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笔者自1995年8月起,应用双黄连注射液灌肠治疗小儿外感高热,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3.
石俊 《中国中医急症》2001,10(3):144-144
我院1999年2月~2000年12月采用双黄连注射液治疗外感高热症60例,结果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外感高热症包括现代医学中某些病毒性或细菌性的急性感染性疾病,体温均在38.5℃以上,共90例。诊断按照《中医内科疾病诊疗常规国家标准应用》(朱文锋主编.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8月出版)。1.2 一般资料治疗组60例中,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16~35岁40例,36~55岁15例,56岁以上5例;病程1d 者25例,2d者22例,3d以上者13例;诊断为急性扁桃体炎22例,肺炎8例,上呼吸道感染26例,泌尿系感染4例。对照组30例,男性17例,女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双黄连粉针剂治疗外感高热症36例,并与对照组32例作对观察,2组疗程均为3-5d结果显示治疗组痊愈率达80.6%,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开始退热时间和完全退热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1)。  相似文献   

5.
双黄连针剂治疗外感高热症4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双黄连针剂治疗外感高热症 4 0例 ,总有效率 95 3% ,与西药抗生素组 35例对照比较 ,总有效率虽无显著性差异(P >0 .0 5 ) ,但足以证明该药是清热解毒之品 ,有明显的抗感染作用 ,是治疗中医急症外感高热症的一种较理想的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双黄连滴注液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给予青霉素或先锋霉素静点,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双黄连滴液,2组均于治疗5 d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8%,对照组总有效率89.9%,2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双黄连滴注液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重用青蒿治疗外感高热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珺 《中国中医急症》2007,16(8):932-932,950
目的观察重用青蒿中药煎剂治疗外感高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入选外感高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重用青蒿组、青蒿常规剂量组,三组基础治疗为病毒唑0.5g、维生素C2g各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滴,对照组予口服泰诺林片(对乙酰氨基酚),重用青蒿组加用中药煎剂,组方中青蒿用量为40g;青蒿常规剂量组亦加用中药煎剂,组方中青蒿用量为15g。治疗3d后比较各组体温变化及疗效。结果重用青蒿组和青蒿常规剂量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重用青蒿组的愈显率高于青蒿常规剂量组;重用青蒿组体温起效时间明显短于青蒿常规剂量组,而与对照组体温起效时间无显著差异;重用青蒿组体温解热时间与青蒿常规剂量组无显著性差异,但短于对照组。结论重用青蒿治疗外感高热有解热迅速、作用持久、治疗疗程短、治疗彻底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外感高热的疗效。方法:将3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15例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1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成药热毒宁,观察两组退热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外感高热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9.
石膏麻黄乌梅汤治疗外感高热11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自 1990年 1月至 1999年 12月以石膏麻黄乌梅汤治疗外感高热 ( 39℃以上 ) 110例 (病初大多有鼻塞、流涕、恶寒或全身骨节疼痛等症状 ,血 WBC多在正常范围 ,其中男 58例 ,女 52例 ;年龄 2~ 70岁 ;病程 1~ 7d) ,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1 方法和结果 以生石膏 60 g(先煎 ) ,麻黄 5g,乌梅2 0 g,日 1剂 ,小儿剂量酌减。全部治愈 ,其中服药 1剂体温正常者 4 0例 ,服药 2剂体温正常者 65例 ,其余 5例服第 3剂中药后体温正常。2 典型病例 陶某 ,女 ,13岁 ,学生 ,于 1998年 4月10日就诊。 3d前恶寒发热 ( 39.8℃ ) ,伴头痛、鼻塞、…  相似文献   

10.
张明  朱惠凤 《浙江中医杂志》1998,33(10):476-476
我们于1996年2月至8月间,用双黄连粉针静脉滴注治疗小儿高热33例,并设西药对照组31例,现将结果介绍于下。1一般资料全部病例均为本院门诊或急诊确诊为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者。临床表现为急性高热(时间少于3天,体温在39℃以上),伴有恶寒,鼻流清涕,咽痛或咳嗽,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血白细胞为15×109/L以下,且淋巴细胞>50%。并排除肺、支气管等器质性病变。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14例;年龄6月~11岁,平均4.5±0.8岁;体温平均39.3℃。对照组31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14例;年龄6月~12岁,平均4.6±0…  相似文献   

11.
12.
13.
目的 观察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外感高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痰热清注射液、对照组予清开灵注射液,均人液静滴,两组治疗第1日均予来比林静注。观察两组用药后退热及咽痛、咳嗽等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在疗效和退热、咽痛改善方面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外感高热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侗药白薇方治疗外感高热的临床疗效;方法:以侗药白薇为的药分型辩证佐以辅药配方施治,共治疗95例外感高热病例。结果:95例各型外感高热病例,经治疗观察,治愈70例,治愈率74%;有效20例,占21%;无效5例,占5%;总有效率95%。结论:以侗药白薇为主药,分型辩证配方施治,对外感高热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观察,总结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药高热宁肛注剂治疗小儿外感高热的退热疗效.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小儿外感高热患者100例,用中药高热宁肛注剂直肠给药,以高热下降至正常体温的不同时间作为疗效评定标准.结果:痊愈91例,显效6例,有效2例,无效1例,治愈率91%,总有效率99%.结论:高热宁肛注剂直肠给药,退热速度快,标本兼顾,不损伤脾胃,无毒副反应,应用方便,给药及时,是治疗儿科急症-外感高热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6.
外感高热症是中医临床常见急症之一。笔者1996年4月~1998年5月以双黄连注射液静脉点滴为主,配服银翘散加减治疗该症6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68例,均为住院病例。其中男35例,女33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70岁,平均375岁。发热至就诊时间最短05天,最长4天,平均15天;其中1天以内11例,2天以内47例,3天以内7例,3~4天3例。就诊时体温均在385℃以上,最高406℃;其中385~389℃25例,39~399℃39例,40℃以上4例,平均393℃弛张热64例,稽留热4例。白细胞数(40~10)×109/L者35例,>100×109/L者33例。中性>007者47例,淋巴>030者4…  相似文献   

17.
李成文  李丽 《中医药学刊》2004,22(6):1050-1051
目的:观察中药高热宁肛注剂治疗小儿外感高热的退热疗效。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小儿外感高热患者100例,用中药高热宁肛注剂直肠给药,以高热下降至正常体温的不同时间作为疗效评定标准。结果:痊愈91例,显效6例,有效2例,无效1例,治愈率91%,总有效率99%。结论:高热宁肛注剂直肠给药,退热速度快,标本兼顾,不损伤脾胃,无毒副反应,应用方便,给药及时,是治疗儿科急症-外感高热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外感高热的研究已成为中医科研与临床研究的热点.外感高热包括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等.随着广谱抗生素的泛用,耐药菌株不断增加,病毒感染无特效药,治疗中产生了诸多困难,目前来看难以解决.外感发热(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等)是常见的中医急症之一,由外感六淫邪毒或温热、疫毒所致,以恶寒、发热、体温升高、口渴、脉数等为主要临床特征,常见于温病、伤寒发病过程中,中医药治疗本病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9.
张丽  奚肇庆 《中国中医急症》2010,19(3):494-494,500
近年来,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对外感高热的研究取得良好成效.现对近10来中医药领域治疗外感高热临床经验综述如下.1 辨证施治刘陈等[1]认为,感冒病因四季气候不同,病性各异,治疗必须四诊合参,辨证施治,方能有的放矢.潘钦松[2]应用清透法(金银花、连翘、柴胡、黄芩、板蓝根、生石膏、青蒿、地骨皮、白薇、薄荷、甘草)加减治疗外感发热邪热在卫气者36例,体温38℃以上,多在39℃以上.  相似文献   

20.
外感退热饮治疗外感高热508例山东歌舞剧院医务室(250012)颜景夫中国轻骑集团卫生科(250021)秦庆云关键词 外感高热;外感退热饮;疗效观察笔者20多年来应用自拟方外感退热饮治疗外感高热508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508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