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诺维苯是一种半合成长春碱类抗癌新药,对晚期乳腺癌及非小细胞肺癌疗效显著,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该药对局部皮肤、组织的刺激性强.有文献报道使用诺维苯后静脉炎的发生率高达93.3%[1,2],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痛苫.为了探讨有效预防诺维本致静脉炎的方法,我科2004年2月1日-2006年2月1日对65例多周期化疗的肿瘤患者分别采用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外周静脉(包括头皮针、静脉留置针)穿刺及外周静脉穿刺三向瓣膜式中心静脉置管(PICC)3种途径输注诺维本,并对应用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诺维苯(Navelbine,简称NVB),是新一代有效抗肿瘤药物。对晚期乳腺癌及非小细胞肺癌疗效显著,广泛应用于临床。但诺维苯对局部皮肤、组织的刺激性强,炎症反应常累及穿刺静脉和肢体。有文献报道使用诺维苯后静脉炎的发生率高达93.3%,给患者和医生护士带来诸多不便,为了探讨有效预防方法,我科从2003年5月起对63例肿瘤患者分别采用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及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两种途径输注诺维苯并进行观察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经下肢外周静脉穿刺至股静脉置管化疗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经下肢外周静脉穿刺至股静脉置管在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38例需经下肢化疗的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17例采用经下肢外周静脉穿刺至股静脉置管的方法给药,对照组21例采用头皮针或浅静脉留置针的方法给药。比较2组患者化疗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化疗静脉炎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下肢化疗的患者建议予股静脉置管,以降低化疗静脉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华蟾素(cinobufacini)注射液在晚期癌症的姑息保守治疗中能使多种癌症患者呈现“临床受益”反应。但静脉输注华蟾素时静脉炎的发生率较高,患者往往难以耐受,从而影响治疗的依从性。因此,预防静脉炎的发生在华蟾素应用中颇为重要。2005年1月-2006年2月,我院采用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预防静脉输注华蟾素时并发静脉炎,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在儿科静脉输液中,经常遇到输注一些刺激性强的药物,如甘露醇、化疗药物、静脉营养液等,从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一般为手背静脉,留置时间为48~72h)常可引起静脉炎或血栓性静脉炎,表现为从注射部位静脉开始,沿静脉走向,受累静脉发红或色素沉着、疼痛、血管变硬呈条索状以至血流受阻,长期输液患儿最终导致外周静脉穿刺困难而加重患儿躯体上的痛苦。为了减轻患儿痛苦,延长静脉留置针使用时间,从2003年起我科开始采用穿刺前臂头静脉置管的方法,共置管286人次(年龄3~16岁),一次置管成功率达95%,留置时间为5~22d,无局部感染和静脉炎发生,解决了一些因各种因素不能行PICC或CVC置管患儿输注刺激性药液的需求,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行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后血栓性静脉炎发生的原因,以寻求恰当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002年8月-2005年6月收住的30例行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肺癌患者的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肺癌患者血液淤滞、反复的穿刺损伤血管内膜、封管技术不正确使血液反流等因素可能导致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结论肺癌患者PICC后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不容忽视,应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7.
11例外周中心静脉置管误入颈静脉再复位的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因一次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操作简单安全,留置时间可长达1年之久,而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导管从肘前浅静脉穿刺置入,头端送达上腔静脉下1/3,靠近右心房处,起到外周静脉置管,中央静脉治疗的作用。肿瘤患者应用PICC避免了化疗药物外渗引起的化学性静脉炎与组织坏死等严重后果。而在实际操作中,  相似文献   

8.
林元红 《华西医学》2009,(10):2776-2777
目的:探讨快速有效建立院前危重患者静脉通路方法。方法: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集我院急诊中心院前危重患者56例,其中42例行蝶型静脉留置针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A组)同时进行Y型静脉留置针外周静脉穿刺置管(B组),14例行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置管(C组)。结果:A组37例穿刺置管成功,成功率88.1%,成功后37例保持静脉通畅,通畅率100%,无误伤锁骨下动脉或引发气胸病例,B组29例穿刺置管成功,成功率69.0%,23例保持静脉通畅,通畅率79.3%,C组穿刺置管成功12例,成功率85.7%,1例发生气胸,12例保持静脉通畅,通畅率100%。经卡方检验(P〈0.05)A组成功率高于B组;而A组和C组置管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蝶型静脉留置针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整合了外周静脉穿刺及深静脉穿刺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老年患者血管条件普遍较差,为满足老年患者长期静脉给药治疗的需要,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常规外周静脉穿刺输液的基础上,先后开展了外周留置针静脉穿刺输液法,经股静脉穿刺、锁骨下静脉穿刺、颈内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置管输液法及经外周置入的中心静脉置管(PICC)输液法。PICC是经外周静脉穿刺插管,其导管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因其操作方便、安全、易于掌握、护士可独立完成,[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下肢外周静脉穿刺至股静脉置管在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8例需经下肢化疗的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17例采用经下肢外周静脉穿刺至股静脉置管的方法给药,对照组21例采用头皮针或浅静脉留置针的方法给药。比较2组患者化疗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化疗静脉炎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下肢化疗的患者建议予股静脉置管,以降低化疗静脉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股静脉留置针置管在危重症患儿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股静脉留置针置管在危重症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60例危重症患儿,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采用美国BD公司20G静脉留置针行股静脉穿刺置管,对照组采用美国BD公司24 G留置针行外,周静脉穿刺置管,观察穿刺完成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留置置管时间,并对置管期间的置管部位进行观察,观察血液白细胞、CRP指标的变化,拔针后留置针送细菌培养,比较两组的效果.结果 两组危重症患儿在穿刺完成时间、一针穿刺成功率等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静脉留置针留置的时间长(P〈0.05),不良事件(外渗、静脉炎、脱管、堵管)发生率低(P〈0.05);血液白细胞、CRP指标变化的检测,拔针后留置针残端细菌培养均为阴性,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效果一样,未增加感染的风险,两组留置针置管安全性一样.结论 通过临床对股静脉留置针在危重症患儿的应用研究,证实了在抢救危重症患儿中行股静脉留置针置管效果优于外周静脉留置针置管.特别适合无条件进行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的基层单位推广.  相似文献   

12.
82例风寒湿痹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辨证施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catheter,PICC)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深静脉穿刺技术。但目前临床上仅应用于各种需长期输液的患者、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或毒性药物如:化疗、肠外营养、血管收缩剂、高浓度电解质的患者。有个别作者在文中提到PICC可用于测定中心静脉压(CVP),但未见关于PICC可应用于测定CVP的详细报道。为了探讨PICC测定CVP是否具有准确性和实用性,我科2006年1-6月对21例体外循环手术患者,经PICC测定CVP,并与传统的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测定CVP所得的结果、穿刺操作时间、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发生进行了对照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肿瘤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并发症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观察记录78例PICC置管的肿瘤化疗患者出现的并发症,并与116例传统的浅静脉化疗患者静脉炎发生率作比较。结果PICC置管患者静脉炎发生率较浅静脉化疗患者显著降低(P=0.023)。78例PICC置管患者全部成功置入,出现导管堵塞1例,心律失常1例,导管送人困难2例,导管脱出2例,穿刺部位渗血2例,感染2例,接触性皮炎2例,静脉炎3例,静脉血栓形成4例。结论PICC置管操作安全,成功率高。相比传统浅静脉化疗,可以显著减少静脉炎的发生。护理人员掌握PICC置管技术及并发症的防治措施、重视对患者的宣教,可以有效延长导管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14.
PICC导管临床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2004年3月~2005年2月,我科对28例患临床应用PICC导管(经外周静脉穿刺至中心静脉置管)穿刺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老年患者血管条件普遍较差,为满足老年患者长期静脉给药治疗的需要,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常规外周静脉穿刺输液的基础上,先后开展了外周留置针静脉穿刺输液法,经股静脉穿刺、锁骨下静脉穿刺、颈内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置管输液法及经外周置入的中心静脉置管(PICC)输液法.   ……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颈外静脉留置针与外周静脉留置针在大面积烧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大面积烧伤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外周静脉置针,观察组采用颈外静脉置针。比较两组患者穿刺情况、不良事件、置管时间、舒适度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穿刺时间两组患者无显明差异。观察组的输液效果好于对照组(P<0.05),置管时间长于对照组(P <0.05),穿刺次数、静脉炎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均P<0.05),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颈外静脉置针较外周静脉留置针在大面积烧伤患者的并发症少,疼痛轻,穿刺成功率高,患者的舒适度高。  相似文献   

17.
丁小娟  姚亚宏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1):2009-2009
[摘要] 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ICC)是一种用于为患者提供长时间性的静脉输液的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对于需要化疗的患者,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使患者常承受渗漏性损伤及静脉炎的痛苦。肿瘤患者化疗时使用PICC置管的方法,不仅可以减少患者因反复穿刺而带来的痛苦,而且可以避免化疗药物对外周静脉的破坏和局部组织的刺激,保证化疗过程顺利地完成。  相似文献   

18.
PICC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进展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魏道琳 《现代护理》2005,11(19):1607-1608
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是指采用引导针经外周静脉穿刺,将1根由硅胶材料制成.标有刻度、能放射显影的中心静脉导管插入并使其顶端位于上或下腔静脉内的深静脉导管置入术。从90年代开始引进我国,并在临床广泛应用。PICC穿刺点在外周静脉,直观下置管,操作较深静脉穿刺简便、安全、穿刺成功率高,可由护士单独操作。PICC导管头部定位于中心静脉,血流量大,能迅速降低液体渗透压及药物浓度,可长期输入高渗性及刺激性药物,保护外周血管不受损害。  相似文献   

19.
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也有学者译为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或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指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使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方法。PICC于1986年开始应用于临床,具有操作方法简单,穿刺成功率高,带管时间长,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重症烧伤患者在MEBT/MEBO治疗中静脉穿刺置管的应用与维护方法。方法 1998年1月至2003年10月间,我们对42例重症烧伤伴外周静脉穿刺困难的病人,根据不同的情况分别用五种方法进行了静脉置管输液治疗。结果 静脉导管留置时间最短7天,最长102天;有4例在应用期间发生导管脱出,19例发生穿刺点的红肿疼痛,2例发生静脉炎。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置管途径和方法,有效地保证了重症烧伤患者的输血、补液和抢救时的用药。结论 及时建立通畅的静脉通道,是重症烧伤患者抢救治疗的重要保障;根据不同的情况尽早采取外周或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具有病人痛苦小、护理难度小、留置时间长、有利于输血、补液和抢救用药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