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红素氧合酶(HO)和内源性一氧化碳(CO)在早期自然流产患者绒毛和蜕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0例正常早孕和30例早期自然流产(SA)患者绒毛和蜕膜组织HO-1、HO-2的表达,双波长定量的方法测定两组碳氧血红蛋白(COHb)水平.结果 HO-1蛋白主要定位于蜕膜上皮细胞、蜕膜细胞、绒毛滋养层细胞和绒毛间质,HO-2蛋白主要定位于蜕膜上皮细胞、蜕膜细胞、绒毛滋养层细胞、绒毛间质和血管内皮细胞.SA组绒毛滋养细胞、绒毛间质HO-1、HO-2表达的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早孕组(P<0.01);SA组绒毛血管内皮细胞及蜕膜细胞、蜕膜血管内皮细胞HO-2表达的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早孕组(P<0.05);两组蜕膜腺上皮细胞HO-2的表达及HO-1在蜕膜组织的表达均无显著差异(P>0.05);SA组绒毛和蜕膜组织中的COHb含量明显低于正常早孕组(P<0.01,P<0.05).结论 HO-CO在母胎界面表达水平降低可能与早期自然流产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正常妊娠模型小鼠CBA×BALB/c与自然流产模型小鼠CBA×DBA/2某些生物学特性对比研究,探讨胎盘单位免疫异常、细胞增生和凋亡失衡以及细胞的识别和黏附能力下降或缺陷等与原因不明自然流产之间的关系。方法建立正常妊娠小鼠模型CBA×BALB/c和自然流产小鼠模型CBA×DBA/2;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模型绒毛滋养层和蜕膜组织中细胞因子与受体【(肿瘤坏死因子-a(TNF—a)及其受体(TNFR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凋亡调控蛋白Bcl-2、Bax、Fas、FasL和细胞增殖与黏附相关蛋白PCNA、OPN、Survivin)的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ABC—ELISA)测定两组模型血清sTNFR的表达,采用DNA缺口原位末端标记技术(TUNEL)测定两组模型绒毛滋养层和蜕膜组织细胞凋亡。结果自然流产模型蜕膜组织中TNF—a、MCP-1和TNFR1均显著高于正常妊娠模型,血清sTNFR亦显著高于正常妊娠模型;绒毛滋养层和蜕膜组织中细胞凋亡指数自然流产模型明最高于正常妊娠模型;自然流产模型绒毛滋养层和蜕膜组织中PCNA、OPN和Survivin表达均低于正常妊娠模型。结论原因不明自然流产的发生与胎盘单位免疫异常、细胞的增生和凋亡失衡以及细胞的识别和黏附能力下降缺陷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自然流产模型小鼠绒毛滋养层细胞凋亡异常与自然流产的关系。方法建立正常妊娠模型CBAXBALB/c和自然流产模型CBAXDBA/2。采用DNA缺口原位末端标记技术(TUNEL)测定两组模型孕13 d绒毛滋养层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测定两组模型孕13 d绒毛组织Bcl-2、Bax、Fas、FasL 4种凋亡调控蛋白的表达,并以MBIS-2000医用彩色病理图像免疫组织化学测量系统对其表达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用平均灰度值表示。结果自然流产模型小鼠绒毛滋养层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高于正常妊娠模型(P<0.01)。Bax表达亦高于正常妊娠模型(P<0.05);FasL表达低于正常妊娠模型(P<0.01);Fas和Bcl-2表达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早孕期绒毛滋养层细胞凋亡异常是自然流产机制之一,Bcl-2/Bax,Fas/FasL途径可能是诱导早孕期绒毛滋养层细胞凋亡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正常妊娠和自然流产小鼠模型蜕膜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细胞增殖标记物Ki-67和凋亡蛋白抑制因子suvivin的表达情况,探讨自然流产的发病机制。方法建立正常妊娠模型CBAXBALB/c和自然流产模型CBAXDBA/2。采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两组模型孕13d蜕膜细胞PCNA、Ki-67和suvivin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妊娠模型相比,自然流产模型蜕膜细胞PCNA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Ki-67和survivin表达降低非常显著(P〈0.01)。结论自然流产小鼠蜕膜细胞PCNA、Ki-67和survivin表达水平低下可能与自然流产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早期自然流产蜕膜组织细胞凋亡情况及与热休克蛋白70(HSP70)、P53表达的关系。方法采集20例正常早孕人工流产和20例早期自然流产的蜕膜组织,应用末端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蜕膜组织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蜕膜组织中热休克蛋白70、P53的表达。结果(1)早期自然流产组蜕膜与正常早孕蜕膜组织相比,凋亡显著增加(P〈0.01);(2)蜕膜组织中HSP70、P53表达,自然流产组与正常早孕组相比显著增强(P〈0.01)。结论蜕膜组织凋亡过度可能为自然流产发生机制之一,蜕膜细胞凋亡的增多与P53表达上调具有一致性;HSP70不能抑制蜕膜细胞凋亡,可能对蜕膜细胞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早期胚胎停育(MA)胎盘绒毛滋养层细胞的病理学变化。方法选择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于河北石家庄第六医院门诊就诊的260例MA患者(孕周<12周)作为研究对象(MA组),选择该院自愿行人工流产的正常早孕孕妇(孕周<12周)作为对照组,共396例。取MA组及对照组患者的胎盘绒毛组织送至北京龙迈达科技公司制成组织阵列芯片,样本按≤25岁、26~30岁、31~34岁、≥35岁年龄区间分组,每组随机挑选10对(病例及对照)进行分析。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反映胎盘血管发生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反映滋养层细胞和间质细胞分布情况的细胞角蛋白(CK19)和波形蛋白(Vimentin)在MA组和对照组患者早孕绒毛滋养层细胞中的表达差异;通过Tunel法检测MA组和对照组患者早孕绒毛滋养层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早期MA组绒毛滋养层细胞中VEGF表达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而MA组绒毛滋养层细胞中CK19及Vimentin表达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MA组绒毛滋养层细胞的凋亡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胎盘绒毛滋养层细胞中VEGF的低表达及细胞凋亡指数的增加与胚胎停育发生密切相关,提示胎盘血管生成减少和滋养层细胞过度凋亡是造成早期胚胎停育的部分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正常妊娠与自然流产小鼠模型蜕膜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其受体1(TNFR1)和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sTNFR1)的表达,探讨其与不明原因自然流产的关系。方法建立正常妊娠小鼠模型CBA×BALB/C和自然流产模型CBA×DBA/2。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测定两组模型孕13 d蜕膜组织TNF-α、TNFR1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两组模型孕13 d血清sTNFR1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妊娠模型相比,自然流产模型蜕膜组织中TNF-α、TNFR1表达显著升高(P<0.01);血清sTNFR1表达水平也高于正常妊娠模型(P<0.05)。结论TNF-α、TNFR1、sTNFR1可能与自然流产的发生发展有关。某些病理情况引发的蜕膜TNF-α、TNFR1表达增加也许是自然流产发生的原因之一,sTNFR1水平升高可能对妊娠具有自我保护和自我稳定的生理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反复自然流产(RSA)患者和正常早孕妇女绒毛、蜕膜中生存素(survivin)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测定,探讨RSA患者的流产病因和胎盘的生长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0例RSA患者及20例对照组的绒毛和蜕膜组织中survivin、VEGF含量.结果 Survivin、VEGF在RSA患者孕早期绒毛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绒毛中survivin与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 (rs=0.268,P〈0.05);蜕膜中二者的表达无相关性(rs=0.091,P〉0.05).结论 在胚胎发育和胎盘形成过程中VEGF可能通过上调survivin,促进细胞增殖、血管形成和抗细胞凋亡的作用,参与胚胎着床、胎盘生长和浸润.VEGF、survivin的高表达可能导致了流产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蜕膜是胚泡植入后的子宫内膜,在雌激素、孕激素以及溶解的组织产物(如组织胺)等作用下形成的母面组织与胎儿面滋养层共同构成母胎界面。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人类早期妊娠的蜕膜中含有丰富的骨髓来源样细胞,蜕膜中的细胞均能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对胚胎在母体内免遭排异以及正常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三淋巴细胞与妊娠人子宫内膜内存在着较多的T淋巴细胞(包括辅助性T细胞及细胞毒/抑制性T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淋巴集合区,其中也含有许多大颗粒淋巴细胞(LGL)。从胚泡植入子立起,子宫内膜的淋巴细胞即重新组合,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兔妊娠早、中期滋养层细胞的形成、侵润及蜕膜区变化。方法 HE染色、碱性磷酸酶染色和过碘酸雪夫染色观察血管周变化,以细胞角蛋白7(CK7)抗体免疫组化标记滋养层细胞,观察滋养层细胞的行为。结果妊娠第7.5天出现着床点,第9天管周细胞发生蜕膜化,滋养层细胞开始向子宫间质侵润,第10.5天,管周蜕膜化细胞发生水肿,出现胎盘小叶,合胞体滋养层细胞增多,第12天,迷路下的子宫间质中滋养层细胞剧增,迷路下出现动脉血窦,蜕膜化细胞高度空泡化,第13天和14天动脉窦管腔扩大,第15天胎盘形成,胎盘下(连接区)全部被滋养层细胞侵润,第19天,滋养层细胞侵袭至子宫肌层和肌层动脉管壁。结论兔妊娠过程中,滋养层细胞以间质渗入、蜕膜细胞渗入、血管内逆行向上等多种方式并行向蜕膜区肌层血管进行侵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蜕膜巨噬细胞解偶联蛋白2(UCP2)表达、细胞内活性氧(ROS)、吞噬活性之间的关系及其在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磁珠法分离11例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和12例正常早孕妇女蜕膜巨噬细胞,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两组蜕膜巨噬细胞UCP2的表达、细胞内ROS水平;同时检测巨噬细胞吞噬活性。结果蜕膜巨噬细胞UCP2表达与细胞内ROS水平负相关(r=-0.572,P0.01),与巨噬细胞吞噬活性负相关(r=-0.462,P0.05)。与正常早孕妇女比较,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蜕膜巨噬细胞UCP2表达明显下降,细胞内ROS水平升高,其吞噬活性增强。结论UCP2通过控制巨噬细胞内ROS水平,调节细胞活性,在维持正常妊娠免疫耐受和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补肾中药对下丘脑泌乳素释放肽 (PrRP)mRNA及垂体、蜕膜、胎盘组织PrRP受体 (PrRP R)mRNA表达的影响。 方法  6 0只SD孕鼠于孕 6~ 8d皮下注射溴隐亭 ,致成大鼠流产模型后随机分为 5组 :A组为模型组 ,B~D组分别为模型加用中药、泌乳素 (PRL)及孕酮 (P) ,E组为正常妊娠。孕 12d处死大鼠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方法检测下丘脑PrRP及垂体、蜕膜、胎盘组织PrRP RmRNA表达。 结果 B组PrRPmRNA表达明显高于A组 (P <0 .0 5 ) ,与其他 3组则无明显差别 ;A组垂体PrRP RmRNA表达明显高于其他 4组 (P <0 .0 1) ,各组蜕膜及胎盘PrRP RmRNA表达无明显差异。 结论 补肾中药通过调节下丘脑PrRPmRNA及垂体PrRP RmRNA表达调节PRL合成及分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孕期蜕膜免疫细胞谱变化及稽留流产对妊娠免疫细胞谱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深圳中山泌尿外科医院收治的行人工流产的正常早孕患者(人工流产组,n=34),行清宫术的稽留流产患者(稽留流产组,n=17)及同期于本院IVF助孕成功的正常妇女(正常内膜组,n=27)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免疫组化及数字化分析系统定量检测正常妇女子宫内膜及流产组蜕膜组织中各免疫细胞的检测阳性率。结果早孕期妊娠前后的免疫细胞谱有如下改变:妊娠早期人工流产组蜕膜CD56+自然杀伤(NK)细胞、CD68+巨噬细胞、CD83+成熟树突状细胞数均显著高于正常内膜组(P<0.001),而CD8+T细胞、Foxp3+调节性T(Treg)细胞及CD1a+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在两组之间则无显著差异(P>0.05)。在不良妊娠结局稽留流产组患者蜕膜组织中CD68+巨噬细胞、CD8+T细胞及Foxp3+调节性T(Treg)细胞数均显著高于人工流产组(P<0.05),而CD56+自然杀伤(NK)细胞、CD83+成熟树突状细胞及CD1a+未成熟树突状细胞与人工流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早孕期蜕膜中NK细胞、巨噬细胞及成熟树突状细胞的适度增加有利于母胎免疫耐受的形成,但异常高表达的蜕膜巨噬细胞、CD8+T细胞及Foxp3+Treg细胞可能与不良妊娠结局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不明原因早期自然流产局部绒毛、蜕膜组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辅助性T细胞(Th1)/Th2型细胞因子的表达,进一步探讨不明原因早期自然流产发病机制。方法Th1/Th2型细胞因子分别以白细胞介素(IL)-2和IL-10为代表,采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方法对40例自然流产患者绒毛和蜕膜中iNOS、IL-2、IL-10的表达(试验组)进行检测,利用计算机CMIAS系统,表达指标以阳性数密度(N/S)计算,并与40例正常人工流产的绒毛和蜕膜组织(对照组)比较。结果试验组iNOS、IL-2、IL-10原位杂交显示绒毛、蜕膜组织分别为(0.082±0.026)、(0.0026±0.0007)、(0.036±0.011)vs(0.10±0.03)、0、(0.02±0.006),对照组分别为(0.022±0.007)、(0.0028±0.0007)、(0.042±0.011)vs(0.03±0.009)、0、(0.032±0.006);两组比较iNOS、IL-10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原位杂交结果一致。结论INOS和ThI/Th2型细胞因子与自然流产相关,可能是介导流产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从超微结构水平,比较口服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米索)与单独阴道放置米索终止妊娠后蜕膜及胎盘超微结构的改变。将12~22孕周要求终止妊娠的孕妇16例随机分为3组:组I(6例),口服米非司酮(50mg,2次/日×2天)后加服米索(0.2mg/4h);组I(5例),阴道单独置米索(0.2mg/12h),组II(5例)水囊引产作为正常对照。结果:组I与组I蜕膜及胎盘超微结构均有影响,其中,对蜕膜的影响组I较组II更为明显,对胎盘绒毛滋养细胞的影响组I较组I更显著。表明米非司酮终止妊娠主要通过对孕激素作用的阻断而直接影响蜕膜;米索阴道用药则可能主要通过影响子宫血供而使胎盘绒毛结构发生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