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蛛网膜下腔出血 (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继发癫较为常见 ,且增加病死率。常用抗癫药 ,都有一定的副作用 ,有时因病情变化 ,应用受限。本文就我院 1995~ 2 0 0 0年收治的 40例经“丹奥 (辽宁丹东产冻干粉剂奥扎格雷那 )”治疗的 SAH患者 ,控制及预防癫的疗效做一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住院患者 80例 ,随机分为丹奥治疗组及对照组各 40例。急性期均行头颅 CT及 CSF检查 ,均符合全国第五次脑血管病会议 SAH的诊断标准。既往无癫病史。治疗组 :男 2 8例 ,女 12例 ;年龄 40~ 6 9岁 ,平均 6 0 .4岁。对照…  相似文献   

2.
目前,应用抗癫药物不能控制的顽固性癫需靠手术治疗,而手术的关键在于癫源灶的精确定位.为探讨癫灶的精确定位方法,我们将诊治的癫患者96例,进行CT与MRI 检查比较,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对抗癫药物机理的深入研究,在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上设计了一些新的抗癫药,主要通过调节钠通道,增强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的活性或阻滞兴奋性神经递质受体的活性起作用.近几年来,有8种新的抗癫药物用于临床,即氨己烯酸,拉莫三嗪,加巴喷丁,奥卡西平,托吡酯,非氨酯,噻加宾和唑尼沙胺.这些新药抗癫发作谱广,可与其他抗癫药物合用,治疗指数增加;无严重副作用;具有多剂型,多种给药途径,不诱导肝代谢酶的特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前 ,应用抗癫药物不能控制的顽固性癫需靠手术治疗 ,而手术的关键在于癫源灶的精确定位。为探讨癫灶的精确定位方法 ,我们将诊治的癫患者 96例 ,进行 CT与MRI检查比较 ,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 5 4例 ,女 4 2例 ;年龄 12~ 6 8岁 ,平均年龄 36 .5岁。全部病例符合癫诊断标准 ;其中全面性发作 6 2例 ,部分性发作 34例。1.2 方法  96例中行单纯 CT扫描 4 0例 ,单纯 MRI扫描32例 ,CT与 MRI双重扫描 2 4例 ;采用常规扫描 6 6例 ,增强扫描 30例。1.3 结果 单纯 CT扫描 4 0例 ,阳性 17例 ,占 4 2 .5…  相似文献   

5.
许多药物可致药源性癫 ,但肾上腺皮质激素类引起癫发作并不多见。本例既往无癫病史 ,在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狼疮性肾炎 3天后出现癫大发作 ,短时间内反复发作多次 ,经抢救无效死亡 ,报告如下。1 病历简介女 ,2 7岁。于 1997年 12月 2 2日以脱发 ,乏力 4年 ,眼睑及下肢水肿 1周入院。查体 T 3 7℃ ,BP 13 5 / 80 mm Hg( 18.0 / 17.0 k Pa) ,P82次 / min,R16次 / min;毛发稀无光泽 ,面颊无蝶状红斑 ,眼睑水肿 ( + ) ;心肺听诊无异常 ,肝脾不大 ,双下肢水肿 ( + ) ,其它无异常。实验室检查 :Hb83 g/ L,WBC4 .7× 10 9/ …  相似文献   

6.
20世纪 80年代以来 ,随着对抗癫药物机理的深入研究 ,在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上设计了一些新的抗癫药 ,主要通过调节钠通道 ,增强抑制性神经递质 γ-氨基丁酸的活性或阻滞兴奋性神经递质受体的活性起作用。近几年来 ,有 8种新的抗癫药物用于临床 ,即氨己烯酸 ,拉莫三嗪 ,加巴喷丁 ,奥卡西平 ,托吡酯 ,非氨酯 ,噻加宾和唑尼沙胺。这些新药抗癫发作谱广 ,可与其他抗癫药物合用 ,治疗指数增加 ;无严重副作用 ;具有多剂型 ,多种给药途径 ,不诱导肝代谢酶的特点。综述如下。1 氨己烯酸氨己烯酸 [1 ,2 ]的结构与 γ-氨基丁酸相似 ,不可逆…  相似文献   

7.
利多卡因治疗儿童癫痫持续状态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癫痫持续状态(status epilepticus,SE)是儿科临床常见急症,不及时控制可造成脑的不可逆损害,甚至危及患儿生命.我院1993年5月~2000年10月对30例SE患儿经一线抗惊厥药物应用无效或伴有呼吸衰竭不宜使用镇静剂的情况下选用利多卡因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男16例,女14例;年龄3月~12岁.<3岁16例;原发性癫8例,继发性癫22例(颅内感染10例,氟乙酰胺中毒5例,中毒性脑病3例,婴儿闷热综合征2例,低血钙及突然停用抗癫药各1例).均符合1次惊厥发作持续30分钟以上或频繁发作间隙期意识不恢复的儿童SE诊断标准.发作类型均为惊厥型,其中全身性27例(强直-阵挛型22例,强直型2例,陈挛型3例),部分性3例,均为简单部分性发作.伴呼吸不规则6例.  相似文献   

8.
癫持续状态 (status epilepticus,SE)是儿科临床常见急症 ,不及时控制可造成脑的不可逆损害 ,甚至危及患儿生命。我院 1993年 5月~ 2 0 0 0年 10月对 30例 SE患儿经一线抗惊厥药物应用无效或伴有呼吸衰竭不宜使用镇静剂的情况下选用利多卡因治疗 ,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 16例 ,女 14例 ;年龄 3月~ 12岁。 <3岁16例 ;原发性癫 8例 ,继发性癫 2 2例 (颅内感染 10例 ,氟乙酰胺中毒 5例 ,中毒性脑病 3例 ,婴儿闷热综合征 2例 ,低血钙及突然停用抗癫药各 1例 )。均符合 1次惊厥发作持续 30分钟以…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老年性动脉硬化性脑梗死与症状性癫的关系 ,现将我科 1996年 4月~ 1998年 4月住院并经 CT或 MRI扫描证实的脑梗死患者 6 70例 ,继发癫发作 5 7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脑梗死患者 6 70例 ,其中症状性癫发作5 7例 ;年龄 5 9~ 89岁 ,平均 6 8岁。均有不同程度偏瘫 ,其中伴偏身痛觉减退 2 4例 ,意识障碍 42例 ,运动性失语 2 7例 ,感觉性失语 11例 ,情感异常 4例。眼底均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征象。癫发作 :无任何诱因发病 47例 ,排便后发病 3例 ,活动后发病 5例 ,情绪激动发病 2例。 5 7例中单纯…  相似文献   

10.
脑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AVM)是一种先天性局部脑血管变异,临床表现多样复杂,早期确诊率低,易误诊为癫、偏头痛或颅内感染等.其主要表现及致死因素是自发性颅内出血,发生率为38%~70%[1],小儿首次出血病死率达10%[2],故早期诊断极为重要.我院自1993年经核磁共振扫描(MRI)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确诊儿童AVM 25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脑梗死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 ,其发病率、致残率均很高 ,梗死后很多患者发生癫 ,谓之“卒中后癫”,多有报道。但临床中有些脑梗死患者以癫为首发症状 ,有其特殊性。本文对首发癫的脑梗死 6 8例就其发作类型及原发病因进行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 2 7例 ,女 4 1例 ;年龄 5 0~ 83岁 ,平均6 9.4 3岁。均符合 1986年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上脑梗死的诊断标准 ,全部于发病后 2 4小时~ 3日内行头颅 CT检查证实。 4 3例行脑电图检查。既往病史 :冠心病 5 2例 ,其中有房颤者 2 4例 ,高血压病 2 7例 ,糖尿病 17…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奥扎格雷钠联合尼莫地平用于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并发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CVS)的防治效果.方法 将7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7例采用奥扎格雷钠 尼莫地平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对照组37例应用尼莫地平注射液治疗,两组均连用14 d.治疗后第3、7、14 d经颅多普勒(TCD)连续监测两组患者大脑中动脉(MCA)的平均血流速度及观察发病30 d内的病死率、DCVS发生率和再出血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DCVS发生率及SAH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再出血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联合应用奥扎格雷钠与尼莫地平可有效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优于单用尼莫地平治疗.  相似文献   

13.
《现代护理》2005,11(23):1978-1978
1.trigeminalneuralgia三叉神经痛2.facialneuritis面神经炎3.polyneuropathy多发性神经病4.acuteinflammatorydemyelinatingpolyneuropathy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5.acutemyelitis急性脊髓炎6.compressivemyelopathy脊髓压迫症7.transientischemicattacks,TI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8.cerebralinfarction脑梗死9.cerebralthrombosis脑血栓形成10.cerebralembolism脑栓塞11.cerebralhemorrhage脑出血12.subarachnoidhemorrhage,SAH蛛网膜下腔出血13.paralysisagitans震颤麻痹(又称帕金森病Parkinsondisease)14.epilepsy癫疒间15.migrai…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齐墩果酸(OA)通过抑制酪氨酸蛋白激酶(JAK)/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STAT)通路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早期脑损伤大鼠模型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prague-Dawley级大鼠60只随机分为4组(n=15),即假手术组(sham)、SAH模型组(SAH)、模型+OA组(SAH+OA)以及模型+AG490组(SAH+AG490)。建模1 h后SAH+OA组腹腔注射OA(20 mg/kg),SAH+AG490组在建模前0. 5 h腹腔注射AG490(5μmol)。观察建模情况,比较各组大鼠神经功能情况、脑组织含水量、血脑屏障、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脑组织JAK-STAT通路和HMGB1蛋白水平。结果 SAH组脑组织无实质损伤,但出现显著血块,并出现明显的水肿。SAH组的脑组织含水量和伊文思蓝含量均显著高于sham组(P 0. 01),而SAH+OA组和SAH+AG490组的脑组织含水量和伊文思蓝含量显著低于SAH组(P 0. 01)。建模后大鼠炎性因子水平显著提高,SAH+OA组和SAH+AG490组的IL-6和TNF-α水平显著低于SAH组(P 0. 01)。建模后JAK/STAT和HMGB1蛋白显著上调(P 0. 01),SAH+OA组和SAH+AG490组p-JAK、p-STAT和HMGB1蛋白水平显著低于SAH组(P 0. 01)。结论 OA可能通过抑制JAK/STAT通路下调HMGB1发挥SAH后早期脑损伤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出血后癫(疒间)的发生率、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分析脑出血继发癫(疒间)1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脑出血后癫(疒间)的发生率为7.77%,脑出血后2周内发生癫(疒间)者占5.71%,2周后占2.06%;发作类型以强直-阵挛性发作为主,占68.38%.脑出血后癫(疒间)的发生与病灶部位(脑叶)密切相关(P<0.01),病死率为27.35%,均在发病2周内死亡,明显高于无继发癫(疒间)的脑出血病死率(12.81%).抗癫(疒间)治疗大多数能有效控制.结论脑出血后癫(疒间)预后不佳,必须尽早控制癫(疒间)发作.  相似文献   

16.
蛛网膜下腔出血 (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并发迟发性脑血管痉挛 (delayed cerebrovascular spasm a,DCVS)的发生率为 2 5 %~ 4 2 % ,是导致病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我们 1998年 1月~ 2 0 0 0年 8月应用奥扎格雷预防性治疗 SAH后并发 DCVS,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72例 SAH患者 ,经脑 CT扫描和 (或 )腰椎穿刺确诊 ,均于发病 72小时内入院接受治疗。按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36例。治疗组男 2 0例 ,女 16例 ;平均年龄 (5 1± 6 )岁 (32~ 73岁 ) ;伴动眼神经麻痹 4例 ,高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腰椎穿刺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3例经头CT为阴性诊断而腰椎穿刺诊断为SAH,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颅内动脉瘤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腰椎穿刺诊断SAH阳性率为100%.结论 腰椎穿刺诊断动脉瘤性SAH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CTA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病因诊断学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通过分析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早期CT血管造影(CTA)的结果,探讨CTA在早期SAH患者病因诊断学的价值. 方法对22例早期SAH患者进行CTA检查. 结果 22例患者中发现动脉瘤10例,动静脉畸形1例,病因不明11例.结论 CTA可作为SAH早期病因诊断学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隙出血(SAH)病人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0例SAH患者在病程不同时期的脑脊液中IL-6含量,同时检测同期20例患非神经系统疾病病人作为对照.结果SAH患者在病程不同时期的脑脊液IL-6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为P<0.001;SAH后第一日至第三日达峰值,第二周至第三周逐渐下降.SAH组6例脑血管痉挛患者的脑脊液IL-6含量明显高于同期无血管痉挛的SAH患者,P<0.01.结论SAH患者脑脊液中IL-6含量显著升高,SAH后脑血管痉挛患者IL-6水平明显高于无血管痉挛患者,动态观察SAH病人的IL-6水平有助于防治SAH后脑血管痉挛.  相似文献   

20.
随着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治疗、护理技术的发展,SAH的再出血及其死亡率大大地减少了.而引起SAH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CVS)受到了研究人员日益的重视.近年对SAH性CVS的病因、预防、治疗的研究也不断有了新的进展,因此,对CVS的进一步认识对提高SAH的护理质量,降低SAH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