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吞咽康复训练对老年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温州市中医院康复科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老年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200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康复训练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在常规药物治疗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的基础上给予吞咽电刺激治疗;康复训练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吞咽康复训练治疗,共4 w。观察并对比两组治疗疗效,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和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价吞咽功能,采用生活质量评价量表评价生活质量。结果康复训练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训练前,康复训练组和对照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SSA评分、社会功能、情感智能、精神健康、活动、躯体疼痛、生理功能、生理智能和总体健康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两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均明显低于训练前(P0.05),SSA评分均明显低于训练前(P0.05),社会功能、情感智能、精神健康、活动、躯体疼痛、生理功能、生理智能和总体健康评分均明显高于训练前(P0.05);康复训练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SS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社会功能、情感智能、精神健康、活动、躯体疼痛、生理功能、生理智能和总体健康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吞咽康复训练可改善老年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针刺配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3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短时间使用针刺疗法配合基础吞咽功能训练和进食训练对脑卒中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的影响。方法62例脑卒中伴有吞咽障碍病人分入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采用针刺翳风、完骨、风池、廉采、天突穴位,配合基础吞咽功能训练和进食训练。对照组除了不进行针刺疗法外,其他康复训练方法同治疗组。疗程为两周,每周治疗5d。治疗前后各行1次洼田氏饮水试验评价。结果两组病人的吞咽功能均得到改善,治疗组有效率达96.77%。对照组有效率为87.10%,治疗组效果更明显。结论针刺疗法配合基础吞咽功能训练和进食训练短时间即可明显改善脑率中假性球麻痹的吞咽障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生物反馈刺激联合吞咽康复治疗对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112例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为康复训练组、生物反馈刺激结合康复训练组(联合治疗组)。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吞咽功能动态改变以洼田饮水实验分级法进行测评。结果两组治疗后洼田饮水实验分级均有明显提高(P<0.01),联合治疗组吞咽障碍有效率高于吞咽康复训练组(P<0.05)。结论生物反馈刺激联合吞咽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吞咽功能,对改善卒中后吞咽障碍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早期针灸加康复训练对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中风住院患者6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针灸加现代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现代吞咽功能康复训练.以洼田氏饮水实验评价法进行功能评定.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吞咽功能恢复得更好,且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宜早期针灸结合吞咽功能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短时间内使用针刺疗法联合吞咽综合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假性球麻痹性吞咽障碍的影响.方法 126例脑卒中伴有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和对照组(62例).治疗组采用针刺翳风、完骨、风池、廉泉、吞咽、外金津玉液穴位,配合基础吞咽功能训练和进食训练.对照组除不进行针刺外,其他康复训练方法 同治疗组.病程为2周,每天1次,每周治疗6 d.治疗前后各行1次洼田氏饮水试验评价.结果 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均得到改善,治疗组有效率达96.87%,对照组有效率为87.10%,治疗组效果更为明显(P<0.05).结论 针刺疗法配合基础吞咽功能的综合训练和进食训练,短时间内即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假性球麻痹患者的吞咽障碍.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早期规范吞咽康复训练联合针刺对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98例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吞咽训练组(给予早期规范吞咽康复训练)及联合治疗组(在吞咽训练组基础上联合针刺进行治疗),各49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通过洼田饮水试验与藤岛一郎吞咽障碍评分对两组进行评价。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3个月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均显著降低,藤岛一郎吞咽障碍评分均显著提高(P均=0.001);且与吞咽训练组比较,治疗后3个月联合治疗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评分[(1.83±0.74)分比(1.41±0.63)分]降低更显著,藤岛一郎吞咽障碍评分[(8.96±1.23)分比(9.86±1.04)分]提高更显著(P均0.01)。联合治疗组吞咽障碍复常率显著高于吞咽训练组(69.39%比42.6%,P=0.008)。结论:早期规范吞咽康复训练联合针刺有助于改善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强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电针配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电针配合常规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 6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给予吞咽治疗仪、基础吞咽功能训练和进食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电针治疗.并以治疗前后洼田氏咽水试验分级作为观察指标.治疗30 d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洼田氏咽水试验分级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的康复方法在提高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康复训练配合针刺疗法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2年10月我院经临床确诊的符合条件的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康复训练配合针刺疗法治疗,均治疗3个疗程.通过洼田饮水试验和吞咽能力分级评价治疗前后患者的吞咽功能和临床疗效.结果 经治疗治疗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52/60),高于对照组的42.5%(17/40)(P<0.05).结论 康复训练配合针刺疗法可明显改善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Gugging吞咽功能评估表(GUSS)对亚急性期脑卒中病人吞咽障碍的筛查,并检验其在亚急性脑卒中病人的反应性。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8例亚急性期脑卒中病人,在入院时及治疗后1月分别采用GUSS和洼田氏饮水实验评估病人的吞咽功能。通过效应值、标准化的反应平均值指标比较洼田氏饮水试验和GUSS量表对中重度吞咽障碍的反应性。结果从128例脑卒中病人中,GUSS量表筛查吞咽障碍病人63例(49.22%),洼田氏量表筛查出48例(37.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USS量表的效应值为2.43,洼田氏饮水试验量表效应值为1.72,GUSS标准化的反应平均值为2.15,洼田氏饮水试验为1.95。秩和检验显示,2种评估量表治疗前后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相较于洼田氏饮水试验,GUSS对亚急性脑卒中病人吞咽障碍的筛查率更高,并且具有较高的反应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吞咽X线荧光透视检查(VFSS)判断脑干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过程中不同阶段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采用康复措施,评价针对性的系统强化吞咽康复训练的疗效。方法收集40例脑干梗死后吞咽障碍的患者,通过VFSS判断吞咽过程中的问题,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吞咽训练,共治疗6 w。治疗前后通过洼田饮水试验、吞咽障碍程度评分标准(VGF)总分、口腔期及咽期的VGF积分、误咽程度的积分变化等评定其吞咽障碍改善情况。结果经过6 w的系统强化的康复治疗,40例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筛查结果、VGF总分、口腔期及咽期的VGF积分、误咽程度的积分均较各自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在脑干梗死后吞咽障碍的评估和治疗中,VFSS可以精准评估,明确问题关键,指导临床有针对性地采用康复措施,从而获得很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康复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216例,对照组196例。对照组采用一般临床治疗,治疗组加用咽障碍康复训练。以洼田氏饮水试验及腾岛一郎吞咽障碍疗效评价作为标准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吞咽障碍明显改善(P<0.01),且较对照组明显好转(P<0.05)。结论:脑卒中吞咽障碍训练疗效肯定,方法简单易行,应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皮层-咽部-舌根"序贯针刺法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接受"皮层-咽部-舌根"序贯针刺治疗,即分别在头皮、咽部及舌根进行针刺治疗,两组均接受基础治疗及吞咽康复训练。每日治疗1次,每次30min,连续治疗14d。应用洼田饮水试验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愈显率、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皮层-咽部-舌根"序贯针刺法结合吞咽训练及药物治疗,能够更好的改善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容积-黏度吞咽测试(V-VST)在帕金森病吞咽障碍病人摄食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改良洼田饮水试验筛选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帕金森病病人,共选取60例改良洼田饮水试验分级Ⅱ~Ⅲ级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行常规饮食护理。试验组在常规饮食护理的基础上,采用V-VST评估进食的食物性状及一口量,并给予相应的饮食指导。分别观察2组病人误吸的发生率,并利用才藤氏七级评价法评价吞咽功能改善程度。结果 V-VST干预后,试验组与对照组误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V-VST干预后的3、6个月,试验组的吞咽障碍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在随访3、6个月后,试验组吞咽障碍2级病人吞咽障碍改善程度均较3级病人明显。结论依据V-VST评估结果的摄食管理法,能有效减少帕金森病吞咽障碍病人误吸发生率,同时改善其吞咽功能,且病情较轻者改善更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认知功能训练对脑损伤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脑损伤假性球麻痹患者50例,分为认知正常组25例,认知障碍组25例,两组均采用综合性吞咽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伴认知障碍组25例同时采用认知功能训练。采用洼田饮水试验、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以及吞咽X线荧光透视检查(VFSS)进行治疗前后吞咽障碍程度评定,评估认知功能训练对脑损伤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患者康复的影响。结果康复治疗4周后,认知障碍组患者经过综合的吞咽和认知功能训练,疗效仍然较单纯球麻痹性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疗效差,证明认知障碍影响假性球麻痹患者吞咽障碍康复治疗的疗效。结论认知功能影响假性球麻痹患者吞咽障碍的康复治疗疗效,对于伴有认知障碍的假性球麻痹患者,认知功能的提高对吞咽功能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项五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所有病人均采用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循环、控制血压、调节血糖等脑卒中常规基础治疗及对症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康复吞咽训练,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和康复吞咽训练的基础上给予项五针(廉泉、人迎、供血三穴五针)治疗,8周为1个疗程。治疗后采用电视荧光吞咽检查(VFSS)吞咽困难评价量表、洼田饮水试验、藤岛一郎吞咽障碍评分和改良的曼恩吞咽能力评估量表(MMASA)评价病人治疗前后吞咽障碍和吞咽能力的改善程度,并按照VFSS评分对两组病人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前,两组VFSS量表评分、吞咽能力、藤岛一郎吞咽障碍评分、MMASA量表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FS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洼田饮水试验吞咽能力级别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藤岛一郎吞咽障碍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MMASA量表吞咽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吞咽能力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项五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能够明显改善脑卒中病人吞咽障碍,恢复病人的吞咽能力,优于单用吞咽训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11年6月到2012年6月收治的78例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Vitalstim 电刺激配合吞咽训练(康复治疗组)组及传统吞咽训练(常规训练组)组,每组各39例,分别于治疗前后应用洼田氏饮水试验,观察比较治疗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康复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训练组(92.3%比74.3%,χ2=4.191, P=0.041);康复治疗组的吞咽功能评分平均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常规训练组[(2.0±0.5)分比(1.1±0.6)分,t=5.284, P=0.032]。结论:综合康复训练能够显著改善脑卒中所导致的吞咽障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饮食指导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9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均分为传统康复训练组(传统吞咽康复训练)和饮食指导组(在传统康复训练组基础上给予饮食指导),30d一疗程,于治疗前后进行吞咽困难评定(洼田饮水试验),并采用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估。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吞咽功能评分均明显提高,且饮食指导组明显高于传统康复训练组[(8.72±1.33)分比(6.14±1.78)分,P均=0.001]。饮食指导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传统康复训练组(88.9%比68.9%,P=0.020)。结论:饮食指导配合吞咽康复训练改善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显著优于单纯吞咽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Vitalstim电刺激配合吞咽训练治疗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78例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原则将其分为Vitalstim电刺激配合吞咽训练(治疗组)组及传统吞咽训练(对照组)组,每组39例,分别于治疗前后应用洼田氏饮水试验检测患者吞咽功能,观察比较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91,P0.05);治疗组吞咽功能评分下降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84,P=0.032)。结论 Vitalstim电刺激配合吞咽训练能够显著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同时集合现代康复理念,从多方面进行评价,遵照个体化原则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脑出血后吞咽障碍患者针药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A组40例予以西医内科治疗及康复训练,B组在西医内科治疗及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联合针药疗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吞咽功能。结果 B组总有效率的92.5%高于A组的75.0%(P0.05);两组治疗后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的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脑出血后吞咽障碍患者针药结合治疗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借鉴和运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吞咽训练能否缓解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8年12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医学中心就诊的老年脑卒中并发吞咽障碍患者3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n=15)与对照组(n=15)。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常规护理,试验组在与对照组相同处理基础上,加用针对性的吞咽功能训练。治疗2周后,通过洼田饮水试验评估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吞咽障碍的程度,同时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并比较2组患者焦虑和抑郁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试验组吞咽障碍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吞咽训练能有效改善老年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焦虑与抑郁,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