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贲门失弛缓症是原发性食管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气囊扩张术是目前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之一。目的:探讨食管压力测定在评估气囊扩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疗效中的作用。方法:予21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内镜下气囊扩张术,治疗前后行食管压力检测,分析食管下括约肌(LES)和食管体部各参数的变化。结果:扩张后,21例患者的吞咽困难和反流症状消失。与扩张前相比,扩张后LES长度无显著差异,LES静息压和LES残余压显著降低(P〈0.01),LES松弛率显著升高(P〈0.05)。扩张后食管体部同步收缩波和吞咽蠕动波消失的发生率较扩张前无显著差异,继发性收缩波和食管体部静息压高于胃内静息压的发生率较扩张前显著降低(P〈0.01)。结论:气囊扩张术能显著提高LES松弛率,降低LES静息压、LES残余压、食管体部静息压和继发性蠕动波的发生率,迅速缓解患者症状。食管压力测定对评估气囊扩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贲门失弛缓症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少见的食管运动障碍性疾病, 其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仍未确定. 目前本症的治疗多以缓解症状为主, 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 药物治疗、内镜下治疗及外科手术治疗. 本文就近年来贲门失弛缓症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累及食管的动力障碍性疾病,目前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表现为吞咽困难、反食等。根据临床表现、食管钡餐造影、内镜检查及食管动力学检查等确诊。治疗主要以缓解症状为主,包括药物治疗、内镜下治疗及外科手术治疗等,现就近年来原发性贲门失驰缓症的诊断及治疗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4.
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病因尚未明确、累及食管平滑肌和下食管括约肌(LES)的动力障碍性疾病。以吞咽时食管体部蠕动消失、LES松弛障碍为特征。本病的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注射肉毒杆菌毒素、气囊扩张术和肌切开术,旨在降低LES压力,促进食管排空,多数患者可获得较理想的结局。本文就贲门失弛缓症的治疗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背景: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表现为食管壁内神经丛不可逆性损伤导致下食管括约肌(LES)松弛功能障碍。研究发现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食管下端平滑肌呈现重塑现象。目的:探讨硫化氢治疗对贲门失弛缓症动物模型食管重塑标志物表达的影响。方法:予BALB/c小鼠LES注射苄基二甲基十四烷基氯化铵(BAC)建立贲门失弛缓症动物模型,并予腹腔注射外源性硫化氢供体硫氢化钠。比较接受与未接受硫化氢治疗的模型小鼠以及对照组小鼠的食管测压结果,以免疫组化染色检测食管重塑标志物肌动蛋白、弹性蛋白表达。结果:成功建立贲门失弛缓症小鼠模型。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和治疗组小鼠LES压力增高,肌动蛋白、弹性蛋白表达增强(P 0. 05),治疗组上述指标的变化均轻于模型组(P 0. 05)。结论:贲门失弛缓症动物模型食管下端存在重塑现象,硫化氢治疗可抑制食管重塑,为硫化氢用于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周震宇  莫剑忠 《胃肠病学》2011,16(12):762-764
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病因尚未明确、累及食管平滑肌和下食管括约肌(LES)的动力障碍性疾病。以吞咽时食管体部蠕动消失、LES松弛障碍为特征,临床表现为吞咽困难和胸痛等。本病可根据临床表现结合内镜、食管钡餐造影和食管动力学检查等确诊。本文就贲门失弛缓症的流行病学现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诊断相关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7.
被膜食管支架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食管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以下食管括约肌(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LES)张力增高,食管正常蠕动消失,LES和贲门对吞咽动作的松弛反应障碍为特征。目前,其病因尚未明确。我院自2005年始,通过内镜下置入“Z”型双被膜支架治疗贲门失弛缓综合征21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贲门失弛症与返流性食管炎的病理生理主要是下食管括约肌(LES)功能障碍。病因至今尚未完全阐明。一、贲门失弛症贲门失弛症的动力性障碍主要为食管体部蠕动消失,LES病态失弛缓,食物因排空入胃受阻而滞留于食管内。其临床表现为吞咽困难、食物返  相似文献   

9.
贲门失弛缓症患者食管压力及运动功能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贲门失弛缓症(achalasia cardia)患者食管下段括约肌(LES)压力及食道体部运动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荷兰MMS多功能消化道测压仪,分别对48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与30位正常人测量并记录LES长度、LES静息压力,10次湿咽动作中食道体部收缩及LES松弛功能变化,对LES、食管上括约肌(UES)松弛率和推进性蠕动进行评价。结果贲门失弛缓症患者与对照组相比,LES静息压力明显升高(P<0.05),LES松弛率明显降低(P<0.05);贲门失弛缓症均为无传导性同步蠕动波;病例组与对照组食管体部蠕动波、LES长度、UES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LES压力升高、LES松弛率降低和食管体部运动功能失调是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重要特征,对贲门失弛缓症的诊断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食管测压在不典型贲门失弛缓症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开光  解丽  吴正祥 《胃肠病学》2005,10(5):293-296
早期或不典型贲门失弛缓症临床诊断较难,X线钡餐检查敏感性较低.该病可能与食管动力障碍有关,食管测压对其诊断可能有较高的价值.目的:通过分析不典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食管测压参数,探讨其特征性表现,为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21例不典型贲门失弛缓症、15例典型贲门失弛缓症和10名健康对照者进行食管压力测定.结果:不典型贲门失弛缓症组与典型贲门失弛缓症组的LES静息压类似,但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健康对照组、不典型贲门失弛缓症组和典型贲门失弛缓症组的LES残余压呈递增趋势,且两两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不典型贲门失弛缓症组仅6例(28.6%)患者LES静息压增加,但有14例(67.7%)LES残余压增加.不典型贲门失弛缓症组50.2%的患者吞咽后LES可完全松弛,松弛率与典型贲门失弛缓症组比较无显著差异,但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食管体部收缩振幅在三组间无显著差异,多数失弛缓症患者湿咽后表现为无传导性同步收缩,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不典型和典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LES静息压和LES松弛率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但用于诊断贲门失弛缓症敏感性较低.LES残余压对不典型贲门失弛缓症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吞咽后食管体部无传导性同步收缩是所有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食管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以食管体部缺乏正常蠕动和食管下括约肌(LES)不能松弛或松弛不完全导致近端食管扩张、食物滞留、吞咽困难为特征.在国内,贲门失迟缓症的发病率为1.9%~5.5%[1,2].贲门失弛缓症的外科治疗开始于19世纪末,食管贲门黏膜外肌层切开术目前仍是贲门失弛缓症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我院自2004年5月至2012年10月应用电视胸腔镜行食管肌层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19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食管下括约肌松弛受损的食管功能性疾病,临床表现为渐进性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食物反流和体重减轻等,治疗方式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内镜治疗和外科手术。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为一项新型内镜微创技术,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有手术创伤小、近期疗效显著、费用较低、复发率低等优点。本文就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进展和展望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可回收防反流食管支架治疗贲门失弛缓症1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原发性食管神经肌肉病变所致的以下食管括约肌(LES)松弛障碍为特点的动力障碍性疾病,主要病理表现为LES区食管壁增厚,压力增高。治疗方法以气囊扩张为主,扩张治疗虽可短期内缓解吞咽困难症状,但患者复发率很高,且易导致穿孔、出血及食管损伤等并发症。我院2003年6月至2005年9月采用可回收防反流食管支架治疗贲门失弛缓症1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内镜下气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病因不明的食管动力学功能障碍性疾病,表现为食管下括约肌的静息压明显高于正常,吞咽时不能充分松弛,严重影响食管排空,目前治疗尚无理想的方案,主要以外科手术及内镜下扩张为主,本文旨在探讨内镜下气囊扩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价值. 一、对象:选择1997年8月~1999年12月我院消化专家门诊诊断,并经胃镜钡餐及食管测压,证实贲门失弛缓症39例,男24例,女15例.男女之比1.6:1,年龄18~70岁,平均40.05±10.1岁,随机分组.内镜组20例行内镜下气囊扩张术,外科组19例行Heller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5.
贲门失弛缓症(AC)是一种原发性食管运动障碍性疾病,主要是食管肌间神经丛的抑制性神经节细胞变性所致。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吞咽困难、反食、呕吐及食管外症状等。传统治疗方法为药物治疗、内镜下A型肉毒素注射治疗或球囊扩张术、支架置入术,以及腹腔镜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6.
背景: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原发性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目前普遍认为其发生与抑制性神经递质减少有关。硫化氢为胃肠道抑制性神经递质之一,胱硫醚-β-合酶(CBS)和胱硫醚-γ-裂解酶(CSE)是参与其合成的关键酶。目的:比较CBS和CSE在贲门失弛缓症患者与对照者食管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初步探讨硫化氢与贲门失弛缓症之间的关系。方法:纳入2013年1月—2015年6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行经口内镜肌切开术治疗的贲门失弛缓症患者25例,10例因食管鳞状细胞癌行食管切除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取病变和正常下食管括约肌(LES)环肌组织,行CBS、CSE免疫组化染色,以半定量法评估两者的表达减少程度。结果:CBS、CSE免疫阳性物质主要分布于LES肌间神经丛。与对照组相比,贲门失弛缓症组LES组织中的CBS、CSE表达显著减少(P均0.05),60.0%以上的患者几乎或完全无表达,而对照组多为强阳性表达。结论:贲门失弛缓症患者LES组织中硫化氢合成酶表达减少甚至缺失,提示硫化氢合成减少与贲门失弛缓症的发生、发展之间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17.
贲门失弛缓症的治疗目的为降低下食管括约肌压力(LESP),减轻梗阻,改善临床症状。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近年来开始用于贲门失弛缓症的治疗。目的:通过分析手术前后食管动力的变化,评估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近期疗效。方法:纳入2011年12月~2012年10月在南京鼓楼医院诊断为贲门失弛缓症并接受POEM治疗的39例患者,对其手术前后食管液态测压和近期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例患者完成POEM和术后3 d食管测压。术后3 d LESP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LES松弛率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差异。术前和术后3 d食管体部均表现为蠕动性收缩消失,同步收缩比例增加。术后1个月随访,LESP仍显著低于术前(P0.05),37例患者吞咽困难明显好转,有效率为94.9%。结论: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近期内降低LESP和缓解临床症状效果明显,但对恢复食管蠕动功能作用有限。食管测压对贲门失弛缓症术后疗效评估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8.
贲门失弛缓症(achalasia, AC)是一种慢性特发性的食管运动障碍性疾病,目前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该病以食管体部正常蠕动消失及吞咽时下食管括约肌(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 LES)松弛不良为特征。高分辨食管测压(high-resolution esophageal manometry, HRM)的出现已成为诊断AC的金标准。治疗目的是通过给予能够诱导LES松弛的药物治疗、内镜下治疗、外科手术治疗来减轻患者症状并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本文拟对AC的诊断、治疗的进展及未来前景及不同治疗方法疗效对比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9.
内镜下气囊扩张治疗贲门失驰缓症的价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病因不明的食管动力学功能障碍性疾病,表现为食管下括约肌的静息压明显高于正常,吞咽时不能充分松弛,严重影响食管排空,目前治疗尚无理想的方案,主要以外科手术及内镜下扩张为主,本文旨在探讨内镜下气囊扩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价值。 一、对象:选择1997年8月~1999年12月我院消化专家门诊诊断,并经胃镜钡餐及食管测压,证实贲门失弛缓症39例,男24例,女15例。男女之比1.6:l,年龄18~70岁,平均40.05±10.l岁,随机分组。内镜组20例行内镜下气囊扩张术,外科组19例行…  相似文献   

20.
贲门失弛缓症是食管神经-肌肉功能紊乱所致的疾病。治疗目标主要为降低食管下括约肌压力,解除食管梗阻。传统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内镜下肉毒素注射、内镜下球囊扩张术以及腹腔镜Heller肌切开术等,但均存在局限性。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因微创、安全性高、疗效显著等特点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就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