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黄芪注射液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及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黄芪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功能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外周血获得单个核细胞,将其接种在人纤维连接蛋白包被的培养板上,培养7d后收集贴壁细胞,加入不同浓度黄芪(分别为10,20,50,100g/L)培养24h,同时,对照组与黄芪50g/L组分别培养6,12,24,48h。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EPCs,将其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计数。然后分别采用MTT比色法、改良的Boyden小室、黏附能力测定实验和体外血管生成试剂盒来观察EPCs的增殖能力、迁移能力、黏附能力和体外血管形成能力,免疫印迹杂交法半定量测定iNOS含量。结果黄芪能增加外周血EPCs数量,促进EPCs的增殖能力、迁移能力、黏附能力和体外血管形成能力,并随黄芪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增加而增加,黄芪还能增加EPCs中iNOS含量。结论黄芪能增加EPCs的数量,促进EPCs的增殖能力、迁移能力、黏附能力和体外血管形成能力,这可能与其增加iNOS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2.
丹参酚酸B是中药丹参(Savia miltiorrhiza)中分离提取的一种酚性芳香酸类化合物[1]。多用于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用于胸憋闷,心绞痛[2]。研究表明丹参酚酸B可保护损伤的内皮细胞,促进梗死区冠脉侧支循环的形成[3]。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通心络胶囊对冠心病患者外周血来源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内皮祖细胞(EPCs)血浓度的影响.方法 应用双抗夹心ELISA检测法检测冠心病患者通心络胶囊前后VEGF水平.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冠心病患者服药前后外周血获取单个核细胞培养7 d后,免疫荧光和流式细胞仪进行EPCs鉴定.测定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者VEGF和EPCs水平作为对照.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冠心病患者VEGF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EPCs浓度显著下降(P〈0.05);与服用通心络胶囊前相比,服药后VEGF和EPCs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 通心络胶囊具有正向调节冠心病患者VEGF和EPCs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通心方治疗冠心病患者疗效及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8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4例。对照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麝香保心丸,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通心方,2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外周血EPCs数量、功能的变化,统计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3个月后,2组EPCs数量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EPCs增殖活力OD值从治疗第4天开始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EPCs增殖活力OD值于治疗第1天开始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从第5天开始出现对数增殖期,且第5—7天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心方能刺激冠心病患者骨髓释放更多的EPCs到外周血,能显著提高外周血EPCs的增殖能力,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其效果优于麝香保心丸。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高脂血症患者服用血脂康胶囊前后血脂、内皮祖细胞数量的变化。方法 40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服血脂康胶囊)及(空白)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6周后血脂疗效及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数量变化。结果治疗6周后,治疗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改善明显,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较增加;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血脂康胶囊具有明确的调脂、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6.
复方丹参注射液对内皮祖细胞数量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对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数量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脐血单个核细胞,接种到包被有人纤维连接蛋白的培养皿,分为对照组(未加细胞因子)、VEGF组(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0 ng.mL-1)、复方丹参50组、复方丹参10组及复方丹参2组(分别加入复方丹参注射液50,10,2μg.mL-1),培养3 d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集落形成,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各组EPCs数,采用黏附能力测定试验测定黏附能力。结果:VEGF组、复方丹参10组及复方丹参2组的EPCs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P<0.01,P<0.05,P<0.01),且复方丹参2组显著高于复方丹参10组及VEGF组(均P<0.01);复方丹参50组的EPCs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复方丹参10组及复方丹参2组的集落数及黏附细胞数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复方丹参50组则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低剂量复方丹参显著提高培养EPCs数量和功能,高剂量复方丹参则反之。  相似文献   

7.
丹参对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内皮祖细胞数量及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观察丹参对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数量及功能的影响。方法:24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另接受2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结束后各取空腹外周血20 mL贴壁选择法行EPCs培养,采用流式细胞术、倒置显微镜、MTT法、Boyden小室等分别观察其对EPCs数量、集落形成能力、增殖能力、黏附能力及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复方丹参滴丸对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外周血EPCs数量无显著性影响,但显著提高其克隆形成能力、增殖能力、黏附能力及迁移能力。结论:复方丹参滴丸显著改善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内皮祖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苷对血脂异常患者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数量的影响.方法:将64例血脂异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栓通注射液治疗,疗程为10天.疗程结束后抽取患者外周全血20mL进行EPCs培养,运用贴壁选择法,采用流式细胞术观察三七总皂苷对EPCs数量的影响.结果:三七总皂苷能提高血脂异常患者外周全血EPCs数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七总皂苷可显著改善血脂异常患者EPCs的数量,并通过该途径保护心脑血管.  相似文献   

9.
内皮祖细胞(EPCs)作为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不仅参与人胚胎血管生成,同时也参与出生后血管新生和内皮损伤后的修复过程。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通过动员或移植EPCs促进内皮修复、血管新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中医药治疗冠心病有着悠久的历史,具有与西医不同的特殊性,通过整体观念指导下的综合作用以及中药的特殊归经理论,能够同时作用于疾病发生的不同环节,多途径、多层次、多环节、多靶点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冠心病的发生与发展,临床和实验研究已发现一批有效的中药可能具有调节EPCs特性功能,如作用于动员、分化、归巢、黏附和整合至血管等环节,有望最终改善心血管病患者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通冠胶囊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数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3—10月广东省中医院ICU和心脏中心收治的冠心病行PCI术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通冠胶囊治疗组(治疗组)和安慰剂对照组(对照组),每组30例。手术当天开始服用通冠胶囊或安慰剂3粒,每天3次,连续3个月。检测PCI术前及术后1个月患者外周血CD34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阳性细胞数目。于PCI术前和术后3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每搏输出量(sv)、每分输出量(co)、左室射血分数(LVEF),评价两组患者“壁运动指数”(wall motion score index,WMSI)。结果术前两组患者EPCs数量、LVEF、WMSI及S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个月较术前外周血中EPCs数量均有所上升(P〈0.05),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LVEF升高(P〈0.05,P〈0.01),治疗组WMSl降低(P〈0.05),SV升高(P〈0.05),治疗组LVEF及WMSl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冠胶囊可以上调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外周血EPCs的数量,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1.
黄芪对内皮祖细胞数量与功能及其iNOS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黄芪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数量、功能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人外周血获得单个核细胞,将其接种在人纤维连接蛋白包被的培养板上,培养7d后收集贴壁细胞,加入不同浓度黄芪注射液(10、20、50、100g/L)培养24h,同时对照组与黄芪50g/L组分别培养6、12、24、48h。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FITC-UEA-I和Dil-acLDL双染色阳性细胞为正在分化的EPCs,将其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计数。然后分别采用MTT比色法、改良的Boyden小室、黏附能力测定实验和体外血管生成试剂盒来观察EPCs的增殖能力、迁移能力、黏附能力和体外血管形成能力,免疫印迹杂交法半定量测定iNOS含量。结果:黄芪增加外周血EPCs数量、增殖能力、迁移能力、黏附能力和体外血管形成能力,并且其数量、增殖能力、迁移能力、黏附能力和体外血管形成能力随黄芪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增加而增加,黄芪还增加EPCs中iNOS含量。结论:黄芪增加EPCs的数量、增殖能力、迁移能力、黏附能力和体外血管形成能力,与其增加iNOS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对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单个核细胞(MNCs),培养7天后,收集贴壁细胞,采用多波长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aserscanningeonfoealmicroscope,LSCM)鉴定后将细胞随机分成:(l)对照组;(2)辛伐他汀对照组;(3)黄芪甲苷组。24h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EPCs的增殖周期;MTT比色法、黏附能力实验检测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progenitoreells,EPCs)的增殖能力、黏附能力。结果:黄芪甲苷在10-1mmol/L~10-10mmol/L的浓度范围中均有效,在黄芪甲苷10-9mmol/L浓度时,EPCs的增殖力最强,黄芪甲苷能明显增强EPCs的黏附、增殖能力。结论:黄芪甲苷能够增强EPCs的生物学功能,对EPCs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含通脉丸的培养基进行实验研究,探讨其对人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人外周血EPCs,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低剂量组(10mg/ml)、中剂量组(20mg/ml)和高剂量组(50mg/ml),培养细胞7d。通过倒置显微镜、MTT实验以及细胞黏附、迁移实验评价EPCs增殖、黏附和迁移能力;采用细胞表型分析、VEGF的表达、NO的分泌和体外成血管能力来检测不同组别对细胞功能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药物组能提高细胞的增殖、分化、迁移和黏附能力,并促进EPCs表型的改变、NO的分泌和VEGF的表达,形成丰富的血管样结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低、高浓度组比较,中浓度组在细胞的增殖、黏附、迁移功能以及CD133表达和NO分泌等方面作用最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脉丸能明显改善外周血EPCs的功能,促使EPCs的增殖、分化、黏附和迁移,促进EPCs分泌NO和VEPF的表达,能够更快形成血管样结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滋肾调冲法代表方功血宁Ⅱ号方对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大鼠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的影响,探讨该法对骨髓EPCs的动员作用.[方法]受鼠雌性大鼠经137Cs全身照射后,从尾静脉输注雄性大鼠标记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荧光的骨髓单个核细胞.受鼠随机分为移植对照组、功血宁Ⅱ号组和乌鸡白凤丸组,另取未照射大鼠尾静脉输注等量培养液为假孕对照组.骨髓移植24 h后各组给予相应药物或等容积的生理盐水.受鼠造血重建后,各组均制备假孕模型.在黄体早中晚期各组处理1/3数的大鼠,眼内眦取血,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EPCs的数量.血液涂片,荧光显微镜观察DAPI标记细胞的分布.[结果]荧光显微镜下显示,移植各组黄体各期血液涂片可见DAPI标记细胞,且早期数量为多,功血宁Ⅱ号组尤为明显.各组黄体早期外周血EPCs数目最多,中期略有下降,晚期明显减少(P<0.05或P<0.01).功血宁Ⅱ号组、乌鸡白凤丸组黄体各期EPCs数目较假孕对照组显著增多(P<0.05或P<0.01);功血宁Ⅱ号组早期较移植对照组和乌鸡白凤丸组显著增多(P<0.05).[结论]滋肾调冲法能够动员骨髓EPCs,提高外周血中EPCs数量,对EPCs进一步归巢至卵巢黄体,促进黄体血管新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建立一种从大鼠骨髓中分离培养与定向诱导分化内皮祖细胞(EPCs)的稳定、高效方法。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大鼠骨髓中分离单个核细胞,经差速贴壁结合特殊培养基扩增并向内皮细胞定向诱导分化EPCs。应用免疫荧光和流式细胞技术鉴定内皮细胞系列标志:CD34、CD31、Flk-1和祖细胞标志CD133。并通过检测其对FITC标记的UEA-1的吸附和内吞DiI-ac-LDL来进行细胞功能学的鉴定。对分化细胞行vWF、CD31免疫组化染色鉴定,并与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前列腺素能力进行比较。结果梯度密度离心和贴壁法选择的细胞表达内皮细胞特异性抗原CD34、CD31、Flk-1,部分表达CD133。分离所得细胞经EBM-2专用培养基培养后,第5天可见集落形成,培养第9天CD133阳染细胞减少,CD31阳染细胞增加,细胞可特异性吸附FITC标记的荆豆凝集素并内吞DiI-ac-LDL,约3周左右形成铺路石样内皮细胞特有形态。诱导后的内皮祖细胞的前列腺素合成能力与血管内皮细胞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该方法可以同时培养扩增和定向诱导分化内皮祖细胞,效率高,稳定性和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黄芪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选择T2DM患者和非T2DM对照人群各20例,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7d后,收集贴壁细胞并加入黄芪注射液(0.2,2,20,200mg/ml)干预一定时间(6h,12h,24h,48h)。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EPCs,MTT法、流式细胞仪检测黄芪对T2DM患者EPCs增殖、分化的影响。结果:T2DM患者外周血EPCs数量减少(P<0.01),增殖能力受损(P<0.05),EPCs数量、增殖能力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和糖尿病病程年呈负相关(P<0.01);T2DM患者外周血EPCs CD14+、CD64+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而vWF+细胞百分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黄芪对T2DM患者外周血EPCs具有明显的促增殖及促进其向内皮细胞系分化的作用。结论:T2DM患者外周血EPCs数量减少、增殖及分化能力受损;黄芪对T2DM患者外周血EPCs增殖及向内皮细胞系分化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Sun HY  Luo Y  Lu TL  Zhou C  Qin WY  Li Y  Cai YL 《针刺研究》2012,37(3):179-185
目的:探讨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外周血及骨髓中与血管再生相关的因子及细胞的影响。方法: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电针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并按局灶性脑缺血2h再灌注后的观察时间点,将模型组和电针组分为1、2、3、7d各4个亚组,每个时间点6只大鼠。电针刺激大鼠双侧"合谷"穴,刺激时间15min,每日1次。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趋化因子受体4+(CXCR 4+)细胞和骨髓EPCs占单核细胞的百分比,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蛋白浓度。结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1d模型组和电针组较正常组外周血EPCs和CXCR 4+细胞数量均显著增高(P<0.01),2d电针组高于模型组(P<0.05);2d电针组骨髓EPCs数量显著高于正常组和模型组(P<0.05,P<0.01);模型组和电针组血清SDF-1α蛋白浓度第1天均增至最高,较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且第1、2天电针组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电针能促进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外周血EPCs、CXCR 4+细胞和骨髓EPCs数量的增加,该作用可能与SDF-1α表达上调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观察冠脉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患者血清脂联素与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和脑利钠肽(BNP)的相关性,进而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测定32例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患者和32例无狭窄患者的血清脂联素、EPCs数量和BNP等指标。结果较之对照组,再狭窄患者的循环EPCs克隆单位数目和脂联素显著降低,BNP和TG显著增高;脂联素与循环EPCs克隆单位数目显著正相关,与BNP显著负相关。结论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发生发展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