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了解学龄前儿童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预防提供积极有效的口腔清洁措施,降低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方法 选择苏州市两所幼儿园的儿童204例,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单因素配对资料卡方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危险因素;采用幽门螺杆菌唾液检测试剂(HPS)方法和 13C-尿素呼气试验( 13C-UBT)检测口腔和胃幽门螺杆菌感染;选择抑制幽门螺杆菌的专用牙膏进行口腔清洁,2个月后用HPS方法复查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结果 儿童的个人卫生如爱啃手指、爱啃玩具、饭前便后不常洗手;照养人的带养方式如咀嚼食物喂养、使用自己的筷子喂食、经常亲吻幼儿、饭前不常洗手;父母胃病史等为学龄前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204例儿童中HPS阳性158例(占77.45%), 13C-UBT阳性37例(占18.14%),HPS与 13C-UBT均阳性28例(占13.73%),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显著高于胃内幽门螺杆菌感染(P<0.01)。接受口腔清洁措施干预后,口腔幽门螺杆菌转阴率显著增高,表明干预有效(P<0.01)。结论 教育儿童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实行家庭分餐制或应用公筷,尽早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并定期选择专用牙膏进行口腔清洁,对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牙菌斑、唾液以及口腔黏膜等部位均存在着幽门螺杆菌,且以牙菌斑中居多,而龈沟和牙周袋可能是幽门螺杆菌的一个集聚地.幽门螺杆菌不但与牙周炎密切相关,还与口腔黏膜疾病密切相关.幽门螺杆菌可能是牙周炎或促进牙周炎进展的重要细菌,牙周炎也可能是导致幽门螺杆菌根除失败或者感染复发的重要因素.牙周袋较深者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低,龈下幽门螺杆菌可能是胃幽门螺杆菌的再感染源.口腔幽门螺杆菌不仅导致牙周炎等口腔疾病,还会影响幽门螺杆菌的根治.口腔幽门螺杆菌可能是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肠道疾病复发的始作俑者.三联疗法结合牙周基础治疗较单纯的三联疗法,可以大大地提高幽门螺杆菌的清除率.日常菌斑控制加牙菌斑专业处理更利于对口腔菌斑的控制.本文就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与口腔疾病,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清除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幽门螺杆菌是人类最常见的致病菌之一,它与胃部疾病密切相关。要防治幽门螺杆菌,了解其传播过程是必不可少的,而口腔幽门螺杆菌可能在幽门螺杆菌传播的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对近年来口腔幽门螺杆菌在幽门螺杆菌传播、诊断和预防方面所起的作用和目前研究所遇到的难点,以及口腔幽门螺杆菌与口腔疾病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幽门螺杆菌是寄生于人体内的一种微生物,近来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与消化道及口腔的多种疾病有密切联系,即人类口腔内存在的幽门螺杆菌有一定的致病性,本文将就口腔幽门螺杆菌的致病情况做一些简要综述。一、幽门螺杆菌的基本情况医学上关于幽门螺杆菌的报道,最早是在1893年,由Bizzozero[1] 首先在狗的胃腺内发现有一种螺旋形微生物(SpiralOrganism ) ,但直到1983年,Warren等[2 ] 才从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的胃粘膜活检组织中,发现一种螺旋形细菌,最初被命名为幽门弯曲菌(CampylobacterpyloriCp) ,该菌的超微结构,生化代谢特点,尤其是16SrR…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口腔扁平苔藓与幽门螺杆菌及其相关毒素CagA和VacA之间的关系.方法 快速尿素酶检测法检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与正常对照组龈下菌斑中幽门螺杆菌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与正常对照组血清中幽门螺杆菌及相关毒素CagA和VacA的表达.结果 60例扁平苔藓患者龈下菌斑中Hp的阳性表达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0例扁平苔藓患者血清中Hp-IgG抗体、CagA-HpIgG抗体、VacA-HpIgG抗体阳性表达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口腔扁平苔藓的发生与可能与Hp感染及CagA、VacA基因相关.  相似文献   

6.
牙菌斑中幽门螺杆菌与胃病的关系;变形链球菌表面蛋白和葡糖基转移酶基因疫苗防龋动物实验:Keyes龋齿计分研究;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的细胞周期及表面抗原研究;伴放线放线杆菌刺激淋巴细胞分化效应T细胞的研究;野生型及点变异型牙龈卟啉单胞菌FtsZs体外聚合的特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探索口腔扁平苔藓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口腔扁平苔藓患者(扁平苔藓组)69例和口腔黏膜慢性炎症患者(慢性炎症组)28例,在初诊时进行14C-尿素呼气试验,其中32例患者(扁平苔藓组23例,慢性炎症组9例)同时检测血清抗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抗体.结果 扁平苔藓组14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率为68.12%,慢性炎症组14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率为46.43%,扁平苔藓组高于慢性炎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70,P=0.046).23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中抗Hp抗体阳性检出率为52.17%,9例口腔黏膜慢性炎症患者Hp抗体阳性检出率为22.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358,P=0.125).结论 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较高,口腔扁平苔藓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8.
牙周组织病     
颊拭子样本检测牙周炎相关基因的应用;超声龈下刮治对根面影响的扫描电镜研究;牙周基础治疗对口腔幽门螺杆菌的影响及其基因型关系的研究;胶原膜治疗Ⅱ~Ⅲ度根分叉区病变的临床观察;骨形成蛋白-2在牙周炎大鼠牙周膜组织中的表达;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对小鼠成骨样细胞MC3T3-E1一氧化氮合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口腔幽门螺杆菌与胃部肿瘤关系的研究,引发了对口腔微生物与肿瘤之间关系研究的热潮。本文从口腔幽门螺杆菌与胃部肿瘤的关系,口腔微生物群落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关系,以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患者口腔微生物群落与肿瘤的特殊且密切的关系三个方面对口腔微生物群落与肿瘤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对口腔微生物与肿瘤关系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以实现通过检测口腔微生物对肿瘤患者进行早期诊断,甚至辅助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口臭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口臭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鼻嗅法对27例消化科已证实幽门螺杆菌感染者进行口臭值的检测及用^14C尿素呼吸试验仪对口腔科30例口臭者进行有无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检测。被检者牙体、牙周基本健康,无鼻咽部疾病及严重肝功能不全、无糖尿病。结果:27例幽门螺杆菌感染者的口臭检测率为93%。30例口臭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90%。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口臭可能有较大的相关性,是引起顽固性口臭的一大原因。  相似文献   

11.
口腔与胃幽门螺杆菌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口腔与胃中幽门螺杆菌的检测结果,证明口腔HP可能是胃HP的一个重要储菌池.方法: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和14C尿素呼气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132例OLP患者行口腔和胃黏膜幽门螺杆菌感染检测.结果:在OLP患者中,不论有无慢性胃病史,患者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均明显高于胃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有慢性胃病史的患者,胃和口腔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76.19%和96.83%;无慢性胃病史的患者,胃和口腔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31.88%和57.97%.结论:口腔HP与胃HP感染密切相关,它可能是胃HP的一个重要储菌池.  相似文献   

12.
口腔黏膜病     
甲壳质治疗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的临床应用研究,地塞米松复方丹参局部注射治疗干燥脱屑型唇炎临床疗效观察,舌部不适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研究,曲安缩松枸橼酸钾铋联合治疗OLP的临床观察,口腔中幽门螺杆菌与RAU的关系研究……  相似文献   

13.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肠道致病菌,与胃、十二指肠溃疡及胃癌等多种胃肠道疾病有密切关系,也与多种肠道外疾病相关,尤其是与口腔常见病慢性牙周炎有一定相关性。本文就幽门螺杆菌与慢性牙周炎相关临床流行病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唾液测试板(HPS)与碳-13尿素呼气试验(13C-UBT)检测口腔幽门螺杆菌的相关性及其诊断的特异性及灵敏性。方法选择13C-UBT检测阳性者106例和13C-UBT检测阴性者24例,共130例研究对象,采用HPS法进行口腔幽门螺杆菌检测。以13C-UBT为金标准,对HPS法检测结果用贝叶斯定理方法进行评价。结果HPS的灵敏度为68.87%,特异度为58.33%,准确度为66.92%,阳性预测值为87.95%,阴性预测值为29.79%。二者的符合率为66.92%。结论HPS法与13C-UBT法的检测结果具有一定的相关性,13C-UBT法对口腔幽门螺杆菌检测存在盲区,不适用于作为评价口腔幽门螺杆菌检测方法HPS的金标准。HPS法与13C-UBT法可临床上同步使用。  相似文献   

15.
丹参水煎液对几种口腔常驻菌的体外抑菌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丹参水煎液对几种口腔常驻菌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采用纸片药敏试验检测不同含量的丹参水煎液(2.0、1.5、1.0、0.5g/ml)对变形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幽门螺杆菌和牙龈卟啉单胞菌的体外抑菌作用;丹参水煎液经高温高压(121℃,55kPa)和过滤2种消毒方法处理后的抑菌作用比较。结果:丹参水煎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链球菌、幽门螺杆菌抑制作用较强,对牙龈卟啉单胞菌抑制作用较弱(P<0.01),随浓度的增高抑菌作用增强(P<0.05,0.01);对白色念珠菌无抑制作用;高温高压和过滤后的丹参水煎液抑菌作用无差异(P>0.05)。结论:丹参水煎液对部分口腔常驻菌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壳聚糖对几种口腔常见致病菌的体外抑制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不同分子量及不同浓度的壳聚糖对口腔常见致病菌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采用纸片药敏试验,检测不同分子量及不同浓度壳聚糖(浓度为2.0%,1.5%,1.0%,0.5%)在pH6.5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幽门螺杆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和变形链球菌的抑菌环直径;测定不同处理方法对其抑菌效果的影响。组间比较采用随机区组化设计方差分析、完全随机设计方差分析及t检验。结果:不同分子量壳聚糖在pH值6.5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幽门螺杆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变形链球菌均有抑制作用,但多以小分子量的抑菌作用最好(变形链球菌以大分子量最好)(P<0.05,0.01);且随浓度的增加,抑菌作用增强(P<0.05);经高温处理的壳聚糖抑菌作用稳定,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壳聚糖在pH6.5条件下对口腔常见致病菌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牙周健康状况与胃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及感染程度的关系。方法通过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rea breath test,13C-UBT)法检测牙周炎患者胃幽门螺杆菌感染程度,记录牙周健康状况,统计学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84名患者中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32名(38.1%),阴性52名(61.9%),两组间平均牙龈退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978,P=0.048);13C-UBT检测结果超基准值(delta over baseline,DOB)与平均牙周袋深度的相关系数r=0.413,两者间有正相关关系(P=0.019)。DOB值与平均牙龈退缩的相关系数r=-0.011(P=0.952),与平均牙周附着丧失的相关系数r=0.299(P=0.096)。结论胃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牙周炎患者的牙周破坏程度关系密切,牙周炎患者的牙周炎严重程度可能与胃幽门螺杆菌数量或菌株类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兰州地区人群唾液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状况,为防治幽门螺杆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兰州地区 941例患者的唾液标本进行幽门螺杆菌的细菌学培养,并进行革兰染色镜检及生化特性鉴定。对不同口腔卫生情况、口腔疾病、性别、城乡、年龄段患者的唾液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及生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兰州地区人群唾液幽门螺杆菌的阳性率为42.72%。不同口腔卫生和口腔疾病情况下,患者唾液幽门螺杆菌的阳性率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男性与女性的唾液幽门螺杆菌阳性率分别为38.45%、47.89%,女性阳性率高于男性(P=0.004,χ2=8.492);城市、农村人群的唾液幽门螺杆菌阳性率分别为33.99%、50.93%,农村人群的阳性率高于城市人群(P=0.000,χ2=27.551)。10~59岁各年龄段唾液幽门螺杆菌阳性率基本上变化不大,呈平坦趋势,60岁之后呈上升趋势。不同年龄段唾液幽门螺杆菌生长量无统计学差异(P=0.086)。结论 兰州地区人群的唾液幽门螺杆菌阳性率与其口腔卫生、口腔疾病、性别、年龄及生活环境等均相关。  相似文献   

19.
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口腔中的幽门螺杆菌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9  
初步探讨复发性口腔溃疡(recurrentoralulcer,ROU)患者的发病与其口腔中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对每位ROU患者口腔中6个不同牙位龈上、龈下共12份菌斑进行检测,同时设立健康对照组,比较两组检测结果。结果:共检测ROU患者72例,对照组94例;Hp阳性率  相似文献   

20.
次氯酸钠对粪肠球菌杀菌效果的体外研究;牙龈卟啉单胞菌红细胞凝集素A黏附和入侵人牙龈上皮细胞的研究;柞蚕溶菌酶基因在酵母中的表达及对变形链球菌的作用;慢性牙周炎龈下菌斑中五种牙周可疑致病微生物的分布;根管治疗失败病例根管内微生物检测及药敏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