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分析古代文献,总结阳气对老年性痴呆的影响以及从阳论治原则在老年性痴呆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从阳气功能的角度探讨老年性痴呆病机,认为阳虚温煦不足,精血不充,神明失养;阳虚推动无力,痰瘀丛生,阻滞脑窍,均可导致老年性痴呆的发生。从阳论治老年性痴呆的中医康复思想,具体包括以调理督脉、激发阳气为核心的针灸康复法,以补益心气、振奋心阳为核心的药物康复法,以动而生阳、平衡阴阳为核心的运动康复法。  相似文献   

2.
非特异性腰痛是指无特定病理变化的腰痛,其在腰痛类型中占有相当大比重,是康复医学科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患病者有年轻化趋势。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非特异性腰痛康复治疗的研究文献,简要分析了各种疗法的优势及缺点,西医康复包括运动疗法、卧床休息、西式手法治疗、物理因子治疗、牵引,中医康复包括针灸、推拿等。与此同时,近年研究也显示出非特异性腰痛缺乏特异性的治疗方法,且现阶段缺少全面的综合性康复治疗的临床研究。因此,探寻有针对性且疗效佳的综合康复治疗方案是未来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研究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3.
随着生活与工作方式的转变及不良姿势等因素的影响,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给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逐渐变成了工作生活中的常见病,给患者带来了病痛和经济压力。本文将从肌筋膜链理论与中医的经筋理论两个角度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治疗思路进行综合分析,为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康复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同时为肌筋膜链理论与经筋理论越来越多应用于临床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殷克敬教授认为,急性腰痛的病因病机在于正虚邪盛,阴阳失衡,该病有赖于机体阳气正虚之时六淫邪气肆虐,卫阳不固,邪气侵袭腹背之阳,人身之阳位受邪而虚,阳气循环不畅,阴阳失衡,又累及腰部太阳膀胱经,三阳合一,一经变故则他经不畅,致使三阳经循环有碍。故殷老提出“同气相求”从阳论治的取穴思想,在治疗中独取阳明、少阳之会下关穴,精确进针方向,以求周身阳气相互吸引感应,采用“螺旋守中”行针时阴中求阳,引邪外出的同时顾护正气,从而达到阴平阳秘、御邪守中的目的。这些学术思想可为本病的理论探讨和临床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非特异性腰痛属中医“腰痛”“痹证”等范畴,与经筋损伤关系密切.在经筋理论指导下的银质针疗法能松解筋结、缓解疼痛.核心肌群训练符合“从筋论治”原则,可增加腰背部肌肉的核心力量,增强脊柱和骨盆的稳定性.以腰痛与经筋之间的关系为切入点,探讨非特异性腰痛的病因病机,阐述银质针与核心肌群训练治疗本病的内在机制及临床应用,以拓展临...  相似文献   

6.
总结符文彬教授基于“从阳论治”理论,应用精灸治疗中医脑病的临床经验。符文彬教授结合脑与阳气的体用关系,认为阳气不足是中医脑病发病基础,气虚无力,郁结于内发而为病。符文彬教授对传统灸法进行改良,形成临床精而效验的精灸技术,治疗时补阳与通阳并行,可有效缓解脑病的相关症状。  相似文献   

7.
非特异性下腰痛作为一种发病机制不明的常见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非特异性下腰痛以腰背部经筋功能紊乱为特点,经筋对于脊柱结构稳定及功能活动至关重要,因此基于经筋理论,分别从中医学以及现代医学两个方面探讨经筋理论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的可能机制.结果发现经筋理论论治非特异性下腰痛具有改善局部微循环,加速血液运行,缓解肌肉酸...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病机,为该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查阅文献,总结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传统认识,结合中医相关理论,探讨该病的根本病机。结果: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根本病机为阳气虚衰,临床可从阳论治。结论:从阳论治非酒精性脂肪肝,打破了传统的饮食不节、痰湿阻滞、瘀血内阻、脏腑虚衰的认识,开辟了一条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冯雯雯  李丽  姚丽华 《河南中医》2012,32(3):274-275
非特异性腰痛的中医康复疗法包括推拿疗法、针灸疗法、刺血疗法、小针刀疗法、平衡罐疗法、中医内治法、中药熏蒸疗法、传统运动医疗气功等.由于中医康复疗法无毒副作用,简便康验,不仅针对患者的被动治疗项目,而且还有让患者主动参与的治疗项目,疗效好于单一疗法.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郁证与阳气亏虚的机理相关关系,以及郁证用阳性药物治疗的临床分析总结。提出:郁证从阳论治有临床显著疗效,有现代实验研究理论支持,总结得郁证从阳论治是临床有效的一种治疗方法 ,值得继续研究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补土伏火理论是清代名医郑钦安所提出,认为元阴元阳乃辨证之本,主张阳主阴从,强调阳气对疾病辨证及治疗的重要性。便秘的病机由于气血亏虚,气虚责之阳气亏虚,血虚责之虚阳上浮,临证可从温阳及潜阳两方面论治。补土伏火理论内涵有二:一是补中土温真阳,二是补中土潜浮阳。本文提出可用补土伏火法指导针刺治疗便秘,并介绍补土伏火相关的理论依据,旨在提高中医诊疗便秘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形、气、神是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的三大要素,作为中医重要的思想理论,至今仍指导着中医诊疗,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通过对临床针刺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分析,探讨基于形气神理论针刺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思路。调形,主要作用于皮肉筋骨,纠正异常生物力学改变;调气,通过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以止痛;调神,通过对高级中枢脑的调节对机体进行调节;通过对形、气、神的共同调节,为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值得推广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中医学理论最核心的内容是阴阳学说,阴为体,阳为用。阳气生,阴亦随之长;阳气衰退,阴亦随之枯萎。阳气不仅对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有重要作用,也参与众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因此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过程中应重视阳气。心血管疾病属中医学"胸痹""心痛""心悸""水肿"等范畴,基本病机为"阳微阴弦"。故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应以扶阳为本。中医心脏康复尤为重视扶阳,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导引、针刺、灸法、推拿等扶阳措施综合治疗心血管疾病,以达到阴阳平衡的目的,促进心脏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4.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临床易反复发作,临床证明中医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目前中医多从肝论治,本文通过总结中医从肝论甲亢的病因、病机、治则,并在此基础上将叶天士"肝体阴而用阳"的思想运用到治疗中。  相似文献   

15.
心肌致密化不全是胚胎期心肌致密化过程失败所导致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心肌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以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血栓形成为主,容易漏诊和误诊。目前西医主要以对症处理为主,缺乏特异性的治疗方法,预后较差,而中医药治疗该病有显著优势。报道1例心肌致密化不全患者,在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治法的指导下,从少阴病进行论治,应用大剂量附子、黄芪等益气温阳及利水化瘀通络之品,使阳气升,水肿消,血栓化。  相似文献   

16.
中医"动静观"理论主要涉及"阳动阴静"和"阴阳平衡"两方面内容,结合动静思想认为小儿喘息的发生与外邪引动伏痰密切相关,本文提出从中医"动静观"理论治疗小儿喘息性疾病的诊疗思路与策略。认为"宿痰"的动静是导致疾病反复发作的主要原因,病机总属小儿体内阳气的变动,病位与五脏相关。治疗上以"巧视动静、掌握时机"为治疗原则,即发作期主动,以祛邪当先;缓解期主静,以治本为主。另有暴喘而作、迁延难愈者当从肝论治,急投息风解痉之品,以达"动极者镇之以静"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无论是从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表现还是从抑郁症分型施治上,都在一气周流的整体动态上表现出"虚"和"郁"的显著特点。"虚"是一气周流的动力源不足,而阳气主推动,实质也就是阳气的不足;"郁"是一气周流的凝滞不畅,也就是阳气的郁滞。无论是阳气的不足还是郁滞都在抑郁症的发病和诊疗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且"虚"可致"郁",而"郁"更易兼见或变生他症,就抑郁症发病的根本原因而言终不离"虚"和"郁",阳气虚、阳气郁贯穿于整个的病程,并且从根源上影响到病情的发生、发展、转归、愈后。治疗应从阳论治,首辨阳虚、阳郁,再兼顾五脏,以温阳解郁或宣阳开郁法为主要治疗法则。  相似文献   

18.
基于詹红生教授“筋主骨从、筋为骨用”的学术思想,阐述筋主骨从是筋骨和合之本;认为筋骨失和是非特异性腰痛发病之因,筋为骨用是防控之策;强调非特异性腰痛从筋论治的合理性、重要性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膜性肾病的基本病机为:肺脾肾气阳两虚,外邪、湿热、痰阻、瘀血扰肾。本文通过对各名家治疗膜性肾病经验的总结,归纳总结出从益气活血论治、从温阳法论治、从化瘀通络论治、从湿热论治、从六经论治、从痰瘀论治等六种膜性肾病临床常用的中医治疗思路,从理法方药方面,对膜性肾病的中医治疗方案进行整理,以期提高膜性肾病的中医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针刀结合运动康复治疗非特异性慢性腰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2例非特异性慢性腰痛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小针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于术后3 d给予中医运动康复治疗。治疗2周后统计对比两组下腰痛疼痛评分(感觉疼痛和运动疼痛)、下腰痛失能(RMDQ评分和ODI评分)、腰椎曲度(腰屈曲范围和腰椎曲度)的改善情况,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3%,对照组为7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感觉疼痛评分和运动疼痛评分均显著降低,治疗组降低程度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RMDQ评分和ODI评分均显著降低,治疗组降低程度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腰屈曲范围和腰椎曲度均显著升高,治疗组升高程度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针刀结合运动康复治疗非特异性慢性腰痛,能够有效缓解患者腰痛,改善患者腰椎曲度,促进腰椎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