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与方法:分析所植入的485 例埋藏式心脏起搏器资料,归纳需安置起搏器的心律失常类型或原因、所植入的起搏器类型及起搏器安置术中及术后常见问题与并发症。 结果与结论:①缓慢型心律失常包括病窦综合征(60.2% )与房室传导阻滞(33.8% )为安置起搏器的主要原因。②所植入起搏器以VVI型为主,占90.7% ,生理性起搏少,占9.1% ,尚需加强,另有ICD1 台。③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2.
自开展人工心脏起搏以来 ,该方法已成为治疗有症状的过缓型心律失常重要手段。我院自 1998年 1月至 1999年 9月为 15例缓慢心律失常的患者应用埋藏式起搏器治疗 ,均获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5例患者中男性 9例 ,女性 6例 ,年龄 52~ 88a(平均年龄 65.5a) ,其中 60a 11例 ,( 73) ,≥ 60a4例 ,( 2 7% )。均有与缓慢心律失常直接有关显著的临床症状 ,其中晕厥和(或 )阿—斯综合征 9例 ,黑朦 3例 ,头昏乏力 3例。心律失常的类型 :病窦综合征 (简称SSS)共 5例 ( 33% ) ,其中窦性停搏、窦房阻滞 3例 ;慢—快综合征 1例 ;双结…  相似文献   

3.
4.
5.
埋藏式心脏起搏器64例并发症处理王德序王宝玉王红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450000)我院自1990年8月1997年1月安装埋藏式心脏起搏器56例,更换8例,共64例次。随访3个月至6年半,术中及术后出现并发症15例次,发生率23.4%。报道如下:1临床...  相似文献   

6.
7.
我院从2001-2003年共安置埋藏式起搏器24例,手术全部成功,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与方法:在安置埋藏式起搏器治疗缓慢心率失常24例中,男性13例,女性11例;年龄47-78岁,平均年龄66±7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6例,房室传导阻滞8例,其中Ⅲ°AVB 7例,Ⅱ°1例.经头静脉7例,颈外静脉1例,锁骨下静脉16例.术前常规行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检查,对于病窦综合征的病人,行食道调搏检查,测SNRT、文氏阻滞点,文氏阻滞点>130次/分可考虑安置AAI.所有病人安置起搏器均在放射科500mAX光机透视下进行,经静脉置入起搏电极到右心室和/或右心耳,测量起搏参数满意后固定电极,作起搏囊袋,将电极连接到起搏器,并将起搏器埋藏于囊袋中,分层缝合筋膜和皮肤,术后行监护,出院后程控和随访.  相似文献   

8.
9.
永久心脏起搏器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从 195 2年美国医生Zoll首次采用脉宽 2ms ,强度为 75~ 15 0V的电脉冲 ,以固定频率方式经胸壁刺激方法成功地抢救了 2名濒临死亡的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 ,从而开创了人类应用人工心脏起搏技术治疗心律失常的新纪元。随着科学的进步 ,人工心脏起搏器制造工艺水平也不断的完善 ,2 0世纪 6 0年代初人工心脏起搏器最初仅是具有以固定频率发放电脉冲的非同步功能 ,后又发展为具有感知功能的按需起搏器 ,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危及生命的“竞争心律”。 2 0世纪 70~ 80年代程序可控性心脏起搏器、双腔起搏器及频率应答式起搏器的问世 ,使心脏起搏…  相似文献   

10.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治疗老年人缓慢性心律失常104例临床分析王晶,李庭富,马贺君,何娟(第一临床学院老年病科,第一临床学院血液内科)关键词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起搏器本文对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治疗104例60岁以上老年人缓慢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1.
安装了24例生理性人工心脏起搏器.对各种生理性起搏器类型的选择、血管径路的选择、电极定位、有关参数的选定及术后随访等临床应用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生理性心脏起搏器能显著改善病人的血液动力学状态.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体的正常生理需要.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同时避免了非生理性起搏器的诸多并发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经锁骨下静脉行埋藏式心脏起搏器安置112例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那开宪  刘庆山 《中级医刊》1995,30(11):7-7,6
作者对112例患者经锁骨下静脉安置埋藏式心脏起搏器,其中成功109例(97.3%),发生局部感染、气胸及电极脱位各1例,穿刺到电极达右心房平均5分钟左右。认为锁骨下静脉应作为埋藏式起搏器电极植入的首选静脉。  相似文献   

13.
经锁骨下静脉行埋藏式心脏起搏器安置112例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者对112例患者经锁骨下静脉安置埋藏式心脏起搏器,其中成功109例(97.3%),发生局部感染、气胸及电极脱位各1例,穿刺到电极达右心房平均5分钟左右。认为锁骨下静脉应作为埋藏式起搏器电极植入的首选静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中严重心律失常的救治体会。方法 16例永久起搏器安置术中出现严重心律失常者均为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10例在起搏参数测试过程中出现了起搏依赖现象,给予保护性临时起搏、或在严密监护下每测完一个电压参数后,逐步减慢起搏频率,直到恢复自身心律时再测试下一参数,避免了意外。6例术中操纵导管时出现短阵室速或室颤,予电击复律、在抗心律失常药物配合下轻柔操纵导管定位。结果 15例手术成功,1例死于顽固性心室颤动。结论 因房室传导阻滞尤其是伴有晕厥史而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的患者,术中易出现起搏依赖现象和心室颤动,预先保护性临时起搏,密切监护下仔细操纵测试电极导管对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5.
例1 32岁,孕3产2,因“停经9 月,间歇性头晕4 月”入院。患者曾患“病毒性心肌炎”,此后持续性心动过缓,昏厥2次,未做处理。T368℃、BP14/10kPa,P44次·分-1,R20次分-1。心电图示:(1)交界性逸搏心律;(2)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超声心动图示:(1)心动过缓;(2)左室腔正常值高限;(3)左心功能正常。诊断:(1)妊娠38-1周(G3P2)左枕前待产;(2)心动过缓(Ⅱ度Ⅱ型房屋传导阻滞)。入院后在局麻下临时起搏器安装术,调整起搏频率70次·分-1,无不适。即刻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顺娩一男婴。于术后4日,将起搏心率调为40~50次·分-1,…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了2例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安装的病人,经21个月的随访观察,起搏功能良好,无并发症的发生。结合文献,对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安装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和复习。  相似文献   

17.
郭勇  冯胜红  孙向阳  朱冰 《海南医学》2002,13(11):93-93
分析基层医院植入埋藏式心脏起搏器的适应证,电极置入方法和并发症的防治。112例患者,平均年龄65岁,其中病窦综合征占52.7%,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占35.7%。起搏方式以心室按需型起搏为主占91%,生理性起搏占9%。电极置入经头静脉切开占26.7%,锁骨下静脉穿刺占72.3%。安置起搏器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并发症发生率为8%,主要并发症为电极移位和囊袋感染。起搏器是目前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最可靠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陈开  汤文信 《安徽医学》2009,30(9):1082-1084
目的 探讨症状性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在基层医院开展埋藏式心脏起搏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36例症状性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经静脉植入埋藏式心脏起搏器,观察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所有患者植入起搏器后症状明显改善,活动耐量及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 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是目前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可靠有效的措施,充分的术前准备、精确的电极定位、严格的囊袋处理、定期的随访测试.在基层医院开展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手术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9.
姚亮  陆志华等 《嘉兴医学》2002,18(3):143-144
目的:通过对12例缓慢性心律失常患实行心脏起搏器安置术,以了解心脏起搏器对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和安装心脏起搏器时的注意事项。方法:在充分的术前准备和X光透视条件下,选择切开头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穿刺置入起搏导管,测定各项起搏参数达到要求后,固定起搏导管并与心脏起搏器相连接,置入囊袋内,逐层缝合并常规放置皮片引流,术后常规处理并定期随访。结果:12例患均成功安置了埋藏式心脏起搏器,1例患因囊袋止血不彻底又未放置皮片引流致术后血肿;另1例1年后出现右腋静脉血栓,未发现其他并发症。随访3月-2年,其中9例患心脏有不同程度缩小,3例A-S综合征未再发生晕厥,未发现1例起搏器综合征。结论:安装心脏起搏器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的方法,但须注意预防并发症,当患有安置起搏器适应证时应及早实行手术。  相似文献   

20.
临床资料研究表明,缓慢性心律失常导致症状的主要原因为心动过缓:(1)阿-斯综合征;(2)头昏、乏力、黑朦等全身症状;(3)心衰加重[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