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剖宫产时肌瘤剔除的指征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150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组(观察组)75例和单纯剖宫产组(常规组)75例,另外选择70例正常剖宫产无任何并发症的孕妇作为对照组;分析不同肌瘤类型、大小以及数量在剔除术中的出血量;并比较3组孕产妇手术一般情况和围产儿结局。结果:观察组子宫肌瘤直径≤5 cm出血量显著少于直径>5 cm者(P<0.05),而不同子宫肌瘤类型、子宫肌瘤数量者的术中出血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孕产妇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差值等手术一般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孕产妇新生儿体重<2.5 kg、Apgar评分≤7分者以及早产儿、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子宫肌瘤直径≤5 cm、壁间和黏膜肌瘤的妊娠孕产妇,可以考虑在剖宫产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而对于子宫肌瘤直径>5 cm者,由于手术风险较大,故不主张同时行肌瘤剔除术。  相似文献   

2.
孙绍敏 《中国保健》2007,15(8):83-83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处理,剖宫产时肌瘤的处理问题.方法对71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术中肌瘤挖出组与正常剖宫产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前术后血HB差值无显著性差异,挖除直径≤5cm、直径>5cm的肌瘤,术中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所有病例术后无一例发生产褥感染,伤口愈合无差异.结论剖宫产同时应尽量行子宫肌瘤挖出术,以免患者受二次手术的痛苦,但时于直径>5cm、位于子宫下段极易损伤临近器官的宫颈肌瘤,由于手术困难,风险较大,不主张剖宫产同时挖除子宫肌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晚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方法选取唐山市妇幼保健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晚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200例,按类型分为浆膜下肌瘤组、肌壁间肌瘤组、黏膜下肌瘤组、混合型肌瘤组4组;按照肿瘤直径大小分为≤2 cm组、2~5cm组、5~8 cm组、≥8 cm组4组。比较各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结果黏膜下肌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与浆膜下肌瘤组、肌壁间肌瘤组比较均高于浆膜下肌瘤组、肌壁间肌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黏膜下肌瘤组组术后住院时间均高于浆膜下肌瘤组、肌壁间肌瘤组、混合型肌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瘤直径≤2 cm组、2~5 cm组、5~8 cm组3组与≥8 cm组比较,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人员应特别注意孕妇是否存在子宫肌瘤,如存在应结合患者肌瘤的具体大小、类型、年龄综合分析,采取合理的手术方案。对直径≥8 cm的肌瘤应当谨慎处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剖宫产术中剔除肌瘤是否安全必要。方法剖宫产术中同时剔除肌瘤者72例为手术组,妊娠合并子宫肌瘤阴道分娩者28例为阴道分娩组,随机抽取同期非子宫肌瘤剖宫产者80例为对照组,观察手术组与阴道分娩组在产后出血量、产褥病率、子宫复旧等方面的情况,观察手术组与对照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伤口愈合、子宫复旧等方面的情况。结果手术组与阴道分娩组比较,在产后出血量及产褥病率上差异均无显著性;但在子宫复旧不良例数上,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手术组与对照组在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上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但在术后出血量上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伤口愈合、产褥病率、子宫复旧、产后出血例数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剖宫产术中剔除肌瘤是需要且安全的,对于妊娠合并较大的肌壁间肌瘤者,宜选择剖宫产术结束妊娠同时剔除肌瘤。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的肌瘤发生部位和肌瘤数量,比较不同妊娠情况的结局以及术中和术后的不同情况,为临床上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选择我院产科2014年8月-2016年9月收治住院的确诊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患者68例,统计分析患者的子宫肌瘤分类情况,按子宫肌瘤大小分为直径≥5cm和<5cm组,比较两组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的影响;比较单纯行剖宫产组和剖宫产术后剔除子宫肌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率和住院时间等.结果:子宫肌瘤< 5cm组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少于肌瘤≥5cm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出血率明显小于肌瘤≥5cm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单纯行剖宫产组和剖宫产术中子宫肌瘤剔除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率和住院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在手术时间上子宫肌瘤剔除组比单纯剖宫产组手术时间长(P<0.05).结论:对子宫肌瘤< 5cm的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剖宫产术中切除子宫肌瘤的方法是安全可行的,与单纯行剖宫产手术差别不大,熟悉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诊断及处理方法对妊娠妇女的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0月~2013年10月40例剖宫产术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黏膜下肌瘤1例,肌壁间肌瘤19例,浆膜下肌瘤20例;单发肌瘤32例,多发肌瘤8例;肌瘤5~10 cm肌瘤7例,肌瘤直径≤5 cm 33例。多发性肌瘤出血量150~268ml,单发性肌瘤出血量155~258ml。结论根据肌瘤的位置不同选取不同的手术方式,在剖宫产术时应同时予以剔除,减少孕产妇的产后心理负担,减少二次手术的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组间对比研究,探讨子宫黏膜下和肌壁间肌瘤合并不孕患者行子宫肌瘤切除术后的妊娠情况及影响妊娠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6年6月~2013年6月该院妇产科接诊的94例子宫肌瘤合并不孕或流产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黏膜下肌瘤44例,肌壁间肌瘤50例。本研究中行腹腔镜下肌壁间肌瘤切除术26例,行宫腔镜下黏膜下肌瘤电切术(TCRM)26例,行宫腔镜联合腹腔镜下黏膜下和肌壁间或浆膜下肌瘤切除术18例,开腹手术20例,经阴道手术4例。对患者术后妊娠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术后共67例(71.3%)患者妊娠,其中肌壁间肌瘤患者妊娠率为62.0%(31/50),黏膜下肌瘤患者妊娠率为81.2%(36/44)。67例妊娠患者中,自然流产3例、早产4例、异位妊娠1例、足月分娩59例,新生儿均存活,妊娠期和分娩期均无子宫破裂状况发生。患者不孕年限>2年、年龄>35岁、肌壁间肌瘤数目≥4个及最大直径≥6 cm者术后妊娠率明显降低(P<0.05),而黏膜下和肌壁间子宫肌瘤位置、手术时间、缝合层数及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妊娠率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对黏膜下和肌壁间子宫肌瘤合并不孕患者行子宫肌瘤切除术后,能够有效改善妊娠结局,患者不孕年限、年龄、肌壁间肌瘤大小和数目是术后妊娠率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妊娠和子宫肌瘤的相互作用,以及子宫肌瘤对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5年12月台州市肿瘤医院收治的196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孕妇作为观察组,正常妊娠孕妇196例为对照组,观察子宫肌瘤对妊娠并发症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等的影响,两组孕妇分娩方式情况和子宫肌瘤的变性情况。结果子宫浆膜下肌瘤、肌壁间肌瘤、黏膜下+混合性肌瘤妊娠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肌瘤个数为1个、2~5个、≥6个妊娠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肌瘤直径≥5 cm孕妇妊娠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5 cm孕妇(P0.05);不同子宫肌瘤个数孕妇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肌瘤直径≥5 cm孕妇术中出血量高于5 cm孕妇(P0.05);观察组剖宫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129例行剖宫产+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术后子宫肌瘤病理结果显示肌瘤变性者63例,其中红色变性56例,变性率为43.4%。结论子宫肌瘤影响妊娠结局,孕期子宫肌瘤发生红色变性的比例高。  相似文献   

9.
郑安桔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1):2918-2919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剖宫产同时行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48例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资料,观察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出血量、术后病率、住院时间等情况,并将其与同期行单纯剖宫产的病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肌瘤剔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出血量、术后病率、术后住院天数与单纯剖宫产术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剖宫产同时行肌瘤剔除术是可行的、安全的、必要的,但对于较大(直径≥5 cm)的肌瘤或多发子宫肌瘤,要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以保证手术的安全。  相似文献   

10.
经阴道复杂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阴式下进行复杂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方法:对83例多发、肌瘤较大、多部位的肌瘤(即复杂子宫肌瘤)患者在阴道行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手术并发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恢复情况。其中多发性子宫肌瘤(肌瘤≥4个)者36例,单发子宫肌瘤直径≥8 cm者32例(肌壁间肌瘤20例,子宫浆膜下肌瘤12例),子宫阔韧带肌瘤5例,宫颈肌瘤10例。剔除子宫肌瘤最多达8个,子宫肌瘤直径≥12 cm者22例,其中直径最大的达到13.4 cm(为宫颈部向左突出的阔韧带肌瘤,重1 950 g)。结果:所有病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一例转开腹,也无手术中并发症发生。平均手术时间(75±26)m in,平均术中出血量(125±33)m 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天。子宫多发性肌瘤、肌壁间肌瘤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明显多于宫颈肌瘤,阔韧带肌瘤及浆膜下肌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例未产妇分别在6~12个月妊娠,足月产8例,2例分别是孕35周先兆子宫破裂行剖宫产,另1例孕36周胎儿宫内窘迫剖宫产手术。手术无年龄限制。结论:复杂子宫肌瘤剔除术可在阴道完成。手术器械、熟练的手术技巧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宫腔镜下子宫黏膜下肌瘤电切术联合子宫动脉栓塞在肌瘤直径超过5cm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将武汉商职医院妇产科于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直径≥5.0cm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100例纳入本研究,随机分为实验组(54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进行宫腔镜下子宫黏膜下肌瘤电切术,实验组进行电切术辅助子宫动脉栓塞.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经期、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经期较短(t=3.70,P<0.01),血红蛋白含量较高(t=6.96,P<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8.15%(53/5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43%(37/46),具有统计学差异(χ2=8.66,P=0.01).实验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8.52%(10/5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9.13%(1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4,P=0.02).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满意率为94.44%(51/5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9%(35/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95,P=0.01).结论 宫腔镜下子宫黏膜下肌瘤电切术后辅助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直径≥5.0cm肌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手术适应症、手术效果及手术技巧。方法:选择我院2003年1月~2005年5月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93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3例手术均获成功,其中单发肌瘤71例,多发性肌瘤22例;肌瘤直径为0.2~14cm;手术缝扎止血21例,其余采用套扎止血和电凝止血;手术时间40~300min,平均(100.54±47.35)min;术中出血量5~600ml,平均(68.28±111.39)ml;术后住院时间4~13d,平均(7.49±1.95)d;无明显并发症。单发肌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多发肌瘤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壁间深部肌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多于前壁、后壁肌瘤组(P均<0.01)。后壁肌瘤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前壁肌瘤组(P<0.01),而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肌瘤直径≥6cm组术中出血量多于肌瘤直径<6cm组(P<0.05),而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微创手术的优点,是有效地保留子宫的手术方法;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主要与肌瘤生长部位及其大小有关。术者娴熟的腹腔镜操作技巧和合理选择适应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高超声引导自凝刀射频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子宫肌瘤、宫颈息肉及宫颈糜烂的治愈率及有效率。方法:超声引导及监视下自凝刀通过宫颈、宫腔自然腔道。沿超声设计好的穿刺路线准确同插入肌瘤内或粘膜下肌瘤、宫颈息肉的蒂部;瘤体直径>3 cm者要先穿刺近浆膜处.待凝固完全后再退向近宫腔处;肌瘤直径≥4.5 cm者,术前均给予米非司酮12.5 mg/d,服用1~3个月以缩小瘤体。结果:所有手术患者手术过程均顺利.无一例子宫穿孔、大出血、肠管或膀胱损伤、宫颈管粘连等并发症。功血、粘膜下肌瘤、宫颈息肉、宫颈糜烂的治愈率均达100.00%;肌壁间及浆膜下肌瘤治愈率89.66%。结论:超声引导自凝刀射频治疗功血、子宫肌瘤、宫颈息肉及糜烂创伤小、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改进治疗方法后治疗效果满意。具有明确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陈萍 《现代保健》2011,(1):8-1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子宫肌瘤近期与远期的疗效。方法选择从2004年7月~2008年1月接受射频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患者108例,均为肌壁间子宫肌瘤,瘤体直径0.8~5.0cm,直径小于3cm87例,3~5cm21例。结果108例患者在射频治疗后1月子宫肌瘤总平均体积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12、24月子宫肌瘤总平均体积比治疗前明显缩小(P〈0.05)。本组随访时间3月~2年。治疗有效率93.52%(101/108),治愈率63.89%(69/108)。结论射频消融治疗子宫肌瘤是一种能保留子宫的微创技术,可重复治疗,疗效确切,操作简单,易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陈颖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8):4678-4679,4681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在剖宫产术中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武汉协和医院西区2005年10月~2011年10月128例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的患者作为实验组,以131例单纯行剖宫产的患者为对照组.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在剖宫产术中同时性子宫肌瘤剔除并不明显增加手术难度,也不明显影响患者预后,如无明显禁忌症,剖宫产同时剔除子宫肌瘤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对要求保留子宫的宫颈肌瘤患者进行经阴道剔除术与经腹腔镜剔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微创中心住院治疗的72例单发宫颈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35.1±4.6)岁。采用数字表随机法将其分为经阴道组(n=36)与经腹腔镜组(n=36),两组患者平均年龄分别为(35.6±4.5)岁与(34.2±4.8)岁;宫颈肌瘤最大直径分别为(5.2±2.4)cm与(4.9±2.6)cm;对其分别采取经阴道宫颈肌瘤剔除术与经腹腔镜宫颈肌瘤剔除术。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最高体温、肛门排气时间、抗菌药物使用天数及住院天数等。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及肌瘤最大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52 9,0.508 7;P〉0.05)。结果两组患者手术过程均顺利,无一例中转开腹,均无邻近器官损伤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经腹腔镜组与经阴道组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99.5±45.5)min与(78.4±25.3)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50.1±88.5)mL与(116.4±40.5)m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31 8,2.077 5;P0.05);两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15.3±5.3)h与(12.9±4.2)h,抗菌药物使用天数分别为(3.4±2.5)d与(2.2±1.2)d,住院天数分别为(5.2±1.8)d与(4.4±1.2)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29 4,2.596 4,2.218 8;P〈0.05)。结论经阴道剔除术与经腹腔镜剔除术对治疗宫颈肌瘤均安全可行。二者均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经阴道宫颈肌瘤剔除术较经腹腔镜剔除术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而且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更短、抗菌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舌下含化米索前列醇在剖宫产术后放置宫内节育器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剖宫产术后满6个月、自愿要求放置宫内节育器而无禁忌症、初孕初产妇女500例分为研究组240例,术前1小时舌下含化米索前列醇400μg;对照组260例,术前不用药。两组年龄、是否哺乳期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果:研究组手术成功率为100%,疼痛Ⅰ级为98.75%,疼痛Ⅱ级为1.25%疼痛Ⅲ级为0,子宫穿孔发生率为0,宫颈损伤发生率0.42%,心脑反应发生率为0;阴道流血量多为3.33%,与对照组(78.85%、35.00%、53.46%、11.54%、5.77%、16.52%、11.15%、23.46%)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舌下含化米索前列醇用于剖宫产术后放置宫内节育器,给药方便、副作用少,手术安全性好、无痛苦、并发症少、成功率高,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剖宫产术后不同镇痛方式对产妇泌乳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观察应用不同方式行剖宫产术后镇痛 ,对疼痛及泌乳的影响 ,以探讨剖宫产术后最佳镇痛方法。方法 :选择孕足月剖宫产 16 0例随机均分为四组 :一组术前麻醉同时行蛛网膜下腔小剂量吗啡镇痛 ;二组术前行蛛网膜下腔小剂量吗啡镇痛 ,术后硬膜外 2 4h后追加一次吗啡镇痛 ;三组术前麻醉同时行蛛网膜下腔小剂量吗啡镇痛 ,术毕行硬膜外吗啡加氟哌利多镇痛 ;四组未行术后镇痛。另选 40例足月正常分娩产妇作为对照。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产后血清泌乳素。结果 :产后 5 min、 2 4h、 48h PRL 值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剖宫产术后疼痛平均出现时间第一、三组间差异无显著 (P>0 .0 5 ) ;第四组出现时间最早与第一、三组间比较差异显著 (P<0 .0 1) ,第二组出现时间平均大于 48h,与第一、三组间及第四组间比较差异显著 (P<0 .0 5或 0 ,0 1)。术后肛门排气、乳胀出现时间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初次哺乳时间、日哺乳次数及新生儿体重下降情况第四组与其他组间比较差异显著 (P<0 .0 5 ) ,其他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第四组有 11例乳汁分泌不足或严重不足 ,与其他组间比较差异显著 (P<0 .0 5或 0 .0 1) ,其他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结论 :剖宫产术后镇痛不影响产后泌乳 ;术前蛛?  相似文献   

19.
徐维才  李春光  吕梅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3):3213-3214
目的:观察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全切除术的临床结局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比较不同大小子宫及不同部位子宫肌瘤对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发热率的影响。结果:子宫≤8孕周与>8孕周者相比较,手术时间及阴道出血量前者小于后者(P<0.05),术后发热率两组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子宫肌瘤位于子宫上段者与位于下段者相比较,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前者均小于后者(P<0.01),术后发热率两组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子宫大小及子宫肌瘤部位对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全切除术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具有明显影响,对发热率无影响。  相似文献   

20.
高玉华 《实用预防医学》2011,18(10):1914-1915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二次剖宫产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青川县人民医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行二次剖宫产的产妇60例,随机依据首次剖宫产采用的不同术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总时间及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横切口组长于纵切口组,术中出血量横切口组多于纵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腹腔粘连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次剖宫产横切口与纵切口比较,均愈合良好29例,愈合不良1例,合并前置胎盘7例,其中中央性4例,广泛植入2例,经各种处理无效后行子宫切除术。无产妇死亡。早产儿死亡2例,余全部存活。结论瘢痕子宫行第二次剖宫产术时,产科医生手术操作应娴熟,以保证手术安全。降低剖宫产率需加大宣传力度,使患者对手术风险有足够的认识,并充分进行试产,以使二次剖宫产率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