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研究介入栓塞(Interventional Embolization,IE)治疗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I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治疗的IA患者106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IE组(n=53例)与对照组(n=53例),两组基线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IE组行IE治疗,对照组行显微外科夹闭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监护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术前及术后3d脑脊液内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ET-1(内皮素-1)、IL-1(白介素-1)及IL-6(白介素-6)水平,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IE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监护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小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d,IE组脑脊液TNF-α、ET-1、IL-1及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IE组治疗总有效率(86.79%)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90.57%)无统计学差异(P0.05)。IE组术后并发症发病率(13.21%)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病率(11.32%)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IE治疗IA可达到显微外科夹闭术相近的疗效,且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低,值得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2.
马莉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3,(11):1579-1581,1584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气雾剂对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者血清IgE、白介素-4(IL-4)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0例小儿CV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两组均吸入布地奈德气雾剂,研究组另行孟鲁司特钠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和第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变化。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gE、IL-4和TNF—α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IgE、IL-4和TNF—α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研究组治疗后血清IgE、IL-4和TNF—α水平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VC、FEV1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研究组治疗后FVC、FEVl改善更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血清IgE、IL-4和TNF—α水平与FVC、FEVl间呈正相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气雾剂对小儿CVA患者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干预血清炎性因子IgE、IL-4和TNF—α的释放,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介入治疗时机及预后思路。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4年10月间诊治的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50例,将血管内治疗距发病时间不足3天的30例患者作为早期介入治疗组,即观察组,将时间超过3天的20例患者作为晚期介入治疗组,即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栓塞程度及预后情况。结果:在栓塞情况对比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治疗后预后情况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颅内压动脉瘤破裂出血的介入治疗最佳时机应该为早期介入,这样不仅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栓塞情况,而且还能提高预后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介入治疗时机及预后思路。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4年10月间诊治的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50例,将血管内治疗距发病时间不足3天的30例患者作为早期介入治疗组,即观察组,将时间超过3天的20例患者作为晚期介入治疗组,即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栓塞程度及预后情况。结果:在栓塞情况对比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预后情况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压动脉瘤破裂出血的介入治疗最佳时机应该为早期介入,这样不仅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栓塞情况,而且还能提高预后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在溃疡性结肠炎(UC)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HSA)检测46例UC患者及2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TNF—α、IL-1β含量。结果UC患者血清TNF—α、IL—1β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UC患者血清TNF—α、IL-1β水平重度组高中度组,中度组高于轻度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0.01)。结论TNF-α、IL-1β参与了UC发病过程,并可作为临床判断疾病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李淑岷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2):95-95,107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中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浓度变化及其与分期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80例COPD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急性加重期40例,缓解期40例)及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中IL-6、IL-8、TNF—α水平,并作组间比较,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志。结果:COPD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患者IL-6、IL-8、TNF—α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COPD急性加重期IL-6、IL-8、TNF—α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患者(P〈0.05)。结论:IL-6、IL-8、TNF—α共同参与气道炎症反应,其水平的检测对于了解病情、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骨肽注射液对四肢骨折患者血清骨代谢及炎性状态的影响。方法:将184例四肢骨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载骨肽注射液。纳入同时期健康人群8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正常对照组与四肢骨折患者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BGP)、I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CP)、总骨工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otal-PIN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8特殊序列(B—CTX)水平差异;比较治疗前后对照组和观察组间血清骨代谢指标水平差异和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1(IL-1)、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差异。结果:四肢骨折患者血清骨代谢指标BALP、BGP、PICP明显低于正常人群,而Toral—PINP、8-CTX水平则高于正常人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28d后观察组血清BALP、BGP、PICP高于对照组,而Toral—PINP、f3-CTX水平则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炎症因子CRP、IL-1、IL-6、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而IL-2则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肽注射液能调节四肢骨折患者血清骨代谢指标,改善机体炎性状态,有利于骨折的愈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盐酸纳洛酮对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IL-6、TNF—α与CRP水平的影响。方法7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按常规治疗病毒性脑炎患儿。对照组不加用盐酸纳洛酮。观察组加用盐酸纳洛酮。观察并比较两组病毒性脑炎患儿的疗效及两组患者脑脊液IL-6、TNF—α与CRP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43%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能明显改善病毒性脑炎患儿的IL-6、TNF-α与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盐酸纳洛酮治疗病毒性脑炎疗效可靠,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IL-6、TNF-α与CRP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苓桂术甘汤对慢性心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大鼠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IL-1β)的影响。方法采用冠状动脉结扎法复制CHF大鼠模型,于模型复制后第7周将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卡托普利组,苓桂术甘汤小(4.29g/kg)、中(21.45g/kg)、大(42.90g/kg)剂量组,另设假术组,分别灌胃给药,连续给药4周后,腹主动脉采血,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AngⅡ、ET-1、TNF—α和IL-1β水平。结果苓桂术甘汤小、中、大剂量组与卡托普利组AngⅡ、ET-1、TNF—α和IL-1β水平显著下降,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苓桂术甘汤大剂量组TNF—α、IL-1β水平显著低于卡托普利组(P〈0.05)。结论苓桂术甘汤能明显降低CHF大鼠血清AngⅡ、ET-1、TNF—α和IL-1β水平,该方阻抑CHF大鼠心室重构,改善CHF大鼠心脏舒缩性能作用与其抑制神经内分泌及细胞因子过度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白爱国 《中原医刊》2011,(19):43-44
目的研究脑出血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变化及其与出血量、预后的关系。方法分别测定60例脑出血患者和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IL-6、IL-8及TNF-α含量,观察比较脑出血患者在不同出血量(小、中、大量)时的含量变化,同时对出院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评定,观察IL-6、IL-8及TNF—α含量水平对脑出血预后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脑出血组血清IL-6、IL-8及TNF—α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患者大量、中量组的IL-6、IL-8及TNF—α含量显著高于小量组(P〈0.05);大量组的IL-6、IL-8及TNF—α含量显著高于中量组(P〈0.05)。脑出血患者血清中IL-6、IL-8及TNF-α含量越高,NDS越高。结论血清中IL-6、IL-8及TNF-α含量的测定可能反映脑出血患者的出血量,还可以预测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间接脑血管重建手术与血管内栓塞治疗烟雾病相关性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对比效果。方法将60例烟雾病相关性颅内动脉瘤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都采用间接脑血管重建手术,观察组患者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3.3%(P<0.05)。两组治疗前Barthel指数与CSS指数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对比有差异(P<0.05)。观察组的总体生存期与1年生存率稍高于对照组,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间接脑血管重建手术,血管内栓塞治疗烟雾病颅内血流相关性动脉瘤能提高治疗疗效,改善生存质量,安全性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显微外科手术和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疗效和相关并发症。方法对62例64个颅内动脉瘤外科治疗,其中行显微手术瘤颈夹闭34例,血管内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栓塞治疗28例;对两组疗效和并发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微手术组:33例成功夹闭瘤颈(其中2例分离瘤颈时动脉瘤破裂),1例合并脑内血肿在清除血肿后急性脑膨出未能显露动脉瘤;手术相关并发症4例,死亡2例。31例术后两周复查血管造影,动脉瘤完全夹闭83.9%(26/31)。血管内栓塞组:动脉瘤完全闭塞70.0%(21/30);血管内栓塞相关并发症2例,无死亡。结论显微手术和血管内栓塞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有效方法,二者互有优缺点,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13.
栓塞治疗脑动脉瘤术中并发症的原因分析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颅内脑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术中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提高脑动脉瘤栓塞治疗的成功率。方法:自2002年9月至2008年10月,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276例。其中,电解弹簧圈(GDC、EDC)栓塞122例,水解弹簧圈(Mi—croPlex、HydroCoil)栓塞110俐,两种弹簧固混合栓塞44例。相对宽颈动脉瘤采用双傲导管技术栓塞4例,球囊辅助(Remodeling)技术栓塞12例。结果:术中发生并发症12例,其中动脉瘤破裂出血6例,血栓形成2例,弹簧圈脱出2例,严重脑血管痉挛2例。影像上致密栓塞226例,栓塞90%以上38例,栓塞80%以上12例。12例并发症患者中2例轻度瘫痪,1俐重残,2例死亡。结论:CTA结合DSA可增加硕内脑动脉瘤的检出率,有助于制定介入栓塞治疗的策略。规范操作可大大减少术中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脑动脉瘤栓塞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康艾注射液联合介入化疗栓塞对晚期肝癌患者凝血功能及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晚期肝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采用介入化疗栓塞治疗,观察组30例采用康艾注射液联合介入化疗栓塞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甲胎蛋白(AFP)阳性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GEF水平在治疗3d后均迅速升高,然后呈下降趋势,在治疗7d后观察组明显下降至治疗前水平,而对照组仍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白细胞下降、血红蛋白下降、胆红素升高、肝功能损害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艾注射液联合介入化疗栓塞术治疗晚期肝癌能有效缓解病情,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提高介入化疗栓塞术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颅内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的介入栓塞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颅内大脑中脑动脉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显微镜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与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比较两组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Hunt-Hess分级及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Hunt-Hess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GO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出血破入脑室的比例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32.50%(P〈0.05)。结论血管内介入栓塞的手术效果优于颅内动脉瘤夹闭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内皮素1(ET-1)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50例,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般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予以静脉滴注。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变(P〈0.05)。两组患者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症状。治疗2周时,两组患者血清hs—CRP、ET-1、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且观察组血清hs—CRP、ET-1、TNF-α水平分别为(4.51±1.93)mg/L、(74.13±25.38)ng/L、(1.17±0.83)μg/L,分别低于对照组的(6.04±2.17)mg/L、(84.76±25.51)ng/L、(2.03±0.94)I.L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可以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hs—CRP、ET-1及TNF-α水平。  相似文献   

17.
李长茂 《中外医疗》2013,(12):33-34
目的探讨新型颅内支架Solitaire辅助弹簧圈拴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4月该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37例为治疗组,采用Solitaire支架辅助弹簧圈拴塞术治疗,另选之前采用传统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的3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手术前后的影像学评价和出院时的格拉斯哥(GCS)评分。结果两组手术均获成功。①按Paymond标准,治疗组术后完全栓塞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瘤颈残留率、不完全栓塞率低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GCS评分平均(5.12±1.0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GCS评分平均(3.84±1.17)分(P<0.05)。结论 Solitaire支架辅助弹簧圈拴塞术是治疗宽颈或相对宽颈颅内动脉瘤的安全有效方案,优于传统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床突旁动脉瘤的治疗策略,评价显微外科手术及血管内介入治疗床突旁动脉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床突旁动脉瘤病例,共检出床突旁动脉瘤30个,其中Barami分型Ⅰa型4个,Ⅰb型5个,Ⅱ型13个,Ⅲa型4个,Ⅲb型1个,Ⅳ型3个。15例患者行显微手术治疗,共处理床突旁动脉瘤17个,其中有3例采用血管搭桥+动脉瘤旷置术。13例患者行血管内介入治疗(1例复发后改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其中3例患者采用球囊辅助栓塞,3例患者采用支架辅助栓塞。结果:28例患者共处理床突旁动脉瘤30个。15例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患者,术后出现视力下降1例,术后10 d突发意识不清死亡1例;13例血管内介入治疗患者,术后脑血管痉挛、脑梗死、对侧肢体轻瘫1例,2例患者出现交通性脑积水,行分流术后好转。术后复查造影19例,10例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组患者中夹闭完全9例,9例血管内介入治疗组患者中弹簧圈完全栓塞7例,1例支架辅助栓塞后12个月动脉瘤复发增大,改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双侧大脑前动脉吻合,动脉瘤旷置术。28例患者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 GOS)5分18例,4分8例,3分1例,0分1例。结论:选择合适的病例,显微外科手术及血管内介入治疗床突旁动脉瘤均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对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中脑保护作用机制及预后改善效果。方法选择驻马店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47例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22例)和观察组(25例)。全部患者给予脱水、止血、抗炎、营养神经、亚低温脑保护或神经外科手术等治疗措施。观察组患者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予以静脉滴注100 mg神经节苷脂钠+250 mL等渗盐水,每日1次,14 d后用量减少至40 mg,每日1次,疗程为3周。对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7、14、21 d的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内皮素1(ET-1)、血浆神经肽Y(NPY)、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进行检测分析,并对全部患者进行3个月的电话及门诊随访,对2组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3、7、14、21 d血TNF-α、ET-1、NPY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CGRP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3、7、14、21 d血TNF-α、ET-1、NPY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CG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在脱水降颅压、外科手术等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神经节苷脂钠能够产生明显的脑保护效果,并使患者预后情况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管栓塞术治疗颅内多发性动脉瘤的诊疗经验.方法 对26例颅内多发性动脉瘤(60个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行3D-DSA检查并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结果 术中无动脉瘤破裂,术后病人住院天数10~20日.术后疗效依照GOS评分为优良19例,轻残4例,重残2例,死亡1例,因动脉瘤夹闭术后继发同侧大片脑梗塞死亡.术后6个月,23例遵医嘱行DSA复查均未见动脉瘤复发及新生动脉瘤,2例病人未随访.结论 3D-DSA检查可有效检出颅内多发性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多发性动脉瘤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