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运用超声检查冠心病患者心外膜脂肪层厚度(EAT)和颈部血管弹性变化,分析两者的变化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关系以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拟诊为冠心病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 A组(冠状动脉无明显狭窄或单支病变狭窄程度小于50%,22例)、B组(单支病变,31例)、C组(双支病变,39例)和D组(三支病变及以上,28例),超声心动图测量患者 EAT与颈总动脉血管僵硬度(β)、弹性模量(Ep)、膨大指数(AI)、顺应性(AC)、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结果动脉内中膜厚度(IMT)、β、Ep、AC、PWV-β、左心室长轴测定的 EAT在各组间明显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I在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随着病变累及冠状动脉支数增加, IMT、β、Ep、PWV-β、左心室长轴测定的 EAT值呈增高趋势,具有正相关关系(P<0.05),AC值呈现下降趋势,具有负相关关系(P<0.05),AI无明显变化,无相关性(P>0.05);EAT与颈总动脉的 IMT、β、Ep、PWV-β间呈正相关关系(P<0.05),与 AC为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 EAT随着病变严重程度增加而有升高趋势,颈总动脉弹性随着病变程度增加而有降低趋势,EAT与颈总动脉的 IMT、β、Ep、PWV-β间呈正相性,与 AC呈负相关性,超声下观察 EAT与颈总动脉弹性指标变化能作为预测冠心病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eTRACKING,ET)对吸烟者颈动脉弹性功能进行研究。方法选择89名吸烟者,65名非吸烟者,应用ET测量双侧颈总动脉收缩期内径(Dd)、舒张期内径(Ds)、血管内-中膜厚度(IMT)、僵硬度(β)、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顺应性(AC)、膨大指数(AI)及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中左、右颈动脉各项参数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组和非吸烟组Dd、Ds、I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组β、Ep、AI及PW Vβ均高于非吸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组AC较非吸烟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ET技术可便捷无创评价吸烟者颈动脉弹性功能的变化,为血管形态学改变前的早期动脉硬化诊断及倡导戒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将126例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后,根据病变有无分为冠心病组66例和非冠心病组60例,然后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测定血管后壁内膜-中膜厚度(IMT)、记录斑块数目、估计其严重程度。冠心病组按血管狭窄累及主要血管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和多支病变。结果:颈动脉IMT值增加,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增加,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斑块分级与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支数分级密切相关(P〈0.05)。结论:颈动脉IMT测定有助于预测冠状动脉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横截面积(IMCSA)的测定,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对128例接受动脉造影的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并通过应用自主研发的计算机智能跟踪血管影像分析系统测量颈动脉IMT及IMCSA,比较有无冠脉病变及不同程度冠脉病变与颈动脉IMT、IMCSA的关系.结果非冠心病者45例,冠心病单支病变组39例,多支病变组44例.冠心病患者的颈动脉两冠心病组颈动脉IMT均较对照组增厚(P〈0.05),颈动脉IMCSA较对照组明显增大(P〈0.01),并且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累及支数的增加,IMT明显增加,IMCSA明显增大,多支病变组与单支病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颈动脉IMT及IMCSA可作为间接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指标;计算机智能跟踪血管影像分析系统测量准确,使用简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背景 探讨应用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测量和超声回声跟踪(ET)技术检测高脂蛋白(a)〔Lp(a)〕血症家族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就诊的2个高Lp(a)血症家族61人为病例组。按照年龄将其分为3个亚组,10~20岁亚组16人,21~40岁亚组26人,41~58岁亚组19人。同时选择在本院体检的与病例组各亚组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61人为对照组。测量左侧颈总动脉(LCCA)IMT及右侧颈总动脉(RCCA)IMT,并利用超声ET技术检测双侧颈总动脉硬化程度〔硬化度(β)、弹性系数(Ep)、顺应性(AC)、膨大系数(AI)、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结果 病例组10~20岁亚组与对照组10~20岁亚组LCCA、RCCA的IMT、β、Ep、AC、AI、PWV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21~40岁亚组与对照组21~40岁亚组LCCA、RCCA的IMT、A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21~40岁亚组与对照组21~40岁亚组LCCA、RCCA的β、Ep、AC、PWV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41~58岁亚组与对照组41~58岁亚组LCCA、RCCA的IM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41~58岁亚组与对照组41~58岁亚组LCCA、RCCA的β、Ep、AC、AI、PWV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MT测量可能不适合作为一个敏感指标用于发现高Lp(a)血症患者早期颈动脉粥样硬化。高Lp(a)血症家族中20岁以下的成员,超声ET技术难以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21~40岁的成员,超声ET技术可以作为一种敏感的手段用以发现早期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41~58岁的成员,由于血管内已经出现斑块等中晚期病变,超声ET技术不再适合评价其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E-Tracking(ET)技术对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弹性的定量检测.方法 应用ET技术检测37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40例正常人颈动脉弹性指标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硬化参数(β)、顺应性(AC)、单点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增大指数(AI).结果 2型糖尿病组的Ep、β、PWVβ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AI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AC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Ds、Dd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应用ET技术有助于评估2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弹性的功能改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管弹性参数在评价主动与被动吸烟者颈动脉硬化早期改变中的价值。方法运用血管回声跟踪(Echo-tracking,ET)技术检测主动吸烟者36例、被动吸烟者34例及正常对照组40例的颈动脉血管弹性参数:僵硬度(β)、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ρ)、动脉顺应性(AC)、脉搏波放大指数(AI)及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并与常规二维超声测量的内-中膜厚度(IMT)及颈动脉最大内径(Ds)和颈动脉最小内径(Dd)比较。结果主动吸烟组和被动吸烟组的IMT稍增厚、Ds 与Dd稍增大,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主动与被动吸烟组的β、Eρ、AI、PWVβ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主动与被动吸烟组的AC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主动吸烟组AI、PWVβ高于被动吸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C、β和Eρ在主动与被动吸烟组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管弹性参数能在内-中膜厚度及血管管腔内径尚未出现明显改变时评估吸烟对颈动脉动脉硬化早期的影响。主动吸烟和被动吸烟均能引起颈动脉弹性的改变,主动吸烟者的改变更为显著,但被动吸烟者的早期动脉硬化改变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观察63例冠心病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者颈动脉结构、IMT及斑块形成情况。结果(1)IMT在冠心病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心肌梗死组IMT及斑块发生率较心绞痛组有明显增高趋势,但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3)冠状动脉造影阳性者颈动脉斑块积分显著高于冠状动脉造影阴性者(P〈0.05),且与冠脉病变支数呈显著正相关(r=0.623)。结论颈动脉IMT的增厚与冠心病的发生有着密切联系,监测颈动脉斑块总积分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冠状动脉硬化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尿微量白蛋白(MAU)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9年10月~2011年11月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者82例,根据血管病变程度分为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组(n=24)、单支病变组(n=22)、双支病变组(n=16)、三支及多支病变组(n=20),Gensini法计算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积分:在冠状动脉造影前及冠状动脉造影后1周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患者双侧颈动脉IMT及斑块情况,同时测定MAU,分析冠心病病变程度和颈动脉粥样硬化及MAU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与冠状动脉正常组比较,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二三支及多支病变组的颈总动脉IMT明显增厚,而且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加重,其颈动脉IMT、斑块发生率、斑块积分及MAU亦随之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AU与Gensin-S呈正相关(r:0.54,P〈0.05),与颈动脉IMT亦呈正相关(r=0.57,P〈0.05)。结论颈动脉IMT及MAU水平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具有相关性,通过测定颈动脉IMT及MAU含量可预测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ET)检测艾滋病患者高效抗反转录病毒疗法(HAART)治疗后颈动脉弹性,探讨 ET 对艾滋病患者 HAART 治疗后预防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指导价值。方法: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跟踪描记 HAART 治疗后艾滋病患者50例及健康志愿者30例颈总动脉(CCA)的运动轨迹,测量其僵硬度(β),弹性系数(Ep),顺应性(AC)以及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并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结果:HAART 治疗后艾滋病患者较健康志愿者测量颈动脉 IMT 稍增厚,但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β,Ep 以及 PWVβ均增高,AC 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管回声跟踪技术可评价艾滋病患者 HAART 治疗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改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管回声跟踪(E-Tracking,ET)技术评价晚期妊娠妇女双侧颈动脉顺应性改变的价值。方法:对正常妊娠女性35例(妊娠组)和该年龄段的非妊娠女性35例(对照组),应用ET技术检测双侧颈总动脉的硬化度(β)、弹性系数(Eρ)、动脉顺应性(AC)、膨大系数(AI)及单点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并比较其差异。结果:妊娠组β、Eρ、AI、PWVβ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AC降低(P0.05,P0.01)。结论: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能够简便、准确地反映妊娠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echo-tracking,ET),观察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总动脉弹性变化情况,为其周围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糖尿病患者60例,其中内-中膜正常组20例(A组)、内-中膜增厚组20例(B组)和单发斑块组20例(C组),另选正常对照组20例。将取样容积分别置于双侧颈总动脉距窦部近心端2 cm处,常规测量内中膜厚度(IMT)。采用ET技术自动跟踪颈总动脉的运动,检测以下参数: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僵硬系数(β)、顺应性(AC)和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并分析这些指标在糖尿病各组之间及糖尿病组与正常对照组间的差异性。结果糖尿病组IMT、Ep、β及PWVβ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B、C组的Ep、β及PWVβ又高于A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A、B、C三组AC值明显低于对照组,B、C组又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B、C两组间Ep、β、PWVβ、A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T技术可早期反映糖尿病患者颈总动脉弹性改变,并能在IMT增厚之前对患者颈总动脉硬化做出预测,有利于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13.
张艳梅  杨明 《武警医学院学报》2011,20(6):457-458,461
【目的】探讨血管回声跟踪(echo-tracking,ET)技术在评价腔隙性脑梗塞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aattach,TIA)患者早期颈动脉硬化中的作用。【方法】腔隙性脑梗塞患者60例,TIA患者30例,正常对照组30例。应用ET技术评估颈动脉弹性功能参数,包括压力应变弹性系数(pressure-strain elastic modulus,Ep)、僵硬度参数(stiffness parameter,β)、顺应性(arterial compliance,AC)、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conducting velocity,PWVβ)和增大指数(augment index,AI),并对上述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腔隙性脑梗塞组的Ep、β、PWVβ及AI较正常对照组及TIA组显著增高(P<0.05,)AC明显减低(P<0.05)。TIA组除β高于正常对照组外(P<0.05),其余弹性功能参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ET技术有助于早期评价腔隙性脑梗塞患者颈动脉弹性的功能改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超声技术及血管回声跟踪技术(Echo tracking technology,ET)评价男性吸烟者颈动脉弹性功能。方法将符合要求的男性受试者,吸烟者112例,非吸烟者80例,检测各组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 IMT)、并分析动脉硬化参数,包括动脉僵硬系数(Arterial stiffness coefficient,β)、压力-应变弹性系数(Pressure elastic coeffi-cient, Ep)、动脉顺应性(Artery compliance,AC)、膨大指数(Adamkiewicz index, AI)及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 PWV)。结果男性吸烟者双侧颈总动脉窦部和左侧颈总动脉 IMT 较男性非吸烟者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动脉僵硬系数(β)、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增加,膨大指数(AI)及动脉顺应性(AC)下降。结论长期大量吸烟可以导致脂代谢紊乱,并可导致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增加,损伤血管内皮功能导致动脉硬化。  相似文献   

15.
易欣  刘长  吴柳春 《西部医学》2014,(2):229-231
目的 探讨中老年心血管高危人群血管舒张功能(EID)与颈总动脉弹性的相关性.方法 将113例多重高风险心血管患者分为中青年组51例和老年组62例,采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ET)测量两组颈总动脉弹性指标:弹性系数(Ep)、血管硬化参数(β)、血管顺应性(AC)、脉搏波传播速度(PWVB)以及压力波增大指数(AIP),分析两组EID受损发生率及EID与颈总动脉弹性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老年组患者两侧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高于中年组(P<0.05).老年组Ep、β、AC、PWVB、AI水平高于中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单因素分析,EID与Ep、β、PWVB呈负相关,而与AC呈正相关.IMT与Ep、β、PWVB、AIP呈正相关,年龄与Ep、β、PWVB、AIP呈正相关.结论 老年心血管高危人群EID受损率高于中青年,颈总动脉弹性低于中青年,从而提示年龄是引起颈总动脉弹性下降的重要因素.通过测定不同年龄心血管高危人群EID功能可有效预测外周动脉硬化程度,对预防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对高血压患者早期颈动脉病变的临床评价。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0例,并且颈动脉超声检查未发现粥样斑块,颈动脉内膜一中层厚度(IMT)〈0.9mm;对照组40例,均为我院门诊检查正常者。应用E—Tracking技术实时跟踪描记颈总动脉管壁运动轨迹,仪器自动计算出颈动脉的僵硬度B、弹性模量Ep、顺应性AC、膨大指数AI、脉搏波传导速度PWvp,所得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Ep、p和PwVp:高血压组显著高于对照组;AC:高血压组显著低于对照组;AI两组无显著差异。结论应用E—Tracking技术能尽早反映高血压患者早期颈动脉病变,是评价血管内皮功能简便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及纤维蛋白原(filfinogen,FIB)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将78例患者分为冠心病组和对照组,冠心病组根据血管受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应用高频超声检测所有病例的双侧颈总动脉后壁的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thickness,IMT)、斑块发生,并同时检测血清hs-CRP、FIB的浓度,比较两组IMT、斑块发生、hs-CRP、FIB的浓度。结果:冠心病组颈动脉后壁的平均IMT及斑块发生、hs-CRP、FIB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三者均与冠脉病变受累支数呈正相关关系(P<0.05~P<0.01)。结论:颈动脉彩超在冠心病的判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hs-CRP、FIB是参与和促进动脉硬化形成的重要因素,IMT、hs-CRP、FIB与冠脉病变受累支数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硬化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共收集患者246例,以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为依据将所有的患者分组,其中冠心病组176例,非冠心病组70例;将冠心病组患者再次分组,其中单支病变组69例,双支病变组56例,三支病变组51例,比较冠心病组及非冠心病组间及不同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三组间的IMT、斑块积分及Gensini评分;分析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以上观察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比较具有较高的颈动脉IMT、斑块积分及Gensini评分(P<0.05);与单支病变组比较,双支病变组及三支病变组患者具有较高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颈动脉IMT、斑块积分及Gensini评分(P<0.05);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IMT、颈动脉斑块积分呈显著正相关,Gensini评分与IMT及颈动脉斑块积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冠状动脉的粥样硬化程度随着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升高而加重,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可以通过超声检测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19.
曹勇 《西部医学》2010,22(11):2014-2016
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颈动脉斑块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选取194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及86例对照组,冠心病组又分为单支、双支、多支病变亚组,分别测定冠心病患者与对照组颈总动脉与颈动脉分叉处内膜中层厚度(IMT)、等级评分、Crouse积分、血尿酸浓度。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冠心病组颈总动脉与颈动脉分叉处IMT、等级评分、Crouse积分、血尿酸浓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冠心病组,随病变分支的增多,颈动脉超声检查指标与血尿酸随之升高(P〈0.05或P〈0.01)。结论颈动脉IMT、等级评分、Crouse积分、血尿酸浓度与冠心病相关,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