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C-myc,Bcl-2与胃癌生物学行为和细胞凋亡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目的探讨癌基因Bcl2,Cmyc的表达变化与胃癌生物学行为和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60例原发性胃癌组织(男38例,女22例,年龄37岁~75岁)癌基因Bcl2,Cmyc蛋白的表达变化;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对受检组织的HE片进行形态学测量和凋亡细胞计数.结果受检组织60例中,Cmyc阳性表达37例(62%),其表达与分化程度和临床分期呈显著性相关,且Cmyc阳性组织细胞凋亡指数(07±03)明显高于阴性组织(03±02);所检标本中,Bcl2阳性表达率为68%(41/60),其中高分化胃癌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低分化胃癌(32%vs9%)(P<005),阳性Bcl2组织与阴性Bcl2组织比较,前者凋亡指数明显低于后者(04±03vs09±05)(P<005).结论Cmyc与Bcl2基因的异常表达是胃癌生物学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二者在胃癌形成过程中均起着一定的作用,并对细胞增生与凋亡有重要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胃癌和癌旁组织中Fas抗原表达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目的研究胃癌及癌旁组织中Fas抗原表达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探讨Fas抗原及细胞凋亡在胃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TUNEL)技术对胃癌组织50例及癌旁组织33例中Fas抗原表达状态及凋亡细胞进行原位观察和比较.结果胃癌组织Fas抗原表达率为460%,显著低于癌旁组织的758%(χ2=722,P<001).胃癌组织凋亡细胞指数为58%,显著低于癌旁组织的168%(t=863,P<001);Fas抗原表达阳性的胃癌和癌旁组织凋亡细胞指数显著高于Fas抗原阴性组(t=516和t=371,P<001).结论Fas抗原对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细胞凋亡具有促进性调控作用,细胞凋亡调控异常在胃癌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肿瘤抑制基因和癌基因在细胞增生调控中的作用机理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肿瘤抑制基因和癌基因在细胞增生调控中的作用机理杨万才王立东河南医科大学癌症研究室硕士研究生河南省郑州市450052SubjectheadingsGenes,suppressor,tumorOncogenesApoptosisNeoplasms...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人大肠癌细胞凋亡的可能性及其发生规律.方法用细胞体外培养方法,以TNFα1×108U/L作用人大肠癌Lovo细胞0h~48h,经HE染色和Hoechst33258荧光染色,光镜观察细胞的形态改变并计算凋亡百分率;DNA抽提、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断裂情况.结果随作用时间由0,12,24,36延长到48h,Lovo细胞渐出现明显的凋亡形态学改变,凋亡百分率分别为204%,659%,2389%,6047%,9266%(P<001);作用48h,DNA电泳出现梯形条带.结论TNFα能够诱导人大肠癌Lovo细胞凋亡,并存在时间效应.  相似文献   

5.
TUNEL技术原位观察肝细胞凋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采用TUNEL技术对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肝组织和培养肝癌细胞进行染色,以探讨肝细胞凋亡的形态特征和分布.方法使用德国宝灵曼公司生产的原位末端标记试剂盒.石蜡包埋组织经微波处理后,行常规TUNEL染色,观察凋亡细胞的形态和分布.结果TUNEL阳性信号为黄绿色或黄色荧光,位于胞核,呈小圆形或环行.TUNEL阳性细胞大多在形态学上表现为凋亡的细胞.对肝组织TUNELLI的分析显示,肝癌组织中细胞凋亡指数(0395)比肝硬变(0075)和癌旁肝组织(0105)要高,且癌组织恶性程度越高,这种凋亡就越显著.结论改进的TUNEL技术对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难处理组织进行染色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不同作用时间奥曲肽(Oct)对体外培养胃癌细胞MGC-803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MTT比色法检测Oct对体外培养胃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用DNA断片法和流式细胞仪观察了Oct对胃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同时显示了凋亡细胞的形态学特征.结果MTT比色法测得Oct对胃癌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呈剂量相关性Oct能有效地诱导人胃癌细胞MGC-803凋亡.经Oct处理12h~48h的胃癌细胞,DNA琼脂糖电泳呈现典型的梯形条带(Ladder),电镜和流式细胞仪(FcM)检测出现典型凋亡特征结论Oct对胃癌MGC-803细胞生长增殖有抑制作用;能有效地诱导人胃癌细胞MGC-803凋亡;是潜在的抗癌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及其调控基因bcl2在胆囊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原位末端标记法(ISEL)和免疫组化ABC法对24例胆囊癌和16例胆囊腺瘤中的凋亡细胞及其调控基因bcl2的表达产物进行了检测.同时观察胆囊癌中的调亡细胞与胆囊癌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和浸润转移的关系,分析bcl2基因对细胞凋亡的调控作用.结果胆囊癌、胆囊腺瘤中的细胞凋亡发生率分别为100%和56%;胆囊癌中的凋亡细胞数明显高于胆囊腺瘤(χ2=36111,P<001);低分化腺癌及Nevin分期S1~S3胆囊癌中的凋亡细胞数明显高于高分化及Nevin分期S4,S5者(χ2=19051,P<001).高分化腺癌中的凋亡细胞多呈点状分布,低分化腺癌及转移性胆囊癌中的凋亡细胞呈片状或块状分布.bcl2基因在胆囊癌和胆囊腺瘤中的表达无显著差异(χ2=1111,P>005).在胆囊癌中,bcl2产物阳性表达与细胞凋亡密切相关(χ2=1182,P<001).结论细胞凋亡bcl2基因在胆囊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食管癌高、低发区人群食管上皮肿瘤抑制基因p53的变化及其与细胞增生状况的关系,以了解食管癌变的分子学基础.方法食管癌高发区居民220例和低发区居民50例分别进行食管内镜检查、粘膜活检和组织病理学检查.根据细胞和组织形态结构区分为正常、基底细胞增生和间变,并采用免疫组化ABC法分析各级病变和正常上皮P53蛋白及细胞增生核抗原(PCNA)的改变,并计数上皮单位面积内P53和PCNA阳性细胞数,进行定量比较研究.结果河南高、低发区人群食管上皮细胞均出现不同程度的P53和PCNA的变化.高、低发区居民食管正常上皮和病变组织PCNA免疫阳性细胞数和高发区P53阳性细胞数随病变加重呈升高趋势.但是,低发区居民食管上皮P53阳性细胞数却无此现象.结论肿瘤抑制基因p53的变化和PCNA改变有明显关系,均随病变的进展而升高.高发区居民食管各级病变P53改变明显高于低发区居民,此结果有助于对食管癌地域性分布差异的分子学基础的了解.  相似文献   

9.
大肠肿瘤与细胞凋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大肠肿瘤与细胞凋亡孙燕翔1周汉高1谢大业2师英强21上海市北医院2004352上海市肿瘤医院200032Subjectheadingscolonicneoplasms/pathology;rectalneoplasms/pathology;apo...  相似文献   

10.
氧化砷诱导食管癌细胞凋亡中一氧化氮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一氧化氮NO已被认为是生理和病理状态下一种重要生物分子.以氧化砷(As2O3)诱导食管癌细胞(SHEEC1)凋亡过程中检测细胞NO,NO合成酶(NOS)和一氧化氮合成酶mRNA(NOSmRNA),探索NO和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用As2O3(5μmol·L-1和10 μmol·L-1)诱导SHEEC1凋亡,在加药后2,4,8,16,24 h取样检查,用分光光密度法检测细胞培养液的NO含量;用免疫组化检测诱导型NO合成酶(NOSⅡ);分子原位杂交(ISH)检测NOSmRNA;实验终点细胞作透射电镜(TEM)检查细胞凋亡.结果在As2O3诱导下,SHEEC1从NO基础量(0.68×10-2μmol·L-1)逐渐增加,至加药后16 h达最高(2.38×10-2μmol·L-1);NOSⅡ在加药后4 h~16h呈阳性反应;NOSmRNA杂交信号位于胞质,4 h杂交点小而少,以后增加明显.24 h,TEM可见SHEEC1出现细胞凋亡.结论As2O3可诱导SHEEC1释放NO和细胞凋亡,实验开始至16 h NO量不断增加.NOSⅡ表达和NOSmRNA转录上调.提出NO可能是As2O3诱导细胞凋亡的介导和作用因子.  相似文献   

11.
肝癌凋亡相关抗原的表达与原位末端标记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Fas等凋亡相关抗原在肝细胞癌(HCC)的表达及其与凋亡的关系.方法剖腹HCC30例,标本作Fas,Bax,Ice,Bcl2免疫组化和原位末端标记(ISEL).结果ISEL与HE的凋亡形态及定位基本吻合,HCC有小片及大片的凋亡;凋亡与坏死形态不同,且坏死ISEL阴性,可与凋亡鉴别.凋亡及健全癌细胞Fas,Bax阳性率均较高.癌旁及正常肝的Fas,Bax均较HCC者低.Bcl2在HCC表达甚低.结论凋亡的HCC组织Fas表达高,较健全癌细胞、癌旁及正常肝组织的表达为高  相似文献   

12.
ras基因和细胞凋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ras基因和细胞凋亡杨秀疆陈士葆Subjectheadingsgenes,ras;apoptosis;celdivision;singaltransduction主题词基因,ras;脱噬作用;细胞分裂;信号传递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73各种信号分子(...  相似文献   

13.
全反式维甲酸诱导人胃癌细胞凋亡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不同分化程度的胃癌细胞凋亡情况和全反式维甲酸对其影响。方法以人胃癌细胞系低分化的MKN45和高分化的MKN28细胞作为研究对象,以不同浓度的全反式维甲酸干预其72小时后,以原位DNA断段切口标记法和DNA琼脂糖电泳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两种细胞系的凋亡率均低于5%,全反式维甲酸干预后凋亡指数上升,且可能与药物浓度有关。结论全反式维甲酸可诱导胃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4.
细胞凋亡与病毒性肝炎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越来越多的研究已证实,细胞凋亡在病毒性肝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病毒感染引起的肝细胞凋亡实际上就是缩主细胞通过主动自杀,来阻止受感染细胞内的病毒复制或扩散的一种方式,是机体的一种防御手段。同时,病毒本身也可通过某种方式来阻止或延缓凋亡的发生,以利其自身复制或扩散。 1 病毒性肝炎肝细胞的凋亡现象除典型的肝炎病毒(如,HBV、HCV)外,很多其他已知的病毒均可引起肝脏的炎症,如腺病毒、EB病毒、HIV、风疹病毒等。在这些病毒引起的急、慢性肝炎的肝组织中,均可见到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我国现有文献中报道的蠊缨滴虫肺部感染是否被误判,蠊缨滴虫是否为引起肺部感染的致病原.方法 对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诊治的6例肺部疾病患者BALF中发现的顶端带有纤毛的活细胞的活动状态、光镜特点及电镜下的超微结构进行研究,鉴定其来源和性质,确定是否为蠊缨滴虫,同时进行文献检索.以“蠊缨滴虫”和“Lophomonas blattarum”为关键词,在万方数据库、中国知识资源总库和PubMed数据库中检索相关文献,复习文献中提供的细胞图片及诊断方法,确定文献中肺蠊缨滴虫感染的诊断是否正确.结果 6例患者BALF 中发现的活细胞,在光镜及电镜下观察均表现为气道纤毛上皮细胞的特点,细胞核位于细胞的基底部,且不具有蠊缨滴虫特有的结构(萼器、核周小管、轴丝).文献报道的蠊缨滴虫感染病例均依据细胞的活动性及具有纤毛的特点进行诊断,未对照文献报道的“蠊缨滴虫”的形态和结构进行超微结构研究.所有发表文献中的细胞染色图片与本研究发现的上皮细胞形态基本一致.结论 在过去的20年中,我国报道的有关“蠊缨滴虫”肺部感染的病例均为误诊,目前尚不能确定蠊缨滴虫为引起肺部感染的致病原.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细胞程序死亡(PCD)与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CML)急变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21例CML及12例正常骨髓标本单个核细胞的髓系免疫表型及三种与PCD有关的调节蛋白——c-Myc、Bcl-2、Fas的表达。结果与未治慢性期比较,加速/急变期膜抗原最显著的变化是HLA-DR+%的提高,CD+15%/HLA-DR+%比值倒置。正常骨髓及CML各期HLA-DR+及HLA-DR-细胞几乎均表达c-Myc,差别只在于表达量的多少,未治慢性期与正常骨髓组相似,加速/急变期组不仅显著高于未治慢性期组,其HLA-DR+细胞群的c-Myc表达量亦显著高于正常骨髓组。Bcl-2+%在未治慢性期低于正常骨髓,加速/急变期组显著提高。Fas在CML各期及正常骨髓均为低表达。结论处于未治慢性期的中、晚幼粒细胞的大量聚集似乎与Bcl-2、Fas的PCD调节作用无关;而在加速/急变期组尤其是造血祖细胞不仅有增殖过旺,亦存在PCD受阻  相似文献   

17.
药物诱导细胞凋亡治疗肝癌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细胞凋亡(apoptosis)是细胞自然衰老、死亡的一种形式,是一切生物正常胚胎发生过程和人类发育过程细胞清除的正常途径。这一过程的紊乱,将导致人类发生多种疾病。许多研究资料表明,肿瘤的发生与细胞凋亡有密切关系,细胞凋亡异常在肿瘤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病理生理意义,细胞凋亡参与肿瘤的起始过程,并对癌症的发生起负相调控作用,Dive认为肿瘤的化疗、放疗的目的就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因此,在肝癌的治疗中不断地探讨新方法新途径,包括化疗药物、放射线、细胞因子、激素和基因编码等。近年来大量实验研究发现,肝癌细胞可以通过人为地触发细胞凋亡而被清除。其中药物诱导细胞凋亡对今后肝癌治疗研究提供了诱人的前景。不同种类的化学药物,生物药物和中药对不同种类肿瘤敏感细胞有促进凋亡作用。部分化疗药物、生物药在体外实验中能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如顺铂、环磷酰胺、阿霉素、细胞因子等。下面就药物诱导细胞凋亡治疗肝癌研究简要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体外分离培养人胎盘滋养层细胞的可能机制,观察HCV感染滋养层细胞后在细胞内的具体定位。方法采用胰蛋白酶消化法及Percoll密度梯度分离法分离培养人胎盘组织中滋养层细胞后,以HCVRNA阳性血清对滋养层细胞进行体外感染实验,不同时间终止实验,制备电镜标本,透射电镜观察。结果HCV感染滋养层细胞的过程中有吞噬小泡形成,形态学上符合被覆小凹的特点;感染后HCV病毒样颗粒多定位于粗面内质网附近。结论HCV可以感染滋养层细胞,其感染过程可能是被覆小凹介导的内吞过程。本研究提供了HCV体外感染人胎盘滋养层细胞具体方式的形态学资料,对HCV宫内传播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髓细胞白血病基因1(MCL-1)、Survivin在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应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3例B-NHL和10例反应性增生(RH)淋巴组织细胞凋亡率和MCL-1、Survivin的表达水平。结果MCL-1和Survivin在43例B-NHL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1%(25/43)和69.8%(30/43),而MCL-1在RH淋巴组织阴性表达,Survivin在RH淋巴组织低表达10.0%(1/10),MCL-1在侵袭性B-NHL表达的频率和强度明显高于惰性B-NHL(70.0%,30.8%,P〈0.05),Survivin在侵袭性B-NHL中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惰性B-NHL(80.0%,46.2%,P〈0.05);MCL-1阳性表达组与凋亡指数(AI)无相关,Survivin阳性表达组与AI正相关(r=0.429,P〈0.01),此外,两者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598,P〈0.001)。结论MCL-1对B-NHL细胞凋亡作用不如Survivin明显,后者可能参与了B-NHL细胞凋亡调节,二者在B-NHL的共表达与其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20.
丝裂霉素诱导人肝癌细胞凋亡   总被引:15,自引:8,他引: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