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是一种小儿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其独特的临床表现和病情变化的无规律性 ,给临床治疗和护理带来难以预测的困难。 1999年 1月~2 0 0 1年 6月 ,我科共收治急性型ITP病儿 5 8例 ,由于诊断及时 ,治疗规范 ,加之我们精心护理 ,5 8例病儿均治愈出院 ,随访半年 ,无 1例复发。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5 8例病儿中 ,男 3 8例 ,女 2 0例 ;1岁以内 8例 ,1~ 3岁10例 ,4~ 6岁 2 5例 ,6岁以上 15例。病儿表现为皮肤、黏膜广泛的非对称性的出血点及瘀斑。其中 5例病儿有鼻出血 ,2例病儿有全身大面积瘀斑、…  相似文献   

2.
3.
[背景 ]比较单用强的松与强的松合用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效果 .[病例报告 ]将 36例小儿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 2组进行治疗 ,即单用强的松组和强的松合用丙种球蛋白组 .结果 ,强的松加丙种球蛋白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用强的松组 ,有显著差别 .[讨论 ]强的松加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明显提高疗效 .  相似文献   

4.
本文应用电免疫扩散法对220例健康人进行血触珠蛋白测定。正常值为0.86±0.28μmol/L(256.51±82.88mg/dl),血清和血浆中触珠蛋白含量一致,与性别无关,但与年龄有关。采用3mm孔径,5mm孔距,结果与2mm孔径,7mm孔距者一致,前者操作简便,测样数量多,可代表后者。  相似文献   

5.
丙球蛋白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是小儿常见的出血性疾病。急性严重的自发性出血可危及生命。为寻找止血作用快 ,疗效持续作用较长的药物治疗方法 ,我们对 60例ITP患儿进行临床观察 ,结果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对象为本科住院及随访病例 ,按全国血液病学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1) 。本文 60例 ,男 36例 ,女 2 4例 ,均为急性。年龄 2个月~ 12岁 ,平均 4.75岁 ,随机分为两组 ,Ⅰ组 30例 ,血小板计数为 (2 .1± 1.73)× 10 9/L。在激素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丙种球蛋白。Ⅱ组 30例血小板计数为(2 .10± 1.78)× 10 9/L ,用激素治疗…  相似文献   

6.
患儿,女,5岁半,本院职工子弟。因发现全身皮肤散在出血点3天,于1983年3月14日进入某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病房治疗。入院时胸腹部及大腿均可见散在的针尖大小的出血点,左大腿有一块0.8cm×0.6cm的淤斑。实验室检查:血虹蛋白12g/dl,白细胞9500/mm~3,血小板9000/mm~3,出血时间4分30秒,凝血时间2分30秒,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骨髓检查结果符合“原发性血小板战少性紫癜”。入院后使用过肾上腺皮质激素、6—巯基嘌呤、长春新碱及利血生等,并输给新鲜血以  相似文献   

7.
8.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4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开义 《中级医刊》1996,31(7):57-58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年龄,可能诱发因素,出血、贫血、骨髓检查及治疗转归等方面分析小儿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83例。l~6岁占49.4%,有明显诱发因素占37.35%,急性型占92.7%,慢性型占7.23%,巨核细胞数平均为76.45个/片。本组用强的松、输血等对症治疗大都痊愈,好转出院。无1例死亡。  相似文献   

10.
11.
应用火箭电泳法对103例流行性出血热病人进行了血触珠蛋白的检测,结果表明:病人血浆触珠蛋白水平明显升高,疾病的不同时期、不同类型,其水平各异,提示血浆触珠蛋白测定可作为监测本病的指标。并对其发生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应用免疫电泳法测定30例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病人血触珠蛋白。病人血清触珠蛋白值为0.096±0.08g/L,明显低于正常(P<0.01)。血红蛋白含量与触珠蛋白水平呈直线正相关(r=0.5233),提示动态检测触珠蛋白可作为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病情和预后估计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体外建立抗原—抗体—补体反应体系的试验方法,通过测定该反应体系的血小板~(51)Cr 释放量来进一步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ITP)患儿血小板的破坏机制。结果45例ITP 惠儿其血小板~(51)Cr 释放量与正常值比较明显增高(P<0.01),急慢性之问无显著差异性。45例患儿中有31例血小板~(51)Cr释放量高出正常值上限。同时观察ITP 患儿血清对血小板超微形态和结构的影响,发现血小板表面有圆钝伪足形成,血小板聚集,血小板脱颗粒和空泡性变。正常儿血清对血小板超微形态和结构无明显影响。作者认为,ITP 患儿的血小板相关抗体,能介导血管内血小板的溶解与破坏,其既影响血小板数量,又改变血小板的结构,二者都是导致该病出血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采用一组单克隆抗体及免疫酶标技术,对42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ITP)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HLA-DR的表达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CD4+细胞减少,CD8+细胞增加,CD4+/CD8+细胞比值减低或倒置,HLA-DR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临床经免疫抑制治疗有效的ITP患者,T细胞亚群及HLA-DR的异常表达得到纠正。说明ITP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失调在ITP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EB病毒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与EB病毒(EBV)感染的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血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对68例ITP和14例健康儿童血清EBV衣壳抗原IgM (EBV-CA-IgM)及外周血单核细胞内EBV-DNA进行定量检测,并结合临床进行分析.结果 68例ITP病儿EBV感染30例(44%),其中EBV-DNA(-)/EBV-IgM( )24例,EBV-DNA( )/EBV-IgM( )6例,EBV-DNA含量每升(4.55±7.19)×108拷贝;6例EBV-DNA( )病儿血清EBV-CA-IgM阳性5例,另1例EBV-CA-IgM由阴性转为阳性.正常对照组血清EBV-CA-IgM及EBV-DNA均阴性.EBV感染组、EBV-DNA(-)/EBV-IgM( )组及EBV-DNA( )/EBV-IgM( )组与非EBV感染组ITP病儿外周血的白细胞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03,q=3.70~4.49,P<0.01); EBV-DNA(-)/EBV-IgM( )组与EBV-DNA( )/EBV-IgM( )组ITP病儿外周血的白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1.45,P>0.05).非EBV感染ITP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的异常,即CD4 细胞降低,CD8 细胞升高.EBV感染ITP病儿尤其EBV-DNA( )/EBV-IgM( )组病儿T淋巴细胞总数亦降低,CD4 细胞降低明显.结论 EBV感染ITP存在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下降及紊乱,应同时进行抗病毒和免疫治疗.其血小板恢复时间长,但预后好.  相似文献   

16.
110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型84例,治愈64例,治愈率76.1%;慢性反复型19例,治愈8例,治愈率42.1%,慢性型7例未能痊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抗原捕获试验在诊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抗原捕获试验检测42例ITP患者和21例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STP)患者的抗血小板糖蛋白Ⅱb/Ⅱa抗体(抗GPⅡb/ⅡaAb),酶联免疫竞争抑制试验检测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比较二者对ITP诊断的敏感性的特异性。结果:抗原捕获试验检测ITP患者抗GPⅡb/ⅡaAb敏感性为73.8%,特异性为90.5%;酶联免疫竞争抑制试验检测ITP患者PAIg敏感性为71.4%,特异性为23.8%。结论:抗原捕获试验检测抗GPⅡb/ⅡaAb在ITP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免疫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患儿的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 (FCM )与免疫散射速率比浊法分别测定 2 0例ITP患儿的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免疫球蛋白 (IgG ,IgA和IgM)和补体 (C3 ,C4)的水平。结果 :在治疗前 ,ITP患儿的CD3 ,CD4 和CD4 /CD8 比值、NK细胞均下降 ,CD8 升高 ,免疫球蛋白亦降低 ,对照组及恢复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而B淋巴细胞 (CD9 )、补体(C3 ,C4)没有明显的变化 ;在治疗后 ,血小板恢复正常 (>10 0× 10 9/L)时 ,ITP患儿的CD3 ,CD4 和CD4 /CD8 比值、NK细胞、免疫球蛋白均回升至正常 ,CD8 下降 ,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ITP患儿存在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紊乱 ,在治疗上应着眼纠正免疫紊乱。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15例行腹腔镜脾切除术的ITP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例成功地进行了经腹腔镜脾切除术,手术时间120~240 min,平均160 min;出血量10~200 mL,平均70 mL.2例中转开腹.平均住院时间6 d.结论 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ITP创伤小,且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