的原则,87例患者采用宫腔镜下刮宫术治疗,109例患者采用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的临床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术中一般情况及术后3个月宫腔粘连、颈管狭窄病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月经量改变情况及术后3个月症状缓解、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病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手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时,应首选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的方式,可提高临床疗效,减少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10.
不同方式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庆红  葛莉宾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6):4119-4120
目的:探讨应用不同方式的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根据121例子宫内膜息肉病人的年龄、有无生育要求而分别实行不同的宫腔镜手术,A组57例,育龄期妇女有生育要求者,切除息肉及息肉旁浅层内膜(切除内膜的功能层);B组41例,育龄期妇女无生育要求者,切除息肉的同时行子宫内膜电切术(即切除子宫内膜的功能层及基底层);C组23例,绝经患者行息肉切除同时行子宫内膜剥除术(滚球电极及电凝破坏内膜功能层和基底层)。结果:86例月经紊乱者月经失血图评分术前平均(314±145)分,术后平均(35±20)分,手术前后月经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组术后复发8例(14.03%,8/57),B组术后复发1例(2.44%,1/41),C组无复发。A与B、C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1例手术均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结论:宫腔镜下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临床效果无明显差异,育龄期妇女有生育要求切除息肉及息肉旁浅层内膜者的术后复发率较高(14.03%,6/57)。应根据不同年龄、不同生育要求选择相适宜的宫腔镜手术方式治疗子宫内膜息肉。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芜湖市0-2岁婴幼儿喂养状况。方法随机抽取芜湖市2个县2个区的1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2015年1.12月到卫生服务中心体检的0.2岁1085名婴幼儿喂养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芜湖市婴幼儿早开奶率31.24%,6个月以下纯母乳喂养率58.61%,人工喂养率6.91%,6月龄以下断奶率33%,12月龄以下断奶率81.75%。婴幼儿人工喂养率农村高于城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1.433,P<0.01);4个月前婴幼儿添加辅食的占6.3%,4.6个月添加辅食的占4.38%,6.23个月添加辅食的占89.32%,城乡婴幼儿不同时间添加辅食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99,P<0.05);1W内服用维生素D的频次,城乡婴幼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915,P<0.01),婴幼儿以每天服用维生素D的比例最高,达到52.90%,1W仅服用2.3d的占12.26%,城乡婴幼儿服用维生素D的比例差异具有统计意义(χ^2=112.874,P<0.01)。结论调查的0.2岁婴幼儿,母乳喂养率低,城市儿童辅食添加时间过早,农村儿童维生素D补充不及时。  相似文献   

12.
芜湖市2006-2010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芜湖市2006-2010年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流行性腮腺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芜湖市2006-2010年各级医疗机构报告的流行性腮腺炎报告卡信息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的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信息,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芜湖市2006-2010年流行性腮腺炎报告发病率为40.90/10万,每年的3~6月和11月至次年1月为发病高峰期。其中弋江区发病率最高,为93.85/10万;三山区发病率最低,为9.53/10万。20岁以下病例占总病例数的93.05%,学生占总病例数的72.04%,中小学校流行性腮腺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共计25起,发病823例,占总病例数的17.54%。结论应针对高危人群、重点地区以及疾病的发病高峰期进一步加强流行性腮腺炎监测及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3.
芜湖市2008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2008年芜湖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手足口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芜湖市2008年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报告的手足口病报告卡信息及RT-PCR实验室检测结果,应用描述性方法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8年芜湖市手足口病报告发病率为55.63/10万,无死亡病例,其中男822例,女460例,男女之比为1.79:1。全市7个县区均有手足口病病例报告。县区之间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χ=8.63,P〈0.01)。5~8月和10~12月为报告发病高峰。病例年龄分布以小年龄组为主,5岁以下儿童报告发病1124例,占总病例数的87.68%。检测81份样本,EV71阳性率为9.88%。结论手足口病的发生有明显的年龄、性别、季节和地区差异。对5岁以下年龄组人群应加强手足口病监测工作,同时加强实验室检测。  相似文献   

14.
三水和芜湖两地部分儿童膳食营养调查比较与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为了探讨广东三水、安徽芜湖两地学龄儿童的营养及体格状况。〖方法〗 我们对芜湖市(包括辖属三县)263名6、7、10岁三个年龄组儿童进行营养调查,并与广东三水市397名同龄学龄儿童营养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广东三水儿童能量、蛋白南摄入均达供给量80%以上,其中动物蛋白摄入过多;按W/A〉P50行比较。两地儿童P值〉0.05。无显著性差异;按H/A〉P50比较,两地儿童P2值〈0.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芜湖市江北地区儿童家长计划免疫知识掌握程度,为更好地开展计划免疫宣传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部分儿童家长,指导他们填写计划免疫知识调查表。结果不同文化程度、职业儿童家长的计划免疫知识得分差异有显著性;儿童外祖父母、祖父母组计划免疫知识得分明显低于父母亲组;流动儿童家长计划免疫知识得分明显低于常住儿童家长。本区儿童家长对计划免疫知识回答正确率偏低。结论芜湖市江北地区儿童家长计划免疫知识水平不高,应进一步加强计划免疫知识宣传。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芜湖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情况及发展趋势,以便及时、有效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芜湖市2004~2011年网络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1年芜湖市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66起,报告发病数1 625例,死亡13例。其中传染病疫情63起,占95.45%,食物中毒7起,占7.1%。发生在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52起,占总起数的82.54%。结论芜湖市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发,学生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芜湖市市区学龄前儿童血铅水平,为提出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561名3~6岁儿童采左手无名指末梢血,采用电极溶出法进行血铅测定,并进行相关因素问卷调查。结果 561名儿童血铅值在0.15~194.44ug/l之间,平均54.43±39.82ug/l,儿童铅中毒检出率为14.08%,男女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儿童铅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儿童铅中毒可引起儿童注意力不集中、攻击性、挑食、情绪不稳等。结论芜湖市市区学龄前儿童存在铅中毒,应加强血铅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8.
彭伟    张峰  潘发明 《现代预防医学》2018,(6):977-979
目的 分析芜湖市2012 - 2016年期间报告的结核病患者的流行情况,为结核病防控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2012 - 2016年期间结核病患者的病案信息,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该病在不同时间、地区和人群中的分布情况,使用χ2检验的方法来比较计数资料之间的差异。结果 2012 - 2016年期间共报告结核病患者10 152例,多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54.9/10万,年报告发病率呈缓慢下降的趋势,有着明显的季节性高发现象。各县区结核病疫情基本都呈现下降趋势,其中下降最为明显的是南陵县。患者男女性别比大约为3.0∶1。农民依然是发病人数最多的人群,占总数的60.1%。60岁~年龄段患者最多,占总数的20.8%。结论 经过多年的有效防控,结核病疫情呈现下降趋势,但是存在着季节性高发现象。结核病疫情在不同时间、地区和人群中的分布也有着很大的差异,要继续加强学生、农民、流动人口中结核病患者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芜湖市2006~2010年梅毒流行特征及预测2011年和2012年梅毒发病趋势,为梅毒的预防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2006~2010年芜湖市报告的梅毒疫情资料和报告的病例数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用指数曲线回归方程进行梅毒发病趋势预测。结果 2006~2010年芜湖市共报告梅毒4921例,其中男性2377例,女性2544例;不同年份间梅毒病例的性别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20,P0.01),报告20~49岁梅毒病例数最多。建立预测模型Y^=e3.522+0.136x具有较好拟合度。根据回归方程预测,2011年和2012年芜湖市梅毒发病率是66.82/10万和76.55/10万。结论指数曲线回归方程建立的预测模型对梅毒发病趋势预测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芜湖市居民主要死亡原因,为政府制定卫生规划、疾病预防控制策略和合理分配卫生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9年芜湖市县区级以上医院死亡病例。按国际疾病分类法ICD-10标准进行分类。结果 2009年芜湖市共报告死亡病例2 416人,1岁以内和60岁以上报告死亡构成比最高,分别为2.61%和68.00%;0~14岁组主要报告死亡原因为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情况等,15~39岁组主要报告死亡原因为意外伤害,40~59岁组、60岁及以上年龄组主要报告死因为恶性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影响芜湖市居民死亡的最主要恶性肿瘤依次为肺癌、胃癌、肝癌,分别占全恶性肿瘤报告死因的24.17%、14.23%、12.57%。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意外伤害已经成为影响芜湖市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应进一步加强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