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钉螺在长江中依附或不依附载体漂流扩散已有报道。但在长江汛期有螺地带的涵闸引洪灌溉,有关钉螺随水扩散到垸内渠道尚无系统报道。我省沿江、河的有螺地带建有数百座引洪涵闸,据各地反映,这类地区的钉螺面积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为了弄清开闸放水是否造成钉螺扩散到垸内,对制定防制钉螺扩散对策,巩固垸内血防成果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1987年7~9月在嘉鱼县双益闸进行了拦、捞钉螺观察。现将  相似文献   

2.
君山区西闸中层引水工程防螺防蚴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君山区西闸中层引水方法防止钉螺和血吸虫尾蚴经灌溉涵闸向垸内扩散的效果。方法收集2001-2006年的螺情、病情资料;2007-2008年每年春季进行垸内、垸外螺情调查;秋季对居民先用IHA方法筛查,阳性者以Kato-Katz法(1粪3检)进行病原学检查。结果西闸外洲长江洲滩活螺和感染性钉螺密度历年均较高,工程建设前后无明显变化;涵闸改造后垸内有螺面积及钉螺密度大幅度下降,2008年已查不到钉螺,居民血吸虫感染率明显下降。结论西闸中层引水工程可有效防止钉螺及尾蚴向垸内扩散。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洞庭湖移民建镇地区1996年以来溃垸前、后钉螺情况。方法对4个溃垸的有螺地点进行纵向调查,采用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方法查螺,5m×5m设框,钉螺鉴定死活后,解剖镜下判定感染螺。结果垸外每年查螺14万m2,活螺框出现率16.25%,钉螺感染率1997年低于1996年洪水后,2000,2003年螺情与1996年基本相近。垸内,每年查螺20万m2,调查880框,无感染螺。活螺密度比溃垸前低或查不到活螺。结论溃垸后垸内钉螺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扩散,有必要对螺情进行严密监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 目的 了解东洞庭湖钱粮湖地区垸外钉螺自然消长的变化情况, 为制定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 方 法 法 回顾性收集1988-2011年间钱粮湖地区垸外的查螺资料, 逐年比较螺情指标的变化趋势, 并对这些螺情指标进行相关 性分析。结果 结果 1988-2011年垸外洲滩每年查螺面积未变化, 均为433.2 hm2 。1988-1998年活螺平均密度、 钉螺感染率变 化趋势不明显 (P > 0.05), 但钉螺死亡率有下降趋势 (P < 0.05); 感染性钉螺密度与钉螺死亡率(R = 0.640, P < 0.05)、 钉螺 感染率 (R = 0.639, P < 0.05) 和活螺平均密度 (R = 0.646, P < 0.05) 呈正相关, 未发现其它螺情指标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关 系; 1999年查螺仅发现7只钉螺, 其中1只活螺, 无感染性钉螺;2000-2011每年均未查到活螺。结论 结论 钱粮湖垸外洲滩 1988-1998年活螺平均密度变化不明显, 1999年后钉螺数量骤减, 直至目前仍维持无螺状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 在行政村尺度上探讨湖北省血吸虫病流行区钉螺空间分布特征,为精准控制钉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行政村为单位收集2017年湖北省螺情资料,构建湖北省钉螺分布空间数据库,分析钉螺分布的空间聚集性。在ArcGIS软件支持下,获得流行村与长江的距离,分析该距离与有螺面积间的关系。结果 2017年,湖北省钉螺主要分布在13个市、63个流行县(市、区)、5 450个流行村。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村级历史累计有螺面积、现有钉螺面积、垸外和垸内有螺面积存在空间聚集现象(Z值均> 0,P均< 0.05);山丘型有螺面积呈随机分布,没有聚集现象(Z值> 0,P > 0.05)。聚集和异常值分析结果显示,历史累计有螺面积、现有钉螺面积、垸外和垸内有螺面积分布模式均有H?H、H?L、L?H和随机分布4种类型,其中比例较高的是H?H型;历史累计有螺面积、现有钉螺面积和垸外有螺面积呈H?H聚集模式的流行村分别有340、125个和110个,主要聚集在武汉市和荆州市,且主要聚集空间位置基本一致。垸内有螺面积呈H?H聚集模式的流行村有319个,主要分布在荆州市、孝感市和黄石市。历史累计有螺面积、现有钉螺面积和垸外有螺面积与流行村距长江的距离均呈负相关(r = –0.094、 -0.225和-0.177,P均< 0.01)。结论 长江流域钉螺孳生的聚集区,尤其是距长江较近的流行村是湖北省钉螺监测和防控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6.
用流行病学方法观察垸内无螺而垸外有螺的一个湖洲垸型疫区,发现居民距大堤越远,接触疫水频度越小,疫情越轻,说明人群行为对血吸虫病的流行起重要作用。兴修水利时的泥土夹带是垸外钉螺扩散到垸内的一条重要途径。扩散到垸内的钉螺少数可存活30个月,此类疫区的传染源主要为外来的人、畜。  相似文献   

7.
目的 在行政村尺度上探讨湖北省血吸虫病流行区钉螺空间分布特征,为精准控制钉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行政村为单位收集2017年湖北省螺情资料,构建湖北省钉螺分布空间数据库,分析钉螺分布的空间聚集性。在ArcGIS软件支持下,获得流行村与长江的距离,分析该距离与有螺面积间的关系。结果 2017年,湖北省钉螺主要分布在13个市、63个流行县(市、区)、5 450个流行村。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村级历史累计有螺面积、现有钉螺面积、垸外和垸内有螺面积存在空间聚集现象(Z值均> 0,P均< 0.05);山丘型有螺面积呈随机分布,没有聚集现象(Z值> 0,P > 0.05)。聚集和异常值分析结果显示,历史累计有螺面积、现有钉螺面积、垸外和垸内有螺面积分布模式均有H?H、H?L、L?H和随机分布4种类型,其中比例较高的是H?H型;历史累计有螺面积、现有钉螺面积和垸外有螺面积呈H?H聚集模式的流行村分别有340、125个和110个,主要聚集在武汉市和荆州市,且主要聚集空间位置基本一致。垸内有螺面积呈H?H聚集模式的流行村有319个,主要分布在荆州市、孝感市和黄石市。历史累计有螺面积、现有钉螺面积和垸外有螺面积与流行村距长江的距离均呈负相关(r = –0.094、 -0.225和-0.177,P均< 0.01)。结论 长江流域钉螺孳生的聚集区,尤其是距长江较近的流行村是湖北省钉螺监测和防控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8.
刍议治水与灭螺相结合的途径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华容县属血吸虫病重流行区。据统计,全县有螺江湖大堤长113.4km,垸外有螺洲滩面积8678. 07万m2,其中高危易感地带4977.13万m2。垸内钉螺面积1385.73万m2,在省内县级排队中名列榜首,特别是华容河与石首市交界处往南 7 700m两岸河滩上有血吸虫阳性钉螺分布,且钉螺有随船只和漂浮物下移至华容县城的危险,疫情形势非常严峻,治水灭螺刻不容缓。 1垸内治渍灭螺 本县烷内有螺单元中,环境复杂、药杀效果不明显,需要根治水患的有螺沟渠有 20.5km,15.2万m2,适宜用水泥预制块进行衬砌…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洞庭湖区垸内钉螺面积分布现状及分布特点,提出防治对策,为进一步有效消灭垸内钉螺面积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7~2011年湖南省血防工作统计年报表及2011年湖南省垸内钉螺面积核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洞庭湖区垸内有螺单元环境类型以沟渠为主,新发钉螺面积60.5hm2,复发钉螺面积546.1hm2,现有钉螺总面积2 754.6hm2,2011年达灭净标准垸内钉螺面积398.6hm2,占总面积的14.47%.采取的主要措施是药物灭螺和沟渠硬化.结论 洞庭湖区垸内虽有新发、复发钉螺面积,但有螺总面积呈下降趋势.可以采取药物灭螺和沟渠硬化、精养鱼池等防治措施相结合的办法,有效减少垸内钉螺面积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0.
湖南省实施血吸虫病综合治理项目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血吸虫病综合治理项目实施4年的效果,为下阶段制定疫情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按居民粪检阳性率将流行区以村为单位分类,对居民、家畜进行吡喹酮化疗;对垸内、山丘地区有螺环境、垸外有感染螺分布环境采用氯硝柳胺灭螺,汛期用氯硝柳胺缓释剂对垸外易感环境灭蚴;结合水利、生产开发等进行环境改造灭螺;开展健康教育和管水管粪等措施。结果2007年居民感染率下降49.88%,推算病人数减少39.62%;急性血吸虫病(急血)病例大幅度减少;晚期血吸虫病人总数和新发病例有所增加;家畜感染率下降66.36%;垸内钉螺面积减少33.31%,未发现感染性钉螺;垸外洲滩钉螺面积及垸外易感地带面积有所增加,感染性钉螺密度仍较高;一类和二类流行村全部下降为三、四类流行村;31个未控制流行的县(市、区、农场)中有7个达到传播控制标准,24个达到疫情控制标准。结论项目实施以来,居民感染率下降,急血发病人数减少,但垸外洲滩钉螺面积大,且有增加趋势,感染螺密度仍较高,感染威胁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1.
汛期江河涵闸引洪灌溉,钉螺可以随水输入垸内渠道,这是近年我省垸内螺情呈回升趋势的主要原因之一。经调查,我省在14条主要江河水系干堤上,有50座涵闸由于引洪灌溉已造成钉螺扩散。在防止钉螺扩散方面,有的地方在垸内沟渠的小型涵洞过水,采用双层拦网防止钉螺扩散,具有一定的作用,但对江河涵闸引洪灌溉防止钉螺扩散的方法国内尚未见报道,为此,我们于1989年7~8月对洪湖市老湾闸进行了拦网防止钉螺扩散试验。  相似文献   

12.
茶皂素是一种天然植物杀螺剂 ,据报道现场浸杀有较好杀螺作用 [1 ,2 ] ,为了进一步验证茶皂素在疫区现场应用的杀螺效果 ,我们在华容县幸福乡垸外易感地带进行了喷洒和浸杀灭螺试验 ,现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 .1 材料1 .1 .1 药物 茶皂素系湖南省辰溪县天然绿色技术制作所生产 ,含量为 5 0 %浆剂 ,易溶于水 ,批号 990 1。氯硝柳胺系安徽省淮南第三制药厂提供 ,含量为 5 0 %可湿性粉剂 ,批号 980 896。1 .1 .2 钉螺 湖北钉螺指名亚种 ,系湖南洞庭湖的肋壳钉螺。1 .2 方法1 .2 .1 喷洒杀螺试验 选择华容县幸福乡垸外易感地带的有螺…  相似文献   

13.
对造纸厂购进芦苇夹带钉螺的调查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湖沼地区烷外钉螺随涵闸引水、捕虾等方式向垸内扩散已有报道.但造纸厂从疫区购入芦苇作造纸原料,钉螺能否随之带入,我们带着这一问题于1982—1992年,对常德市造纸厂进行了螺情调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目的 调查2011年湖南省垸外血吸虫病易感环境分布现状及其特点, 为制订综合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 方 法 法 对湖南省垸外有人畜活动、 历史上有钉螺分布及可能有钉螺分布的环境普查; 收集垸外血吸虫病易感环境信息, 采用 GPS定位并建立空间数据库, 应用Google Earth平台绘制垸外血吸虫病易感环境分布电子示意图, 分析全省垸外血吸虫病 易感环境分布现状及特点。 结果 结果 2011年湖南省共有垸外血吸虫病易感环境洲滩787块, 长1 429.64 km, 面积62 017.17 hm2 , 活螺平均密度为0.37只/0.1 m2 , 感染性钉螺平均密度为0.001 9只/0.1 m2 , 查出有感染性钉螺洲滩180块, 感染性钉螺 面积688.07 hm2 ; 湘、 资、 沅、 澧等16条有螺水系均有血吸虫病易感环境分布; 垸外血吸虫病易感环境植被主要为杂草, 其次 为芦苇和树。结论 结论 湖南省垸外血吸虫病易感环境分布广、 面积大、 环境复杂, 需进一步加强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5.
对位于湖北省四湖地区1976~1989年血吸虫病人群感染水平、患病状况以及螺情变化趋势分析表明:人群感染率、湖区垸外钉螺面积和垸内沟渠型钉螺面积呈明显上升趋势;新感染率、患病率、新发钉螺面积及晚期血吸虫病(晚血)患病率则呈明显下降趋势。而急性血吸虫病(急血)发病率、有螺总面积及垸内钉螺面积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经等级相关分析发现患病率、新感染率与新发钉螺面积密切相关,而感染率则与沟渠型钉螺面积密切相关,提示控制和减少垸内沟渠型钉螺面积及新发钉螺面积是降低当地人群感染及患病水平的主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6.
五氯酚钠仍为目前我国使用广泛的一种灭螺药,多用于垸内能控制水位的沟港、塘、田等处,也有用于江湖洲滩(芦、草滩)筑圩引洪药浸或提水药浸。我县垸内百里长渠60年代建成时没有钉螺,因近年开闸引入江水灌溉,造成垸外钉螺向垸内大量扩散。该水系主渠钉螺分布18km,面积为481,518m~2,对人畜危害严重,为了彻底消灭渠内钉螺,在关闭大堤上的两处进洪闸,阻断钉螺流入的前提下,1987年11月份,对百里长渠采用五氯酚钠浸杀灭螺,灭后1~7d(尼龙袋法)、1月及5月进行灭螺效果观察。  相似文献   

17.
湖南省1990—1999年钉螺面积变化情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对湖南省1990-1999年10年间的钉螺面积变化趋势进行分析。方法 收集1990-1999年湖南省血吸虫病各疫区上报有关钉螺面积的报表资料,作统计分析。结果10年间除1992、1993和1994年3年未发现新的流行区外,其余每年均有新流行区被发现,其中新发现流行村以1996和1998年较多,分别为30个和52个,新发现的流行乡以1998年最多,为11个;10年间全省查出的有螺面积从1990年至1994年呈下降趋势,以后呈增长势头,以1996、1998年增幅较多,1996年比1995年增长了2.54%;1998年比1997年增长1.56%;10年中灭螺面积除1992年有上升之外,总的呈下降趋势,至1999年灭螺面积为1700万m^2,比1990年下降了54.20%;垸外灭净钉螺面积除1991年超过垸内之外,其余各年均低于垸内,从1996年起垸外灭净钉螺面积为0。垸内灭净钉螺面积在10年中以1998年最多,为246.2万m^2。结论 我省钉螺面积近年来有增长的趋势,并且有向城市逼近的特点,引起钉螺面积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可能是特大的洪灾造成部分堤垸溃决和渍水,引起钉螺不同程度的扩散所致。垸内灭螺能对控制垸内钉螺面积的增长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湖南省1990-1999年10年间的钉螺面积变化趋势进行分析.方法收集1990-1999年湖南省血吸虫病各疫区上报有关钉螺面积的报表资料,作统计分析.结果10年间除1992、1993和1994年3年未发现新的流行区外,其余每年均有新流行区被发现,其中新发现流行村以1996和1998年较多,分别为30个和52个,新发现的流行乡以1998年最多,为11个;10年间全省查出的有螺面积从1990年至1994年呈下降趋势,以后呈增长势头,以1996、1998年增幅较多,1996年比1995年增长了2.54%;1998年比1997年增长1.56%;10年中灭螺面积除1992年有上升之外,总的呈下降趋势,至1999年灭螺面积为1700万m2,比1990年下降了54.20%;垸外灭净钉螺面积除1991年超过垸内之外,其余各年均低于垸内,从1996年起垸外灭净钉螺面积为0.垸内灭净钉螺面积在10年中以1998年最多,为246.2万m2.结论我省钉螺面积近年来有增长的趋势,并且有向城市逼近的特点,引起钉螺面积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可能是特大的洪灾造成部分堤垸溃决和渍水,引起钉螺不同程度的扩散所致.垸内灭螺能对控制垸内钉螺面积的增长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垸内钉螺控制策略与措施,为控制与阻断血吸虫病传播提供有效方法。方法收集湖南省君山区血吸虫病流行及防治资料,对1998-2017年君山区垸内钉螺指标变化与钉螺控制措施进行效果分析。结果君山区垸内钉螺面积由1998年的1 496.66 hm2减少至2017年的23.48 hm2,累计减少了98.43%;活螺出现率和活螺平均密度分别由2003年最高的20.61%和0.45只/0.1 m2下降为2017年的2.06%和0.03只/0.1 m2;感染性钉螺面积最高的为2001年,共发现了79.36 hm2,2007年以后则未再查获感染性钉螺。1998-2017年,各级财政投入到君山区血吸虫病防治经费共39 885.7万元,其中用于垸内药物灭螺8 177.09万元、垸内环境改造灭螺21 350.00万元。结论药物灭螺结合环境改造的综合治理措施,对控制并消灭垸内钉螺效果显著,但要加强对历史有螺区域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东洞庭湖出口洪道整治工程岳阳县麻塘大堤段水利血防工程灭螺效果进行血防效果评估。方法收集岳阳县2008~2017年东洞庭湖出口洪道整治工程设计资料和周边环境钉螺调查资料,结合现场调查综合评价其防治效果。结果工程实施前至2017年春季,麻塘大堤北闸沉螺池涵闸改造防螺工程实施后垸外洲滩钉螺密度下降94. 1%,沉螺池闸内及下游渠道钉螺降为0;麻塘大堤块石护坡防螺工程实施后垸外易感地带钉螺密度下降72. 0%,大堤护坡沿线钉螺降为0。两处血防水利工程实施后均未查出感染性钉螺。结论岳阳县东洞庭湖出口洪道整治工程防灭螺效果显著,各项指标达到血防要求,但工程实施后仍需加强工程维护与疫情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