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黏度和血脂浓度对静脉套管针留置时间的影响,观察高血黏度和高脂血症患者在静脉套管针留置期间使用生理盐水和不同浓度肝素液封管后的再通效果,以遴选出适宜浓度的封管液.方法 将18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成高血黏度组、高血脂组和健康对照组各60例,均分别使用生理盐水、50,100 U/ml浓度肝素液封管,观察3组的再通效果.结果 高血黏度和高脂血症患者静脉套管针的留置效果差于正常对照组;高血黏度和高脂血症患者用100 U/ml浓度肝素液封管后再通效果明显优于生理盐水及50 U/ml浓度肝素液;血液黏度及血脂浓度与静脉套管针留置时间呈明显负相关.结论 血黏度及血脂浓度可能是影响静脉套管针再通效果的因素之一,高血黏度和高脂血症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时宜采用肝素液封管,以100 U/ml浓度肝素液封管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黏度和血脂浓度对静脉套管针留置时间的影响,观察高血黏度和高脂血症患者在静脉套管针留置期间使用生理盐水和不同浓度肝素液封管后的再通效果,以遴选出适宜浓度的封管液。方法将18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成高血黏度组、高血脂组和健康对照组各60例,均分别使用生理盐水、50,100U/ml浓度肝素液封管,观察3组的再通效果。结果高血黏度和高脂血症患者静脉套管针的留置效果差于正常对照组;高血黏度和高脂血症患者用100U/ml浓度肝素液封管后再通效果明显优于生理盐水及50U/ml浓度肝素液;血液黏度及血脂浓度与静脉套管针留置时间呈明显负相关。结论血黏度及血脂浓度可能是影响静脉套管针再通效果的因素之一,高血黏度和高脂血症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时宜采用肝素液封管,以100U/ml浓度肝素液封管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血粘度对静脉套管针留置时间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了解血粘度对静脉套管针留置时间的影响情况。方法:对79例输液患者采用静脉套管留置针,并在输液前测血粘度。结果:血粘度异常者,套管留置时间显著低于正常(P〈0.05),而留置时间与性别、年龄、输液的部位和合作程度无关。结论:高血粘度者静脉套管针留置需慎之。  相似文献   

4.
静脉留置套管针并发症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留置套管针已在临床广泛应用,使用套管针穿刺后,因只保留其外套管在血管中,该材料柔软,且对血管刺激性小,故可长时间留置于静脉内,这样减少了静脉穿刺次数,延长了每次静脉穿刺的间隔时间,使静脉输液更加方便,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但在临床应用过程中使用不当,可发生一些并发症。笔者通过临床观察认为,采取积极  相似文献   

5.
静脉留置针的封管方法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医疗科学技术的发展,静脉留置针已经在临床广泛应用,尤其用于儿科静脉输液,使用静脉留置针,既保护血管又减少了患儿的疼痛与恐惧,减轻了家长的心理负担,同时也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1]。能够有效封管,减少因封管不佳使血液凝固而堵塞管腔,是延长静脉留置针时间的重要环节。笔者对我科近期收治的167例使用静脉留置针的小儿按年龄和哭闹程度分组进行调查,使用两种不同的封管方法进行封管,均取得较好效果。1一般资料1.1调查对象选择2006年1月~7月收治的住院患儿167例,其中0~12个月78例,12个月~3岁89例。1.2材料美国BD公司生产的一次性…  相似文献   

6.
2004年5月~2006年7月,我们对140例应用静脉留置针进行长期输液的患者分别采用生理盐水和肝素钠液作为封管液,并对其封管效果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静脉留置针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成为临床输液治疗必不可少的工具[1]。输液治疗护理的目标就是要达到成功穿刺、保护血管、安全留置。要达到成功穿刺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病人年龄、血管硬化、疾病状态、配合程度、血管条件、操作者技术等[2]。在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过程中,封管是该操作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封管液是为了防止静脉留置针堵塞而在输液完毕后向静脉内注入的一定量液体;是保持输液通畅的关键,而要达  相似文献   

8.
血粘度对静脉套管针留置时间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血粘度对静脉套管针留置时间的影响情况。方法 :对 79例输液患者采用静脉套管留置针 ,并在输液前测血粘度。结果 :血粘度异常者 ,套管留置的时间显著低于正常 (P <0 .0 5 ) ,而留置时间与性别、年龄、输液的部位和合作程度无关。结论 :高血粘度者静脉套管针留置需慎之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小儿静脉留置针不同封管液和封管位置对封管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于2017年6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00例小儿静脉留置针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1组、A2组、B1组和B2组,均为25例。A1组与A2组采用同种封管液,两种封管位置;B1组和B2组采用同种封管位置,两种封管液,对比其封管效果。结果:A1组的堵管发生率为4.0%,A2组为28.0%,对比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B1组的留置针留置时间为(5.12±1.36)d,B2组为(3.05±1.35)d,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0.05)。B1组的堵管发生率为8.0%,B2组为32.0%,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封管时,使小开关的封管位置尽可能靠向留置针延长管的起始部位,可取得较佳的封管效果;肝素盐水较0.9%的氯化钠溶液的封管效果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不同固定方法延长静脉套管针留置时间,以确保大面积烧伤患在休克期的抢救成功率。方法:采用美国B-D公司出品的以Vialon为材料制成的静脉套管留置针,将40名烧伤面积在40%以上的患分成对照、实验二组,分别给予粘贴膜及缝合固定加粘贴膜固定。结果:常规基础上应用加固缝合的方法,减少了导管滑脱的机会,使静脉套管针留置时间明显延长。结论:应用静脉套管针加缝合固定既可保护患的血管、减轻痛苦,又保证了有效的输液通道。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输液过程中微粒的来源及相关因素和减少输液过程中微粒污染的方法。方法分别采用一次性侧孔针注射器、斜面针注射器,在治疗室及净化操作台上,加药与不加药条件下逐瓶检验微粒数,比较不同情况下微粒数的变化。结果在治疗室环境下穿刺瓶塞可明显增加液体中微粒数(P<0.001),同时加药可导致微粒数剧增。在相同情况下,侧孔针注射器穿刺瓶塞可减少橡胶塞微粒的产生(P<0.05)。结论采用侧孔针注射器溶药、加药产生的不溶性微粒数明显少于斜面针注射器,粉针剂药物本身所含微粒及空气中所含微粒也对液体中微粒数产生重要影响,在日常操作中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输液过程中微粒的来源及相关因素,探索减少输液过程中微粒污染的的方法及可行性.方法 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了一次性侧孔针注射器、一次性斜面针注射器在治疗室环境及净化操作台上,在加药与不加药条件下逐瓶检验计数微粒数,每组各30例比较产生的微粒数,观察何种情况可减少微粒的产生. 结果在治疗室环境下穿刺瓶塞可明显增加液体中微粒数(P<0.01),同时加药可导致微粒数激增(P<0.01).而在净化操作台操作产生的微粒数明显低于治疗室环境(P<0.05).在相同情况下,侧孔针注射器穿刺瓶塞可减少橡胶塞微粒的产生(P<0.01). 结论采用侧孔针注射器溶药、加药产生的不溶性微粒数明显少于斜面针注射器,同时穿刺本身、粉针剂药物及空气中所含微粒数也对液体中微粒数产生重要影响,在日常操作中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输血前不规则血型抗体筛查对提高临床输血安全的意义。方法对2000例预输血患者进行抗体筛查,对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的标本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统计不规则抗体的特异性和检出率。结果共筛出不规则抗体阳性者8例,阳性检出率为0.4%。其中血液系统疾病和肿瘤患者6例,占75.0%,高于其他疾病患者所占比例(2例,2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显示, Rh系统抗体占62.5%,MNS系统抗体(抗-M抗体)占37.5%。结论输血前对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有利于选择适合患者的血液,有效减少或避免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保证了患者的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4.
医院输血科规范化管理与临床输血安全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加强医院输血科规范化的管理和输血质量控制.方法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卫生部《医疗机构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及《湖北省成分输血实施办法(试行)》,按湖北省医疗临床用血统计法计算.结果 2004全血使用量为1 153.5 U,占全年用血量的52.4%,而2005年全年使用全血的量为44.5 U,占全年用血量的0.97%,全血用量减少了1 109 U,增加浓缩红细胞使用量,提高了成分输血率.结论 在严格的质量控制下,通过规范化管理方式,引导临床逐步走上科学化、合理化的用血道路,真正做到临床输血安全有效,确保受血者的健康.  相似文献   

15.
刘莉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22):2617-2619
目的探讨术中自体血液回收回输在脊柱外科手术中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选择腰椎内固定手术患者112例,将患者按病案号尾数奇偶性分为两组,奇数为观察组57例,偶数为对照组55例。观察组用血液回收机在术中进行血液回收回输,患者术中血细胞比容(Hct)〈30%时输自体血;对照组当血细胞比容(Hct)〈30%时输库存血。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血色素Hb和血球压积Hct对照比较,观察两组患者术中自体血回输量、输库血量、失血量、及代血浆用量的对照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血色素Hb和血球压积Hct以及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61,1.26,0.25,0.31;P〉0.05),而术中自体血回输量、输库血量及代血浆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5.68,7.18,1.92,3.29;P〈0.05)。结论自体血液回收回输技术可减少或不用库存血,既解决了节约用血,又减少了输血后并发症,提高了输血的安全性,是脊柱手术中安全用血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RhD阴性孕妇产前免疫球蛋白(Ig)G抗体效价监测对新生儿溶血病(HDN)的诊断意义、Rh-HDN血清学试验及临床换血疗法治疗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8月该院产科门诊收治的209例RhD阴性孕妇IgG抗体及同期在该院分娩的新生儿血清学试验检测结果及患儿临床资料.结果 209例孕妇中Ig...  相似文献   

17.
背景:尽管创面负压治疗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但是大多数人只是基于临床经验或是主观判断认为创面负压治疗的优越性。 目的:观察创面负压治疗体表创面的效果,并与同期传统治疗方法比较。 方法: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存在体表创面患者45例,其中25例患者应用负压治疗,20例患者应用传统换药治疗方法,记录相关治疗数据。 结果与结论:创面负压治疗组在创面术前准备时间、肉芽生长速度、细菌的清除作用、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优于传统换药组(P 〈 0.05),但治疗费用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表明创面负压疗法相对于传统方法对创面的愈合起到了正性的促进作用,明显缩短了术前准备的时间,加速创面范围缩小,并降低了修复重建手术的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降低了医务者的工作强度。创面负压治疗是从创面清创到进行修复重建手术这一中间期的有效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