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液基细胞学(TCT)联合人乳头瘤病毒(HPV)分型检测对早期宫颈癌筛查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慢性宫颈炎患者714例。TCT采用离心甩片法,HPV-DNA检测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法,对TCT和HPV-DNA任一检测阳性或二者均阳性者进行阴道镜取活检检查。结果在HPV感染的各年龄组中,20~30岁组和51~60岁组的感染率较高,分别为36.7%和39.7%,各年龄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974,P=0.039)。TCT检测的阳性率为25.8%,HPV-DNA检测的阳性率为29.7%,略高于TCT检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V-DNA高危型感染者中病理诊断为宫颈癌5例,占6.5%,高于HPV-DNA低危型感染者宫颈癌的发生率(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T联合HPV-DNA分型检测诊断宫颈癌的敏感度高于TCT和HPV-DNA单独检测,特异度高于HPV-DNA单独检测,假阳性率低于HPV-DNA单独检测,假阴性率低于TCT和HPV-DNA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CT联合HPV-DNA分型检测可以提高诊断宫颈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宫颈癌的早发现、早治疗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膜式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技术(TCT)联合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分型检测技术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160例有性生活史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作为筛检标本,采用TCT联合基因杂交捕获法(HC-II)对细胞学异常或临床存在高危症状的患者进行HPV分型检测,HPV阳性患者再行阴道镜下宫颈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2160例受试标本中,259例(12.0%)患者TCT检查结果异常。TCT检查结果异常患者中,118例(45.6%)患者HPV分型检测阳性。宫颈活检病理结果显示,无上皮内病变或恶性病变(NILN)患者29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I级患者40例,CIN II级以上患者49例。宫颈癌的发生率随宫颈内病变程度的增加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V感染是诱发女性宫颈癌变的关键因素,临床应用TCT联合HPV基因分型检测技术筛查宫颈病变和早期宫颈癌更为精准、快捷、敏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HPV、TCT联合阴道镜在筛查早期宫颈病变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选取在门诊初次就诊接受宫颈癌筛查的患者1 260例,通过液基细胞学检查(liquid-based thinlayer cytology test,TCT)、高危型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DNA检测以及阴道镜下定位宫颈活组织检查,并以宫颈活检的组织病理学结果为确诊标准,评价HPV、TCT以及联合检测对于早期诊断宫颈癌的效果。结果通过液基细胞学检测(TCT),未见上皮内病变细胞或恶性细胞,即正常及良性炎症反应1 037例,占总样本的82.30%;其余223例出现无明确意义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鳞状细胞癌(SCC),TCT检测呈现阳性的比率为17.70%。HPV-DNA检测发现,659例患者出现1种或多种HPV的感染,HPV-DNA阳性率达52.30%;联合采用TCT和HPV-DNA分型检测的灵敏度最高,所有262患者均有一指标呈阳性,较单一次用TCT和单一使用HPV-DNA分型检测相比,检出率显著升高,χ2值分别为71.610、40.971,P值分别为0.000、0.000。结论临床采用HPV-DNA、液基细胞学检查以及阴道镜进行宫颈癌的早期筛查,是一种高效、可行的方案,并且联合检测能提高宫颈癌前病变的检出率,降低漏诊率,对于宫颈癌的早期筛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液基薄层宫颈刷片细胞学检测(Thinprep cytological test,TCT)及杂交捕获二代(Hybrid captureⅡ,HC-Ⅱ)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分型检测筛查宫颈病变的意义和对高危病例进行药物干预的方法。方法2004年4月~2005年8月,采用TCT和HPV DNA分型检测对17 320例患者进行宫颈病变的筛查,并以病理组织学活检为标准来验证筛查结果,同时应用氟尿嘧啶(5-Fu)可吸收缓释药膜对适宜病例进行局部干预治疗。结果TCT结果异常者1 754例,其中高危型HPV-DNA阳性450例;431例TCT提示无HPV感染病例中有172例高危型HPV-DNA阳性;TCT或TCT联合HC-ⅡHPV筛查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II级及以上病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1.12%、89.65%和72.08%、97.99%;采用5-Fu可吸收缓释药膜治疗25例CINⅠ级HPV高危型感染患者后,其病毒负荷量下降幅度、转阴率和病理逆转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CT和HPV分型检测联合应用于宫颈病变筛查可提高CINⅡ级及以上病变的特异性检出;5-Fu可吸收缓释药膜治疗CINⅠ级HPV高危型感染患者可降低其病毒负荷量,甚至清除。  相似文献   

5.
李建英 《现代肿瘤医学》2021,(10):1765-1768
目的:分析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thin-cytologic test,TCT)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以及其与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发生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6年10月-2018年10月于我院妇科门诊进行宫颈筛查的患者2 70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HPV-DNA检测及宫颈组织病理活检,比较2 702例患者TCT检测与HPV-DNA检测及组织病理学结果的符合率。结果:TCT检查结果中,LSIL、HSIL、宫颈癌分级与病理活检结果符合率分别为26.21%、61.62%、93.94%;这提示TCT筛查对高级别宫颈病变的敏感性高。随着病理级别的升高,HPV-DNA检测与TCT检测结果的阳性符合率也逐渐升高,LSIL、HSIL、宫颈癌级别的HPV阳性符合率分别为52.97%、70.03%、100.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在宫颈癌以及癌前病变的筛查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以通过TCT检查进行早期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从而及时采取措施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6.
李科珍  李伟  庄亮  曹阳  王薇  马全富  卢运萍  马丁 《肿瘤防治研究》2007,34(12):968-970,984
 目的 探讨应用液基薄层宫颈刷片细胞学检测(Thinprep cytologicaltest,TCT)及杂交捕获二代(Hybridcapture Ⅱ,HC-Ⅱ)人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 virus,HPV)分型检测筛查宫颈病变的意义和对高危病例进行药物干预的方法。方法 2004年4月~2005年8月,采用TCT和HPVDNA分型检测对17320例患者进行宫颈病变的筛查,并以病理组织学活捡为标准来验证筛查结果,同时应用氟尿嘧啶(5-Fu)可吸收缓释药膜对适宜病例进行局部干预治疗。结果 TCT结果异常者1754例,其中高危型HPV-DNA阳性450例;431例TCT提示无HPV感染病例中有172例高危型HPV-DNA阳性;TCT或TCT联合HC-ⅡHPV筛查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Ⅱ级及以上病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1.12%、89、65%和72.08%、97.99%;采用5Fu可吸收缓释药膜治疗25例CINI级HPV高危型感染患者后,其病毒负荷量下降幅度、转阴率和病理逆转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CT和HPV分型检测联合应用于宫颈病变筛查可提高CINⅡ级及以上病变的特异性检出;5-Fu可吸收缓释药膜治疗CINI级HPV高危型感染患者可降低其病毒负荷量,甚至清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柏式薄层液基细胞学(TCT)联合HPV-DNA分型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4月-2014年4月于我院进行宫颈癌筛查的4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TCT及HPV-DNA筛查,并同时进行宫颈组织活检进行最终确认。结果:TCT筛查结果显示:ASCUS(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患者为175例,阳性比例为41.7%。病理组织筛查结果显示:CINⅠ为199例,阳性比例为47.4%。HPV-DNA共检出阳性患者180例,比例42.9%。临床症状越严重,HPV-DNA阳性率越高。TCT联合HPV-DNA筛查结果灵敏度较单独TCT和HPV-DNA筛查结果高,但特异性低,其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都较高,与病理结果筛查结果更为相似。结论:新柏式薄层液基细胞学(TCT)联合HPV-DNA分型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灵敏度高和准确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广东妇女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及宫颈细胞学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与宫颈癌的相关性及HPV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方法用第二代杂交捕获法(HCⅡ)检测2636名妇女宫颈刷出物中13种高危型HPV,其中454例同时做宫颈脱落细胞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TCT)。细胞学诊断采用Bethesda分级系统(TBS)。结果2636名妇女高危型HPV感染率为26.5%,其中20岁以下(含20岁)年龄组的高危型HPV感染率最高(59.4%),41~50岁年龄组最低(21.0%)。新会地区HPV感染率显著低于东莞、深圳和广州(P<0.01)。16例宫颈癌患者HPV感染率为93.8%,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19.2%)和宫颈炎患者(30.8%,P<0.001)。454例同时做TCT检查的妇女中,鳞状细胞癌(SCC)、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HSIL)、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LSIL)、不典型鳞状细胞(ASC)的高危型HPV检出率分别为100%(2/2)、100%(12/12)、88.9%(16/18)和37.8%(28/74)。HPV阳性检出率随病变的严重程度而显著增加。结论高危型HPV是宫颈病变的重要病因学因素,可能诱发宫颈癌,HPV检测是筛查宫颈癌的一种有效辅助方法;HPV感染率的年龄和地区性差异可能和受检者不同生活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杂交捕获法检测高危型人乳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13种)感染与宫颈组织学及细胞学形态特点,探讨高危型HPV感染对宫颈癌筛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美国Digene公司的Hybrid Capture (HC-Ⅱ)杂交捕获实验,检测宫颈高危型HPV(13种)阳性感染情况,同时进行宫颈病理活检,部分行薄层液基细胞技术进行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应用诊断试验评价方法检测高危型HPV感染对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Ⅱ级以上病变.结果 78例患者中高危HPV阳性44例,平均年龄28.5岁,34例阴性,平均年龄32.2岁;高危HPV检测对诊断CIN Ⅱ级以上宫颈病变的灵敏度为93.3%,特异度为50.0%;高危型HPV阳性的44例宫颈活检病例中,36例出现Ⅱ型挖空细胞,出现率达82%,高危型HPV阳性患者18例进行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16例则出现类湿疣细胞或湿疣样外底层细胞,出现率达88.9%.结论应用HC-Ⅱ方法检测高危型HPV感染,对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筛查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高危型HPV感染宫颈上皮细胞具有明显的组织学与细胞学特征,高危HPV阳性者的定期随访,对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宫颈液基细胞学技术(TCT)与HC2-HPV-DNA检测技术联合应用在妇女病普查中的价值,探讨对细胞学异常,HPV阳性妇女进行筛查和随访的方法.方法:对2008年1月~2009年12月在本院进行妇女病普查的4 552例妇女进行宫颈TCT检查和HPV检查,诊断应用TBS分级标准,并对细胞学检查诊断为ASCUS以上者和HPV阳性者行阴道镜检查及活检.结果:4 552例妇女中,细胞学诊断为ASCUS以上者共343例(7.53%),HPV阳性659例(14.47%).对ASCUS以上的343例患者和HPV阳性659例均采用阴道镜检查及活检进行随访,检出宫颈鳞癌6例(0.13%),宫颈腺癌2例(0.04%),宫颈原位癌8例(0.18%),宫颈CIN 454例(9.97%),炎症232例(5.09%).结论:TCT检测结合高危型HPV检测技术的应用及TBS诊断标准能提高宫颈病变检出率.对细胞学筛查异常和HPV阳性的妇女可采用阴道镜及病理检查进行随访.  相似文献   

11.
长链非编码RNAs(Long non-coding RNAS,lncRNAs)是一类不编码蛋白质,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的RNA。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与lncRNA的异常表达密切相关。本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的文献报道,对lncRNA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作用机制做一综述,以期为临床诊断和靶向治疗提供可能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13.
14.
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是侵袭性极高、预后极差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目前对于GBM的诊断主要依靠于影像学和组织活检。精准医学时代,液体活检这种相对无创的新兴检测手段已在诸多实体瘤中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与传统检测技术相比,液体活检弥补了传统组织活检有创和无法反复取样的局限。本文将针对液体活检循环肿瘤标志物如循环肿瘤DNA、microRNA、循环肿瘤细胞和外泌体在GBM 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16.
全世界范围内大肠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均不断提升,综合治疗目前为大肠癌治疗的主要方法,免疫治疗逐渐成为其中重要的一环。随着对大肠癌免疫机制的不断探究,免疫佐剂在免疫治疗中扮演着重要的辅助作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作为一种强效免疫佐剂,不仅提高了大肠癌的免疫治疗效果,并且极大地丰富了治疗大肠癌的各种方案。因此,本文就大肠癌的治疗现状、GM-CSF作为免疫佐剂的相关作用机制以及GM-CSF在大肠癌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和进展进行综述,希望为大肠癌患者提高治疗效果、延长生存期提供更多方案。  相似文献   

17.
18.
The results of application of a protracted split-course radiotherapy regimen in T3 carcinoma in the bilharzial bladder are presented. A total dose of 70 Gy spread over 61 days was divided into four courses separated by gaps of 1, 2 and 1 week, respectively. Each of the first three sessions comprised eight fractions, 2.5 Gy each, while four such fractions were given during the fourth course. Patients were randomized between radiotherapy alone (32 patients) and radiotherapy plus misonidazole (MIS) (30 patients). The drug was given in a daily oral dose of 0.5 g/m2, 3.5 h prior to each radiation treatment. The treatment was well tolerated and MIS did not augment the radiation reaction. Mild or moderate peripheral neuropathy was experienced by 63% of patients of the group. Age and degree of upper obstructive uropathy were the most important determinants of the risk of neuropathy. The 2-year disease-free actuarial survival rates amounted to 58% and 44% in the MIS and radiotherapy alone groups respectively; the difference is not significant. The results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in case of transitional cell (67%) than squamous cell cancer (29%) but were independent of the histological grade. A strong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the magnitude of tumour volume reduction after 40 Gy and the long-term end results.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