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华支睾吸虫病是华支睾吸虫寄生于人体胆道系统内引起的一种地方性、感染性疾病,对人体危害很大[1].对没有出现梗阻性黄疸的轻症患者,口服吡喹酮可收到良好疗效.而重度感染者,由于虫体及虫卵堵塞胆管而出现梗阻性黄疸,此时药物治疗的效果多不理想[2].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内镜对梗阻性黄疸病因诊断和治疗的临床应用体会?方法:69例梗阻性黄疸患者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ereatography,ERCP),明确病因诊断后同时(或择期)行内镜治疗。结果:69例行ERCP,67例成功,成功率97%。分别诊断为胆总管结石26例,乳头炎性狭窄23例(其中华支睾吸虫病性乳头炎性狭窄18例)、胆总管癌6例、壶腹癌4例、十二指肠乳头癌2例、肝总管癌2例、先天性胆管囊性扩张2例、胆总管中段外科手术后狭窄1例、硬化性胆管炎1例、失败的2例为十二指肠乳头癌.胆总管结石26例,25例经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取石一次成功,1例需2次取石.亦成功;乳头炎性狭窄23例(其中华支睾吸虫病所致者18例).13例行EST后放置鼻胆管,10例直接放置鼻胆管,由华支睾吸虫病所致者加服吡喹酮驱虫;2例胆总管癌、2例壶腹周围癌及1例十二指肠乳头癌放置胆道支架治疗后黄疸减退;胆总管癌4例、壶腹周围癌2例、十二指肠乳头癌3例、先天性胆管囊性扩张2例及胆总管中段手术后狭窄1例行外科胆道吻合术;硬化性胆管炎1例口服激素治疗?肝总管癌2例因丧失手术机会,行支持治疗.并发症发生率为12%,其中急性轻型胰腺炎2例、一过性血淀粉酶升高5例、逆行胆道感染1例,结论:ER—CP能及早发现梗阻性黄疸的确切病因并给予相应的内镜治疗,且具有疗效好、安全性高及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胆管细胞癌与华支睾吸虫病的相关性。方法:通过比较胆管细胞癌在感染华支睾吸虫人群与未感染华支睾吸虫人群发病率的差异。结果:感染华支睾吸虫病691人中,胆管细胞癌患者26例,其中男24例,女2例;未感染华支睾吸虫病539人中,胆管细胞癌患者8例,其中男6例,女2例。结论:感染华支睾吸虫病胆管细胞癌发病率高于未感染华支睾吸虫人群组,华支睾吸虫可视为胆管细胞癌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4.
华支睾吸虫又称肝吸虫,成虫主要寄生于人类的肝胆管,引起华支睾吸虫病,又称肝吸虫病[1]。华支睾吸虫感染主要引起肝胆系统病变,大多数感染者无明显临床症状,有症状者其表现也缺乏特异性(如腹痛、黄疸、消化不良等胃肠道症状),容易引起临床误诊和漏诊。本实验室在近期检出2例肝吸虫虫卵,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胆管炎型华支睾吸虫病9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支睾吸虫病是我国常见传染病,是由华支军吸虫寄生在人体肝内胆管所致的疾病。当感染严重时,患者可出现肝区疼痛,皮肤巩膜黄染等症状即胆管炎型华支睾吸虫病,本文收集近年来我们收治的96例,总结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96例,男90例,女6例,年龄22~65岁,平均38岁。患者均来自华支睾吸虫病流行疫区,有吃鱼生史88例,否认吃鱼生史8例。全部患者均表现右上腹部疼痛伴皮肤巩膜黄染,其中急性发作右广腹部或剑突下剧痛58例,反复发作剑突下或右上腹部隐痛38例,伴畏寒发热8例,伴乏力、纳差34例,伴皮肤后痒62例。1.2实…  相似文献   

6.
华支睾吸虫病诊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琪琼 《江西医学检验》2006,24(6):553-554,500
华支睾吸虫病(elonorchiasis sinensis)亦称肝吸虫病,是由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俗称肝吸虫,liver fluke)寄生在人体肝胆管而引起的疾病。它也是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或食源性寄生虫病,主要分布在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如中国、朝鲜、韩国、越南及菲律宾等国家,中欧、俄罗斯、英格兰及阿尔及利亚亦曾发生过少数散在病例。在我国,除青海、甘肃、宁夏、内蒙、新疆及西藏外。其余25个省、市、自治区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均有本病传播或流行。国家卫生部组织人员于2001年6月-2004年底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对部分蠕虫病进行了调查。其中华支睾吸虫的人群感染率为2.40%。感染者达1200多万。因此,如何早期、快速地诊断华支睾吸虫病,也是奇防工作中急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拟就华支睾吸虫感染的流行病学诊断、临床诊断及实验诊断作一综述.为正确诊断华支睾吸虫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在受检者大便标本中查找华支睾吸虫空壳,探讨其出现的意义,完善华支睾吸虫生活史.方法:通过大便常规镜检在受检者大便标本中查找华支睾吸虫卵空壳,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正常对照组,对查找到华支睾吸虫卵空壳的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均检测ALT、AST、TBIL、DBIL、GGT、PA、ALB和E%等肝吸虫病病情诊断指标.结果:在656例找到华支睾吸虫卵的病例中,发现其中5例大便中有华支睾吸虫卵空壳,这5例患者ALT、AST、GGT、PA和ALB的检测结果的均数与正常对照组均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华支睾吸虫虫卵可以在人体内孵出毛蚴,这在华支睾吸虫生活史上是一个新的发现.因此在遇到可疑物时,一定要多次留标本或用多种方法找虫卵,同时查看病人相关的检验指标,只有这样才不会漏检、误诊.  相似文献   

8.
灵芝孢子与华支睾吸虫虫卵的鉴别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灵芝属担子菌纲多孔菌科真菌,其孢子外包有双层厚壁,人在食入后不易被消化而随大便排出体外。据说灵芝孢子粉能够增强调节机体免疫功能,辅助肿瘤治疗,故许多肿瘤病人常饮用含有灵芝孢子的灵芝茶。因灵芝孢子与华支睾吸虫虫卵形态相似,极易将灵芝孢子误认为华支睾吸虫...  相似文献   

9.
胡缨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5):2017-2018
目的分析将灵芝孢子误认为华支睾吸虫感染的原因,并提出防范误诊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7~2010年将灵芝孢子误认为华支睾吸虫感染的患者临床资料。镜检患者服用的灵芝保健品,对比观察华支睾吸虫卵示教标本,患者粪便集卵毛蚴孵化试验检测以及患者停服灵芝保健品后复查粪便。结果确认粪便中检出的是灵芝孢子,患者并未感染华支睾吸虫。结论检验人员应加强业务学习,掌握异常结果鉴别诊断的方法,参考其他检查项目,并及时与临床沟通,才能防止错误报告。  相似文献   

10.
陈霁云  熊丹莉 《全科护理》2016,(19):2050-2051
正华支睾吸虫是人体常见寄生虫,成虫寄生于人体胆管内,造成肝损害和胆管阻塞、水肿,胆管上皮脱落,并引起胆囊炎和胆管炎,晚期产生明显的胆管纤维化,是对人类健康危害严重的食源性寄生虫之一[1-2]。华支睾吸虫病(clonorchiasis)是由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Cobbold,1875)Looss,1907]即肝吸虫寄生在人的肝胆管内所引起的以肝胆病变为主  相似文献   

11.
唐磊  葛涛  尹世辉  袁爽  邢智锋 《疾病监测》2018,33(6):525-527
目的 了解三江平原地区华支睾吸虫病的流行现状,为科学制定华支睾吸虫病防治有效措施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抽取9个县(市)的26个调查点开展调查,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测华支睾吸虫卵。结果 共调查6 574人,华支睾吸虫感染575人,感染率为8.75%,以轻度感染为主。华支睾吸虫感染存在地区、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的差异,总体呈现三江交汇处感染率高于其他地区,男性高于女性,以青壮年感染为主,初中文化程度人群高于其他学历人群,渔民高于其他职业人群等特征。结论 三江平原地区华支睾吸虫感染以三江交汇处为主,青壮年男性是重点防治人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群华支睾吸虫高发人群与低感染人群的分布状态及MN 血型基因的相关性,深 入了解华支睾吸虫的感染情况,为预防与治疗华支睾吸虫病打下基础。方法 以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武鸣区、贵港平南区 两个代表性地区作为调查研究对象,以酶联免疫法随机筛查贵港平南区500 例、武鸣区700 例的15~65 岁居民,分别 采集3ml 抗凝血与3ml 不抗凝血,共检测1 200 例人群血清中的华支睾吸虫IgG 抗体;通过血型血清学检测样本的红细 胞血型糖蛋白MN 血型,用基因分型的方法鉴定MG 与MT 的型别。结合两个区的调查总人数、华支睾吸虫抗体阳性率、 阴性率、MN 血型的血清学与基因分型作为统计数据。结果 两个具有相同生活饮食习惯地区人群的华支睾吸虫感染率 具有显著差异,即武鸣区华支睾吸虫感染率高达62%,其M 基因频率、N 基因频率、MG 基因频率和MT 基因频率分别 为72%,28%,68.6% 和31.4%。贵港平南区华支睾吸虫阳性感染率只有3.4%,其M 基因频率、N 基因频率、MG 基因 频率和MT 基因频率分别为69%,31%,82.3% 和17.7%。结论 广西壮族自治区华支睾吸虫的感染率具有地区间的明 显差异,而红细胞糖蛋白血型的M,N,MG 和MT 基因频率未发现明显差异,另外未发现饮食习惯与两区华支睾吸虫 的易感因素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华支睾吸虫的排卵规律和服用消炎利胆片来提高华支睾吸虫虫卵的检出率。方法将300例血清肝吸虫免疫球蛋白G(IgG)抗体阳性的疑似华支睾吸虫感染者随机分成3组,第1组为常规方法留取标本的对照组,第2组为服用消炎利胆片组,第3组则根据华支睾吸虫的排卵周期,分别于第1天、10天、20天留取粪便标本;各组送检的粪便标本均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水洗沉淀法和醚醛沉淀法三种方法检测华支睾吸虫卵,并对检测结果进行χ^2检验分析。结果第2组和第3组检测华支睾吸虫卵的检出率明显高于第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组和第3组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华支睾吸虫的排卵规律留取标本和服用消炎利胆片均能明显提高华支睾吸虫虫卵检出率,有助于明确华支睾吸虫病的诊断,在临床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4.
华支睾吸虫病是由华支睾吸虫寄生在人体肝内胆道系统的一种慢性寄生虫病,临床表现复杂易被误诊为肝胆系统疾病。可发展成肝硬化、肝癌,可并发胆囊炎、胆石症。广东珠江三角洲为此病高发区,居民感染率大多在20%~50%,亦有高达88%~100%者。我市位于高发区内,鉴于目前本病的报告较少,特将我室收集的52例华支睾吸虫病患者的腹部CT片进行分析,目的在于总结此病CT征象,提高对此病的诊断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伴有黄疸的华支睾吸虫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伴黄疸的华支睾吸虫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分别采用吡喹酮低剂量和常规剂量驱虫,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深度黄疸患者占61.76%(21/34),合并肝内胆管扩张、肝内胆管炎占82.35%(28/34),而胆囊壁光滑及囊内回声无异常者达85.29%(29/34)。吡喹酮常规剂量组均可顺利消退黄疽,而采用低剂量吡喹酮治疗组难于消退黄疸。结论伴有黄疸的华支睾吸虫病患者多数黄疸较深且难以消退,常合并肝内胆管炎、肝内胆管扩张,而胆囊多无异常;粪便及十二指肠引流液查找虫卵是确诊的主要方法。黄疸的消退有赖于吡喹酮的驱虫治疗,但不宜采用低剂量吡喹酮驱虫,否则可能致黄疸加深。  相似文献   

16.
超声诊断华支睾吸虫病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B超对诊断华支睾吸虫病的价值.以助于临床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了50例在我院经手术及实验室检查确诊的华支睾吸虫病患的肝脏声像图特点。结果:50例华支睾吸虫病患,肝脏均有特征性声像图改变:肝内网络状强回声改变,肝内小胆管扩张,呈间断小等号状回声。部份患胆总管内可见虫体所致浮动的细管状高回声。结论:华支睾吸虫病有典型的B超图像特征,B超对于诊断华支睾吸虫病及其并发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正华支睾吸虫病俗称肝吸虫病,是我国目前最严重的食源性寄生虫病、胆管癌的Ⅰ类致癌因素[1]、全球17种被忽视的热带病之一[2]。其主要发生在东亚地区[3],我国广东、广西及东北三省地区是该病的高发区域[4]。该病因摄入感染华支睾吸虫的淡水鱼虾[4-5](河豚、醉虾、醉蟹、淡水生鱼片、鱼火锅等)所致,生态环境及根深蒂固的饮食习惯令华支睾吸虫拥有入侵人体的可乘之机。据统计,在世界范围内,超过3500万人感染华支睾吸虫病,在中国  相似文献   

18.
华支睾吸虫病是由于华支睾吸虫寄生于人体胆道或胆囊内所引起的一种地方性疾病,又称肝吸虫病。对肝吸虫病的诊断主要依赖于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CT和胆道造影)。回顾分析我院应用超声检测肝吸虫病92例患者的声像图资料,旨在探讨肝吸虫病的声像图特征及超声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总结了87例梗阻性黄疸患者内镜治疗的护理经验,主要护理措施包括术前做好患者及器械的准备,术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熟练掌握各种内镜治疗的配合技巧,术后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腹部体征,重视患者的主诉,并做好鼻胆管引流的护理。认为精心的护理对提高梗阻性黄疸内镜治疗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荆江分洪区华支睾吸虫的自然感染及人群流行状况,我们按照湖北省华支睾吸虫病流调方案,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了华支睾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第一中间宿主螺类均未检出华支睾吸虫尾蚴;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感染率为9.6%,保虫宿主中,猫粪阳性率为70.0%、猪胆囊阳性率为26.3%;人群皮试阳性率为7.4%、人群粪检查出华支睾吸虫卵1人,阳性率为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