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对早期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6例,按临床再通标准判定,其中再通37例(再通组),未通19例(未通组)。分别于4-6周行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测定左室内径及收缩、舒张功能指标。结果:再通组与未通组的左室舒张末内径及收缩、舒张功能指标经统计学处理有差异性。结论:静脉溶栓开放梗死相关血管,可抑制AMI后的左室重构,并能改善左室收缩、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静脉溶栓治疗后冠状动脉再通对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92例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其中冠状动脉再通44例,未通48例。除6例死亡病例外,对其余86例患者于发病后2~4周进行了二维超声心动图、24h动态心电图、症状限制性踏车运动试验检查。结果:急性心肌梗塞经溶栓治疗再通组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未通组(P<001),室壁瘤的检出率,室早Lown分级,运动试验后心绞痛及收缩压下降、梗塞后心绞痛的发生均明显低于未通组(P<005),死亡例数再通组低于未通组。结论:溶栓治疗后梗塞冠脉再通可改善左室功能,增加心电稳定性,降低心肌缺血发生率,提高运动耐量,从而改善患者的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3.
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对心室功能的改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对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对28例接受激酶溶栓治疗的AMI患者(再通组29例,未通组9例)和26例未溶栓的AMI患者(未溶栓组),分别在急性期及6个月后随访期测量并计算左心室舒张末及收缩末容积、射血分数(EF)、室壁瘤的出现率。结果:以上各项指标在急性期时比较各组无显著性差异,在随访期再通组EF值明显高于未通组和未溶栓组,再通组与未通组、未溶栓组相比心功能明显改善,室壁瘤的出现也明显减少。结论:尿激酶溶栓能明显减轻AMI患者的左心室扩张改善左心室功能和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4.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安全性不同时间溶栓冠脉再通率、4周病死率、再通与未通组心功能情况。方法:36例溶栓时间分为AMI后≤2h,-4h,-6h组,均于30min内静滴UK150u。结果:①3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88%,68%和22%;②4周病死率:再通组为0,未通组为21%;③心功能Ⅲ级以上,再通组为5%,未通组为36%。结论:①UK溶栓治疗安全、有效、副作用少,值得临床应用;②AMI后4h内溶栓血管再通效果最好;③溶栓治疗能明显降低病死率,改善心功能及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经尿激酶溶栓后对临床预后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7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采用尿激酶(UK)静脉溶栓,溶栓后观察冠脉再通组与冠脉未通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结果:冠脉再通组(45例),心律失常发生率15.5%(7例),冠脉未通组(31例),心律失常发生率51.6%(16例),组间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尿激酶(UK)冠脉溶诠再通后,可明显减少心律失常发生率,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6.
蓝璧高  林宇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6):171-17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治疗前后P波终末电势(Ptfv1)的变化。方法:选择86例静脉溶栓的AMI患者,根据溶栓后冠脉是否再通分为:再通组62例,未通组24例。测量所有患者溶栓前、溶栓后1天和1周的体表12导心电图的Ptfv1。结果:再通组和未通组溶栓前的Pffv1分别为-0.034±0.015mmos和-0.033±0.016minos,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再通组溶栓后1日和1周Ptfv1为-0.029±O.014minos和-0.028±0.014mmos,与溶栓前的Ptfv1比较,均有显著意义(P〈0.001)。未通组的Ptfv1在溶栓前后比较,均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AMI溶栓后冠脉动再通能减少Ptfv1负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尿激酶溶栓疗效与其影响因素。方法:将194例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根据心肌梗塞发生时间是否>12 h分为:溶栓组(≤12 h者尿激酶150万单位静脉溶栓102例),对照组(>12 h未溶栓者92例)。比较溶栓组与对照组的病死率、再通率、再梗塞率、出血发生率、心律失常发生率及影响因素。结果:溶栓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溶栓组再通率、再梗塞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前壁心肌梗塞者溶栓后再梗塞率明显高于急性下壁心肌梗塞者(P<0.05),溶栓再通者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溶栓未通者,尿激酶150万 U溶栓后出血并发症较少,溶栓出血发生率为0.98%;未通者溶栓开始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塞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安全、有效,但其疗效受溶栓开始时间、梗塞部位、年龄、性别、是否伴有并发症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急性心肌梗塞(AMI)静脉溶栓治疗对Q-T离散度的影响及意义。方法:观察糖尿病并AMI发病6小时内静脉溶栓治疗的48例患,按溶栓后冠脉有无再通分与再通组(32例)和未通组(16例),测定溶栓治疗前和溶栓后2小时的Q-T离散度。结果:糖尿病患AMI溶栓前两组Q-T离散度无差异,溶栓后Q-T离散度再通组明显低于未通组(P<0.01)。结论:糖尿病患AMI早期有效的溶栓治疗可缩短Q-T离散度,改善心肌电稳定性和植物神经功能,并减少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具有预测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的价值,提示急性心肌梗塞早期恶性心律失常和猝死的发生与Q-T离散离显增大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及体会。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160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较之非溶栓组,行溶栓治疗后冠脉再通率明显升高,病死率明显下降,但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溶栓治疗后,再通组(52例)和未通组(28例)的溶栓开始时间分别为(4.2±0.9)h和(7.5±0.6)h,随着溶栓开始时间延长,再通率逐渐下降,病死率逐渐上升;较之未通组。溶栓再通组心率失常发生率明显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AMI,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应早期开展(溶栓开始时间〈6h),可显著提高冠脉再通率,改善患者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静脉溶栓治疗对AMI患者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 选择确诊为AMI并经静脉溶栓治疗患者82例,按临床非侵入性冠脉再通四项指标判定,82例中再通48例(再通组)未通34例(未通组)。于梗塞后4~6周,平均5.4周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理,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舒和早期峰值轿流速度/舒张晚期峰值血流速度(E/A),血流经过二尖瓣口的降速率(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