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手段在急性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预防工作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在2017年1月~2018年12月输注同型悬浮红细胞的患者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每组21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护理手段,实验组则给予综合性护理手段,护理后观察两组患者急性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护理后,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FNHTRs)发生率为28.6%,经物理降温后均不能继续输血,实验组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后,FNHTRs发生率为4.8%,1例经治疗后其体温下降至37.5℃,继续完成输血治疗,实验组FNHTRs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各项指标缓解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实施综合性护理手段,可对预防急性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起到积极作用,建议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该护理模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 在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输血时使用白细胞过滤器,观察其发生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MHFR)、GVHD、CMV感染的发生率.方法 每付白细胞过滤器除200ml浓缩红细胞或1μ血小板,为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对输血时的特殊要求提供临床经验.结果 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率为2.5%,GVHD发生率为22.5%,CMV感染率为8.75%.结论 白细胞过滤器可有效地选择性地去除白细胞,在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输血时应用能显著地降低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GVHD、GMV感染.  相似文献   

3.
白细胞滤除技术在肿瘤患者输血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白细胞滤除技术在肿瘤患者输血中的应用及意义.方法将全血或红细胞用白细胞过滤器滤除白细胞,取过滤前后血液标本进行血液质量检测,观察患者非溶血发热性输血反应发生率、术后感染发生率、2年复发转移发生率.结果检测过滤后的白细胞滤过率99.7%(P<0.05)、血小板滤过率96.5%(P<0.01),其余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膜渗透脆性试验等均无明显变化(P>0.05).非溶血发热性输血反应、术后感染、2年复发转移发生率两组比较,去白细胞组明显优于未经去白细胞输血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未输血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白细胞过滤器能高效地滤除白细胞和血小板,能显著降低非溶血发热性输血反应、术后感染、肿瘤复发转移的发生率,有效防止输血性免疫抑制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白细胞滤除技术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佳丽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6):2444-2445
目的:探讨白细胞滤除技术在肿瘤患者输血中的应用及意义。方法:将全血或红细胞用白细胞过滤器滤除白细胞.取过滤前后血液标本进行血液质量检测,观察患者非溶血发热性输血反应发生率、术后感染发生率、2年复发转移发生率。结果:检测过滤后的白细胞滤过率99.7%(P〈0.05)、血小板滤过率96.5%(P〈0.01),其余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膜渗透脆性试验等均无明显变化(P〉0.05)。非溶血发热性输血反应、术后感染、2年复发转移发生率两组比较,去白细胞组明显优于未经去白细胞输血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未输血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白细胞过滤器能高效地滤除白细胞和血小板,能显著降低非溶血发热性输血反应、术后感染、肿瘤复发转移的发生率,能有效防止输血性免疫抑制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白细胞过滤器在血液病中的临床效果及护理要点。方法总结300例血液病患者应用白细胞过滤器输血的护理过程。结果利用白细胞过滤器可去除99.99%的白细胞,无1例发生不良反应。结论使用白细胞过滤器输血可有效降低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提高输血质量,且操作简单,护理人员易于掌握,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液病患者在输注红细胞悬液时使用白细胞过滤器预防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NHFTR)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720例次住院血液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白细胞过滤器输血,而对照组采用一次性输血器.在输血前、后做常规检查并记录体温、心率、血压、呼吸、血清总胆红素及不良输血反应的发生.结果 输血前两组患者均无发热现象,但输血后对照组患者中有35例出现NHFTR,观察组中有5例出现NHFTR,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输血前后对照组的体温平均变化差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输血前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NHFTR的发生率随输血次数的增加而升高,对照组的发生率升高更加明显,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白细胞过滤器可有效地预防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的发生,确保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NHFTR)的临床症状表现及其防治方法。方法对本院于2010年6月~2011年12月接受输血治疗的287例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与记录NHFTR的发生率,并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不同输血成分的NHFTR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有27例患者发生NHFTR,其中11例为首次受血者,16例为多次受血者,供血者的白细胞、血小板等均与NHFTR的发生有显著相关性(P<0.05);多次受血者发生NHFTR的概率略高于首次受血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HFTR的发生率较高,去除血液制品中的白细胞成分,能够有效抑制血液保存过程中细胞因子含量的增加,并有效预防NHFTR。  相似文献   

8.
输血和成分输血在临床应用治疗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对血液质量、输血疗效和输血安全的要求标准也越来越高,但对输注的血液和血液成分中含有一定数量的白细胞导致的输血发热反应、同种异体免疫反应和某些病毒的传播所造成的危害以及深入研究有效的预防方法还是近几十年的事情,减少白细胞的输入,是降低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的关键.通过观察国产一次性使用滤除白细胞输血器(简称白细胞滤器)的临床应用效果,以证明其对降低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输血患者早期输血反应的发生种类和发生率。方法对514例输血患者的早期输血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14例患者巾出现非溶血性发热反应9例,过敏反应8例,循环负荷过重1例,低钙血症1例,出血倾向1例。结论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溶血性输血反应已经极为罕见,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和过敏反应仍然是最常见的早期输血反应。关于输血前应用糖皮质激素,组胺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来预防输血反应是否有利,有待进一步考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研究地塞米松联合异丙嗪预防临床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06例拟行输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03例。输血前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观察组给予地塞米松联合异丙嗪。比较2组输血前后体温、白细胞、收缩压、舒张压、脉搏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均未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及血液细菌感染。2组输血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输血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血前联合应用地塞米松联合异丙嗪不能有效预防临床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 ,临床输血和成分输血治疗的应用范围日益扩大 ,但输血常引起输血反应 ,通常有以下几类 :1非溶血性输血反应 (如发热、过敏反应 ) ;2溶血性输血反应 (如血型不合 ) ;3细菌污染输血反应 (如血液或输血器材 )。后两者随着血型检验技术的进展和严格的交叉配血 ,因血型不合所致的溶血性输血反应逐渐减少 ,在使用一次性封闭塑料采血器材后 ,血液污染也十分罕见 ,而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率却有增多的趋势 ,这在国内还没有引起广大临床医生足够的重视。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高达 15 %~ 37% [1 ,2 ] ,主要是由于多次输注含有…  相似文献   

12.
去白细胞滤器在输血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输血技术的不断发展 ,为减少输血的不良反应 ,去除白细胞的血液在临床上的应用已成为现代输血趋势。去除白细胞血液的输注可以降低血小板输注无效发生率 ,减少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延缓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等 [1 ] 多种输血并发症。它操作安全简便、无毒副作用。我院已将去除白细胞的血液广泛应用于临床 ,据观察可明显降低临床上非溶血性输血反应 ,提高临床输血质量。本文主要观察去白细胞滤器的滤除效果及作用。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FTS- RC2 0 1型一次性滤除白细胞输血器 (简称去白细胞滤器 ,南京双威实业公司生产 )。ADVIA-…  相似文献   

13.
恶性肿瘤患者去除白细胞临床输血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恶性肿瘤患去除白细胞输血的临床效果,指导合理输血。方法 总结近2年经去白细胞输血治疗的32例肿瘤患和29例未经去白细胞输血肿瘤患,比较去白细胞输血的疗效,了解输血效果,并观察临床非溶血性输血反应情况。结果 61例肿瘤患共输血224次,术后感染、复发、输血反应疗效两组比较,去白细胞组明显优于未经去白细胞输血组,结果统计有显性差异。结论 去白细胞输血疗效明显优于未去白细胞输血疗效。强调临床应用去白细胞处理输血,可降低术后感染,转移复发,输血反应,并提高输血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去白红细胞在预防非溶血性输血反应中的效果。方法随机将1168例输血者分为观察组(去白红细胞组)和对照组(未去白红细胞组),观察分析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结果对照组946例,发热反应56例,占5.91%;过敏反应24例,占2.53%;其他反应12例,占1.26%;总反应率为9.72%(92/946)。观察组:发热反应2例,占0.09%;过敏反应1例,占0.045%;其他反应0例;总反应率为1.35%。结论对于临床二次或二次以上输血患者,选用去白红细胞,可降低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使用非那根预防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必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使用非那根预防非溶血性输血反应是否必要。方法选取2002年10月至2004年4月在我院血液科住院期间需要治疗性输注红细胞的患者337例次,分成两组,一组输血前预防性使用非那根(预防组),另一组输血前不预防使用非那根(对照组)。观察两组之间发生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结果预防组发生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率为2.89%,对照组发生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率为4.27%,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输血前预防性使用非那根无意义。  相似文献   

16.
过滤去除白细胞血液质量控制和临床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临床上由输血引发的各种疾病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输注过滤去除白细胞血液避免因输入献血者的白细胞而引起的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FNHTR)和同种免疫反应,减少输血引发的病毒性传染疾病和血小板输注无效等,是提高输血疗效和安全性的有效手段。输注去白细胞血液的临床效果与其过滤过程、方法和滤器的质量都有极大关系。笔者通过对过滤制备去白细胞血液进行质量检查,并对临床使用的去白细胞血液和普通血液进行效果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根据对临床输血对象的临床反应进行观察,分析其预防和处理方式以期提高在临床输血过程中的突发情况的处理能力。方法对各种输入血液成分的住院病例的急性反应情况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此130例输血患者发生的输血反应在所有输血患者中所占的比例为0.97%,主要的两种反应非溶血性发热性反应占所有反应的28.5%,过敏反应占67.7%,在各类血液制品中输注血小板引起的输血反应占所有反应的49.3%,白细胞占1.5%红细胞占22.4%,血浆占26.8%,洗涤红细胞几乎为零。结论急性输血反应主要以非溶血性发热和过敏性反应为主,运用新的配血技术、血细胞过滤技术以及明确输血反应的对症治疗,科学有效处理输血反应。  相似文献   

18.
我院从2002年10月在输血治疗时使用一次性白细胞滤除输血器滤出血液及制品中的白细胞,在预防发热性非溶血输血反应中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统计我院2004年1~6月输血治疗患者,输血时使用一次性白细胞滤除输血器为去白细胞输血治疗组:一次性白细胞滤除输血器,由南京双  相似文献   

19.
去除白细胞的悬浮红细胞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使用滤器制备去白细胞全血和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技术,检测过滤前后血液质量变化,临床观察降低非溶血液性输血反应的发生率.方法 用白细胞过滤器和无菌接口的方法制备出50袋(规格为200ml)去白全血和去白悬浮红细胞制剂,并对此进行质量检测,临床调查输血人次3 6328,临床选择23例(占总输血人次的0.0633%).既往有多次输血史,并且发生过2次以上输血反应的患者,输注去白细胞血液制剂时,所发生的输血反应情况.结果 我站制备的去白细胞血液制剂,白细胞去除率平均为(99.84±0.05)%,过滤后白细胞残余量为(2.234±0.314)×106个/200ml.23例患者输注不去白血液制剂时出现输血反应率为5.43%;输注去白细胞血液制剂时,输血反应率为0.047%.结论 白细胞滤器制备去白细胞血液制剂能有效地预防和降低白细胞抗体所致的同种免疫性非溶性输血反应,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李桂英 《淮海医药》2009,27(5):443-443
临床上常见的输血不良反应为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NHFTR),多是由白细胞及其产生的抗体、炎症性细胞因子以及其它生物活性物质所引起的。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过滤除去血液制剂中自细胞的方法来预防这类不良反应的发生。近年来在成分输血中,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的输注越来越被关注,不仅能达到输全血所能达到的目的和效果,而且能减少或消除因输全血而引起的输血反应。我院自2008年4月开始应用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发现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对预防NHFTR有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