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曾妍  杨丽  罗星  赵娟  杨磊 《农垦医学》2007,29(3):179-181
目的:构建人类14-3-3β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并观察其转染的ECV-304细胞中14-3-3β的表达.方法:用基因重组技术将人类14-3-3βcDNA的开放阅读框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经酶切鉴定及测序分析并以脂质体介导转染ECV-304细胞,Western-blot检测其在细胞内的表达.结果:酶切鉴定及测序分析表明重组pcDNA3.1-14-3-3β表达质粒克隆成功,经Westem-blot检测14-3-3β蛋白在ECV-304细胞中获得表达.结论:以脂质体介导pcDNA3.1-14-3-3β质粒转染真核细胞为进一步研究14-3-3β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14-3-3β蛋白对胶质瘤细胞系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构建14-3-3β蛋白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 3.1(-)-14-3-3β及干扰质粒pcDNATM6.2-GW/EmGFPmiR-14-3-3β,应用MTT、集落形成、Transwell侵袭试验研究14-3-3β蛋白对人胶质瘤细胞株U251增殖及侵袭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结果 过表达14-3-3β能够明显促进U251细胞(人胶质瘤系)的侵袭和增殖过程;而应用干扰质粒抑制14-3-3β表达后,U251细胞的侵袭和增殖能力则受到显著抑制.结论 14-3-3β对于U251细胞(人胶质瘤系)蛋白的侵袭和增殖能力起到明确的促进作用,其在人类胶质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可能也起到促癌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别观察胰高血糖素在空质粒转染组和14-3-3β蛋白过表达组对HepG2细胞糖异生的影响,并对14-3-3β蛋白介导此现象出现的可能原因初步探讨。方法 对转染空质粒或14-3-3β质粒低糖培养基培养的HepG2细胞分别在有无胰高血糖素作用下,进行培养基中葡萄糖产量的测定并观察糖异生关键酶蛋白表达量的变化;用免疫共沉淀的方法判定稳定转染胰高血糖素受体的293细胞在胰高血糖素对待下,14-3-3β蛋白与胰高血糖素受体结合的变化。结果 在未加及加入胰高血糖素对待下,14-3-3β转染组与空质粒对照组相比葡萄糖产量降低(P均<0.05);糖异生关键酶表达量降低(P均<0.05);免疫共沉淀显示胰高血糖素受体、14-3-3β蛋白与碳水化合物反应元件三者处于结合状态,且在胰高血糖素作用下14-3-3β蛋白与胰高血糖素受体结合减少而与碳水化合物反应元件结合增多(P均<0.05)。结论 过表达14-3-3β蛋白可起到抑制胰高血糖素的糖异生作用且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可能与其同碳水化合物反应元件间的相互作用及产生的后续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实时荧光PCR技术,检测14-3-3β基因在新疆Kaposi肉瘤(Kaposi’s sarcoma,KS)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KS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2005至2006年收集新疆部分地区的7例经典型KS患者的肿瘤和正常皮肤组织,并经病理活检证实为KS。以SYBRGreenⅠ为荧光指示剂,GAPDH作内参照,建立检测14-3-3βmRNA表达的实时荧光PCR反应体系。分析14-3-3βmRNA的表达与KS发生发展的关系。结果①通过对实验参数的优化,适宜的反应条件为退火温度60℃,循环次数45次;②KS组14-3-3β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SybrGreenⅠ的Smartcycler系统的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14-3-3βmRNA快速、简便、稳定性好。14-3-3βmRNA的表达与KS的发生发展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5.
姜文晓  胡晓丽  朱雪琼 《浙江医学》2015,37(24):1978-1980,1991
目的研究不同月经周期子宫肌瘤中14-3-3γ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与雌、孕激素受体、子宫肌瘤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行子宫全切或次切的子宫肌瘤患者65例,取子宫肌瘤和正常子宫肌层组织,标本均经病理确诊并根据子宫内膜确定月经周期。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14-3-3γ的定位情况。Westernblot方法检测组织中14-3-3γ、ERα、ERβ、PR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14-3-3γ与月经周期、患者年龄、子宫肌瘤大小、肌瘤位置、肌瘤类型及与ERα、ERβ、PR等表达的相关性。结果(1)子宫肌瘤中14-3-3γ表达水平在不同月经周期及不同患者年龄、肌瘤大小、肌瘤类型和肌瘤位置中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2)子宫肌瘤中14-3-3γ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子宫肌层(P<0.05),尤其是增殖期和分泌期。年龄<48岁组、子宫肌瘤大小4~8cm组、多发性子宫肌瘤组和肌壁间子宫肌瘤组中,子宫肌瘤中14-3-3γ表达水平均低于正常子宫肌层组织(均P<0.05)。(3)子宫肌瘤中ERα、ERβ、PR蛋白表达水平较正常子宫肌层增高(均P<0.05),且子宫肌瘤中14-3-3γ表达水平与ERα呈负相关性(r=-0.305,P<0.05),而与ERβ、PR的表达无相关性(r=-0.157、-0.036,均P>0.05)。结论14-3-3γ在子宫肌瘤中的表达不受月经周期、患者年龄及子宫肌瘤大小、类型或位置而改变。14-3-3γ在子宫肌瘤中的表达低于正常子宫肌层组织,其在生育年龄妇女和4~8cm大小子宫肌瘤、多发肌瘤和肌壁间肌瘤中的作用更为重要,该作用与雌激素受体α相关。  相似文献   

6.
凋亡抑制蛋白14-3-3ζ蛋白主要以同源/异源二聚体形式存在,是真核生物中广泛表达的酸性蛋白。14-3-3ζ蛋白通过募集配体分子参与调节细胞周期、有丝分裂、凋亡和侵袭等多个细胞过程。多项研究表明,14-3-3ζ蛋白在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耐药中发挥重要作用;14-3-3ζ蛋白是通过调节靶蛋白间的相互作用在肿瘤细胞多条信号转导通路中发挥调控作用的;14-3-3ζ蛋白与肿瘤的发生和治疗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滋养细胞分泌14-3-3 τ蛋白对子宫内膜基质细胞容受性分子整合素αvβ3表达的影响.方法 RNA干扰技术下调人绒癌滋养细胞株BeWo细胞14-3-3 τ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BeWo细胞及培养液中14-3-3 τ蛋白的表达.建立14-3-3 τ蛋白表达下调的BeWo细胞与人子宫内膜基质细胞(endometrial stromal cells,ESC)的共培养体系,Western blot法检测共培养体系培养液中14-3-3 τ蛋白的表达,以及ESC容受性分子整合素αvβ3的表达变化.结果 与siRNA阴性对照组相比,特异性siRNA显著下调BeWo细胞和培养液中14-3-3 τ蛋白的表达(P<0.05).共培养体系中,与siRNA阴性对照组相比,与14-3-3 τ蛋白表达下调的BeWo细胞共培养的ESC整合素αvβ3的表达显著上调(P<0.05),提示ESC容受性增加.与单独培养的ESC相比,培养液中添加14-3-3 τ重组蛋白的ESC培养24 h后整合素αvβ3的表达显著下调(P<0.05),提示ESC容受性降低.结论 14-3-3 τ蛋白可以被滋养细胞分泌至细胞外,并可能发挥调控ESC容受性的作用,但其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研究14-3-3蛋白在1-细胞期小鼠受精卵有丝分裂中的作用。方法:RT-PCR技术鉴定小鼠受精卵14-3-3蛋白亚型。采用显微注射方法将14-3-3siRNA注射入小鼠受精卵G1期,观察受精卵的卵裂率、形态学变化及MPF活性。结果:小鼠受精卵中的14-3-3蛋白亚型是14-3-3ε。小鼠受精卵注射pSUPER-14-3-3εsiRNA后,与对照组相比,卵裂率下降,有丝分裂延迟,有更多的受精卵发生形态异常,MPF活性最高值显著下降。结论:14-3-3蛋白在调节小鼠受精卵有丝分裂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吕靖  曹济民 《医学研究杂志》2008,37(12):109-112
14-3-3蛋白家族是由多个高度保守但又各具特异性的成员构成的具有复杂功能的调节性蛋白家族,它们主要通过与磷酸化丝氨酸模体结合来发挥作用.14-3-3蛋白参与很多重要的细胞生理过程,如酶和细胞因子活性、离子通道、细胞骨架动力学调节,DNA损伤时细胞周期关卡的引发及维持,细胞增生、分化和凋亡调节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滋养细胞分泌14-3-3 τ蛋白对子宫内膜基质细胞容受性分子整合素 αvβ3表达的影响。方法 RNA干扰技术下调人绒癌滋养细胞株BeWo细胞14-3-3 τ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BeWo细胞及培养液中14-3-3 τ蛋白的表达。建立14-3-3 τ蛋白表达下调的BeWo细胞与人子宫内膜基质细胞(endometrial stromal cells,ESC)的共培养体系,Western blot法检测共培养体系培养液中14-3-3 τ蛋白的表达,以及ESC容受性分子整合素αvβ3的表达变化。结果 与siRNA阴性对照组相比,特异性siRNA显著下调BeWo细胞和培养液中14-3-3 τ蛋白的表达(P<0.05)。共培养体系中,与siRNA阴性对照组相比,与14-3-3 τ蛋白表达下调的BeWo细胞共培养的ESC整合素αvβ3的表达显著上调(P<0.05),提示ESC容受性增加。与单独培养的ESC相比,培养液中添加14-3-3 τ重组蛋白的ESC培养24 h后整合素αvβ3的表达显著下调(P<0.05),提示ESC容受性降低。 结论 14-3-3 τ蛋白可以被滋养细胞分泌至细胞外,并可能发挥调控ESC容受性的作用,但其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14-3-3 蛋白是 1967 年 Moore 等在脑组织发现的一组高度保守的由不同基因编码的酸性蛋白质家族,因其在 DEAE-纤维素色谱上的组分数以及淀粉凝胶电泳中的迁移位置而命名,当时对其功能并不清楚,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发现其参与大量重要的细胞功能,从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14-3-3 在哺乳动物中有 7 种亚型,为β、γ、ε、η、σ、θ、ζ.其中,14-3-3σ被认为是一种抑癌基因,直接参与人类肿瘤的形成与发展[1].  相似文献   

12.
目的克隆人14-3-3基因并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14-3-3。方法从胎脑组织中提取总RNA,用RT-PCR方法获得人14-3-3基因的全长cDNA,将其插入pCUm-T载体中;序列测定后,重组携带14-3-3基因的表达载体pcDNA3.1(+)-14-3-3。结果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PCR和DNA序列测定证实目的基因已插入重组质粒。结论成功构建了14-3-3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14-3-3,为进一步研究14-3-3在帕金森病中的作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14-3-3σ蛋白在人类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4-3-3蛋白是高度保守的可溶性酸性蛋白家族,近年的研究表明,它们在细胞有丝分裂、生长、分化、增殖和死亡等过程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其中14-3-3σ主要存在于上皮细胞,具有组织特异性,可以与细胞内多种信号蛋白相互作用,促进DNA损伤后的细胞周期G2期阻滞,调控细胞的生长、分化和增殖等多种生物学功能,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表达异常,可能由p53突变或启动子CpG岛超甲基化引起,与人类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该文作者仅就14-3-3σ蛋白在人类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14-3-3ζ蛋白在胃癌和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00例手术切除的胃癌组织标本及其中76例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标本制备组织芯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组织芯片中14-3-3ζ蛋白的表达。分析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与14-3-3ζ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100例胃癌组织中79例(79.00%)表达14-3-3ζ蛋白;而正常胃黏膜中仅散在个别细胞弱表达。按组织学分类法,在乳头状腺癌和管状腺癌中14-3-3ζ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和86.75%,显著高于黏液腺癌和印戒细胞癌(42.86%、0)(P〈0.05)。按Lauren分类法,肠型胃癌中14-3-3ζ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弥漫型胃癌(90.91%vs73.13%)(P〈0.05)。在不同浸润深度的胃癌中,肌层和浆膜层的14-3-3ζ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57%和81.93%,均显著高于黏膜层和黏膜下层(0、0)(P〈0.05)。进展期胃癌的14-3-3ζ蛋白阳性表达率为81.44%,而3例早期胃癌均不表达(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14-3-3ζ蛋白表达与其组织学类型和浸润状况密切相关。提示14-3-3ζ蛋白有可能成为评估胃癌的预后指标和潜在的生物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14-3-3ζ蛋白在胃癌和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100例手术切除的胃癌组织标本及其中76例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标本制备组织芯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组织芯片中14-3-3ζ蛋白的表达.分析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与14-3-3ζ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100例胃癌组织中79例(79.00%)表达14-3-3ζ蛋白;而正常胃黏膜中仅散在个别细胞弱表达.按组织学分类法,在乳头状腺癌和管状腺癌中14-3-3ζ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和86.75%,显著高于黏液腺癌和印戒细胞癌(42.86%、0)(P<0.05).按Lauren分类法,肠型胃癌中14-3-3ζ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弥漫型胃癌(90.91% vs 73.13%)(P<0.05).在不同浸润深度的胃癌中,肌层和浆膜层的14-3-3ζ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57%和81.93%,均显著高于黏膜层和黏膜下层(0、0)(P<0.05).进展期胃癌的14-3-3ζ蛋白阳性表达率为81.44%,而3例早期胃癌均不表达(P<0.05).结论 胃癌组织中14-3-3ζ蛋白表达与其组织学类型和浸润状况密切相关.提示14-3-3ζ蛋白有可能成为评估胃癌的预后指标和潜在的生物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6.
14-3-3ζ属于14-3-3蛋白家族,它主要通过与不同的配体蛋白相互结合,参与多种细胞信号通路的调节,调控包括细胞生长、增殖、迁徙、凋亡在内的多种生物学过程,影响人类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本文就近年来有关14-3-3ζ 在人类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分子克隆技术在原核细胞中研究14-3-3γ融合蛋白的表达及分离纯化.方法:采用RT-PCR法从大鼠心肌组织中扩增14-3-3γ cDNA编码区,并将其重组于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融合蛋白表达质粒pGEX-KG中,免疫印迹法检测表达产物.结果:经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的蛋白量约为菌体总蛋白的27.08%,相对分子质量为56 000左右.能与抗鼠14-3-3γ多克隆抗体特异性结合.结论:表明成功构建了GST-14-3-3γ融合蛋白载体,在大肠杆菌中有高效表达,并具有良好的免疫反应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14-3-3蛋白过表达对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SH-SY5Y)的保护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利用脂质体转染的方法在SH-SY5Y细胞株中瞬时表达14-3-3蛋白。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Ho-echst 33342染色法、流式细胞仪和荧光显微镜分别检测14-3-3蛋白过表达对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SH-SY5Y的细胞活性、细胞凋亡、细胞内活性氧类物质(ROS)水平的影响。结果 14-3-3蛋白过表达可促进SH-SY5Y细胞的增殖;抑制SH-SY5Y细胞内ROS的产生。结论 14-3-3过表达对SH-SY5Y起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细胞内ROS的产生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
盐藻14-3-3蛋白基因原核表达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盐藻14-3-3蛋白在大肠杆菌BL21中高效表达的条件。方法通过改变诱导剂浓度和诱导时间,用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不同条件下14-3-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在诱导剂(IPTG)浓度为0.5 mmol.L-1的条件下诱导培养3 h其表达效率最高。结论盐藻14-3-3蛋白在pET原核表达系统中,0.5 mmol.L-1IPTG诱导3 h为其最适表达条件。  相似文献   

20.
目的:用双分子荧光互补及免疫共沉淀技术验证HIP-55与14-3-3在HEK293细胞中存在相互作用,并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意义. 方法:利用GATEWAY系统构建PDEST-N-Venus-HIP-55WT(野生型),PDEST-N-Venus-HIP-55AA(突变体S269A/T291A),PDEST-GST-HIP-55WT及PDEST-C-Venus-14-3-3τ重组质粒,利用双分子荧光互补及免疫共沉淀技术检测两者的相互作用,同时应用14-3-3蛋白相互作用抑制肽R18和HIP-55蛋白突变体( HIP-55AA突变体S269A/T291A不能与14-3-3相互作用)作为工具研究两者结合后对嘌呤霉素诱导的HIP-55蛋白表达的影响. 结果:外源转入的Venus-HIP-55WT、Venus-HIP-55AA及Venus-14-3-3蛋白能够在HEK293细胞中表达;双分子荧光互补实验结果表明HIP-55与14-3-3存在相互作用,HIP-55蛋白的S269/T291位点介导HIP-55与14-3-3的相互作用;免疫共沉淀技术表明内源性HIP-55与14-3-3存在相互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HIP-55与14-3-3复合体增强HIP-55蛋白的稳定性,保护HIP-55不被降解. 结论:14-3-3与HIP-55存在相互作用,14-3-3/HIP-55复合体可以促进HIP-55蛋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