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不孕患者中子宫内膜病变的发生情况。方法对2010~2014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微创中心490例因不孕症行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腹腔镜及病理证实的EMs患者131例纳入内异症组,将输卵管阻塞、积水、输卵管系膜囊肿、慢性盆腔炎及腹腔镜下盆腹腔无明显异常者359例纳入对照组。所有患者行宫腔镜全面探查宫腔,内膜病变由术后病理证实。对比两组患者内膜病变发生情况,并分析内异症组内膜病变的发生与内异症分期、病变部位、不孕症类型及患者年龄的相关关系。结果 1内异症组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率(42.75%)显著高于对照组(22.56%),(P0.05),内异症组子宫内膜增生症发生率(3.05%)略高于对照组(1.3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EMs不孕患者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率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升高,呈明显的线性相关关系(P0.05),36岁以上患者内膜息肉发生率是25岁以下患者的3.67倍;3EMs不孕患者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与内异症分期、病变部位、不孕类型及不孕持续时间无关(P0.05)。结论 EMs相关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率明显升高,并随着年龄增长逐渐递增。  相似文献   

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以其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增加微血管通透性,促进血管形成的生物学特性参与了子宫内膜生理及病理性血管形成。VEGF与某些避孕制剂所引起的子宫异常出血有关,并参与了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的种植。  相似文献   

3.
我院妇产科从1993年4月至1998年4月共收治子宫内膜异位症136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占同期妇科手术1544例的8.88%,既往有医源性因素114例,占同期异位症的83.82%。其中①有计划生育手术史的92例,占异位症的80.7%,包括有人工流产史的71例,占异位症的62.3%;②有产科手术史的12例,占异位症的10.5%。包括剖宫产术后8例,会阴侧切术后4例;③有妇科手术史10例,占异位症的8.8%,包括子宫次全切除术后3例,卵巢囊肿切除术后6例,宫颈电灼后1例。  相似文献   

4.
survivin与子宫内膜异位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urvivin是一种凋亡蛋白抑制因子,与细胞分裂、增殖有关,在胚胎组织和恶性肿瘤中表达,正常成年分化组织一般不表达或弱表达。子宫内膜异位症(EMs)虽为良性疾病,却具侵袭、种植和复发等“恶性”生物行为。研究表明survivin蛋白的抗凋亡功能在EMs浸润生长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申月玲 《实用预防医学》2011,18(8):1464-1465
目的观察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异位内膜组(40例)、在位内膜组(40例)及正常内膜组(20例)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Survivin的阳性表达位于腺上皮细胞的细胞核或细胞浆,异位内膜组阳性表达分别高于在位内膜组、正常内膜组(P〈0.05),在位内膜组阳性表达高于正常内膜组(P〈0.05)。结论 Survivin在子宫内膜异位组表达明显增高,Survivin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survivin是一种凋亡蛋白抑制因子,与细胞分裂、增殖有关,在胚胎组织和恶性肿瘤中表达,正常成年分化组织一般不表达或弱表达.子宫内膜异位症(EMs)虽为良性疾病,却具侵袭、种植和复发等"恶性"生物行为.研究表明survivin蛋白的抗凋亡功能在EMs浸润生长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人都有不想安分守己的时候,子宫内膜也一样。它原本是生长在子宫腔内的一种组织,可不知什么原因,它有时跑到子宫肌壁间或人体的其他任何地方。若它在这些地方种植、粘连,就会成为女性的痛苦之源。这种疾病,临床上极为常见,医学上称之为子宫内膜异位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宫腔内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LNG-IUS)对子宫内膜息肉(EP)宫腔镜术后复发及子宫内膜厚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60例E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单纯行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TCRP),观察组术后使用LNG-IUS,随访12个月.对比两组的子宫内膜厚...  相似文献   

9.
《婚育与健康》2008,(11):59-59
Q我在月经干净3天时做B超,显示子宫内膜厚度为1.5毫米,很~厚,平时月经周期40天以上,请问是怎么回事,应怎样治疗?  相似文献   

10.
抑制素α、βA、βB在子宫内膜息肉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息肉组织中抑制素(INH)三种亚单位的表达及分布情况,进一步阐明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机制。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12月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者30例,取同期输卵管因素不孕者(16例)的增殖期子宫内膜,近两年的宫颈癌患者之早分泌期(11例)和晚分泌期子宫内膜(17例)为对照组,共44例。所有病例于取材前半年未曾口服任何激素类药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INHα、βA、βB三个亚单位在子宫内膜息肉组织和正常子宫内膜各期组织中的表达。结果①INHα、βA、βB三个亚单位均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表达,并随月经周期的变化染色反应逐渐增强。②INHα、βA、βB三个亚单位在子宫内膜息肉组织中均存在表达。在子宫内膜息肉组织中仅亚单位的表达强度略强于正常增殖期的子宫内膜组织(P〉0.05),而弱于早分泌期(P〈0.05)和晚分泌期(P〈0.05)的正常内膜组织。βA亚单位的表达同样是子宫内膜.斟肉组织略强于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组织(P〉0.05),弱于早分泌期(P〉0.05)和晚分泌期(P〈0.05)的正常内膜组织。βB亚单位表达模式与上述仅、βA亚单位的表达模式相似,但βB亚单位在子宫内膜息肉组织中的表达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子宫内膜息肉组织中INHα、βA亚单位的表达显著低于在晚分泌期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这种差异反应了息肉组织停留在增生状态而非分泌状态。抑制素可能参与了子宫内膜息肉发展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腺上皮的超微结构进行研究,以求解析异位病灶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及其在发病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对子宫腺肌病和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异位内膜腺上皮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子宫腺肌病的异位内膜腺上皮具有与正常子宫内膜不同的超微病理学特征。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的超微结构改变使其能够突破机体的防御体系在"异域"生长。  相似文献   

1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子宫内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以期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增加微血管通透性,促进血管形成的生物学特性参与了子宫内膜生理及病理性血管形成。VEGF与某些避孕制剂所引起的子宫异常出血有关,并参与了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的种植。  相似文献   

13.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子宫内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以其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增加微血管通透性,促进血管形成的生物学特性参与了子宫内膜生理及病理性血管形成。VEGF与某些避孕制剂所引起的子宫异常出血有关,并参与了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的种植。  相似文献   

14.
抑制素是一种分子质量为32ku的异二聚体(AB)糖蛋白。属于转化因子β超家族,有旁分泌/自分泌生长因子的作用。研究表明,抑制素各亚单位在子宫内膜组织中均有表达,其表达随月经周期而改变,并且可能与雌二醇、皮质醇的代谢关联,对胚胎植入和子宫内膜蜕膜化起重要的自分泌/旁分泌信号作用。抑制素各亚单位在正常、增生和癌性内膜中的表达存在差异,在子宫内膜发病和致癌机制方面起重要作用。多次流产者子宫内膜基质细胞中激活素A(ACT-A)表达变化提示其活性改变导致不良的妊娠结局。子宫内膜癌细胞系(ISH)在干扰素刺激下,抑制素各亚单位的表达均增强,为子宫内膜癌治疗提供了选择。  相似文献   

15.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在体内的生理调节功能是由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介导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与受体的结合具有高度特异性。其受体除位于下丘脑 垂体 性腺轴外 ,在机体其他组织 ,尤其是外周性腺组织中也有分布。近年来研究发现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异位内膜组织表面也有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表达 ,推测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可能通过其受体介导 ,以旁分泌或自分泌的机制作用于靶细胞 ,对异位内膜细胞的种植和生长直接产生作用。研究子宫在位与异位内膜组织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的表达 ,有助于进一步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中的作用 ,以更有效地利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  相似文献   

16.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在体内的生理调节功能是由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介导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与受体的结合具有高度特异性。其受体除位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外,在机体其他组织,尤其是外周性腺组织中也有分布。近年来研究发现,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异位内膜组织表面也有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表达,推测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可能通过其受体介导。以旁分泌或自分泌的机制作用于靶细胞,对异位内膜细胞的种植和生长直接产生作用。研究子宫在位与异位内膜组织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的表达,有助于进一步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中的作用,以更有效地利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宫腔镜下3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方法:对99例不同年龄和不同生育要求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分别行子宫内膜息肉切除+子宫内膜电切术(A组,29例)、单纯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B组,44例,要求保留生育功能者)、子宫内膜息肉切除+子宫内膜电凝术(C组,26例,绝经后患者),比较3种术式的疗效。结果:平均手术时间A组(25.1±0.8)s,B组(20.7±0.7)s,C组(26.9±0.7)s,B组平均手术时间较其他两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A、C组无复发病例,B组复发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下3种手术方式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但单纯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后复发率高。应根据患者年龄、生育要求等选择适宜的宫腔镜下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子宫内膜病变超声造影(CEUS)图像特征及定量分析结果,以及CEUS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价值。 方法选择2016年6月1日至2018年1月31日,于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妇科诊断为疑似子宫内膜病变的62例年龄为27~66岁女性受试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经阴道CEUS检查,并通过手术或诊刮术获取子宫内膜组织标本进行活组织病理学检查。根据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将其分为恶性组(n=10,子宫内膜癌患者),良性组(n=41,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或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对照组(n=11,无子宫内膜病变者)。分析62例受试者的CEUS图像特征。CEUS采用与子宫内膜病变区相同深度的正常子宫肌层为参照,通过肘静脉注射造影剂后,运用时间-强度曲线(TIC)测定造影剂开始增强时间、达峰时间、峰值强度、梯度[(造影剂峰值强度-造影剂基线强度)/造影剂强度上升时间],以及TIC曲线下面积(TIC-AUC)。3组受试者造影剂开始增强时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峰值强度、达峰时间、梯度及TIC-AUC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绘制子宫内膜的峰值强度、TIC-AUC预测子宫内膜癌发生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ROC-AUC),根据约登指数最大原则,确定这2个指标预测子宫内膜癌发生的最佳临界值,并计算其敏感度和特异度。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本研究征得所有受试者知情同意,并在进行经阴道CEUS检查前,与受试者本人签署临床试验知情同意书。 结果经肘静脉注射造影剂后,经阴道CEUS图像特征为:①恶性组子宫内膜造影剂增强早期,呈快速均匀或非均匀性高增强,根据子宫内膜癌组织病理学类型不同,表现为子宫内膜开始增强时间明显早于、稍早于子宫肌层者分别为7例(子宫内膜腺癌)与3例(子宫恶性中胚叶混合瘤、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峰值强度明显高于、稍高于子宫肌层者分别为8例(子宫内膜腺癌、透明细胞癌)与2例(子宫恶性中胚叶混合瘤),消退时间均晚于子宫肌层。②良性组41例受试者中,9例为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其子宫内膜造影剂开始增强时间晚于子宫肌层,清退时间早于子宫肌层,子宫内膜早期增强模式主要为稍低增强;32例为子宫内膜息肉,其子宫内膜造影剂开始增强时间稍晚于子宫肌层,消退时间早于子宫肌层,子宫内膜早期增强模式呈多样化,主要表现为结节状稍高增强。③恶性组、良性组、对照组峰值强度分别为25.1 dB(14.6~26.1 dB)、10.7 dB(7.0~15.5 dB)、10.1 dB(7.2~15.1 dB),TIC-AUC分别为1 880.7(734.9~2 084.2)、418.0(240.0~718.7)、349.8(238.3~563.6)。3组峰值强度与TIC-AUC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6.732、6.732,P=0.035、0.011)。3组达峰时间、梯度、开始增强时间分别整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TIC指标中,峰值强度、TIC-AUC预测子宫内膜癌发生的ROC-AUC分别为0.92(95%CI:0.78~0.97,P=0.028)和0.96(95%CI:0.84~0.99,P=0.016)。根据约登指数最大原则,峰值强度、TIC-AUC预测子宫内膜癌发生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16.608 dB、767.45,此时其预测子宫内膜癌发生的敏感度分别为81.2%、85.1%,特异度分别为85.8%、87.2%。 结论在经阴道CEUS时,子宫内膜病变CEUS图像具有一定特征性,对于子宫内膜恶性病变的诊断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抑制素是一种分子质量为32ku的异二聚体(AB)糖蛋白.属于转化因子β超家族,有旁分泌/自分泌生长因子的作用.研究表明,抑制素各亚单位在子宫内膜组织中均有表达,其表达随月经周期而改变,并且可能与雌二醇、皮质醇的代谢关联,对胚胎植入和子宫内膜蜕膜化起重要的自分泌/旁分泌信号作用.抑制素各亚单位在正常、增生和癌性内膜中的表达存在差异,在子宫内膜发病和致癌机制方面起重要作用.多次流产者子宫内膜基质细胞中激活素A(ACT-A)表达变化提示其活性改变导致不良的妊娠结局.子宫内膜癌细胞系(ISH)在干扰素刺激下,抑制素各亚单位的表达均增强,为子宫内膜癌治疗提供了选择.  相似文献   

20.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在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占首位,发病率高,药物治疗效果差,保守性手术易复发,根治性手术难为生育年龄妇女接受.我院于1988年至1993年中对32例卵巢子宫内膜囊肿者保守性手术术后复发病例采用第二次保守性手术,术后加用内美通,随访三年,现分析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1988年至1993年住院的卵巢子宫内膜囊肿术后复发者32例,最小24岁,最大42岁,未育8例.距前次手术时间最短半年,最长10年.第一次手术行囊肿挖出19例,单侧附件切除13例,病理诊断均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2 临床表现:第一次手术后出现痛经23例,占71.8%,月经失调10例,31.2%,不育症12例,占37.5%.B超示单侧囊肿23例,双侧囊肿9例,囊肿最小直径5cm,最大10.2cm.进腹后根据1985年美国生育协会拟订的子宫内膜异位分期法分期,本组32例中Ⅲ期22例,Ⅳ期10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