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针刺通乳39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会芝  刘庆计 《中国针灸》2003,23(3):179-179
1 临床资料 共治疗产后缺乳和哺乳期结乳39例,其中初产妇20例,经产妇19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41岁;病程最短2天,最长30天;结乳18例,缺乳21例。一般生育后1周乳汁不下为缺乳;乳汁按时来,因情绪或某种因素而乳停者为结乳,均属此文范围。乳房柔软,乳窍通畅而无乳或乳汁特少者,为气血不足型;乳房胀满,或有肿块、压痛,挤之不出乳,或出乳孔不足4个者,为乳窍闭塞,属气血壅滞型。  相似文献   

2.
乳癖临床证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癖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性、多发性疾病,其主要致病因素是内伤七情,郁怒伤肝,忧思伤脾,进而导致气滞、血瘀和痰凝,郁结于乳而成癖。乳癖治疗上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为基本原则,同时还应因人而异,辨证论治,根据不同证型,分别结合清肝泄热、健脾利湿、温肾助阳等治法。祖国传统中医药学针对乳癖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乳腺增生是以乳房疼痛、肿块为主要特点的疾病。本病属于中医学“乳癖”“乳痰”“乳核”范畴。本人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应用针刺,辅加电疗、拔火罐治疗33例本病患者,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4.
乳癖是青壮年妇女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周期性用药治疗乳癖肝郁痰凝型患者取得良好疗效。现将1998~2000年我院门诊100例乳癖的治疗观察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诊断标准参照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临床试验管理……  相似文献   

5.
灸治乳痈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痈是乳房部急性化脓性疾病 ,中医称为“吹乳”、“妒乳”、“乳痈” ,多见于哺乳期妇女 ,尤其是初产妇更为多见 ,自 1998年以来我们运用艾条治疗乳痈 3 0例 ,取得较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自 1998年我们运用艾灸治疗乳痈 3 0例 ,其中初产妇 2 5例 ,经产妇 5例。1 2 临床症状 主要表现为乳房肿胀、触痛 ,皮肤微红 ,乳汁排泄不畅。其中 2例较重伴有恶寒、发热 ,按之有波动感 ,为成脓阶段。2 治疗方法以肩井、乳根为主穴 ,曲池、合谷和手足三里为配穴。用艾条温和灸患侧经穴 ,每穴灸 5min~ 10min ,每天…  相似文献   

6.
产后缺乳指少乳或乳汁流出不畅,或乳汁不够喂养婴儿。笔者应用乳泉冲剂与针刺足三里穴治疗产后缺乳40例,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中药穴位按摩治疗缺乳谭自民*师晶丽*姚喜君*主题词缺乳/治疗中药/治疗应用穴位按摩“缺乳”又称“产后乳汁不足”,多因气血亏虚、乳汁生化无源,或肝郁气滞、乳汁运行受阻所致。在大力宣传母乳喂养的同时,我们用补气养血、疏肝理气、通络下乳之中药研制为乳剂,穴...  相似文献   

8.
黄育平  史巧英 《陕西中医》2003,24(11):984-985
目的 :观察祛瘀、疏肝、散结、消肿、止痛类中药配伍治疗乳疠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32 7例乳疠服用消肿片治疗。结果 :治愈 86例 ,显效 1 2 9例 ;有效 94例 ,无效1 8例 ,总有效率 94.5 %。提示 :消肿片治疗乳疠疗效确切 ,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肾虚型产后缺乳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多数妇科方书对缺乳的辨治 ,只有补气血与疏肝理气二法。如此虽抓住了虚实两纲 ,但并未体现中医通乳治法的全貌 ,也很难应付复杂多变的临床证候。笔者在临证中发现 ,产后缺乳除上述两个证型外 ,常见的还有肾虚型产后缺乳。现就此型的文献研究、病因病机、临床辨证予以探讨 ,以期抛砖引玉。1 补肾药治疗缺乳的文献溯源用补肾药治疗肾虚型缺乳 ,最早可推溯到秦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该书记载玄参主“女子产乳余疾 ,补肾气”;续断可治“妇人乳难。”续断是补肝肾的要药 ,这些用药经验对后世补肾通乳法的运用奠定了基础。唐代孙思邈在《…  相似文献   

10.
自 1 991年~ 2 0 0 0年 8月 ,笔者用自拟中成药配合方治疗乳腺增生病 60例 ,获效满意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60例均为女性 ,年龄在 1 9岁~ 47岁之间 ,平均31 .6岁 ;病程半年~ 2年 ;未婚 1 1例 ,已婚 49例 ;病发于单侧者 1 8例 ,双侧者 42例。全部病例均未发现“橘皮征”及腋窝淋巴结肿大等 ,经近红外光乳腺透照检查均符合乳腺增生病诊断 ,其中小叶增生型 40例 ,纤维腺病 1 7例 ,囊性增生型 3例。2 治疗方法乳治 号 :乳核散结丸、逍遥丸、公英片。乳治 号 :乳癖消、逍遥丸、公英片。乳治 号 :乳核散结丸、公英片。乳治 号 :乳癖消、…  相似文献   

11.
小柴胡汤治疗乳房病3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刚 《四川中医》1994,12(8):47-48
笔者在近三十年的临床实践中,应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多种乳腺病,取得较满意的疗效。兹将1983年—1993年收治的36例小结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36例病人均为门诊病例,其中男2例,女34例。其中有乳痈(乳腺炎)、乳疬、乳癖(乳腺增生)等病种。发病年龄18~30岁28例;31~40岁5例;41~50岁2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成人头部标本茎乳孔及其周围结构解剖与观察,为临床针刀治疗面神经茎乳孔卡压提供解剖依据。方法:在正常成年人的尸体头部、颅骨标本上进行茎乳孔解剖观测并行模拟针刀治疗,观察茎乳孔、面神经及周围结构关系,确定进针部位、方向、角度、深度、层次结构等。结果:茎乳孔分为单孔、双孔或三孔,其中单孔30侧(占75%),双孔8侧(占20%),三孔2侧(占5%);绝大部分边缘整齐、光滑无赘生物;孔形状有24侧呈卵圆形(占60%),16侧呈圆形(占40%),且其中2例双侧均呈圆形。33侧茎乳孔位于茎突后外侧,占82.5%,5侧位于其后侧,占12.5%,2侧位于其内侧,占5%。结论:茎乳孔位于茎突根部后外侧者为多,乳突尖可作为体表标志,在乳突下缘向后平行1 cm处定点,即为针刀进针部位。  相似文献   

13.
乳痛是临床中一种较常见的疾病,多发于哺乳期妇女,以初产妇多见,多由肝气郁结或偶中湿热致使乳汁瘀滞、产于疏泄,乳络不畅,乳管阻塞、败乳蓄积,又值阳阴热结,蕴结化热,热腐脓成,发为乳痛。以乳房肿胀疼痛、皮色红赤、乳汁排出不畅为主症,并伴有恶寒发势,头身疼痛、呕恶胸闷等全身症状,甚则乳房红肿坚硬,疼痛剧烈而化脓。乳痛按病情发展可分为瘀乳期,酿脓期、溃浓期。本人近年来对68例乳痛病人采用推拿按摩、切开引流与内服药并举的治疗方法,疗效满意,治愈率95%,治愈时间最短七天,最长二十天,现归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贺清珍 《陕西中医》1994,15(12):544-544
采用自拟乳癖平内服、乳癖膏外敷治疗乳腺增生71例,总有效率达91.6%。提示本方对本病有疏肝理气、破痰化结、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作用。  相似文献   

15.
影响乳汁分泌的因素 ,除了没有按照母乳喂养规定实施外 ,尚有部分产妇受自身体质因素、心理因素影响 ,导致乳汁分泌较晚或乳量不足。我院对 2 0 0 0年 1~12月分娩的 2 0例产后缺乳的产妇 ,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治疗 ,均取得明显效果 ,介绍如下。1 一般资料上述时期在我院住院分娩的产妇共 10 32例 ,其中产后缺乳者 2 0例 ,占 1.9%。其中产时出血 2例 ,占10 % ;贫血 3例 ,占 15 % ;产后发热 3例 ,占 15 % ;腹泻 2例 ,占 10 % ;其余均未有特殊病因。2 缺乳治疗2 .1 精神调护与喂养技术指导 :精神调护主要是加强产前产后母乳喂养宣教 ,提…  相似文献   

16.
陈豪  陈红风 《天津中医药》2010,27(5):437-438
<正>乳痈好发于哺乳期妇女,尤以初产妇多见。肝胃郁热,乳汁郁积,外邪侵袭为乳痈发生的主要原因。乳痈可在较短时间内形成脓肿,甚至产生传囊等变证,故强调及早治疗,且中医药治疗具有独特优势和显著疗效。现将近年乳痈初期的中医药治疗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乳腺炎属于中医学的“乳痈”,分为初期、成脓期和溃脓期。笔者采用三棱针点刺至阳穴治疗乳痈初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乳腺癌保乳综合治疗的原则及近期疗效。方法:34例各期乳腺癌病例施保乳手术(局部乳腺切除+腋淋巴结清扫术)、术中或术瘤床插植近距放疗+化疗。手术后2~4周再接受全乳腺外照射剂量50Gy。激素受体阳性的病人均接受三苯氧胺治疗,随访时间平均为42个月。结果:34例全部存活,无一例出现局部复发。双乳对称美观,其中一例为双侧乳癌,两侧病理类型不同,均作保乳手术。结论:早期乳腺癌病人接受保乳综合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疗效,可成为早期乳腺癌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中医对产后缺乳治疗的文献特征、研究情况。方法:确定检索主题词,通过对数据库的检索,记录中医治疗产后缺乳的文献信息和特征,然后使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在检索期内,共检索出有效文献169篇,近11年来产后缺乳常见的辨证分型为气血亏虚/气血不足/气血虚弱、肝郁气滞/肝气郁结,当归、王不留行、黄芪、柴胡是产后缺乳中最常用的4味中药,发现使用自拟方的文献居多,临床取穴体现出“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循经取穴”原则。结论:中医药在治疗产后缺乳方面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治疗体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乳岩是指乳房部的恶性肿瘤,相当于西医的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中医文献中有“乳核、石痈、乳岩”等记载。现一般通称为乳岩。中医古籍中不乏对乳岩病因病机、辨证分析及治疗的论述。笔者阅读古籍中对此病的论述,深感对现代治疗仍有较高的指导价值,现归纳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