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笔者用“鲜垂莲饮”治疗急、慢性乙型肝炎,在改善症状、降酶转阴方面收到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治疗方法基本方:用野生或人工栽培的新鲜垂盆草50g,新鲜半枝莲50g,采摘其头部,洗净后切碎,加水煎取药液200~250ml。加减法:肝郁气滞证,症见肋胁胀痛,嗳气得舒,加柴胡10g,枳壳10g,川楝子10g,制香附10g;肝郁脾虚证,症见胁肋隐痛,纳谷不馨,大便时溏,加党参15g,茯苓10g,炒白术10g,陈皮10g,郁金6g;湿热蕴结证,症见黄疸身困,口中粘腻,加茵陈20g,苍术10g,苡仁10g,车前子(包)6g;肝郁血瘀…  相似文献   

2.
胁痛1.左金丸、金铃子散、龙胆泻肝汤,均治肝火胁痛。左金丸清泄肝火,尤擅降逆止呕,适用于肝火犯胃之胁肋胀痛,见嘈杂吞酸、呕吐口苦、胸痞暧气者;金铃子散长于行气疏肝,又能活血,适用于肝郁化火之胁肋疼痛、时发时止、口苦者;  相似文献   

3.
治法札记     
肝苦急 ,急以甘缓之一肝性主疏泄 ,喜条达 ,能通畅升降气机 ,若肝气不舒 ,气机不利 ,升降失调 ,则肝必苦急。急者 ,头痛、胁肋胀痛、腹痛、痛经之属。故明·张介宾《景岳全书·血证》云 :“肝病者 ,治宜疏利 ,或宜甘缓 ,不宜秘滞。”疏利甘缓当以芍药甘草汤为首选。以白芍善能柔肝缓急止痛 ,适用于肝气不知所致的胁肋疼痛、腹痛、痛经或手足拘挛作痛 ,配以甘草 ,则共奏甘缓和中止痛之功。明·秦景明《症因脉治·医宗必读证因差误治》亦云 :“有气血不和之痛 ,用芍药以和之。”然白芍虽苦酸微寒 ,但其性平缓 ,故用量当重 ,(常用 1 5g至 3 0…  相似文献   

4.
辨证分型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10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胆汁返流性胃炎是慢性胃炎中并不少见的一种类型 ,其治疗亦不同于一般胃炎 ,笔者临床采用辨证分型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1 一般资料  按下述分型标准 ,Ⅰ型 4 1例 ,Ⅱ型 2 3例 ,Ⅲ型36例 ,均经纤维胃镜检查确诊 ,其中B超检查有胆道感染 ,胆囊炎及胆结石者 ,Ⅰ型 16例 ,Ⅱ型 10例 ,Ⅲ型 11例。均按如下分型治疗。2 辨证施治2 .1 胆胃失和型 症见胃脘胀痛 ,连及两胁 ,嗳气泛酸 ,有时咽喉如有物梗阻 ,泛吐苦水 ;苔薄白 ,脉弦。治用利胆和胃法 ,药用炒白芍 15g ,厚朴 10 g ,柴胡、广郁金、炒枳壳、炒绿梅、瓜蒌皮各 9g ,吴茱萸、炙甘草…  相似文献   

5.
笔者用中药治疗青光眼术后并发症,疗效较好,现简介如下. 1前房延缓形成、浅前房 陈某,女,45岁.因心情不佳突发右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住院,于1998年12月10日在局麻下行右眼小梁切除术.手术经过顺利,术毕,按青光眼术后常规处理(单眼包扎,散瞳,静滴皮质类固醇).次日查房见前房极浅,除瞳孔区以外,全部虹膜面均与角膜内皮相贴.右眼加压包扎.12日查前房仍浅,兼见胸闷善太息,胁肋时有胀痛,纳少,二便正常,舌苔白,脉弦.证属气血淤滞,水湿停留.  相似文献   

6.
1 疏肝平胃治鼓胀  某女 ,平素健康 ,1986年 8月 18日晚生气后出现腹部胀痛 ,19日晨腹部胀似十月怀胎 ,自觉胀痛难忍 ,遂至医院就诊 ,经西医内、外科检查 ,化验血、尿常规及B超检查无明显异常发现 ,未能确诊 ,故转来中医科就诊。证见腹大如鼓 ,按之不坚 ,倚息而喘 ,胸脘满闷 ,两胁胀痛 ,纳差 ,二便尚可 ,苔腻 ,脉弦。究其脉证 ,诊为鼓胀 (气胀、单腹胀 )。辨证为肝郁气滞 ,湿阻中焦 ,治宜疏肝理气 ,散湿除满。方用柴胡疏肝汤合平胃散加减 ,予以柴胡、白芍、茯苓各 15g ,枳壳、陈皮、香附、川芎、白术、苍术、厚朴、泽泻各 10 g ,木香 …  相似文献   

7.
〔胆道术后症〕叶某某,女,44岁,工人。1991年11月5日就诊。因患胆囊炎、胆石病于2月前在我院外科行胆囊摘除、胆道取石术,术后伤口愈合良好。但出现右胁肋胀痛,痛引肩背,遇寒加重,头昏目眩,畏寒肢冷,面色不华,舌质淡,苔白,脉沉细。辨证为肝血不足,寒邪凝滞。治以补养肝血,散寒止痛。方用当  相似文献   

8.
肝炎后综合征是指急性肝炎恢复期病人主观症状持久不消失,但客观检查并未发现肝脏损害者。笔者运用辨证论治方法治疗本病116例,结果:治愈(症状完全消失,随访一年无复发)84例,好转(症状明显减轻)28例,无效4例。1.肝郁气滞型(27例):症见胁肋胀痛,胸闷不舒,善叹息,或急躁易怒,舌质淡红,  相似文献   

9.
慢性胃炎属中医胃脘痛、嘈杂、吐酸、呕吐等范畴。笔者遵循中医学的病因病机及其临床表现大致分为肝胃气滞、脾胃虚寒、胃热阴虚、痰热郁结、寒湿停滞和气滞血瘀证分别施治,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分述于下:1 肝胃气滞证(类似浅表性胃炎合并胆囊炎)胃脘胀痛连及胁肋或右上腹伴胸闷嗳气、口苦泛酸,苔薄或腻。治宜疏肝和胃,理气宽中。方选柴胡疏肝散合沉香降气散加减。药用:柴胡6g,赤白芍各15~20g,香附、郁金、鸡内金、川芎、陈皮、金铃子、延胡索各10g,沉香4g,黄连4g,瓦楞子20g,蒲公英30g,木香10g。按:…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辨证分型1 1 按阴阳气血失调分型刘氏[1] 治疗 12 0例 ,分为以下四型辨治 :气阴两虚型治以补气养阴 ,予自拟调补气阴汤 :人参 (先煎 ) 10 g ,白术、山茱萸各 12 g ,黄芪 6 0g ,山药、玄参、熟地各 30 g ,乌梅 2 0 g ,沙苑子、葛根、麦冬各 15g ,五味子、陈皮各9g。热盛化燥型治以清热养阴 ,方用加味玉女煎 :生石膏(先煎 ) 5 0 g ,生地、玄参、天花粉、地骨皮各 30g ,麦冬2 0 g ,知母、苍术、葛根各 15g ,黄芩 12 g ,人参 (先煎 )、栀子各 10 g ;血瘀阻滞型治以益气补肾、养血活血 ,方用通幽汤加减 :桃仁、桂枝、红花各 10 …  相似文献   

11.
笔者自 1 996年以来 ,应用手法治疗胁肋痛 74例 ,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74例中男性 3 2例 ,女性 42例 ;年龄 1 2~ 76岁。中医辨证分型 :肝气郁结型 (3 0例 ) :多由情志不畅 ,肝失条达 ,气机郁结致肝络被阻 ,不通则痛 ,常伴有头晕目眩 ,胁肋放射性疼痛或胀痛 ,痛无定处 ,病情受情志变动影响 ,脉多弦 ,苔薄白 ;风寒湿侵型 (2 1例 ) :风寒之邪侵于肝胆 ,蕴结于内 ,损伤肝络而为本病 ,症见胁肋串痛或疼痛局限 ,常伴寒热往来 ,口苦 ,咽干 ,眩晕 ,苔白腻 ;瘀血停留型 (2 3例 ) :多因跌仆闪挫 ,瘀血停滞 ,积久不散 ,渐成瘀块 ,…  相似文献   

12.
黄褐斑多为脏腑气血功能失调所致。笔者采用辨证分型,配合面部按摩护理及倒膜术治疗73例,并与单用面部护理及倒膜术治疗的36例作对比,疗效较好,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治疗组73例,女性69例,男性4例;年龄19~53岁,平均23.5岁;病程5~7年;妊娠所致者13例,化妆品所致者5例。吐疮所致者9例,烧伤后色素沉着者1例,原因不明者45例。2治疗方法2.1肝郁气滞型症见:面部黄色斑片,烦躁易怒,月经不调,经前或经期胁肋胀痛,食纳不香,脉弦滑,舌苔薄白、治宜疏肝解郁,活血退斑,方用丹桅逍遥散加香附、帜壳、郁金、陈皮等。有瘀血者加…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自拟疏肝利胆汤联合西药常规疗法治疗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选择96例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术后12 g进行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口服自拟疏肝利胆汤,1日1剂,4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治疗前后进行胁肋胀痛、呃逆嗳气、恶心纳差、腹泻和身目黄染等症状评分,评价临床疗效,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胁肋胀痛、呃逆嗳气、恶心纳差、腹泻和身目黄染评分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胁肋胀痛、呃逆嗳气、恶心纳差、腹泻和身目黄染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836,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为(6.6±2.5)d,明显短于对照组(8.8±2.2)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726,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临床疗效确切,能够促进术后恢复,可较快地改善临床不适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笔者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 38例 ,取得满意效果 ,现小结如下。1 临床资料38例中 ,未婚 31例 ,已婚 7例 ;年龄最大 30岁 ,最小 1 5岁 ;病程最长 5年 ,最短 3个月。诊断以《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为据 ,主症为 :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 ,或伴乳胁胀痛 ,经行量少不畅 ,色紫黑有块 ,块下痛减 ,舌质紫黯或有瘀点 ,脉沉弦或涩。2 治疗方法用小柴胡汤加减 :柴胡 1 2g,黄芩、党参、半夏、川芎、当归各 1 0 g,炮姜 3g ,甘草 6 g。痛甚者 ,加桃仁、川牛膝或失笑散 ;胁肋胀痛者 ,加川楝子、延胡索 ;小腹胀痛者 ,加乌药、香附 ;背部亦胀…  相似文献   

15.
1.胁胀痛、太息易怒者,多为肝气郁结,情志不畅所致。2.胁肋灼痛、面红目赤者,多为肝火郁滞,火灼胁部脉络所致。  相似文献   

16.
林如祥 《国医论坛》2002,17(1):37-37
妇女行经之期口腔溃疡 ,定期反复发作 ,经久不愈 ,致使月经紊乱 ,经量增多或减少 ,如不详加辨证 ,治疗每多罔效。笔者根据肝为藏血之脏 ,女子以肝为先天 ,赖胃气以司月事 ,以及肝与各经脉循行的关系 ,从肝治疗口腔溃疡 ,收到满意疗效 ,今举验案 3则 ,以飨同道。1 疏肝解郁 泻火清热刘某 ,34岁 ,1 997年 1 0月初诊。每遇月经来临 ,胁肋胀痛 ,心烦口苦 ,舌红苔黄 ,经行色红量少 ,少腹及腰背胀痛 ,口腔及舌尖溃疡 ,难以食饮 ,前医尽投清热泄火、凉血消炎之剂 ,治之罔效 ,历时月余不愈。诊时上症俱在 ,且脉弦数。辨为肝郁气滞 ,血壅热结。治以…  相似文献   

17.
1 健脾乏效 ,莫忘温肾止泻 付某 ,男 ,4 7岁 ,2 0 0 0年 9月8日初诊。肠胃不调 ,消化不良 10年余 ,初起食后觉饱 ,脘腹胀痛 ,大便稀溏 ,他医以伤食治之 ,药后饱胀加重 ,每日六时许必解大便 ,日行二三次 ,更投他医 ,诊为“脾虚”。服药二十余剂 ,竟无寸效 ,10年来不敢稍进油腻之物 ,进则腹胀加重 ,大便见不消化物 ,颇以为苦 ,面色少华 ,四肢倦怠 ,舌质淡胖、苔白腻 ,脉迟缓。证属命门虚寒 ,脾胃不运 ,治宜脾肾双补 ,温阳止泻。处方 :党参 15 g ,炒白术 12g ,炙甘草 9g ,炮姜 6 g ,肉豆蔻 9g ,五味子 9g ,补骨脂 9g ,吴茱萸 6 g。 1…  相似文献   

18.
笔者运用自拟升降通脬汤治疗产后尿潴留 35例效果显著 ,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本组 35例中 ,初产妇 33例 ,经产妇 2例 ;年龄最小 2 2岁 ,最大 38岁 ;产后尿潴留持续1天者 5例 ,2天者 1 1例 ,3天者 1 0例 ,4天以上者 9例。所有患者在服中药以前均采用过膀胱区热敷、肌注新斯的明及导尿术等方法无效后转中医科治疗。2 治疗方法用自拟升降通脬汤煎服 ,每日 1剂 ,2次分服。药物组成 :黄芪 2 5 g ,升麻 1 0 g ,酒大黄6 g ,猪苓 1 5 g ,茯苓 1 5 g ,泽泻 1 0 g ,肉桂 2 g ,人参 8g。两胁胀痛加青皮 1 0 g ,乌药 1 0 g ;瘀血者 ,加桃…  相似文献   

19.
验方二则     
治溃疡病方1.木香汤:主治气滞型溃疡。证见胃脘胀痛,攻窜胁肋,嗳气反酸,苔薄白,脉沉弦。药用:党参15克川朴16克焦曲15克枳实15克焦楂15克半夏15克香附15克砂仁15克榔片16克木香10克肉桂10克甘草5克,水煎服。2.活血化瘀汤:主治血瘀型溃疡。证见胃脘刺痛、固定不移、食后益甚,或见呕血、便黑,舌质紫、脉细涩。药用;生蒲黄20克灵脂20克当归20克赤芍  相似文献   

20.
陈青 《河南中医》2002,22(1):72
1 食积气滞型症见口气酸臭腐败 ,伴有脘腹胀满 ,嘈杂呃逆 ,气厌食 ,得食加剧 ,或呕吐不消化食物残渣 ,吐后反快 ,排便酸臭或干结不爽 ,舌苔薄腻或厚腻 ,脉滑或弦。多因暴饮暴食 ,食滞内阻 ,脾运失司 ,浊气上逆所致。治宜消食导滞和胃。方用保和丸加减。处方 :山楂 2 0 g ,神曲 2 0 g ,茯苓 10g ,陈皮 5g ,连翘 15 g ,莱菔子 30 g ,柴胡 10g ,枳实 10 g ,炙鸡内金 6 g ,炒谷麦芽 (各 ) 2 0 g。2 脾胃湿热型症见口气臭秽 ,伴有胸脘痞闷 ,身热不扬 ,口苦咽干 ,口渴不欲饮 ,心烦纳呆 ,口粘恶心 ,厌食油腻 ,大便溏泄或大便不爽 ,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