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总结 1979年 7月~ 1999年 9月经病理组织学确诊为视网膜母细胞瘤眼外蔓延患者 18例。眼外蔓延的发生率约占同期视网膜母细胞瘤的 2 0 %。其发生眼外蔓延与就诊时间早晚、病程长短和治疗是否及时有关。早期临床诊断比较困难 ,影像学检查对发现肿瘤眼外蔓延有帮助。视网膜母细胞瘤眼外蔓延的治疗主要是眶内容摘除术 ,术后联合应用化疗和放疗  相似文献   

2.
3.
作者复习了50例遗传性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的病历,以研究死亡原因和眼外笫二恶性瘤的发病率。这些患者第二肿瘤的发病率在10年时为6%,20年时为14%,30年时为14%。最初的研究认为,这些肿瘤由放射治疗引起,因为它们好发于接受较大放射量的区域。新的调查表明放疗不是唯一因素,因有14%的这类患者用外科手术治疗而未用放射治疗亦发生第二肿瘤。据新近对不用放射治疗或用放射治疗但肿瘤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影响视网膜母细胞瘤(RB)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 前瞻性系列病例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两步法检测31例手术摘除的RB患者标本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S-100蛋白的表达,Spin-病理图像分析仪计数每例1000个肿瘤细胞中NSE阳性的细胞数,对GFAP、S-100蛋白染色阳性的细胞进行定量,全部随访5~17年,采用Cox回归模型分别将性别、年龄、临床分期、分化类型、NSE计数、GFAP、S-100蛋白染色定量、治疗方法与预后进行分析;Spearman法分析等级相关因素,t检验用于两均数的比较.结果 (1)NSE在31例RB标本中均有不同程度表达,GFAP染色阳性19例,阳性率61.29%(19/31),S-100蛋白染色阳性18例,阳性率58.06%(18/31);NSE阳性数值越高、GFAP及S-100蛋白染色定量分级越高,预后越好(P=0.0361,0.0430,0.0477).(2)术后生存时间≥5年患者的NSE平均计数(324/1000)高于术后生存时间<5年患者的NSE平均计数(182/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02,P<0.01).(3)NSE计数与GFAP及S-100蛋白染色定量的结果密切相关(r=0.547,0.581).结论 (1)RB患者标本的NSE染色阳性瘤细胞计数值越高,生存率越高.(2)GFAP及S-100蛋白在RB中的表达与预后呈正相关.(3)NSE染色阳性细胞计数、GFAP、S-100蛋白染色分级可作为评估RB患者预后的组织学参数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视网膜母细胞瘤(Rb)眼球摘除后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义眼座Ⅰ期植入术的疗效.方法儿童Rb27例27眼眶内HA义眼座Ⅰ期植入.需要放疗者术后1月进行.结果术后义眼座活动度良好.并发症义眼座暴露2眼,睑球粘连1眼.结论Rb患儿眶内HA义眼座Ⅰ期植入有助于眼眶发育和美容.放疗者易发生睑球粘连.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视网膜母细胞瘤(Rb)眼球摘除后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义眼座I期植入术的疗效。方法 儿童Rb27例27眼眶内HA义眼座I期植入。需要放疗者术后1月进行。结果 术后义眼座活动度良好。并发症:义跟座暴露2眼,睑球粘连1眼。结论 Rb患儿眶内HA义眼座1期植入有助于眼眶发育和美容。放疗者易发生睑球粘连。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单眼视网膜母细胞瘤(RB)患者患眼肿瘤组织不同眼组织病理侵犯对生存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分析77例单眼RB行I期眼球摘除手术的患者随访观察资料。所有患者治疗后随访1周~89个月,平均随访时间49个月。采用复诊、电话问询及信访方式,随访了解患者的生存情况。应用Kaplan-Meier方法,分析视神经侵犯、脉络膜侵犯、脉络膜侵犯有无合并视神经侵犯以及眼前节受侵犯等眼肿瘤组织不同眼组织病理侵犯与患者生存率的相互关系。结果 2年后生存率保持在88.31%。视神经切面断端侵犯组生存率为16.67%,与其他不同程度视神经侵犯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51,18.42,18.42,14.39;P值均=0.000 0);大部分脉络膜侵犯合并巩膜内、外侵犯组生存率为60.00%,与无脉络膜侵犯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9,P=0.005 5);大部分脉络膜侵犯合并不同程度视神经侵犯组生存率为75.00%,与无脉络膜侵犯的视神经侵犯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5,P=0.039 3);巩膜及巩膜外侵犯合并视神经侵犯组生存率为60.00%,与无脉络膜侵犯的视神经侵犯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9,P=0.005 9);眼前节受侵犯组与眼前节未受侵犯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P=0.823 5)。结论 视神经切面断端侵犯是预后最差的病理因素,死亡风险最大;大部分脉络膜侵犯合并不同程度视神经侵犯者和巩膜侵犯者的预后相对较差;眼前节侵犯对预后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9.
李××女4岁2个月前,患儿母亲发现患儿左眼瞳孔区有黄白色反光。1个半月前,患儿曾从床上摔下,出现左眼红、恶心呕吐症状来我院诊治。周身一般状态良好,心肺无改变。血尿常规正常,心电、胸透正常。遮盖右眼时,左眼不能视物。眼压指  相似文献   

10.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及预后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视网膜母细胞瘤是儿童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生命。本文通过对55例视网膜母细胞瘤患2-22上的随访,对其性别,发病年龄、病程、临床分期,组织病理学及治疗等进行了统计学分析,探讨了影响预后的有关因素。  相似文献   

11.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病理改变与预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颖  肖利华  李光 《国际眼科杂志》2008,8(12):2503-2505
从病理学角度对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光镜、电镜、免疫组织化学和分子遗传学等方面简要阐述,并将这些病变特征与预后之间关系逐一分析,提出可能影响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生存时间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张士倩  万川 《国际眼科杂志》2009,9(11):2203-2204
目的:探讨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眼球摘除术后羟基磷灰石(hydroxyopatite,HA)眼座Ⅱ期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10例10眼眼球摘除术后HA义眼座Ⅱ期植入的临床效果。结果:术后随访1~3a,10例患者中8例患儿结膜创口I期愈合,有1例义眼台暴露,1例结膜肉芽肿。所有患者术后眼窝饱满,义眼活动度良好,外形得到较大改善。结论:RB眼球摘除术后Ⅱ期HA眼座植入可以很好地改善患儿外观,促进眶骨发育。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预后的相关病理因素,探讨评估患者预后的病理学指标.方法 对1995-2004年期间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经眼球摘除并病理确诊的125例视网膜母细胞瘤单眼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影响预后的病理因素.结果 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总体5年生存率为89%,单因素预后分析显示视神经断端浸润(χ2=114.150,P=0.000)、巩膜浸润(χ2=35.080,P=0.000)、眶组织浸润(χ2=28.765,P=0.000)、虹膜浸润(χ2=18.242,P=0.000)、睫状体浸润(χ2=11.495,P=0.001)和角膜浸润(χ2=10.240,P=0.001)为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视神经筛板后浸润(P=0.045,Wald值4.013)和视神经断端浸润(P=0.000,Wald值37.559)为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结论 视网膜母细胞瘤病理检查有广泛脉络膜浸润、巩膜浸润、眶组织浸润、视神经筛板后浸润和视神经断端浸润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陈××男3岁住院号299812 自1985年7月,发现左眼瞳孔区反黄光,当时由于患儿无任何不适,未引起重视,黄光反射逐渐明显。近半月来,左眼发红、畏光、流泪。于1986年9月30日入院。全身检查未见异常。右眼正常。遮盖右眼,左眼不能寻见物体。球结膜混合性充血,下方球结膜水肿,瘀血,角膜呈云雾状,前房极浅,可见黄绿色、颗粒状、类似前房积脓约2mm。瞳孔约7mm,对光反射消失。虹膜纹理不  相似文献   

15.
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其发病率约为1/15000~1/28000[1],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对RB的治疗仍以眼球摘除为主。近年来,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义眼座植入已广泛开展,但对RB患者术后是否植入义眼座尤其I期植入,一直存在很大争议。现将2000年1月~2005年5月间的21例RB眼球摘除术后I期植入HA义眼座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1例(21眼)RB患者,男13例,女8例,年龄6月~5岁,平均3.3岁。左眼12例,右眼9例。就诊原因:白瞳症14例,斜视6例,视力下降1例。所有患儿术前均经CT或…  相似文献   

16.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6年~2003年问收住院治疗的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17例(19只眼),均为经眼科检查及组织病理学切片检查确诊的病例。有关临床资料及预后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遗传性视网膜母细胞瘤是由于位于13号染色体长臂14区上的肿瘤抑制基因丢失或失活引起体细胞突变所致。。基因活性的缺失是造成视网膜母细胞瘤和其他肿瘤发生的因素^1,2化疗药物加局部加强疗法的开展使得我们治疗遗传性视网膜母细胞瘤的能力大大增强,从而挽救了先前不能保住的众多眼球^3-8开展此疗法的另一个好处在于我们还可以保住眼球的有用视力。但是由于多类型侵入性治疗的介入,患者常常发生内眼的并发症。我们采集了一批因视网膜母细胞瘤行单眼眼球摘除术,但保留的另一眼在长达12个月以上的时间里肿瘤仍保持静止状态的病例进行研究,旨在确定这类患者在保留眼内眼手术后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8.
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是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的眼部恶性肿瘤。对其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是保存有用视力、挽救患儿生命的关键。我院曾收治一例视网膜母细胞瘤(眼外生长期)患儿,经术后至今仍存活达8年之久的罕见病例,现报告如下。病 例 报 告患儿男性,1989年2月出生。生后4个月发现左眼瞳孔区有黄色反光,暗处尤为明显,似“猫眼”。未给予任何治疗。生后16个月,发现左眼红肿、视物不清,患儿时有哭闹而来就诊。入院后检查:视力未测(不合作)。左眼睑轻度水肿,球结膜充血,瞳孔散大(7m…  相似文献   

19.
病例 胡某 ,男 ,1 7岁。 1岁时右眼被扎伤后失明并逐渐萎缩。 6岁时因右眼疼痛来我院就诊 ,以“右眼球萎缩合并眼内炎”于 1 991年 9月 4日收入院。全身体检未见异常。眼部检查 :右眼无光感 ,眼球明显萎缩变小 ,压痛 (+) ,结膜充血 ,角膜混浊 ,布满新生血管 ,眼内窥不进 ,指测眼压Tn 1。左眼未见异常。常规化验检查未见异常 ,胸透及心电图检查未见异常。临床诊断 :(1 )右眼球萎缩 ;(2 )右眼内炎 ;(3 )右粘连性角膜白斑。因患儿家长要求行右眼球摘除术 ,故术前未行眼部B超、CT检查。全麻下行常规右眼球摘除术 ,术中将摘除的眼球剖开检查 ,…  相似文献   

20.
视网膜母细胞瘤为好发于婴幼儿的视网膜原发性恶性肿瘤。Virchow(1864)认为该瘤来自视网膜的神经胶质组织,而命名为视网膜神经胶质瘤,沿用时间很久。其后由于大量病理组织学及电镜学的研究,认为该瘤起源于视细胞,因自胚胎期视网膜细胞发生,故改名为视网膜母细胞瘤。一、发病情况性别种族均无差异,30,000~10,000新生儿中有1例,最近荷兰、芬兰、挪威的发病率上升,已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