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脂联素(ADIPOQ)及其基因多态性位点rs2241766和rs1501299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在盐城市盐都区开展以社区人群为基础的调查,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检查以及生化指标检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血清脂联素进行测定,并对基因多态性位点rs2241766和rs1501299进行基因分型.采用logistic回归评估rs2241766、rs1501299与代谢综合征的关联强度.结果 本研究纳入病例组383人,对照组816人.ADIPOQ基因多态性位点rs2241766与江苏人群代谢综合征易感性之间存在统计学关联(加性模型:调整OR=0.76,95% CI:0.62~0.95),在rs1501299中尚未发现统计学关联.基因多态性位点rs2241766的GG基因型人群的血清ADIPOQ水平最高,不同基因型人群ADIPOQ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99,P<0.01).结论 江苏人群中ADIPOQ基因的多态性位点rs2241766上突变的G等位基因与代谢综合征易感性呈现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脂联素(ADIPOQ)基因多态性与妊娠期子痫前期遗传易感性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别选择86例妊娠期子痫前期患者(观察组)和50例健康孕妇(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多聚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检测ADIPOQ rs1501299基因分型和多态性。观察组间差异,分析ADIPOQ rs1501299基因分型与妊娠期子痫前期易感性的相关性。结果两组ADIPOQ rs1501299基因分型和等位基因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妊娠期子痫前期不同分度和年龄之间ADIPOQ rs1501299基因分型和等位基因分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DIPOQ rs1501299位点加性模型和隐性模型下TT基因携带者发生妊娠期子痫前期风险较高(P0.05)。结论加性模型和隐性模型下ADIPOQ rs1501299位点多态性与妊娠期子痫前期发病有关,携带TT基因型女性是妊娠期子痫前期易感性人群。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TCF7L2,KCNQ1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T2DM)相关性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方法通过检索PubMed和CNKI数据库中有关TCF7L2,KCNQ1基因多态性与T2DM易感性关联研究的文献,用漏斗图检验入选文献的偏倚,根据异质性检验结果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此过程均在软件包Launch Stata11.0上完成。结果该研究共纳入20篇文献(:1)KCNQ1基因rs2237892位点与T2DM发病风险相关性的研究共纳入7篇,得到7764例T2DM患者和8937例对照,Meta分析结果显示,rs2237892位点C等位基因能够增加T2DM的发病风险(OR=1.300,95%CI:1.234~1.366);CC/TC基因型是T2DM的危险基因型(OR=1.453,95%CI:1.279~1.651)。(2)TCF7L2基因rs7903146位点与T2DM发病风险相关性研究12篇,共得到11443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11003例对照,Meta分析结果显示,rs7903146位点T等位基因能够增加T2DM的发病风险(OR=1.379,95%CI:1.261~1.508),TT/TC基因型是T2DM的危险基因型(OR=1.469,95%CI:1.333~1.620)。(3)TCF7L2基因rs12255372位点与T2DM发病风险相关性的研究12篇,共得到12173例T2DM患者和10869例对照;Meta分析结果显示,rs12255372位点T等位基因能够增加T2DM的发病风险(OR=1.381,95%CI:1.275~1.495),TT/TG基因型是T2DM的危险基因型(OR=1.463,95%CI:1.337~1.602)。结论 TCF7L2基因rs7903146位点TT/TC基因型和rs12255372位点TT/TG基因型,以及KCNQ1基因rs2237892位点CC/TC基因型均能够增加T2DM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脂联素(APN)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rs2241766 (+45T/G)、rs1501299 (+276G/T)和rs16861194 (-11426A/G)与福建地区妊娠期糖尿病(GDM)的相关性,探讨APN在福建地区GDM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9月在福建省妇幼保健诊断为GDM的孕妇150例为GDM组,同期正常妊娠孕妇150例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孕妇血清APN和胰岛素水平,直接测序法检测APN基因位点多态性。分析比较两组血清APN水平、APN基因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结果所选APN基因3个SNP位点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P0. 05)。GDM组血清APN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空腹胰岛素(FINS)和HOMA-I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45T/G位点和+276G/T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GDM组-11426A/G位点AG和GG基因型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GDM组G等位基因突变频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GDM组-11426A/G位点AG和GG基因型患者血清OGTT 1 h、OGTT 2 h、FINS和HOMA-IR水平均高于AA基因型患者,且GG基因型患者高于AG基因型; AG和GG基因型患者血清APN水平低于AA基因型,GG基因型患者血清水平低于AG基因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APN基因-11426A/G位点多态性及血清APN水平的降低可能与福建地区GDM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基因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T2DM)的关系。方法收集318例北方汉族T2DM患者和448名血糖正常健康对照,应用多重SNaPshot技术检测MBL2基因rs 1800450、rs1800451和rs11003125位点多态性。Logistic回归分析该基因变异和其他危险因素对T2DM的作用。Haploview软件对3个位点进行连锁不平衡分析和单倍型分析。结果rs1800451位点检测到的基因型均为CC,在病例和对照中均不存在变异,rs1800450和rs11003125位点多态性的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Rs 1800450多态位点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分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6和P=0.003),rs11003125多态位点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0和P=0.004)。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超重、中心性肥胖、高胆固醇血症是T2DM的危险因素。携带rs1800450位点GG基因型以及rs11003125位点(GC+CC)基因型患T2DM危险显著增高。单倍型分析结果显示rs1800450和rs11003125单倍型构成为GC患糖尿病的风险明显增高(OR=2.21,95% CI:1.47~3.33,P=0.000)。结论 MBL2基因第1外显子rs 1800450多态、启动子rs11003125多态与T2DM可能相关。携带rs1800450位点G等位基因以及rs11003125位点C等位基因可能是汉族人群发生T2DM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2A/2B基因(CDKN2A/2B)和妊娠糖尿病(GDM)的相关性,为GDM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GDM患者56例(GDM组)进行研究,同时选取正常糖耐量孕妇108例(正常组)以及2型糖尿病患者98例(T2DM组)进行对比,所有受试者均进行清晨空腹采血后进行DNA的提取,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观察三组受试者CDKN2A/2B基因分布频率情况,并对CDKN2A/2B基因多态性与GDM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三组受试者中CDKN2A/2B基因rsl0811661位点均存在于TT、TC、CC三种基因型。TT基因分布频率,GDM和T2DM组显著高于正常孕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GDM组和T2DM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正常组CC分布频率显著高于GDM组和T2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DM组和T2DM组CC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TC分布频率相似,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正常组等位基因T的分布频率(34.3%)显著低于GDM组(58.9%)和T2DM组(6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GDM组与T2DM组间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相近,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发现,rs10811661危险等位基因T与GDM具有显著的相关性(r=4.227,P0.05)。结论 CDKN2A/2B基因rs10811661位点存在基因多态性,其等位基因T可能为GDM的风险最高的等位基因,CDKN2A/2B基因可能是GDM的易感基因之一,可能为GDM和T2DM共同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胰岛素受体底物1 (IRS1)基因rs2943641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妊娠期糖尿病(GDM)及相关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应用基因测序技术,检测206例GDM孕妇(GDM组)和189例正常孕妇(对照组) IRS1基因rs2943641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比较两组各基因型和各等位基因频率,并比较不同基因型者的血糖、血脂、孕前体质指数(BMI)等临床指标。结果两组孕妇平均年龄、孕前BMI、分娩孕周、空腹血糖、1 h OGTT、2 h OGTT、糖化血红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两组孕妇分娩前BMI、新生儿体质量、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两组孕妇IRS1基因rs2943641位点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将所有研究对象按照IRS1基因rs2943641位点基因型分为TT型和CT+CC型,TT型孕妇2 h OGTT及TC水平均显著高于CT+CC型孕妇(均P0. 05),其余临床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结论 IRS1基因rs2943641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与GDM发病无相关性,但与2 h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和血清TC水平等临床指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多态性的检测分析,探讨其基因型及等位基因与长期接触有机磷农药相互作用对2型糖尿病(T2DM)发生的影响。方法 选择209例T2DM(病例组)和216例非T2DM人群(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MTHFR(rs1801133)基因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基因、长期接触有机磷农药与T2DM发生的关系,应用叉生分析和广义多因子降维法探讨基因与长期接触有机磷农药之间的交互作用对T2DM发生的影响。结果 体质指数(BMI)≥24、居住地为农村、有长期接触有机磷农药、有糖尿病家族史为T2DM发病的危险因素。MTHFR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基因型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显性模型下,调整协变量后,CT、TT基因型个体T2DM的发病风险是CC基因型的1.667倍(95%CI1.057~2.627,P=0.028),提示携带T等位基因者较未携带T等位基因者发生T2DM的风险增加。叉生分析显示,MTHFR(rs1801133)与长期接触有机磷农药在相乘模型上的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二者之间的相乘交互作用在T2DM的发病中可能起作用。广义多因子降维法分析表明,MTHFR(rs1801133)基因、有糖尿病家族史两个因素构成的交互作用模型为最优模型。结论 MTHFR(rs1801133)CT、TT基因型可能为T2DM发病的危险因素,该基因多态性与环境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增加了T2DM发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分拣蛋白相关受体1(sortilin-related receptor 1,SORL1)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一高分辨溶解曲线(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high resolution melting curve,PCR-HRM)技术结合测序验证法,分别对238例2型糖尿病患者(T2DM组)及243例正常对照(对照组)SORL1基因rs2070045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分布情况进行检测,分析SORLl基因多态性与T2DM的相关性。结果 T2DM组SORL1基因rs2070045位点GG、GT和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2.8%、47.9%和19.3%,对照组分别为32.1%、47.3%和20.6%,两组间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9,P=0.942);T2DM组G、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56.7%和43.3%,对照组分别为55.8%和44.2%,两组间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0,P=0.764)。结论 SORL1基因rs2070045多态性与T2DM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0.
于明燕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8):1233-1235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基因1 525位点G/A、1 595位点C/T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关系及TRAIL在GDM发生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检测TRAIL基因1 525位点G/A、1 595位点C/T多态性,并测定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等生化指标。计算相应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通过χ2检验和方差分析,分析TRAIL基因型和等位基因与GDM及各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GDM组TRAIL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高于正常妊娠组(分别为P<0.05和P<0.01);GDM组GA/CT、AA/TT基因型FPG、FINS均高于GG/CC基因型(P<0.05)。结论:TRAIL基因1 525位点G/A、1 595位点C/T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妊娠期糖尿病密切相关,可能参与GDM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脂联素基因(ADIPOQ)rs2241766、rsl501299位点多态性与结直肠癌发生风险的关系,并分析2个位点与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在结直肠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1:1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应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400例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结直肠癌原发新发病例及400例同期体检者进行面对面调查,收集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等资料,应用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对两组研究对象ADIPOQ rs2241766、rs1501299基因型进行检测。结果 调整结直肠癌家族史、BMI、每日静坐时间、每周红肉摄入频次和经常饮茶等因素后,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rs2241766TG+GG携带者结直肠癌发生风险高于TT携带者(OR=1.354,95%CI:1.004~1.827),rsl501299 GT+TT携带者结直肠癌发生风险低于GG携带者(OR=0.680,95%CI:0.501~0.923)。广义多因子降维法分析结果显示,ADIPOQ rs2241766、rsl501299与红肉摄入可能存在交互作用(P=0.001)。趋势X2分析显示,风险基因型携带个数与结直肠癌发生风险之间存在剂量一反应关系(X2=8.458,P=0.004)。结论 ADIPOQ rs2241766、rs1501299位点多态性可能与结直肠癌发生有关,且可能与红肉摄入存在交互作用,共同影响结直肠癌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TCF7L2和KCNQ1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的关联,并探讨基因-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方法采用以社区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在北京市房山区选取349例T2DM患者和300例对照,采用单碱基延伸方法对研究对象的基因型进行检测,运用广义多因子降维法(generalized multifactor dimensionality reduction,GMDR)分析基因-环境交互作用。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CF7L2基因rs12255372位点GT基因型个体患T2DM的风险是GG基因型个体的2.049倍(OR=2.049,95%CI:1.107~3.792),KCNQ1基因rs2237892位点CC基因型个体患T2DM的风险是TT基因型个体的2.619倍(OR=2.619,95%CI:1.609~4.263),rs2237897位点CC基因型个体患T2DM的风险是TT基因型个体的3.066倍(OR=3.066,95%CI:1.870~5.029),饮酒者患T2DM的风险是不饮酒者的2.749倍(OR=2.749,95%CI:1.753~4.311)。GMDR分析结果显示,饮酒-rs2237892-rs2237897-rs12255372模型的验证样本准确度(0.657 2)和交叉验证一致性(10/10)均最高。结论在本次调查的人群中,TCF7L2、KCNQ1基因多态性与T2DM存在关联,KCNQ1基因rs2237892、rs2237897位点、TCF7L2基因rs12255372位点与饮酒因素对T2DM发病存在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T2DM)下肢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344例T2DM患者和159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其中T2DM患者分为两个亚组,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组(DM+PAD组)176例和单纯糖尿病组(DM组)168例,检测3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采用PCR-芯片杂交技术检测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C677T多态位点基因型,计算等位基因频率并统计分析。结果 DM+PAD组MTHFR基因纯合基因型(TT)、杂合基因型(CT)及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11.4%、35.2%和29.0%,均明显高于DM组(分别为5.9%、27.4%和20.6%)和对照组(分别为3.1%、28.9%和17.6%),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DM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THFR基因型C677T多态性与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密切相关(OR值及其95%CI分别为1.760、1.048~2.755)。携带T等位基因患者血中Hcy水平显著高于未携带T等位基因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与北京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相关,同型半胱氨酸的升高可能参与了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有糖尿病家族史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产后发生2型糖尿病(T2DM)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天长市人民医院确诊为GDM且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患者275例, 根据产后发生T2DM的情况将患者分为产后正常组和产后发病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 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产后发生T2DM的独立危险因素, 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 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与校准曲线评价模型预测能力, 用X-tile软件获取列线图模型的积分截断值, 绘制生存曲线并进行内部核验。结果 275例GDM患者中, 共有68例产后发生T2DM, 发病率为24.73%。两组年龄、孕前BMI值、孕期增重、孕期空腹血糖和孕期糖化血红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妊娠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年龄≥30岁、孕前体重指数(BMI)偏高、孕期增重≥6 kg、孕期空腹血糖>5.8 mmol/L与孕期糖化血红蛋白>5.2%是有糖尿病家族史的GDM患者产后发生T2DM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列线图模型预测产后发生T2DM的C-...  相似文献   

15.
许洁  卓勤  田园  朴建华  杨晓光 《卫生研究》2013,42(3):353-359
目的探讨脂联素基因rs2241766(T45G)和rs15011299(G276T)多态性位点(SNP)与中国大城市汉族老年人代谢综合征(MS)的相关性。方法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的MS定义,从2002年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对象中选取大城市60岁以上汉族老年人,分为MS组和正常对照组,共907人。检测这些研究对象血浆脂联素和胰岛素浓度,提取全血基因组DNA,采用Taqman方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脂联素基因rs2241766(T45G)和rs15011299(G276T)位点的基因型。并分析各SNP位点基因型与MS的相关性。结果 rs15011299的三种基因型在MS组和正常对照组间的总体分布差异有显著性,MS组T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在rs15011299位点,GG、GT、TT三组基因型的研究对象的BMI、脂联素浓度差异有显著性,GG+GT型研究对象的BMI、腰围、血浆胰岛素浓度显著低于TT型研究对象,而血浆脂联素浓度显著高于TT型研究对象;在rs2241766位点,TT、TG、GG三组基因型的研究对象间BMI及舒张压差异有显著性,TT型研究对象BMI、腰围及舒张压显著高于TG+GG型研究对象。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s15011299TT型研究对象与GG型研究对象相比发生MS的风险高,其校正的OR值为3.19(1.31,7.78)。结论脂联素基因rs15011299位点的变异可能与MS相关,G→T突变可能增加MS的发生,使腰围、BMI增加,并降低血浆脂联素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福建省汉族人群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ApaI(rs7975232)和TaqI(rs7975232)位点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T2DM)的相关性。方法运用分层随机抽样,从"2015年福建成人慢性病与营养状况调查数据库"中选取病例组和对照组。共抽取476人,其中糖尿病患者(DM组)116人、血糖受损(IFG组)100人和血糖正常(NC组)260人,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进行VDR基因多态性研究,比较各组基因型分布、等位基因频率等,并进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VDR基因ApaI位点在三组人群的分布差异具有显著性,差异主要表现在NC组与DM组之间(X2=13.53P<0.01),DM组aa基因型比例及等位基因a频率均大于NC组, aa基因型空腹血糖及BMI指标要明显高于AA和Aa;VDR基因TaqI位点在三组人群的分布不存在差异;分性别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中心性肥胖、bb基因型、Aa和aa基因型是男性糖尿病患者的危险因素,而年龄增大、高血脂、中心性肥胖则是女性糖尿病患者的危险因素。结论福建省汉族人群ApaI位点基因型与T2DM有关,且该关联存在性别差异,等位基因a可能是T2DM的易感基因;而TaqI位点基因型则与T2DM无关。[营养学报,2020,42(2):130-134]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电压依赖性钾离子通道(potassium voltage-gated channel, subfamily Q, member 1, KCNQ1)基因多态性与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发病风险的关系,为GDM的机制研究提供线索与依据。  方法  采用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病例组来自2012年3月1日—2014年7月30日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分娩的334名GDM孕妇,按年龄和居住地1∶1匹配334名健康对照,对研究对象进行DNA基因分型。在共显性、显性、隐性、相加等遗传模式下,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KCNQ1基因的13个候选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和GDM发病风险的关系,并采用HaploView软件分析单倍体与GDM之间的关系。  结果  在调整糖尿病家族史、孕前BMI且调整多重比较后,在共显性遗传模式下,rs4930000位点携带GG基因型的孕妇与携带AA基因型相比是发生GDM的危险因素(OR=3.37, 95% CI: 1.30~8.73, P=0.013)。rs163171位点携带GA基因型与AA基因型孕妇相比(OR=0.70, 95% CI: 0.50~0.98, P=0.037),rs2074196位点携带CA基因型与携带CC基因型孕妇相比(OR=0.65, 95% CI: 0.46~0.91, P=0.012),rs2237888位点携带GA基因型与GG基因型孕妇相比(OR=0.69, 95% CI: 0.49~0.98, P=0.037),rs72847583位点携带CG基因型与携带CC基因型的孕妇相比(OR=0.63, 95% CI: 0.43~0.92, P=0.017),发生GDM风险低,均是GDM的保护因素。在KCNQ1基因内由rs11023996、rs7924946组成的单倍体Block1 AA表型和由rs233446、rs2237893、rs151293、rs16318、rs163183与rs234852组成的单倍体Block2 CGACG表型与GDM的发病风险相关。  结论  KCNQ1基因位点多态性(rs4930000、rs163171、rs2074196、rs2237888、rs72847583)、单倍体Block1 AA表型与Block2 CGACG表型均与GDM的发病风险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汉族人内皮固有型一氧化氮合酶(ecNOS)基因外显子7单核苷酸多态性(G894T)和内含子4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插入/缺失多态性(4b/a)与2型糖尿病(T2DM)并发冠心病的关联性。方法提取80例T2DM患者、92例T2DM并发冠心病患者及119例健康人的基因组DNA,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法测定G894T多态性,用聚合酶链反应-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法测定4b/a多态性。结果3组间G894T多态性基因型(χ2=11.112,P=0.004)和等位基因(χ2=12.262,P=0.002)频率分布存在统计学差异;3组间4b/a多态性基因分布无差别;携带T等位基因的T2DM患者较之GG基因型者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升高(OR=3.293,P=0.005)。结论ecNOS基因894位点T等位基因是T2DM并发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4b/a多态性与T2DM或T2DM并发冠心病无关。  相似文献   

19.
谭玉洁  杨慧霞  马莉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4):3428-3431
目的:探讨尾加压素Ⅱ(UrotensinⅡ)基因中rs228648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及糖尿病家族史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无血缘关系的妊娠期糖尿病(GDM)妇女和正常妊娠妇女(各70例)的尾加压素Ⅱ基因rs228648位点进行(G-A)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同时观察了44例妊娠期糖耐量受损(GIGT)妇女该位点的基因型分布。结果:①尾加压素Ⅱ基因rs228648位点各基因型在各组中的频数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具有群体代表性。②rs228648位点等位基因G和A的频数分布在GDM和对照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等位基因频率在GDM组显著增高,分别为70.7%和57.9%;而A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降低,分别为29.3%和42.1%。妊娠期糖耐量受损(IGT)组的等位基因G和A频率介于GDM组与对照组之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③rs228648的两种基因型分布其DM家族史阳性率,母系、父系亲属及一级、二级亲属的DM发生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此外,G/G基因型、A/G基因型和A/A基因型间的各系列DM家族史阳性率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尾加压素Ⅱ基因rs228648位点SNP可能在决定妊娠期糖尿病遗传易感性中起重要作用。G等位基因可能与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发生有关,rs228648的基因型频率与糖尿病家族史有关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BM)感染Toll样受体2/9(Toll like receptor 2/9,TLR2/9)基因多态性。方法选择南通市妇幼保健院儿内科2018年9月-2020年8月收治的BM新生儿75例作为BM组,选择同期医院出生的健康新生儿80例作为对照组,留取两组新生儿脐带血标本,提取全血DNA后,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CR-RFLP)检测两组患儿外周血中TLR2基因rs5743708位点和TLR9基因rs352140位点基因型分布,比较不同基因型BM发病时间及预后。结果 BM组患儿TLR2基因rs5743708位点AA基因型频率、A等位基因频率(16.00%、36.67%)及TLR9基因rs352140位点TT基因型、T等位基因频率(24.00%、41.33%)高于对照组,CC基因型频率(41.33%)低于对照组(P0.05);校正性别、出生时孕周、出生时体质量等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携带TLR2基因rs5743708位点AA基因型、A等位基因以及TLR9基因rs352140位点TT基因型、T等位基因是新生儿发生BM的影响因素(P0.05);TLR2基因rs5743708位点和TLR9基因rs352140位点不同基因型BM患儿发病时间及预后比较分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LR2基因rs5743708位点和TLR9基因rs352140位点基因多态性与本地区新生儿对BM易感性有关,其中TLR2基因rs5743708位点A等位基因和TLR9基因rs352140位点T等位基因为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