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无钙化型甲状腺癌结节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经病理证实的无钙化型甲状腺癌的超声声像图特点,选取37例经病理证实的甲状腺良性无钙化结节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病例的超声特点。结果病例组较对照组结节小(P>0.05);病例组结节:纵横比>1,彩色多普勒结节血供的类型,边界模糊,低回声或极低回声后方伴衰减,III^VII区淋巴结肿大钙化、液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例组:纵横比>1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1.4%和97.3%;极低回声伴衰减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34.2%和100.0%;淋巴结肿大钙化、液化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1.4%和91.9%;中心血供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42.9%和81.1%。结论纵横比>1、极低回声伴衰减、中心血供以及周围淋巴结肿大钙化,有助于无钙化型甲状腺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卫生板报     
正天热别让脚受凉俗话说:"寒从脚下起。"人的脚底穴位众多,几乎占全身穴位总量的1/10。人脚部位离心脏部位最远,是人体血管分支的末梢部分。脚底又是全身温度最低的部位,脂肪层薄、保温性能差,最容易因为受凉而诱发疾病。特别是到夏天,不能为图一时凉快而使脚受凉。进入夏天,人的脚底容易出汗。因此,人们喜欢在空调屋里光着脚穿凉拖鞋,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针刺位于足少阴肾经上的太溪穴(KI3)及非穴位对照点进行多次脑fMRI,探讨针刺引起的脑功能变化.方法 选取健康志愿者10名,在不同时间进行4次完全相同的功能磁共振扫描,每次扫描间隔至少间隔两周.结果 针刺太溪穴及非穴位点均可以观察到脑功能的活动.针刺两点同一受试者在不同次实验中及同一次实验过程中不同个体间的BOLD信号均有较大变异,但同一次实验中所有志愿者组分析结果相对恒定;组分析结果显示针刺太溪与非穴位点引起的脑功能活动有明显差别.结论 应用fMRI来研究针刺脑功能活动,为了解针刺某特定穴位点特定个体脑激活模式,需行多个时相的功能磁共振扫描,以获得精确的脑激活模式图像.  相似文献   

4.
<正>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取无系统锻炼史和重大疾病史、60~70岁齐鲁石化公司离退休管理中心象山工作站50名男性退休人员作为运动组,年龄(62.60±6.10)岁;选取50名经常到象山工作站打扑克、下象棋的男性作为对照组,年龄(62.50±5.00)岁。两组年龄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对象均签订实验协议书。  相似文献   

5.
目的:超声监测胆囊在针刺穴位后的收缩功能,借此对胆囊炎进行诊断。方法:对临床上已经确诊的51例胆囊炎病例进行超声检查,并测量相关径线,然后运用针刺相关穴位,使胆囊收缩,在针刺后10 min2、0 min、30 min分别进行超声检查,测量相关径线,然后运用胆囊容积计算公式计算出收缩前后胆囊容积,计算胆囊收缩功能。随机抽取与病例组年龄范围相同的25例健康成年人,在针刺穴位胆囊收缩前后进行超声检查,计算胆囊收缩功能,以进行正常对照。将病例组与正常对照组作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结果:病例组针刺穴位后的胆囊收缩功能明显低于正常组(t<0.01)。结论:超声监测胆囊在针刺穴位后的收缩功能,可以对胆囊炎进行诊断,并且具有无损伤、痛苦小、病人易接受、可重复等优点,是一种很有发展潜力的中西医结合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远红外热像图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及疗效评价的意义。 方法 应用远红外热像图对16例临床诊断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头部温度测定。 结果 (1)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远红外热像图:1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左右两侧温区中额区、内眦区、眶上区及面颊区的温度差别明显,表现为缺血侧的温度明显低于对侧,与临床采用脑血管造影(DSA)或磁共振(MRA)的诊断基本一致。(2)静脉给药治疗前后远红外热像图的变化:在首日输液治疗后即刻,4例患者缺血侧的温度明显升高,表现为左右两侧额区、内眦区、眶上区及面颊区的温差显著减小。在次日输液治疗后,两侧的温差小于前日输液治疗前。在1个疗程(14d)输液治疗结束时,左右两侧额区、内眦区、眶上区、枕区、耳后区或面颊区的温差均明显小于首日输液治疗前。提示该输液治疗方法有助于改善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脑供血状态。(3)介入治疗患者左右两侧额区、内眦区、眶上区及面颊区的温差较治疗前明显减小。在治疗后1d左右时,3例患者出现左右两侧部分测温区枕区、颞区的温差加大,随后两侧的温差减小的现象。分析可能与介入治疗引起一过性血管痉挛有关。 结论 远红外热像图可较好地反映脑供血状态及代谢水平的变化,有望为临床提供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及疗效评价的良好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7.
甲状腺疾病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甲状腺疾病的超声声像图和CT表现,探讨各种甲状腺病变超声、CT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为临床筛查、诊治提供有效依据。方法:收集资料完整的甲状腺肿瘤病例37例,对肿瘤的声像图和CT表现特点结合病理学诊断进行对比分析探究。结果:本组37例中良性32例,恶性5例。超声正确诊断34例,诊断符合率91.89%;误诊3例,1例甲状腺癌误诊为腺瘤,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分别误诊为甲状腺癌及腺瘤,占8.11%。CT正确诊断32例,诊断符合率86.49%;误诊4例,2例甲状腺癌及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均误诊为腺瘤,占10.81%。1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漏诊,占2.7%。结论:超声和CT在甲状腺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鉴于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疾病临床筛查中较CT敏感性高,更加方便易行,为甲状腺疾病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书阐明了超声诊断的临床基础、诊断原则与诊断思维程序,系统地介绍了颅脑、眼部、颈部、腹部、骨骼肌肉、全身血管和其他小器官等疾病的超声诊断方法与技巧,并精心选取了作者近10年临床工作中积累的900余幅黑白声像图和200余幅彩色声像图。本书立足于临床实践,既突出常见病、多发病的超声诊断,又反映了超声诊断领域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9.
《解放军医学杂志》2008,33(12):1473-1473
本书阐明了超声诊断的临床基础、诊断原则与诊断思维程序,系统地介绍了颅脑、眼部、颈部、腹部、骨骼肌肉、全身血管和其他小器官等疾病的超声诊断方法与技巧,并精心选取了作者近10年临床工作中积累的900余幅黑白声像图和200余幅彩色声像图。本书立足于临床实践,既突出常见病、多发病的超声诊断,又反映了超声诊断领域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超声低、高频探头相结合应用在诊断老年人不典型阑尾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我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间收治的8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选取其中>60岁的4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比低频探头、高频探头和低、高频探头相结合运用对阑尾炎诊断的相符率。所有病例均经超声检查与手术、病理证实。结果 48例老年病例中,超声诊断阑尾炎41例。利用低频探头诊断26例,利用高频探头诊断38例,低、高频探头结合运用诊断的为41例。结论 超声低、高频探头结合应用检查可提高对老年人不典型阑尾炎的诊断效能,在短时间内获得直观的影像资料,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的患者口服降糖药,加以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的方法,能较好的加强降糖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05~2011-05收治的2型糖尿病的患者48例,随机分为两组,甲组患者26例,采用胰岛素联合中医辨证的治疗方法治疗湿郁化热、脾胃气虚、肾虚精亏型2型糖尿病患者,乙组患者22例常规采用西药降糖药物进行治疗。对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系统治疗后甲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乙组患者,甲组总有效率88.46明显优于乙组总有效率59.09%,甲组均明显优越于乙组患者,两组对比存在显著差异性,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消渴方加减解郁清热、健脾和胃、补肾固精等方剂辨证施治,可以综合调理患者机体环境,阴清热、益气健脾、补肾固精之法辨证治疗,改善了糖尿病患者的内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胰岛素的敏感性,并促进了胰岛素的利用,临床获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超声、CT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定量诊断,分析两者诊断的脂肪肝严重程度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非酒精性脂肪肝229例,分为肝郁脾虚、痰湿内阻、痰瘀互结、肝肾不足、湿热内蕴5个中医证型,同时进行轻、中、重度分级。应用超声与CT检查对脂肪肝进行定量诊断,分析脂肪肝程度与中医各证型的关系。结果:①各中医证型在2种检查方法定量诊断脂肪肝分级的分布结果,均显示肝郁脾虚证以轻度脂肪肝为主,肝肾不足证以重度脂肪肝为主,经χ2检验,各中医证型间的脂肪肝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2种影像学方法诊断的轻中重度脂肪肝进行中医证型间的两两比较,其中肝郁脾虚证与痰瘀互结证、肝郁脾虚证与痰湿内阻证、肝郁脾虚证与肝肾不足证、肝郁脾虚证与湿热内蕴证、痰湿内阻证与肝肾不足证、肝肾不足证与湿热内蕴证的脂肪肝程度分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果显示2种影像学方法的统计结果基本一致。结论:中医辨证分型与脂肪肝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对判断各证型脂肪浸润程度具有参考价值;提示超声、CT检查均可作为规范脂肪肝中医证型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3.
恶性肿瘤甲诊的观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诊为望诊一大法门,但迄今应用者不多,对恶性肿瘤甲象报告者甚少。我们以健康人、一般疾病为对照,观察恶性肿瘤249例的甲象,发现特点有四:甲板形质异常,如嵴棱、凹沟、白斑,多为营养不良性变化;甲板色泽变化,如紫色条纹线,主为来源于抗癌药物的色素沉着;甲半月的消失、变小,主因气血亏虚;甲床紫晕及甲床青紫,主因细络瘀血,即微循环障碍。  相似文献   

14.
急、慢性颈肩痛患者的远红外热像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分析颈肩痛患者红外热像图的改变,为颈肩痛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对照组健康体检者40例,颈肩痛组颈椎病34例和急、慢性颈肩软组织损伤6例.暴露检查部位,应用ATIR-M301B非制冷焦平面红外热像仪,采取全身及项背部远红外热图.应用本机提供的分析软件,分别比较同一受检者项部、背部、肩部等测温区左右两侧的温度差,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对照组受检者的项部、背部、肩部等测温区的远红外热像呈左右对称分布,脊柱中央呈高温区,项部、背部及肩部左右两侧温度均匀对称,两侧平均温差为0.07℃,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颈肩痛组患者的远红外热图像呈左右不对称分布,出现明显的局部高温区或低温区.急性颈肩痛患者疼痛区局部温度明显高于周嗣组织,可达2℃以上;而慢性颈肩痛患者疼痛区局部的热像表现不一,大部分呈低温改变,少数患者疼痛部位呈高温改变.结论 远红外热像检查可反映出急、慢性期颈肩痛患者疼痛部位的温度变化,为临床诊治提供个体化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中医辨证分型。方法:确立诊断标准,进行MRI检查,通过病例收集法和文献查询法,对收集到的275例患者进行发病原因、症状、体征分析,按照"多数"原则确立证型。以症状为主,辅以舌脉象分析。结果:椎间盘源性腰痛可分为脾肾阳虚、肝肾亏虚、气血不足、寒湿痹阻、气滞血瘀五个基本证型。结果表明:本次观察证型呈现虚实夹杂,以虚证为主的特征,具体分布为寒湿痹阻型为36.36%,气滞血瘀型为20.36%,脾肾阳虚型为18.18%,气血不足型为16.00%,肝肾亏虚型为9.09%。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肝硬化CT分型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通过分析142例肝硬化患者CT表现和中医征象,对其进行CT分型和中医辨证分型,并分析两种类型之间的关系。结果:142例肝硬化根据CT征象分为3个类型,均匀型32例(22.54%),节段型21例(14.79%),结节型89例(62.68%)。中医辨证分为6个证型,肝郁脾虚证17例(11.97%),湿热蕴结证18例(12.68%),气滞血瘀证31例(21.83%),水湿内停证41例(28.87%),脾肾阳虚证21例(14.79%),肝肾阴虚证14例(占9.86%)。均匀型和节段型肝硬化病例中大多为肝郁脾虚证和湿热蕴结证,分别占62.49%和47.62%;其次为气滞血瘀证和水湿内停证,分别占28.13%和42.86%;脾肾阳虚证和肝肾阴虚证最少,分别占9.38%和9.52%。而结节型肝硬化病例中以肝郁脾虚证和湿热蕴结证最少,占5.62%;其次为脾肾阳虚证和肝肾阴虚证,占33.71%;气滞血瘀证和水湿内停证最多,占60.67%,与均匀型和节段型具有显著性差异(χ2值分别为49.40和32.06,P值均小于0.001)。结论:肝硬化的CT分型与中医证型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2种分型均与肝硬化肝损害的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CT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进行定性定量诊断分析,探讨NAFL的CT诊断与中医证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NAFL 229例,分为肝郁脾虚、痰湿内阻、痰瘀互结、肝肾不足、湿热内蕴5个中医证型,均行肝脏螺旋CT扫描,测量肝、脾CT值,将不同中医证型NAFL的轻中重CT分级及肝、脾CT比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医证型之间CT定量诊断的轻、中、重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个证型之间肝、脾CT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脾CT比值按照秩次排列为肝郁脾虚证>湿热内蕴证>痰湿内阻证>痰瘀互结证>肝肾不足证。结论:NAFL的CT定量诊断与中医证型密切相关,各中医证型脂肪浸润程度的变化,与NAFL中医病因病机、证型演变相吻合,提示肝、脾CT比值可作为区分NAFL中医证型的客观性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者脑白质疏松(leukoaraiosis,LA)的MRI表现,探讨其与中医证候要素之间有无相关性。方法:分析98例糖尿病患者伴LA的MRI表现,将其分为轻、中、重度,并对其进行中医证候分型,分析MRI表现与中医证候分型之间有无关联性。结果:98例中,痰、血瘀、气虚和阴虚是其主要中医证候要素。LA严重程度与中医证候要素之间无明显关联性,而与糖尿病病程之间具有相关性,糖尿病病程越长,LA程度较重。结论:糖尿病伴LA患者多有痰、血瘀、气虚和阴虚等主要证候要素,其LA程度随糖尿病病程延长而加重,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肾病(diabetes nephropathy,DN)肾脏二维声像图表现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为制定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DN患者489例,正常对照组50例。采用二维超声观察肾脏的大小及实质的回声。结果:①随着疾病证候的转变,彩色多普勒观察到的肾脏体积存在不同的表现:阴虚燥热证,部分患者肾脏体积可增大,部分体积正常,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阴两虚患者肾脏体积基本正常,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阳两虚证、阳衰瘀阻证,肾脏体积逐渐缩小,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阴虚燥热证、气阴两虚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②不同证候超声观察到的肾实质回声也存在不同表现,与中医证候之间亦存在相关性:经Ridit分析,R阳衰瘀阻R阴阳两虚R气阴两虚R阴虚燥热,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各证型与肾实质改变的分级亦存在相关性,经Kappa检验,阴虚燥热证与Ⅰ级对比:K=0.696,一致性高度;气阴两虚证与Ⅱ级对比:K=0.594,一致性中度;阴阳两虚证与Ⅲ级对比:K=0.751,一致性高度;阳衰瘀阻证与Ⅳ级对比:K=0.932,一致性极强。结论:DN的二维超声表现与中医证候分布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作为其诊断分型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行CT肺功能评估,探究其与肺功能检查的相关性,并分析比较COPD各中医证型的肺功能参数与CT肺功能评估结果,为COPD中医辨证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COPD中医诊断标准对其进行分型,完成肺功能、CT检查,并对CT图像进行三维重建,计算肺气肿指数(LAA%)。结果:痰浊壅肺证、痰热蕴肺证、痰瘀阻肺证、肺肾气虚证之间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占预计值%)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FEV1占预计值%、FEV1/FVC%由痰浊壅肺证→痰热蕴肺证→痰瘀阻肺证→肺肾气虚证逐渐变小;LAA%由痰浊壅肺证→痰热蕴肺证→痰瘀阻肺证→肺肾气虚证逐渐增大。LAA%与FEV1占预计值%呈负相关(r=-0.775,P=0.001);LAA%与FEV1/FVC%呈负相关(r=-0.458,P=0.001)。结论:CT肺功能评估与临床肺功能检查之间呈负相关,随着肺通气功能的降低,COPD患者的LAA%随之升高,说明CT评估肺功能是可行的。COPD各中医证型之间LAA%、肺功能参数存在差异,可为COPD辨证分型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