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探讨持续性血液净化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及炎性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3年2月于本院进行常规治疗的2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为对照组,同时期采用常规治疗加持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26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1、3d血清RAAS及炎性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3d血清RAAS及炎性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持续性血液净化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RAAS及炎性指标的影响较为明显,可有效促进上述指标的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炎症因子表达及肝肾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60例为观察对象。另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人60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血浆RAAS相关指标水平、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血清肝肾功能指标水平,并进行比较,同时予以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肾素(Renin)、醛固酮(ALD)、血管紧张素Ⅱ(Ang-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IL-10以及肝肾功能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浆Renin、ALD、Ang-Ⅱ与CRP、IL-6、IL-10、碱性磷酸酶(ALP)、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尿酸(UA)均成正相关(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APACHEⅡ评分仍高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存在明显的RAAS活性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短时间断血液滤过(ISVVH)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治疗患者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16例SAP患者行ISVVH治疗(ISVVH组),同期16例SAP患者未行ISVVH治疗(对照组)。测定及比较两组患者在入院时、治疗1、2、3、7d抗炎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和促炎细胞因子(IL-1ra、IL-4、IL-10)值。结果ISVVH组14例治愈出院,2例死亡;对照组11例治愈出院,5例死亡。两组抗、促炎细胞因子在治疗1、2、3、7d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IL-1ra值在治疗1d后比较除外)。结论SAP患者采用ISVVH治疗,能有效改善体内炎性细胞因子的平衡,提高早期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早期肠内营养运用于急性胰腺炎重症患者改善炎性细胞因子和免疫能力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入该院患有急性重症胰腺炎的86例患者,将其分对照组、实验组各43例,对照组施行肠外营养,实验组施行早期肠内营养。经炎性细胞因子、血清、免疫能力等各项指标检测后,评估、判别两组病情归转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后病例样本的各炎性因子指标量少于对照组(P <0.05)。此外,实验组各免疫能力指标优越于对照组(P <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能减轻急性重度胰腺炎的炎性症状,增强病人免疫机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重症胰腺炎(sAP)患者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8(IL-8)、自细胞介素-6(IL-6)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动态变化,评价其作为SAP预测指标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07年11月~2008年8月就诊于自治区人民医院胰腺外科的急性胰腺炎患者,包括15例重症胰腺炎患者(SAP组)和30例轻型急性胰腺炎患者(AP组),同时选取20例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组。于治疗前后分别取患者静脉血5ml,分离血清,并分别测定AP组、SAP组及正常对照组治疗前后TNF-α、IL-8、IL-6、CRP水平。结果:治疗前,SAP组TNF-α、IL-8、IL-6及CRP较AP组和正常对照组均有显著增高(P〈0.05);治疗后,SAP组IL-6及CRP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P〈0.05),而TNF-α和IL-8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IL-6及CRP可能能够早期预测急性重症胰腺炎预后,并能够在-定程度上反映出疾病的严重程度,同时有助于临床疗效的判断。而TNF-α和IL-8在预测及反映疾病严重程度和临床疗效判断方面仍需要进-步证实。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重症胰腺炎(sAP)患者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8(IL-8)、自细胞介素-6(IL-6)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动态变化,评价其作为SAP预测指标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07年11月~2008年8月就诊于自治区人民医院胰腺外科的急性胰腺炎患者,包括15例重症胰腺炎患者(SAP组)和30例轻型急性胰腺炎患者(AP组),同时选取20例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组。于治疗前后分别取患者静脉血5ml,分离血清,并分别测定AP组、SAP组及正常对照组治疗前后TNF-α、IL-8、IL-6、CRP水平。结果:治疗前,SAP组TNF-α、IL-8、IL-6及CRP较AP组和正常对照组均有显著增高(P〈0.05);治疗后,SAP组IL-6及CRP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P〈0.05),而TNF-α和IL-8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IL-6及CRP可能能够早期预测急性重症胰腺炎预后,并能够在-定程度上反映出疾病的严重程度,同时有助于临床疗效的判断。而TNF-α和IL-8在预测及反映疾病严重程度和临床疗效判断方面仍需要进-步证实。  相似文献   

7.
目的动态观察乌司他丁对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患者血清前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6的水平的影响及治疗机制。方法随机将78例SAP患者分成乌司他丁治疗组及非乌司他丁治疗组;在患者入院24h内以及治疗7d后检测其血清中TNF—α、IL-6水平。结果SAP患者TNF—α、IL-6较健康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7d后两组SAP患者TNF—α、IL-6均降低(P〈0.05),但乌司他丁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降低SAP患者前炎症性细胞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该院住院治疗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接受基础治疗的同时接受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对照组接受基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主要症状、指标恢复正常时间及治疗有效率的差异。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3和7 d时各RAAS指标和各炎症因子的差异。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腹痛、恶心、C反应蛋白(CRP)、血清淀粉酶(AMS)恢复正常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总的有效率(31例,91.18%)高于对照组(21例,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在治疗后各RAAS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治疗组在治疗后1和3 d时的血管紧张素Ⅰ、血管紧张素Ⅱ、肾素、醛固酮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在治疗后各炎症因子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治疗组在治疗后1、3和7 d时的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CR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在治疗后1和3 d时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在改善RAAS和炎症因子激活以及疗效方面均优于基础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赤芍煎剂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相关腹腔内高压(IAH)的疗效及其抗炎机制。方法:完全随机将39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19例)和赤芍煎剂治疗组(20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0、1、7、14d)腹腔内压力(IAP)、血清TNF-α及IL-6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IAP、血清TNF.仪及IL-6水平较入院时下降,其中以赤芍煎剂治疗组下降最明显(P〈0.05);结论:赤芍煎剂可能通过清除血清炎性介质而明显降低SAP患者腹腔内压力。  相似文献   

10.
董为民 《广西医学》2014,(3):294-296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 AP )患者血液 D-二聚体及炎性因子的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急性胰腺炎患者107例,其中44例为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患者,63例为轻症急性胰腺炎( MAP)患者,检测其治疗前后血清D-二聚体、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与121例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SAP组、MAP组的D-二聚体、IL-6和CRP水平均明显升高( P<0.05);SAP组的D-二聚体、IL-6和CRP水平均高于MAP组(P<0.05);107例患者治疗后上述指标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血清D-二聚体、IL-6和CRP水平对AP的诊断及严重程度的预测、临床疗效的评价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1.
杨宁梅  申艳玲  王丽  李雪梅 《海南医学》2013,24(24):3616-3618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机体综合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南充市中心医院进行治疗的9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采用全胃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则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将两组患者干预前与干预后1周、2周的免疫状态指标、营养状态指标及炎性状态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干预后1周、2周的免疫状态指标、营养状态指标及炎性状态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对照组干预后2周明显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机体综合状态的影响更为积极,有助于控制患者的炎性状态及调整机体免疫、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症胰腺炎患者应用奥美拉唑联合生长抑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86例重症胰腺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奥美拉唑联合生长抑素,疗程7 d,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各项指标恢复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3.0%(40/43),显著高于对照组72.1%(31/4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肠道恢复时间、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血尿淀粉酶、等指标恢复至正常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死亡率也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联合生长抑素治疗重症胰腺炎患者有效率高,症状改善明显,缩短治疗时间,并发症少,死亡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食管癌患者围术期肿瘤标志物、疼痛与炎性应激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于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48例食管癌患者为观察纽,并选同期的48例同龄健康人员为对照组,然后将观察组手术前1d和手术后1、3、7、14d的血清肿瘤标志物、疼痛与炎性应激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前1d及术后1、3、7、14d的血清肿瘤标志物均高于对照组,但术后3、7、14d均低于本组术前及术后1d,同时观察组术前至术后1、3、7d的血清疼痛与炎性应激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4d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围术期肿瘤标志物、疼痛与炎性应激指标变化较大,肿瘤标志物持续降低,疼痛与炎性应激则先升后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观察前列地尔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多项血小板及胃肠激素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2011年7月-2013年4月6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方案组)33例和观察组(前列地尔组)33例,然后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小板活化指标及参数、胃肠激素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第5天及第10天的血小板活化指标均低于对照组,血小板参数及胃肠激素指标的变化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前列地尔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多项血小板及胃肠激素指标的影响更为积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3月~2014年2月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0例,根据营养支持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27例采用传统方法鼻饲流质,观察组43例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比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营养状况指标: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和球蛋白(GLO)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前各营养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Hb显著降低(P〈0.05),PA、ALB和GLO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治疗后PA、Hb和GLO均显著降低(P〈0.05),ALB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PA、GLO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ALB和Hb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7.9%(12/4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1.5%(22/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以较好地维持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机体营养状况,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张宪华  陈伟峰  王滨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4,(12):1642-1643,1647
目的:研究分析前列地尔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热休克蛋白(HSP)、白介素(IL)及凝血指标的影响程度。方法:选取于本院进行诊治的4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组)24例和观察组(常规治疗加前列地尔组)24例,然后将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7d及10d的血清HMGB1、HSP、IL及血小板参数、活化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3、7d及10d的血清HMGB1、HSP70、HSP27、IL-6及IL-8水平均明显地低于对照组,血小板参数及活化指标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HMGB1、HSP、IL及凝血指标的影响较大,因此对疾病的控制效果相对更好。  相似文献   

17.
黄为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4,(7):940-942,946
目的:研究腹腔镜肝癌根治术对患者疼痛应激、胶原蛋白及其代谢产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3年12月于本院进行肝癌根治术的8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开腹手术组,41例)和观察组(腹腔镜手术组,41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1d及术后1、3、7d的血清疼痛应激、胶原蛋白及其代谢产物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术后1、3、7d的血清疼痛应激、胶原蛋白及其代谢产物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术后1d的血清疼痛应激指标明显高于本组其他时间点的检测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腹腔镜肝癌根治术对患者疼痛应激、胶原蛋白及其代谢产物的影响优于开腹手术,患者受到的手术创伤较小,且恢复较快。  相似文献   

18.
赵胜权 《中国医药导报》2012,9(33):77-78,81
目的探讨奥曲肽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氧代谢及红细胞多项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06年4月~2012年4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5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和观察组(加用奥曲肽组)每组各26例,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4 d的氧代谢指标和红细胞刚性、电泳、变形及聚集指数、免疫黏附指标进行检测及比较。结果治疗后2、4 d观察组的氧代谢指标和红细胞刚性、电泳、变形及聚集指数、免疫黏附指标改善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奥曲肽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氧代谢及红细胞多项指标的影响明显,可以肯定其在本病治疗中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手术时机探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任开文  康忠 《西部医学》2009,21(9):1527-1528,1530
目的探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最佳手术时机。方法分析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10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发病距手术时间≤72h的患者56例设为观察组,发病距手术时问:〉72h的患者50例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平均手术时间、中转开腹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疼痛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等观察指标。结果观察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疼痛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中转开腹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LC宜及早施行,最好在发病72h以内,只要掌握正确时机,适时中转手术,急性结石性胆囊炎LC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