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医学所说的痢疾,是以微生物为病原,分细菌性痢疾和原虫性痢疾两种,临床诊断,必以检出赤痢桿菌或阿米巴原虫为根据;中医所说的痢疾,是以濕热为病原,临床诊断,是以證候为根据,其中除了包括有细菌痢和原虫痢以外,可能还包括有其他消化系疾病在内,因此必须进行一番整理,然後才能够在原有基础上,求得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主要累及直肠和乙状结肠,肠粘膜呈现水肿、糜国、溃疡、出血的非特异性炎症性疾患。从其临床表现看,属祖国医学的“肠僻”、“久痢”、“泄泻”、“肠风”等范畴。本文用辨证论治的方法治疗本病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52例患者,临床上均有腹泻、腹痛、血便等症,经X线钡剂灌肠检查或乙状结肠镜检查证实结肠粘膜均有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或糜烂,有单个或多个溃疡病灶,并且除外结肠的其它病变,同时,经大便常规检查及培养,除外菌痢,阿米巴痢疾,血吸虫病及肠结核等。其中男性34例,女…  相似文献   

3.
聂秋霞 《四川中医》1997,15(2):32-32
白头翁汤出自仲景《伤寒论》,是治疗热毒赤痢、疫毒痢的常用方。《伤寒论》说:“热痢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又说:“下痢欲饮水者,以有热故也,白头翁汤主之”。可知本方所治不是一般湿热痢,临床应用只要辨证准确,随证加减疗效自不必说,但对于治疗慢性痢疾却应用者不多,若用之不当,反有伤胃损正之弊。慢性痢疾乃急性痢疾迁延而成。症见下痢时发时止,日久不愈,发作时便下脓血、里急后重、腹部疼痛、饮食减少、倦怠怯冷等。此病理机制多为初痢治不得法,涩止大早或未及时治疗,使久病正虚、湿热留滞、病根未除,每受外邪或饮食不…  相似文献   

4.
白头翁属植物化学成分及活性研究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勇  林翠英 《天津中医药》2005,22(6):526-528
中药白头翁为毛茛科植物白头翁Pulsatilla chinensis(Bge.)Regel的干燥根,又名老翁花,白头草,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东以及朝鲜和俄罗斯西伯利亚等地,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的功效,临床用于阿米巴痢疾、细菌性痢疾和阴道滴虫等疾病。中药大辞典中记载,白头翁属多种植物被用作“白头翁”,各地用的品种较混乱。现在已经知道该属植物中大多含有丰富的三萜皂苷类成分,还有一些其他成分。  相似文献   

5.
白头翁汤由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组成,是伤寒论中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之名方,其卓著疗效已被历代医家所公认。但现在运用本方有时就感到“病明方准药不灵”了。原因何在?今就本方的药材来源情况作一分析: 白头翁为本方主药,长于清热解毒,凉血治痢。据药理实验本品对痢疾杆菌、阿米巴原虫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同时对肠粘膜有收敛作用。可是正品白头翁长期被他药代  相似文献   

6.
急性痢疾是以突然发生的大便次数增多、滞下不爽、腹痛、里急后重、下赤白脓血便为特征的一类疾病。该病发病急,病情重,传变快,易传染。可见于现代医学的多种疾病,如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阿米巴痢疾等。中医治疗该病并不只局限于“消炎止痢”,而是辨证施治。吴生元教授在继承先辈经验的基础上,集自己行医近40载的临床经验,对急性痢疾的治疗简明扼要地总结出了这样几句话:“有表先解表,无表当头下,调气兼行血,痢止再议补。”概括性地提出了治疗急性痢疾前期以清热导滞、调气行血为先,后期以调补脾胃为主的先后表里、祛邪扶正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白头翁汤治疗热痢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白头翁汤的组方以及热痢的病因、病机、辩证施治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与结论:白头翁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医圣在《伤寒论·辨厥阴病脉症并治篇》的第371条中说:“热利下重者,白头翁主之”。临床运用中药白头翁汤治疗热性痢疾,见效快,不伤胃,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李广民 《陕西中医》1990,11(1):35-36
<正> 中药白头翁为较常用的中药,“神农本草经”早有记载,自古作治痢要药。1985年版中国药典记载;正品为毛茛科植物白头翁Pulsatilla chinensis(Bunge)Regel 的干燥根。有清热凉血、解毒治痢之功效,对阿米巴痢疾有显效。目前白头翁药材混淆较多,各地使用混淆品达30余种之多,因此对其正品及混淆品除原植物应鉴别清楚外,并对其药材性状区别和显微鉴别也应进行研究,以助于澄清真伪,保证  相似文献   

9.
<正>有一种植物,你可能不认识,但只要见过一次就再难忘记了。这种植物,它很漂亮,在百花盛放的春季,偶尔能寻见它披满白色柔毛、或紫或红的身影;它也很独特,其长长的羽毛状花柱,宿存瘦果顶端,远看就像是顶着一头白发摇曳风中。美丽的它有个形象的名字叫做白头翁。白头翁是味良药。其干燥根可清热解毒、凉血止痢,被看作是治疗热毒血痢的要药,常用于腹痛、里急后重、大便有脓血、肛门灼热者。《伤寒论》中的白头翁汤即以它为君药,临床多用于阿米巴痢疾、细菌性痢疾等。白头翁还常与秦皮、白鲜皮等同用,煎汤外洗治疗带下、阴痒,对于女性颇具价值。  相似文献   

10.
梁德斐 《浙江中医杂志》1996,31(10):469-469
直接灸治愈阿米巴痢疾18例312500浙江省新昌县中医院梁德斐笔者用直接灸治疗阿米巴痢疾1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18例中,男10例,女8例;年龄最大68岁,最小29岁;发病最长11年,最短25天。均在大便中找到阿米巴滋养体和包囊。治...  相似文献   

11.
妊娠阿米巴痢验案1则张明霞(江西中医学院妇科教研室330006)关键词妊娠阿米巴痢,中医药治疗妊娠下痢发生的主要原因与肠胃素蕴湿热、寒湿有关。若孕后饮食不节,导致脾不健运,湿热留聚与气血相搏化为脓血以致痢下。下痢一证尤易损人气血,并见思者里急后重,用...  相似文献   

12.
痢疾为夏秋季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一般可分为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两种,下面介绍6则近年来临床常用的治疗痢疾单验方。1.主治细菌性痢疾。处方:鲜马齿苋60~120g,大蒜1头。用法:共捣烂,一次服下,每日3次。2.主治细菌性痢疾。处方:白头翁9g,黄柏6g,黄连3g,秦皮9g。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2次分服。3.主治细菌性痢疾。处方:葛根9g,黄芩6g,黄连3g,甘草3g。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2次分服。4.主治细菌性痢疾。处方:地锦草60g。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2次分服。5.主治阿米巴痢疾。处方:白头翁15~30g。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2次分服。6.主…  相似文献   

13.
痢疾痢疾是一种较常见的肠道传染病,多在夏秋季发作,容易引起流行。痢疾有二种,一种是痢疾捍菌引起的,叫做细菌性痢疾;一种是阿米巴原虫引起的,叫做阿米巴痢疾。两种痢疾仅凭临床症状,一般难以区别,要通过粪便或肠道的化验检查,才能确定。痢疾以结肠化脓性炎症为主要病变,并以全身中毒症状、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泻下红白冻子或脓血为主要特征。临床上可分为湿热、疫毒、虚寒、休息四种类型。后二种属慢性发作,本篇不列入。前二种如果治疗不及时,可以  相似文献   

14.
记得在抗日战争年代,我在与宁县搞中医工作时,曾有好几次痢疾流行,其中有不少的人都因沾染这病而不幸致死,尤其是患痢疾而有发热或噤口症状的,不但病家深为恐(?),治疗亦感棘手。那时我就採用张仲景的白头翁汤加减主治,虽然当时我还根本没有晓得所谓细菌性痢和阿米巴痢的区别,但所有临床施用此方的患者都完全治愈,甚至有些偏僻地区的人们曾将我的处方抄传服用,也都效验卓著,同时更有许多小见麻疹後患痢疾的用之,也很有效验。  相似文献   

15.
耕云医话     
六、痢疾治痢疾最早之有效方为张仲景之白头翁汤,该方对急性细菌性痢疾及阿米巴痢疾辨证为热毒或湿热痢者均有效。清代倪涵初之痢疾三方在清代及民国时期亦甚为有名,鲍相璈《验方新编》收倪氏三方列于痢疾门之首。该方乃刘河间之芍药汤加减而成,一方变为三方,应该说已有所发展了。芍药汤:黄芩、芍药、甘草、黄连、大  相似文献   

16.
痢疾在古代为常见疾病,现代除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之外,部分炎症性肠病也属于中医“痢疾”病的范畴。旴医舒驰远对痢疾的论治颇具特色,其提纲挈领的提出了痢门四纲“陷邪、秋燥、时毒、滑脱”,且于“陷邪”痢疾条目下提出六经分治,还独创性地指出了秋燥可导致痢疾的发生。并且舒氏在噤口痢的外治上指出可以“鲜肴美馔嗅之”以开胃口的方法,颇具巧思。  相似文献   

17.
“泄痢”是古人对腹泻症的一种称谓 ,包括现代医学中的急慢性肠炎、肠功能紊乱、急性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结肠过敏等病症。古籍中对此还有“注泄”、“洞泄”、“肠氵辟”、“泄泻”、“泄利”、“下痢”、“下利”、“痢疾”等名称描述。由于古文中“利”、“痢”两字时有通用 ,概念不很明确。证诸临床 ,又有先泄转痢者 ,有先痢转泄者 ,有泄痢互见者。因而 ,在古文献中“泄”与“痢”很难绝对区分 ,故本文予以一并讨论。大量的临床实践表明 ,针灸能治疗各种泄痢 ,并有显著疗效。但由于各家依据的文献记载不同 ,故临床的治疗效果不一。…  相似文献   

18.
休息痢病名,首见于巢氏病源,其論发病机制,謂“痢积日久、肠胃虛弱,冶热易侵,邪气或动或靜,故其痢乍发乍止,謂之休息痢也。”近代医学对本病的认識,有一大部分是属于阿米巴痢疾。在治疗上以消灭病原体为主,但亦有某些病例,症状虽同,而反复粪检找不到原虫,服中西药物不易获得效果者。本文两例患者,病程均达四、五年之久,服过多种西药无效,亦服过中药,  相似文献   

19.
10.清大肠湿热——大肠湿热清大肠湿热方葛根芩连汤(葛根、黄芩、黄连、炙甘草) ——清大肠湿热,并解表邪,主要用治大肠湿热之泄泻、痢疾,或兼有表证未解者,近有用于急性肠炎、急性痢疾等属大肠湿热者。白头翁汤(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 ——清大肠湿热、凉血解毒。主要用治湿热毒邪深陷血分之痢疾。近有用于急性菌痢、阿米巴痢疾等属大肠血分湿热毒盛者,本方上方均能清大肠湿热,但本方力胜,并能凉血解毒,以血痢为用;上方力缓,并能解表,以泻、痢仍在气分为用。  相似文献   

20.
白头翁Radix Pulsatillae,为毛莨科植物白头翁Pulsatillae-chinensis(Bge.)Regel的根。全草含原白头翁素(pro-toanemonin);根含三萜类皂甙。性寒,味苦。归胃、大肠经。具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之功,用于阴痒带下、阿米巴痢疾。内服煎汤9~15g(可用3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1白头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