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医院感染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和相关因素,指导临床对AMI患者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54例AMI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及其与性别、年龄、左室功能、心肌梗死部位、合并疾病、侵入性操作、抗生素应用等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高龄、左室功能不全、前壁及多壁心肌梗死、延迟就诊、合并慢性肺部疾病和糖尿病等、侵入性操作均使医院感染发生增加(均P〈0.01);发生医院感染的AMI患者有更高的病死率。结论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并不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积极控制好各项与医院感染有关的因素,减少感染的发生有助于提高AMI患者的生存率,从而提高AMI的救治水平。  相似文献   

2.
静脉溶栓操作简便已成为急性心肌梗死(AMI)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我们应用尿激酶的溶栓治疗35例AMI患者,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对象:所选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1979年制定《缺血性心脏病命名及诊断标准》,男性28例,女性7例,年龄38-65岁;急性下壁心肌梗死10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4例,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15例,急性高侧壁心肌梗死6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住院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以便制定相应预防措施。方法对医院收治的AMI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整理、查阅AMI患者病历1142例,发生肺部感染63例,对63例AMI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相关因素分析中,老年、糖尿病、大面积心肌梗死、血管再通等与肺部感染发病明显相关,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AMI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发生率相对较高,对AMI患者的危险因素等应引起高度重视,积极预防和治疗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收集本院自2010年8月~2012年8月430例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430例心肌梗死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患者68例,感染发生率为15.8%,感染部位:下呼吸道、胃肠道、泌尿科、上呼吸道及其他部位,其中年龄、肺部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气管插管、留置导尿、鼻饲、抗菌药物、呼吸机使用、H2阻滞剂及住院时间等为导致医院感染的重要因素,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呼吸机使用、抗菌药物、心力衰竭、气管插管、留置导尿、住院时间等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相关人员应充分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感染,规范无菌操作,合理应用抗生素药物,从而减少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0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中21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19.4%,以呼吸系统感染为主。经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多与年龄、合并症、抗生素使用、入住ICU、侵入性操作以及住院时间有关。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较多,针对这些危险因素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医学诊疗手段地不断提高,对AMI的临床护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一步明确AMI临床护理的重要性。方法:对4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措施作了总结。结果:4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均抢救成功。结论:护士做好AMI患者的临床护理以及康复指导.能有效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挽救生命,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顾永群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9):1637-163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近期预后的相关因素,为临床AMI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t检验和x^2检验筛选与AMI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影响AMI近期预后的相关因素有:年龄,发病时伴有胸痛症状,下壁心肌梗死、多部位心肌梗死,患有糖尿病、脑卒中,有吸烟史,心肌梗死后并发休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以及未应用抗血小板、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治疗(P均〈0.05)。结论多种因素影响AMI预后,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加强对危险因素的控制,改善患者生活和治疗方式,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医院感染及相关因素,本文对200例住院老年AMI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1998~2004年住院确诊为AMI的出院患者200例,平均年龄(65.5±4.2)岁,AMI诊断标准按WHO标准,医院感染诊断按《医院感染学》诊断标准。1.2院内感染情况1.2.1AMI院内感染率200例AMI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29例(14.5%)。1.2.2医院感染部位及病原菌在29例医院感染者中,下呼吸道感染8例(27.6%);上呼吸道感染5例(17.2%);双重感染4例(13.8%);泌尿道、皮肤、软组织感染各2例(各占6.9%);胃…  相似文献   

9.
<正>左心室附壁血栓形成为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并发症之一,多发生在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或同时有室壁瘤形成的患者中。现就我院近几年收治的AMI患者并发左心室附壁血栓者,随访观察2~9年的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老年危重症患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促发因素、临床特点,以减少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提高早期诊断率,降低病死率。方法 分析总结29例老年危重症(脑血管意外、严重感染、恶性肿瘤及大手术后)患者合并AMI的临床资料。结果 进食不足、脱水治疗、心力衰竭、感染、缺氧、应急反应等往往是发AMI的促发因素;确诊AMI的时间是在入院后2-10天,病程中均无明显胸痛,临床表现不典型,早期易漏诊,病死率高。结论 老年危重症患者较易并发AMI,且预后差,应引起临床医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卢昌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7):171+173-171,173
目的:探讨糖尿病与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病关系。方法:观察其早期主要临床表现及体征变化,并结合辅助检查,提高早期确诊率,减少漏诊、误诊病例。结果:糖尿病与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生存在着一定联系。结论:对于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结合病例特点综合分析,准确及时诊断及治疗,可以明显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及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心肌缺血预适应(IP)对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9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梗死前有无心绞痛分为IP组和无IP的对照组。结果IP组小面积心肌梗死发生率高于对照组,而肌酸磷酸激酶(CK)和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KollipⅡ级以上泵衰竭和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住院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但两组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梗死前心绞痛对AMI具有保护作用,主要表现为限制梗死面积的扩大,维护梗死后心功能,降低泵衰竭发生率和住院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性治疗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性治疗 (PCI)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我院近期急诊 PCI治疗 AMI患者 5 6例。结果 梗死相关动脉 (IRA)再通率为 98.2 % ,其中 5 1例患者植入冠状动脉内支架。随访 6~ 48个月 ,心绞痛症状复发 13例 ,其中 9例再次行 PCI术。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可即时开通 IRA ,大大降低了 AMI的住院死亡率 ,缩短了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4.
汪丽莎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4):115-116
目的:观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和护理措施。方法:对56例AMI患者进行早期静脉溶栓治疗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分别从溶栓前、溶栓后及心理等多方面进行护理。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早期使用溶栓药物,能使冠状动脉再通,心肌重新得到血液灌注,从而拯救濒死的心肌组织。本组患者静脉溶栓成功38例,未通18例,再通率68%,并发出血7例,心律失常44例,病情均基本痊愈,出院,无一例死亡。结论: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是AMI患者重要的紧急治疗之一,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促进疾病康复,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护理方法,以提高AMI患者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方法收集本院诊治的AMI患者38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着重抓好控制活动,合理氧疗,抗凝,饮食,保持大便通畅等环节。结果本组38例患者中,治愈16例,占42.1%,好转21例,占55.3%,死亡1例,占2.6%。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上述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提高AMI患者的治愈率,预防并发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尿激酶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2005年2月至2008年8月来我院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80例,经静脉尿激酶(UK)溶栓治疗患者42例,为UK溶栓观察组。同期未溶栓治疗患者38例为未溶栓对照组,除不用尿激酶以外,其余治疗均与UK溶栓组相同。结果UK溶栓观察组冠脉再通率为66.7%,常规对照组为15.8%,UK溶栓观察组4周病死率为4.8%,常规对照组为18.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K溶栓观察组严重的心律失常率为28.6%,未溶栓对照组为55.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进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可提高AMI血管再通率,降低病死率,减少心力衰竭发生,并发症少,不良反应轻,价格低廉,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基层医院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黄标升 《哈尔滨医药》2011,31(3):167-167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冶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院2006年2月至2010年10月住院治疗的22例AMI病例进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结果 本组冠脉再通18例,再通率为81.18%.1例因Ⅲ度房宣传导阻滞合并心源性休克死亡.溶栓过程中3例出血并发症患者经对症处理后均不影响后续治疗.结论 尿激酶静脉溶栓...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5年2月~2010年12月收治的AMI患者31例,均应用尿激酶进行早期溶栓治疗。结果本组再通率为70.9%(22/31),发病后溶栓时间愈早再通率愈高;患者胸痛症状、血清心肌酶谱及心电图等指标明显改善。结论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有效,尤其适用于基层医院的救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