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骶髂关节是一对微动滑膜关节,其关节面小于本人的耳廓,并且有许多不规则的凹陷和凸起,这些凹陷和凸起互相咬合在一起,以增加关节的稳定性。当腰向前屈取物或从座位上突然立起,或腰髋部的旋转等外力超过了狭小的骶髂关节的缓冲能力时,因超出生理活动范围而造成其周围的韧带肌肉损伤超出生理活动范围,致使凹凸不平的关节发生错位。我院针灸推拿科近几年来,采用中医手法整复治疗骶髂关节错位58例,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
3.
骶髂关节错位属于祖国医学“骨错缝”范畴,笔者以手法治疗本病30例,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1一般资料30例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22岁,其中22~50岁25例。部位在左侧13例,右侧17例。受伤当天就诊者26例,2~7天就诊者4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骶髂关节前后错位及应用对应的复位手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4例骶髂关节错位患者分为前错位和后错位,均运用正骨手法治疗。结果:优23例,良12例,可8例,差1例,总有效率为97.73%。结论:正骨手法治疗骶髂关节错位方法简便、快捷,疗效好。 相似文献
5.
6.
骶髂关节错位,又名骶髂关节紊乱综合征,是临床比较常见的疾患。但很容易被误诊为其他腰腿痛疾病,发病率女性多于男性,尤其以已生育的女性患者为多见。骶髂关节是一微动关节,以骶骨侧面与髂骨的耳状关节面构成,以韧带等软组织固定和加强。骶髂关节错位的造成,通常以骤然发生的外作用力,使关节的活动超过了其正常的生理活动范围所致。在此情况下,由于韧带等软组织的牵拉固定作用,使骶髂关节处于一种病理性的非正常对应位,并产生一系列的以下腰部酸痛为主的症状。 相似文献
7.
8.
在慢性腰腿痛病人中约有1/3者骶髂关节错位。一般多见于女性,占发病的50%以上。骶髂关节错位(包括前错及后错)多伴有坐骨神经及梨状肌损伤。临床上表现出复杂的坐骨神经痛及盆腔症状体验。笔者用于法治疗50例骶髂关节错位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手法治疗骶髂关节错位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腿痛是临床常见的病症之一,而骶髂关节错位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相关疾病,且用手法治疗的效果很好。为了让医者对骶髂关节错位的手法治疗概况有一了解,现将近十年来的有关文献进行综合、比较和讨论。 相似文献
10.
11.
12.
骶髂关节半错位是骨伤科临床上的常见病,据不完全统计,在急慢性腰腿痛患者中,约占1/4。近期笔者采用俯(仰)卧牵拉手法治疗73例,疗效满意,总结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73例,男30例,女43例;年龄最小23 相似文献
13.
14.
骶髂关节是骶骨和髂骨耳状面相互交错嵌插的滑膜关节,是组成骨盆的重要关节。骶骨关节面为凹面,髂骨关节面呈凸面,关节面上有关节软骨,两侧参差不齐的关节面相互交错,骶髂关节是一微动的关节,周围有坚强的韧带保护,一般认为不易发生错位。但是笔者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发现骶髂关节错位的发病率非常高,是引发腰腿痛的主要原因之一。患者往往以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观察在基层医院采用中医复位手法骨盆旋转复位手法治疗骶髂关节错位的临床效果。方法:运用骨盆旋转复位法治疗42例骶髂关节错位。结果:42例患者中,经手法复位痊愈37例,占88.1%;显效者5例,占11.9%,无效者0。总有效率为100%。结论:骨盆旋转复位法是治疗骶髂关节错位的有效方法,有实用、速效,操作简单,病人无痛苦,复发率低,无后遗症等特点,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7.
骶髂关节损伤与错位是临床常见的导致腰腿痛原因之一,祖国医学对本病有论述称之为"胂肋骨移位",多发于青壮年和妇女,由于局部急性损伤或姿势不良致慢性劳损引起骶髂关节错位而发病,妇女因为妊娠和产后骨盆韧带松弛、轻微外伤或半俯卧姿势不良时易诱发出现下腰部功能受限或有的患者大腿及臀部肌肉紧张或放散性痛. 相似文献
18.
骶髂关节损伤与错位是临床常见的导致腰腿痛原因之一,祖国医学对本病有论述称之为“胂肋骨移位”,多发于青壮年和妇女,由于局部急性损伤或姿势不良致慢性劳损引起骶髂关节错位而发病,妇女因为妊娠和产后骨盆韧带松弛、轻微外伤或半俯卧姿势不良时易诱发出现下腰部功能受限或有的患者大腿及臀部肌肉紧张或放散性痛。 相似文献
19.
20.
骶髂关节错位可引起腰臀部疼痛等一系列症状,临床较为常见,尤其多发于女性,是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之一.1 997年8月~2000年12月笔者运用电针结合手法治疗骶髂关节错位33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33例中女30例,男3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58岁,平均34.3岁;左侧20例,右侧13例;前错位18例,后错位15例;病程最短3天,最长1年;有明显扭伤史者28例,无明显扭伤史者5例;33例中延误诊断治疗在2周以上者12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