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长方案控制性超排卵(COH)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常用的促排卵方法,但该方案中降调时间多久可获得较高的妊娠率尚无定论。我们将注射人绒毛膜促性素(hCG)日激素水平、垂体促性腺激素(Gn)时间和总量、获卵数、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作为观察指标,探讨长方案中短效曲普瑞林降调时间长短对IVF—ET结局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PPOS)方案与GnRH-a长方案用于不同年龄组供精IVF的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1月在我院生殖中心接受治疗的供精IVF 385个周期,精子全部来源于精子库。患者按年龄分为35岁和≥35岁两组,并根据促排卵方案分为PPOS方案组和长方案组,比较各组间Gn总量、Gn天数、获卵数、实验室指标及冻融胚胎移植(FET)临床结局。结果 (1)不同年龄组的两种促排卵方案间患者年龄、不孕年限、体重指数(BMI)、基础FSH、LH、E2和基础窦卵泡数(AFC)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年龄35岁组:PPOS方案组Gn总量、Gn天数、获卵数均显著低于长方案组(P0.05),但两种促排卵方案的2PN受精率、2PN卵裂率、可移植胚胎率、优质胚胎率、胚胎利用率和OHSS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年龄≥35岁组:PPOS方案组Gn总量、Gn天数、获卵数和1PN受精率均显著低于长方案组(P0.05),而2PN受精率(80.00%vs.67.54%)、可移植胚胎率(50.00%vs.36.23%)、优质胚胎率(40.74%vs.25.66%)和胚胎利用率(79.63%vs.65.92%)均显著优于长方案组(P0.05);(4)PPOS方案组FET临床妊娠率与长方案组无统计学差异(52.78%vs.47.73%,P0.05)。结论 PPOS方案会显著增加高龄患者受精率和优胚率,与长方案相比,更适于高龄患者促排卵。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在高龄患者的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周期中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GnRH—ant)方案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33个GnRH—ant移植周期、50个促性腺激素激动剂(GnRH—a)短方案移植周期和253个GnRH—a长方案移植周期患者的促性腺激素(Gn)用药天数和剂量、获卵数、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和临床妊娠率等差异。结果与GnRH—a长方案组相比,GnRH—ant方案组和GnRH—a短方案组超促排卵时间相对较短,Gn用量较少,而后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三组之间获卵数、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数和临床妊娠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GnRH—a长方案组相比,在高龄患者应用GnRH—ant方案能缩短促排卵时间,减少Gn用量,而不影响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体外受精(IVF)周期受精低下的原因及妊娠结局.方法 观察IVF受精低下83周期(受精低下组),以同期受精正常的1,717个IVF周期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卵裂率、优质胚胎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同时观察不同促排方案对受精低下的影响.结果 两组不同促排方案的受精低下比率无显著差异(P〉0.05);卵裂率、优质胚胎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也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促排卵方案不是影响受精低下的因素,受精低下周期中获得的胚胎质量及发育潜能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延长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使用时间的控制性超促排卵(COH)方案对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IVF-ET)助孕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改良长方案336个周期和常规长方案358个周期,比较两种COH方案的促排卵药使用情况、激素变化及助孕结局。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不育年限、体重指数(BMI)无统计学差异(P〉0.05)。改良长方案组促性腺激素(Gn)使用天数与常规长方案无显著差异(P〉0.05),但Gn使用剂量较常规长方案组多,药费却显著低(P〈0.001)。改良长方案组基础和启动日的卵泡刺激素(FSH)和雌二醇(E2)高于常规长方案组(P〈0.01),启动日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的黄体生成素(LH)则显著低于常规长方案组(P〈0.01),两组HCG日E2无统计学差异(P〉0.05)。改良长方案组启动日窦卵泡数、获卵数、受精数、胚胎数均少于常规长方案,但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及活产率高于常规长方案组(P〈0.05),两组间优质胚胎数、移植胚胎数、早期流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延长GnRH—a使用时间方案(改良长方案)较常规长方案更有利于提高IVF-ET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及活产率,并减少促排卵药物的费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基因重组卵泡刺激素(rFSH)和尿卵泡刺激素(uFSH)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促排卵中的疗效。方法244例接受IVF和ICSI的不育患者,分为rFSH组103例、uFSH组141例,两组均采用黄体期长方案超促排卵。卵泡监测、取卵、IVF—ET按本中心常规进行。观察用药时间、剂量、费用,获卵数、卵裂率、优胚率、妊娠率及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等。结果rFSH组与uFSH组比较,使用FSH安瓿数显著减少(P〈0.05),但费用比uFSH高(P〈0.05),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雌二醇(E2)rFSH较uFSH高,但无显著差异。两组在获卵数、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和OHSS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uFSH和rFSH促排卵治疗同样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生长激素(GH)预处理对患者临床妊娠结局的影响,探讨GH对胚胎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在我中心行IVF助孕治疗、前一周期因无可用胚胎或胚胎质量差助孕失败的3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前一周期(自身对照周期)采用我中心常规促排方案(长方案或拮抗剂方案)进行,移植后未获得临床妊娠;第2周期(GH周期)促排前进行约4~6周的GH预处理后再次促排卵,促排卵期间GH维持原剂量持续至HCG日,取卵后行常规IVF或ICSI。比较前后两次促排卵周期的促排情况、获卵数、受精率、胚胎发育情况及临床妊娠率等。结果患者前后两次促排卵Gn用药总量、促排卵天数、HCG日子宫内膜厚度、获卵数及取消周期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GH周期中HCG日孕酮(P)水平[(3.31±1.46)nmol/L]显著低于自身对照周期[(2.51±1.14)nmol/L](P0.05)。前后两次促排卵周期的受精率、无可移植胚胎比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GH周期的正常受精率(67.48%vs.53.50%)、可用胚胎率(72.04%vs.38.26%)、优胚率(30.11%vs.15.44%)及临床妊娠率(43.48%vs.0)均显著高于自身对照周期(P0.05)。结论助孕治疗过程中,对于前一周期因胚胎质量不佳导致助孕失败的患者,在诱导排卵前给予GH预处理可以使部分患者的胚胎质量得到改善,提高临床妊娠率。但其具体机制及应用效果尚需更进一步的研究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男性乙肝病毒(HBV)携带者对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和常规体外受精(IVF)后胚胎结局的影响。方法根据男性血清乙肝表面抗原(HBsAg)是否阳性将359个ICSI周期和749个IVF周期分别分为两组:男性乙肝携带者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和早期流产率。结果ICSI周期男性乙肝携带者组和对照组的受精率(分别为73.9%,71.5%)、卵裂率(分别为95.8%,94.4%)、优质胚胎率(分别为47.3%,47.1%)、临床妊娠率(分别为51.9%,43.9%)和早期流产率(分别为14.3%,15.7%)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均〉0.05)。IVF周期男性乙肝携带者组和对照组的受精率(分别为7.07%,70.8%)、卵裂率(分别为94.2%,93.4%)、优质胚胎率(分别为43.6%,46.2%)、临床妊娠率(分别为39.0%,38.8%)和早期流产率(分别为14.0%,15.0%)比较,差异也无显著性意义(P〉均0.05)。结论男性乙肝携带者不影响行ICSI和IVF后的治疗结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IVF-ET促排卵过程中HCG日孕酮水平对IVF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5年4月我中心行IVF-ET助孕的1 611个周期,其中长方案IVF 1 264个周期,拮抗剂方案IVF 347个周期;两种方案的患者均根据HCG日孕酮(P)水平分为三组:A组P≤0.62nmol/L;B组0.62nmol/LP≤4.68nmol/L;C组P4.68nmol/L。比较各组间促排卵及妊娠结局。结果长方案与拮抗剂方案HCG日孕酮水平及HCG日孕酮4.68nmol/L的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无论是长方案还是拮抗剂方案,A组的14mm卵泡数、HCG日E2水平及获卵数均显著低于B组及C组(P0.001),而成熟卵率、受精率及优胚率各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种方案中,各组间临床妊娠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B组的活产率显著高于C组(P0.05)。结论长方案及拮抗剂方案HCG日孕酮升高的发生率相似;HCG日P水平过高或者过低都对IVF的妊娠结局有影响,过高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IVM)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中降低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风险的应用价值。方法51例IVF长方案超排卵过程中出现OHSS早期征象时,充分知情后按患者意愿分成两组,实验组为即刻停药并于当天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36h后取卵,改行卵母细胞IVM治疗的21个周期;对照组为继续按常规治疗的30个周期。比较两组促性腺激素(Gn)用药天数、用药量、受精率、周期取消率、临床妊娠率及OHSS发生率。结果两组年龄、不育年限、基础内分泌、受精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实验组的卵泡刺激素(FSH)总用量、FSH用药天数、获卵数、OHSS(中、重度)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并且实验组周期ET取消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IVF周期超排卵中,当出现OHSS早期征象时改行卵母细胞IVM可显著减少促排卵药物的使用量,降低OHSS的发生风险及周期移植取消率,同时获得较好的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寻卵巢储备降低患者最低有效剂量的曲普瑞林降调节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生殖中心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VF-ET/ICSI)治疗的卵巢储备降低患者112个周期资料。根据降调方案分为:A组曲普瑞林短方案共61个周期,B组0.03 mg曲普瑞林长方案共51个周期。比较A、B两组患者的促性腺激素(Gn)用量、获卵数、受精率、优质胚胎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等。结果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不育年限、体重指数、基础内分泌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Gn用药量明显少于B组,获卵数多于B组,但其优质胚胎率明显低于B组(P0.05),两者的受精率和可移植胚胎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妊娠率、流产率差别亦无显著性(P0.05)。结论 0.03 mg曲普瑞林长方案可作为卵巢储备降低患者的超排卵备选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GnRH—ant)方案中卵巢反应性的影响因素及其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分析因输卵管因素和(或)男方因素在我院生殖中心进行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VF/ICSI)助孕的患者共452个周期,按患者的卵巢反应性分为卵巢低反应组、正常反应组和高反应组,比较拮抗剂方案中患者的一般情况、内分泌激素水平、促性腺激素(Gn)用药时间和剂量、获卵数、受精率及临床妊娠结局,并分析上述因素与卵巢反应性的关系。结果(1)在卵巢低反应组、正常反应组和高反应组中,患者的年龄、基础卵泡刺激素(bFSH)水平、基础睾酮(T)水平、窦卵泡计数(AFC)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2)三组患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的雌二醇(E:)水平、Gn的用量、取卵数、移植数、冷冻数及流产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Gn的用药时间、子宫内膜厚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卵巢低反应组的临床妊娠率(30.28%)明显低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bFSH水平及总Gn用量与卵巢反应性呈负相关,取卵数与卵巢反应性呈正相关。结论拮抗剂方案中,卵巢反应性与患者的年龄、bFSH水平及Gn用量有关,对卵巢反应性进行评估应当结合患者的一般情况、超声学检查及内分泌特点等多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最佳获卵数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9月至2010年8月35岁以下行长方案IVF-ET治疗的544个获卵周期的资料。比较不同获卵数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临床妊娠率及并发症等指标的差异。结果不同获卵数各组间促性腺激素(Gn)刺激天数、Gn用量、卵裂率、优胚率无明显差别(P〉0.05),获卵数〉25个组受精率低于其他各组(P〈0.05)。随获卵数的增加,冷冻胚胎数、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血雌二醇(E2)值及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妊娠率随获卵数增加逐渐增加,当获卵数〉15个,临床妊娠率较前下降,累积妊娠率随获卵数增加而增加,当获卵数〉25个,临床妊娠率和累积妊娠率明显下降。结论获得适量的卵有利于获得较满意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口服避孕药(OC)妈富隆预处理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降调节长方案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011年10月至2012年12月IVF患者450例,其中OC组193例服用妈富隆,于月经周期第21天开始GnRH-a降调节治疗,对照组257例自发排卵后一周同法治疗,比较两组促排卵过程及第一次胚胎移植(鲜胚或冻融胚胎)结局。结果 OC组与对照组在降调节时间、促性腺激素(Gn)用药天数、Gn用药量、获卵数、2PN受精率、优胚率、平均移植胚胎数、宫外孕率、流产率、卵巢囊肿及OHSS发生率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OC组HCG日血清LH水平、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活产率低于对照组(P0.05)。冻融胚胎移植周期OC组与对照组在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平均移植胚胎数、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宫外孕率、流产率、活产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GnRH-a降调节长方案使用OC预处理可能通过影响子宫内膜厚度降低鲜胚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似乎不影响冻融胚胎移植周期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控制性超促排卵(COH)下多囊卵巢综合征(PC()S)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凝血因子Ⅷ(FⅧ)、凝血因子X(FX)和D-D二聚体与对照组有何差异,以及这些指标对移植成功率、妊娠结局有无影响。方法选择30例因排卵障碍需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治疗的PCOS患者,同期选择67例因输卵管因素接受IVF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标准长方案促排卵,于完全降调节日、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取卵后第3天(移植日)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检测HCY、D-D二聚体、FⅢ和FX水平。结果两组间体重指数(BMI)、移植胚胎数、移植日内膜厚度、胚胎着床率以及临床妊娠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C()S组平均年龄和正常受精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基础睾酮、基础雄烯二酮、LH/FSH比率、直径大于1 4 mm卵泡数、获卵数、优质胚胎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完全降调节后,PCOS组除FX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间HCY、FⅧ、D-D二聚体以及激素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HCG日,PCOS组FX和雌二酵(E_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移植日,PC()S组FⅧ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FX和E_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长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垂体降调后促性腺激素(Gn)启动时间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6月本院生殖中心776个长方案IVF/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新鲜移植周期的临床资料,按照Gn前垂体降调节的时间分为:A组8~10d,B组11~12d,C组13~15d,D组16~18d,比较各组的临床结局。结果四组间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启动日A组雌二醇(E2)水平为(57.36±52.79)pmol/L,显著低于C、D组[(79.45±62.23)pmol/L、(85.56±74.07)pmol/L],(P0.05),A组黄体生成素(LH)为(1.85±1.36)IU/L,显著低于C组(2.16±1.11)IU/L,(P0.05);从A组到D组Gn用量分别为(28.58±8.25)支、(27.66±7.16)支、(27.30±8.23)支、(27.19±9.26)支和使用时间分别为(11.19±3.34)d、(10.99±1.58)d、(10.81±1.64)d、(10.90±1.99)d,有逐渐减少趋势,但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A组LH水平(1.48±1.21)IU/L显著低于B、C、D组[(1.82±1.53)IU/L、(1.91±1.29)IU/L、(2.27±1.62)IU/L],(P0.05);A组孕酮(P)为(8.85±5.93)pmol/L,则显著高于其它3组[(6.32±3.67)pmol/L、(6.20±3.73)pmol/L、(5.53±3.23)pmol/L),(P0.05);四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42.37%、45.24%、52.16%和48.18%;胚胎种植率分别为25.19%、27.91%、33.06%、30.54%,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早期流产率分别为12.0%、13.16%、7.42%和1.89%,B组显著高于C、D组(P0.05)。结论在长效GnRH-a长方案控制性超排卵周期中,垂体降调节时间对妊娠结局有一定影响,适当延迟Gn启动时间(≥13d)有提高IVF临床妊娠率及种植率的趋势,并可降低早期流产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控制性卵巢刺激(COS)过程中不同时间点血清孕酮(P)水平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结局的预测价值以及血清P水平影响IVF-ET妊娠率的机制。方法选择采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长方案治疗的17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检测COS前1d、COS第4天、第6~7天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4个时间点的血清P值,应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曲线)分析血清P值对助孕治疗结局的预测价值,根据ROC曲线设定一个血清P的临界值,观察≥临界值组和临界值组的各项临床指标,分析血清P水平通过何种途径影响助孕治疗的结局。结果COS前1d、COS第4天、第6~7天和HCG注射日4个时间点P值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37(P=0.398)、0.540(P=0.363)、0.629(P=0.025)、0.635(P=0.002)。HCG日P=7.925nmol/L时,预测助孕治疗结局的灵敏度是40.0%,特异度是78.8%。P≥7.925nmol/L组子宫内膜厚度小于P7.925nmol/L组(P0.05),两组间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HCG注射日P水平升高(P≥7.925nmol/L)导致IVF-ET妊娠率下降。HCG日P水平升高对卵母细胞质量、胚胎质量没有影响,可能通过影响子宫内膜的容受性而影响助孕治疗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