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背景:传统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切除股骨颈,严重影响股骨近端受力平衡,引起骨重建负平衡,容易发生骨吸收,导致假体松动和下沉。目的:观察保留股骨颈型人工髋关节置换后材料与宿主的生物相容性。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病例分析,2000-09/2006-12解放军第一八0医院骨科病例资料。对象:25例患者,男10例,女15例,年龄31~56岁,平均47岁。股骨头坏死致髋关节骨关节病12例(5例为双侧),股骨头坏死8例(2例股骨颈骨折愈合后股骨头坏死),髋臼发育不良股骨头坏死3例,股骨颈头下型骨折不愈合2例。病程2~10年,平均6年。方法:采用改良髋关节后路切口,显露髋关节,于股骨头颈交界处切除股骨头,磨除髋臼软骨,安装人工髋臼。用特制扩髓器扩大股骨近端髓腔,安装人工股骨头,人工关节复位。主要观察指标:①假体与宿主的生物相容性。②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随访0.5~6年,患者髋关节活动良好,行走步态正常。X射线摄片示人工髋关节位置良好,假体无松动和下沉,股骨颈骨质良好。结论:由于保留股骨颈,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假体符合股骨近端的生理顺应性,防止股骨近端骨质疏松引起假体松动和下沉。  相似文献   

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4):740-742
2012年1月~2012年12月采用陶瓷界面结合保留股骨颈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终末期疾病18例(20髋)。随访时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进行临床评价,拍摄X线片了解假体位置、松动及异位骨化情况。18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34(平均30.4)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50.4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平均9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片示髋关节位置良好,假体无松动。陶瓷界面结合保留股骨颈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髋关节终末期疾病的有效方法,能够保留更多宿主骨质,尤其适用于可能需行假体翻修的中青年患者。  相似文献   

3.
将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并据病情需要而进行假体置换术的患者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治疗优良率以及术后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能够提高预后骨折愈合优良率以及生活质量,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和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置换术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130例,随机分为A、B两组各65例。A组接受半髋置换术治疗,B组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恢复完全负重时间;对比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时Harris评分和ADL评分;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水平均低于B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Harris评分和ADL评分均高于术前,且A组患者术后6个月时Harris评分和ADL评分均高于B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对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远期髋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作用更佳,对手术耐受较好的患者可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12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给予股骨头置换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疗效可靠,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0):1876-1877
选取8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我院治疗患者,分组方法根据患者的入院顺序,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观察组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效果、观察指标、并发症。观察组手术中指标和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术后临床疗效评价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远期效果好,但手术时间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比较时间较长,在临床治疗中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84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案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观察组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深静脉血栓、伤口感染、假体脱位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GQOL I274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均可取得一定效果,但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效果更好,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安全性高,可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人新鲜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3年1月~2009年12月间因股骨颈骨折在我院住院并行全髋关节置换术(A组)32例及人工股骨头置换术(B组)41例的老年患者,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及近中期并发症,并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和功能评分,观察治疗效果。结果:A组与B组相比较,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较多(P<0.05)。术后引流量和住院时间两组无明显差别(P>0.05)。A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B组(P<0.05)。术后随访期间,A组患者Harris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两种术式各具有优缺点,对身体条件好、功能要求较高的患者,宜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对高龄、身体条件差、无法耐受较长手术时间、功能要求较低的患者应行人工股骨头置换。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64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双盲法将所有患者分为A组32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与B组32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A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B组,P0.05;B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明显优于A组,P0.05;B组患者术后24h、术后1周、术后2周同期局部疼痛VAS得分均明显低于A组,P0.O5;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9.39%)明显低于A组(15.63%),P0.05。结论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相似文献   

10.
孙锋  贾璐  盖康旭  张凯瑞 《大医生》2023,(14):12-15
目的 对比分析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12月博兴县人民医院骨关节外科收治的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96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作对照组(48例)与观察组(48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围术期各项指标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节点髋关节功能及假体髋臼角度变化,评估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跟踪随访,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总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高于对照组,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均P <0.05);两组患者住院总时间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12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同时假体髋臼角度大于对照组(均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各分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 <0.05);1年时间内,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临床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疾病在条件许可的基础上,首选全髋关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前方入路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疼痛及骨代 谢 功 能 的影响。 方法:将 2020 年 1 月至 2022 年 6 月医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 79 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观察组( 40 例,行前方入路髋关节置换术)和对照组( 39 例,行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 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髋关节功能、骨代谢功能、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均优于对照组( P<0.05 );两组髋关节功能( Harris )评分在术后 1 个月、 3 个月、 6 个月较术前均升高,且观察组 Harris 评分在术后 1 个月、 3 个月时均高于对照组( P<0.05 );术后 1 个 月 ,观 察 组 血 清 I 型 胶 原 氨 基 端 前 肽 ( PINP )、成 纤 维 细 胞 因 子 ( FGF )、骨 钙 素 ( BGP )、 I 型 胶 原 羧 基 端 前 肽( PICP )、骨 特 异 性 碱 性 磷 酸 酶 ( BAP )水 平 均 高 于 对 照 组 ,抗 酒 石 酸 酸 性 磷 酸 酶 -5b ( TRACP-5b )低 于 对 照 组 ( P <0.05 );术后 1 个月两组视觉模拟评分( VAS )较术前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 ,低于对照组的 20.51% ,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前方入路髋关节置换术相较于外侧入路,前者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效果更 加 显 著 ,不 仅 能 提 高 髋 关 节 功 能 ,改 善 骨 代 谢 状 态 ,缓 解 疼 痛 程 度 ,还 具 有 一定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1995年4月-2001年10月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24例33髋。手术年龄34-65岁,平均49岁。采用Crowe分型,Ⅰ型14髋,Ⅱ型9髋,Ⅲ型8髋,Ⅳ型2髋。手术中对髋臼强调在真臼或其附近重建,髋臼缺损区自体股骨头植骨,充分植骨床准备,植骨区高度大于臼深20%者用骨水泥固定。软组织松解包括彻底切除关节囊及髋臼周围瘢痕样组织,安放试模时酌情松解髂腰肌、股直肌、股内收肌及阔筋膜张肌等。股骨假体安装对股骨近端发育较差者选用小号股骨假体,为避免前倾角过大,不以股骨颈轴线作为标志而以下肢体位定位。结果:平均随访4年,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43.5分增加到随访时的88分,优良率在82%;2髋髋臼假体有松动迹象,5髋仍存在有轻度屈曲畸形,术后未发生坐骨神经损伤,无关节脱位和关节感染发生。结论:本组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4年优良率明显低于其它疾患施术的效果,影响手术效果的原因包括髋臼和股骨的变异程度,假体安放位置和角度、软组织平衡、肌力及术者手术经验等诸多因素。强调术前充分的临床和影像学检查,制定周密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3.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结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16例髋关节结核,其中活动期2例,静止期11例,愈合期3例;平均年龄374(22~60)岁,术前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3周以上;术后对活动期和静止期髋关节结核患者予常规抗结核治疗6个月以上。经术后平均29(12~71)个月随访,按中华医学会制定的髋关节人工置换术后疗效评定标准评分,术后为:疼痛550±089,髋关节功能525±085,髋关节活动度512±131,均明显高于术前评分(P<001)。本组除1例结核病灶复发和1例大转子截骨处骨不连外,未见其它并发症。表明在现代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髋关节结核的一种可供选择的、较理想的方法且术后结核病灶复发率较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围术期康复护理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髋关节功能及睡眠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10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三明第一医院骨科收治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 例.分别进行系统化和常规康复护理.比较2组术前和术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Harris评分.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2组Harris评分显著提高,观察组患者术后1,3,6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2组PSQI评分降低,观察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化康复护理更有利于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的康复以及睡眠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头坏死和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老年股骨头坏死和股骨颈骨折患者80例,分为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照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观察组总体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髋关节置换术对老年股骨颈骨折和股骨头坏死患者进行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确保临床安全,促进患者康复,明显提高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和评价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2例65岁以上老年人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施行了全髋关节置换术.[结果]32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2.9年,1例术后2年死于脑溢血,其他31例按美国Harris标准进行临床效果评定,优18例, 良9例, 可3例,差1例,优良率达87%.[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老年人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在股骨标本中模拟C.F.P(collum femoris preserving.保留股骨颈)假体置换术及THA(total hip arthroplasty,全髋关节成形术),进行股骨近端的生物力学实验并进行比较,以了解C.F.P假体的生物力学特点,为其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范围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方法 取4副8根新鲜成人股骨标本,将其作为正常组.①廊力分析:分别在股骨标本上粘贴电阻应变片.通过静态电阻应变仪测定300N载荷下各测点的应变值.正常组做完后,将股骨标本按左右侧分为2组,每组4根.左侧安装C.F.P.人工髋关节假体,右侧安装传统生物型人工髋关节假体,重复上述实验.②疲劳实验:将安装了假体的股骨标本置于万能材料实验机的工作平台上.以300HZ的实验速度对标本进行压缩疲劳实验.最大的加载载荷为0.75kN.最小的加载载荷为0.075kN.直到股骨标本出现裂纹破坏为止.得出在人体正常的循环载荷下,假体组中股骨标本出现裂纹破坏所需的循环次数.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C.F.P.假体组的张应力值差和压应力值差均明显小于传统生物型假体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更接近于正常组.在人体正常的循环载荷下,C.F.P.假体组中股骨标本出现裂纹破坏所需的循环次数多于传统生物型假体组,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与传统生物型假体相比,置入C.F.P.假体后股骨上段的应力分布和传导更接近正常生理状态,更符合人体生理需求.C.F.P.假体的使用寿命比传统生物型假体更长.C.F.P.人工髋关节假体适用于股骨颈完好、无骨质疏松的患者,尤其是年轻、运动量大且将来面临再次置换的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髋或膝关节置换术(THR/TKR)并存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患者围手术期的处理策略。方法 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30例行THR/TKR并存甲减患者,其中男8例,女22例,平均年龄62.4岁。处理要点包括术前纠正甲状腺激素水平;术中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选择性应用糖皮质激素;术后补充甲状腺激素,预防感染及深静脉血栓形成,改善胃肠功能。评价指标包括围手术期血压、心率变化,胃肠功能状况,切口愈合时间,甲状腺功能水平,黏液性水肿昏迷等并发症发生率;术前及术后Harris及特种外科医院评分系统(HSS)评分等。结果术后心率变化大,非致命性心律失常者20例;血压控制平稳;术后甲状腺功能变化不明显,无黏液性水肿昏迷、心包积液及呼吸窘迫等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1个月,术前HSS评分平均28分,术后86分;术前Harris评分平均32分,术后87分。结论术前控制血清促甲状腺素在0.5~3.0 mU/L以内,总甲状腺素、游离甲状腺素至正常水平,是有效预防甲减患者THR/TKR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关键;综合应用左甲状腺素片、糖皮质激素和抗凝治疗是安全渡过围手术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9.
谢小娟  宁宁 《华西医学》2004,19(1):35-36
目的 :通过良好的体位护理和关节肌肉的康复训练 ,使THR获得最佳疗效。方法 :将 1998年 7月~2 0 0 2年 7月收治的 188例股骨颈骨折行THR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82例 )和试验组 (10 6例 ) ,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在髋关节疼痛、畸形、功能及关节活动度改善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对照组中 6例早期发生髋关节后脱位 ,4例患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试验组早期无一例深静脉血栓、脱位及假体周围骨折。按Har ris髋关节功能评定 ,试验组疼痛缓解程度、髋关节功能、关节活动度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 (P <0 0 5 )。结论 :合理的体位护理和良好的康复训练有助于患髋恢复到正常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性股骨颈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股骨偏心距重建的关系。【方法】通过32例(32髋)完整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合文献分析股骨偏心距重建与否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关系。【结果】本组32例术后相关并发症主要有髋关节脱位(2例)、遗留关节疼痛(1例)、假体松动(1例)。【结论】在股骨颈骨折中行全髋关节置换治疗中重建股骨偏心距可明显减少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