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了解山东省内医疗机构的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开展现状,为探寻医疗机构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长期工作思路提供参考。方法制定《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的调查问卷》,选取山东省部分医疗机构进行问卷调查,对回收的调研报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次共收集有效调查问卷261份,24.52%为三级医疗机构,62.45%为二级医疗机构,其他医疗机构占12.64%。其中已开展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医疗机构占54.79%,具体负责该项监测工作的主要部门为医院皮肤病科。71.65%被调查者认为医疗机构应该承担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13.03%认为不应该承担该项工作,还有15.33%对监测工作应该由谁承担的主体不清楚。结论需要健全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山东省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覆盖面,并加强宣传培训力度,提高监测人员的监测水平和公众对该项工作的认知。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了解云南省白族公众对药品不良反应(ADR)相关知识的认知度,为开展ADR监测工作和进一步完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提供依据和建议。方法 设计药品不良反应认知度问卷调查表,针对云南省白族公众以及当地医药类专业人士实地调研,并对回收有效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次问卷共发放204份问卷,回收204份,回收率达100%,其中有效问卷为204份。被调查人群对药品不良反应关注度不足,安全用药意识不强;对ADR定义认知不清、ADR上报知识不了解、上报意识不够。结论 云南白族公众普遍对药品的认知度有限,且部分偏远地区对ADR认知极度匮乏,应该加强公众对ADR认知度的宣传力度,增强云南白族公众对ADR的认知度,本次调研为保障临床安全有效用药及方便开展ADR监测工作和进一步完善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提供依据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目的完善和促进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医院选定的医务人员通过自填式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关于药品不良反应知识的调查。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调查内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各类医务人员对药品不良反应定义理解和对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及监测相关制度的知晓程度还远远不够。结论医院应加大对药品不良反应相关知识的培训力度,完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以有效预防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公众用药的安全。  相似文献   

4.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工作在医务人员中的认知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对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工作的认知情况,促进ADR报告工作的开展。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00名医务人员进行ADR报告工作认知情况调查,以Epidata3.1建立数据库,以SPSS 13.0统计分析数据。结果:回收有效问卷175份,有效回收率87.5%。调查显示医务人员对国家ADR报告工作知晓率不高,认识存在误区,上报倾向不符合要求,模拟上报率较低;缺乏ADR相关知识是限制其报告ADR的主要原因,超过一半人员未参加过相关培训。结论:应加强在医务人员中ADR报告相关知识的培训和学习,加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的普法和执法力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护理人员药品不良反应(ADR)认知程度,以便进一步加强ADR监测工作。方法:采用自编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护理人员对ADR概念、相关知识、报告意识等的认知情况。结果:共调查100人,实际回收有效问卷91份,有效应答率为91.0%。部分护理人员对ADR相关知识、报告程序等不清楚。结论:有必要对护理人员进行长期的ADR专业知识的宣传和培训,以提高其对ADR知识的整体认知,提高ADR监测水平,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村级医生对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知识的掌握情况,为有针对性的开展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于2007年6月~11月深入农村一线,要求被调查者当场填写问卷调查表。结果与结论发放问卷190份,回收有效问卷188份。医生药品不良反应知识问答正确率为68.6%;文化程度较高的医生相关问题回答正确率高于文化水平较低者(P<0.05)。建议加强农村医生药品不良反应知识培训,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7.
《齐鲁药事》2006,25(10):582-583
2006年上半年,全省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数量继续稳步增加,报告质量也有所提高。山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共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病例报告13108份。其中,新的、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910份,占7%;来自医疗机构的病例报告12145份,占92.65%,来自药品经营企业的病例报告951份,占7.26%,来自药品生产企业的病例报告12份,占0.09%。全省每百万人口平均病例报告数量143份。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分析患者对治疗药物监测及所服用药物的认知度。方法:设计调查问卷,对来我院治疗药物监测中心的门诊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调查,所获取的数据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回收问卷52份,有效回收率为96.2%。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较好。76.0%的患者认为治疗药物监测在就医过程中对疾病的防治很重要。患者希望通过医生及治疗药物监测人员了解血药浓度知识的分别占54.0%、44.0%;希望通过发放科普知识小册子和面对面方式获取治疗药物监测知识的分别占42.0%、40.0%。结论:治疗药物监测人员应面对患者开展工作,将患者的需要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增强患者对治疗药物监测的了解,促进临床药学工作的深入。  相似文献   

9.
《中国药房》2015,(21):2887-2889
目的:了解公众对药品不良反应(ADR)认知的现状,为完善ADR报告系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填写、当场回收问卷的方法对广东省珠三角、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的1 379名普通公众进行ADR认知情况的调查,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共发放调查问卷1 500份,回收有效问卷1 379份,有效回收率为91.9%。受访者中,正确回答ADR概念的有931人(占67.5%),其中居住粤北地区、40岁及以上、低学历人群选择正确率最低;仅36.1%能正确认识ADR的成因;只有388人(占28.1%)表示知晓个人可以报告ADR;有723人(占52.4%)认为医院对ADR应该承担责任;一旦出现ADR,62.2%的受访者会选择到医院报告;对报告地点、方式以及哪些是相关部门不了解,报告方式不便利以及程序烦琐为阻碍个人上报ADR的主要因素。结论:被调查的公众对ADR概念认知度不高,参与报告ADR积极性较低。故应加强公众对ADR认识的宣传力度,鼓励公众积极参与ADR报告,并拓宽ADR个人上报的渠道。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该院医护人员对药品不良反应(ADR)的认知情况,分析该院ADR上报率低的原因。方法采取随机抽样法,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该院医护人员进行ADR认知度调查。结果回收有效问卷209份,回收率为96.2%,问卷有效率为90.8%。共调查医师126人,护理人员83人;ADR概念正确知晓率为41.6%,62.7%的人认为ADR与医疗纠纷有关,63.6%的人认为ADR与医疗质量有关;仅有20.1%的人知道ADR应上报给医院哪个部门,15.8%的人不知道医院有不良反应监测及上报制度,41.6%的人曾经报告过ADR,其中35人通过填写ADR报告上报,正确上报率为16.7%;97.6%的人认为报告ADR是医务工作者的职责,46.9%的人认为应将ADR上报作为一项临床工作人员年度考核指标,52.6%的人认为应给予漏报ADR的人员处罚,67.9%的人认为报告ADR应给予相应报酬,79.9%的人认为医院内需设置从事ADR监测工作的专职人员。结论该院医护人员对ADR法规及知识的整体认知度、监测及报告制度及程序的认知度偏低,ADR的正确上报率偏低,是造成我院ADR报告率低的主要原因。加强对医护人员的相关法规及知识教育和培训;设置ADR上报专员,明确责任,落实奖惩;临床药师应在协助医护人员进行不良反应监测、鉴别及上报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提高我院ADR上报数量及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促进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分层抽取萍乡地区三级医院5所、二级医院15所以及一级医院14所,对上述医院在岗的医务人员实施现场问卷调查,建立数据库,利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萍乡地区各级医院医务人员对ADR英文缩写、ADR概念、上市后药品及中药是否存在ADR等知识认知度较好,而对医院ADR监测负责部门、ADR是否为医疗差错、《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是否有ADR法律条文等认知度较差;不同岗位对ADR知识的认知度存在差异,药学人员对ADR的认知度明显高于其他三类人员;医务人员对ADR呈报态度总体基本端正,但也存在误区;医疗卫生机构ADR监测工作还不够深入,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结论:应加强ADR知识宣传培训,端正ADR报告态度,增强医务人员报告意识,强化医疗卫生机构重视程度,提高ADR监测水平。  相似文献   

12.
张丽 《中国药房》2007,18(17):1359-1360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和患者对药品不良反应(ADR)的认知水平,为进一步开展ADR报告和监测工作而制订更加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对我院医务人员和患者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对问卷各项内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医务人员对ADR的定义答对率为62·8%,认为应报告所见ADR占42·9%,但仅有12·3%报告过ADR;认为ADR与医疗纠纷或医疗质量有关占34·1%。患者对ADR知识的认知度是非常欠缺的。结论:医务人员和患者对ADR知识的认知度低直接影响ADR上报率,从而影响药监部门对药品上市后的客观评价。各相关部门有必要加强对医务人员进行ADR知识培训、ADR上报监管,对广大民众进行ADR知识宣教,以提高ADR的上报率。  相似文献   

13.
陕西省乡村医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乡村医生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采用自拟问卷对陕西省100名乡村医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94.3%的被调查者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有一些了解;34.5%的被调查者不知道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于感冒发热患者,4.6%的被调查者通常不用抗菌药物。被调查者最需要了解合理用药和不良反应救治等知识。结论:有必要对乡村医生进行合理用药和不良反应救治等知识培训,以提高乡村医生抗菌药物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医疗机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现状及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难点问题,为促进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对哈尔滨市医疗机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现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及结论 医疗机构ADR监测体系建设、报告质量、报告时限、报告类型存在不足,应充分重视ADR监测工作,提高相关医务人员的监测水平和素质,完善医疗机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  相似文献   

15.
我院医护人员对不良药物反应监测认知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江油市903医院医护人员对药品不良反应(ADR)的认识程度,为该院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制定更加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对全院医护人员进行药品不良反应ADR认知度的问卷调查,对问卷各项内容进行分析。结果该院医护人员对药品不良反应ADR的概念和上报内容基本明确,但上报意识淡漠,对上报程序和专业机构了解不够。结论医护人员对药品不良反应ADR的认识度直接影响ADR的上报率,有必要对医院医护人员进行药品不良反应专业知识培训,以提高其对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的认识程度,提高ADR的上报率。  相似文献   

16.
参麦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23例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招宝 《中国药房》2012,(12):1133-1135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国内医药数据库,下载参麦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病例报告全文,对资料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共检索到23篇参麦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病例报道,合计23例病例。其中,30岁以上的女性多见(15例,占65.22%),均是静脉注射给药,20例发生在首次用药(86.96%),22例(95.65%)发生在静脉滴注开始后的20min以内,临床表现以胸闷、血压下降、呼吸困难、脸色苍白、出汗等为主。经积极的抗过敏性休克抢救,全部病例恢复正常,无死亡病例。用药前未详细询问患者用药史与药物过敏史,与其他中药注射剂同瓶静脉滴注、医务人员对患者用药初期出现的不良反应未予重视是发生过敏性休克的安全隐患。结论:参麦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并不少见,临床医务工作者应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呼吸科住院患者药品不良反应(ADR)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ADR发生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北京市某医院的呼吸科作为样本点,利用前瞻性试验设计进行数据收集。对2005年11月1日至2006年4月30日间收治的322名住院患者进行主动监测,对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ADR特征等进行调查,并对ADR报告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呼吸科ADR发生率为9·94%(32/322);在呼吸科,引起ADR的前2位药物是抗感染药、抗肿瘤药;另ADR临床表现居前3位的为血液系统损害、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消化系统损害;ADR转归较好。结论:应加强对患者的教育及对医护人员的培训,树立ADR监测和救治的观念,针对ADR发生率较高的药品采取措施,减轻损害。  相似文献   

18.
59例生脉注射液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生脉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的一般规律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1994~2008年医药学期刊报道有关生脉注射液致不良反应文献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生脉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与年龄无关,男性略多于女性,多在用药过程中半小时内发生。不良反应累及多个系统-器官,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主要表现为变态反应,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结论临床医师与药师应了解生脉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加强其应用的监测,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致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安全性。方法:对我院于2009年11月24日上午9∶00时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228例医护人员,于2009年11月25日上午9∶00时后进行电话回访,得知共出现36例不良反应,并对接种人员的性别、年龄、不良反应类型、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不良反应转归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79%,略高于说明书(14.52%),主要为神经系统症状(42.86%);同一科室5人中有4人出现不良反应,经了解发现这4人接种的疫苗在恒温保留了5h,而另一人即领即接种未发生不良反应;女性发生率16.33%,略高于男性的14.81%;严重的不良反应占接种人员的0.44%;治愈好转率达100%;在36例不良反应中,6例有过敏史,其中1例为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甲型H1N1流感疫苗应严格按照说明书贮藏和使用,有过敏史的人员应慎重接种或接种后密切观察。大多数不良反应的症状轻微且持续时间较短,接种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