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男, 50岁, 因"体检发现肝占位病变2年余"收住入院。查体:剑突下触及约4 cm包块, 质硬, 边界尚清, 上腹轻度压痛, 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肿瘤标志物:AFP、PIVKA-Ⅱ、CA19-9无升高。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肝左叶探及一实性不均质回声结节, 大小约5.8 cm×3.3 cm, 形态欠规则, 边界欠清;CT检查:平扫见肝左外叶一片状稍低密度灶, 大小约4.7 cm×4.2 cm×4.0 cm, 与周围肝组织分界欠清。增强扫描动脉期不均匀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进一步强化;MRI检查:T1WI见肝S3团片状稍低信号(图1A), T2WI见肝S3团片状不均匀稍高信号(图1B), DWI见肝S3团片状高信号, ADC见肝S3团片状低信号, 边界清, 内部见轮辐状T1、T2双低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肝S3团片状不均匀强化, 其内轮辐状信号无强化(图1C), 门静脉期及延迟期进一步强化, 其内轮辐状信号无强化。全麻下行"腹腔镜下左半肝切除术+胆囊切除术"。术后病理标本见6.5 cm×6.0 cm×5.5 cm类圆形肿瘤, 质地硬, 边界尚清, 呈灰白色, 中央可见到界限不清的星状纤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童节细胞神经瘤的CT和MRI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节细胞神经瘤患儿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23例患儿均接受CT平扫,其中早期增强扫描21例,延迟扫描9例;7例接受MR平扫,其中4例接受MR增强扫描。结果 23例节细胞神经瘤中,17例位于腹膜后,5例位于后纵隔,1例位于颈部。CT和MR显示所有病灶边缘清楚,呈椭圆形、梭形或半月形。CT平扫表现为较低密度,CT值范围22~38HU(中位数28HU)。肿瘤MR平扫T1WI表现为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CT和MR增强后早期均无或轻度强化,延迟期呈显著强化。结论 CT平扫密度较低、MR T2WI不均匀高信号以及延迟期明显强化是儿童节细胞神经瘤的影像学特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伴发副肿瘤天疱疮的腹盆部Castelman病的临床特点及MRI表现。方法回顾经病理证实的5例伴发副肿瘤天疱疮的腹盆部Castelman病,分析肿瘤部位、形态、大小、数量、边缘、周围结构、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MRI特点。结果 5例腹盆部Castleman病均为透明血管型,4例位于腹膜后,1例位于右侧髂窝;均为单发肿块,呈卵圆形,边界清楚,T1WI为等或略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动态增强扫描的动脉晚期肿块呈中度强化(n=1)或高度强化(n=4);平衡期及延迟期均呈持续强化。1例动态增强扫描表现为均匀强化;4例不均匀强化;肿瘤内裂隙状或斑片状低信号区在平衡期及延迟期逐渐缩小或消失。结论 MRI对伴发副肿瘤天疱疮腹盆部Castelman病的检出及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螺旋CT和MRI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8例(24灶)经手术切除或病理活检确诊为FNH的患者的CT、MRI资料并分析,13例行CT扫描,11例行MRI扫描,6例同时行CT及MRI扫描。结果 13例CT检查出15个病灶,平扫呈低密度12个、等密度3个,其中9个可见中央更低密度瘢痕;增强扫描动脉期所有病灶均明显强化,中央瘢痕组织无强化,病灶边界均显示清晰,无明显包膜;门脉期病灶密度较前降低,呈稍高密度或等密度;延迟期病灶以等密度为主,6个瘢痕组织出现强化。11例MRI检查出14个病灶,平扫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或等信号;11个见瘢痕组织,在T1WI呈低信号,T2WI呈明显高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均匀强化呈高信号,中央瘢痕呈低信号;门脉期及延迟期病灶强化下降呈稍高或等信号,瘢痕组织可见延迟强化。结论 CT及MRI能显示FNH的特征性改变,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准确性,是临床诊断FNH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肾嗜酸细胞腺瘤临床诊治分析(附1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提高肾嗜酸细胞腺瘤的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肾嗜酸细胞腺瘤患者临床资料。肿瘤最大直径为3~8cm,平均5.5±2.8cm,分别位于左肾上极2例,左肾下极1例,右肾上极3例,右肾下极4例。所有患者CT扫描显示肿瘤包膜完整,密度均匀一致,增强扫描成中等强化,6例瘤体中央可见星状结构。术前均诊断为肾癌而行肾癌根治术。结果:术后观察肿瘤包膜完整,切面呈棕色或棕黄色,质地均匀,未见出血及坏死灶;光镜下瘤细胞排列成腺泡管状或实性片状,胞质内含丰富的嗜酸性颗粒,细胞无明显异型性和核分裂相;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ytokeratin8( ),EMA( ),vi mentin(-),Hale胶体铁染色(-)。随访8~87个月,平均38.4±21.5个月,均无瘤生存,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肾嗜酸细胞腺瘤是一种较少见的良性肾脏肿瘤,常易被误诊为肾癌,诊断需依据影像学、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等特点综合判断。治疗应行肾部分切除或肿瘤剜除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肾嗜酸细胞腺瘤的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9例肾嗜酸细胞腺瘤患者的临床及CT检查资料,对肿瘤标本行光镜和电镜观察,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Cytokeratin8(相对低分子质量角蛋白)和Vimentin(波型蛋白),并与肾细胞癌相鉴别。结果CT增强扫描后肿瘤密度均匀一致,瘤体中央可见星状低密度区是该瘤的主要特征。病理组织学:肉眼观察肿瘤质均、无坏死、呈红棕色,部分肿瘤有中心瘢痕;光镜下胞浆强嗜酸性,粗颗粒,巢状或实片状排列,无坏死,无核分裂像或核分裂像罕见;Cytokeratin8阳性,Vimentin阴性;电镜下有多量粗大线粒体。结论肾嗜酸细胞腺瘤是一种肾脏良性肿瘤,其CT影像特征有助于术前诊断。根据其组织学改变、免疫组化及电镜特点,可与胞浆嗜酸性肾癌鉴别。  相似文献   

7.
肾嗜酸细胞腺瘤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提高肾嗜酸细胞腺瘤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2000年收治的5例肾嗜酸细胞腺瘤病人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病理学、免疫组化及随访资料。结果 5例中4例术前误诊为肾癌或肾盂癌行肾切除术,1例术中证实为良性肿瘤行肿瘤剜除术。临床无特异。该肿瘤CT扫描密度均匀一致,瘤体中央有星状结构为其特征,但MRI在诊断小于5cm的病变时优于CT。肉眼观察瘤体边界清楚,切面呈红褐色,均质状、无出血及坏死灶。光镜下瘤细胞排列成腺泡状或管状,胞浆含丰富的嗜酸性细颗粒,细胞无明显异型性和核分裂像。电镜下胞浆内见大量线粒体。免疫组化染色:Cytokeratin( ),EMA( ),Vimentin(-)。结论 肾嗜酸细胞腺瘤是一种良性实质上皮肿瘤,其影响学特征有助于术前诊断,依据病理组织学、免疫组化及电镜特点,可与肾癌鉴别。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胶质肉瘤(GS)的MRI表现及相关病理学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GS的患者临床、MR及病理检查资料。结果 20例发生于大脑凸面,2例发生于深部脑白质;16例肿块呈圆形或类圆形,6例呈不规则形。22例肿瘤MRI均表现为不均匀团块状异常信号;20例为囊实性,2例为实性。4例为GS合并出血。肿瘤T2WI 21例呈以稍高信号或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1例呈等信号;T1WI 18例呈不均匀稍低信号,4例呈不均匀低信号。21例可见瘤周水肿,1例瘤周无水肿。增强扫描表现为不均匀厚壁环状或花环状明显强化17例,壁结节强化7例,瘤内栅栏状强化14例。GS病理表现主要为胶质母细胞瘤成分与肉瘤成分呈间隔交替存在或肉瘤将胶质母细胞瘤分隔呈岛屿状。结论脑胶质肉瘤多位于大脑凸面,呈厚壁环形或花环状强化、壁结节及栅栏状强化是其特征性MRI表现,确诊仍需依靠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膜孤立性纤维瘤的cT和MRI影像学特征及其与病理学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膜孤立性纤维瘤的3例CT和2例MRI影像学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组织学结果作对照分析。结果本病的CT表现为肿块境界清楚.轮廓光滑,由两种不同密度的实质成分组成,增强扫描显著强化,动脉期瘤内见多条肿瘤血管影,平衡期肿瘤持续显著强化。MRI表现为T1WI与骨骼肌等信号,T2WI高于肌肉信号,增强扫描显著强化。病理学检查:肿瘤由散在分布密集区和稀疏区的梭形细胞组成,瘤细胞间含有粗细不均的胶原纤维。免疫组化:CD34和Vimentin阳性。结论腹膜孤立性纤维瘤的CT、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T和MRI对孤立性纤维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的MRI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的临床及MRI表现。全部患者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单发6例,多发1例,共有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病灶8个,所有病灶均位于髓内。其中,延髓1个,颈段4个,胸段2个,腰段1个。肿瘤多呈点状、结节状、香肠状或不规则形状,肿瘤在MRI 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上下径<20 mm的病灶呈明显、均匀强化,上下径>20 mm的病灶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其内可见多发流空的血管影;7例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脊髓空洞或水肿。结论〓脊髓血管母细胞在MRI中具有特征性的影像表现,MRI对诊断脊髓血管母细胞瘤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肝脏嗜酸性肉芽肿是由长期炎症引起肉芽肿形成继而发生.本文分析2008年7月至2012年4月烟台市烟台山医院和烟台市毓璜顶医院收治的2例肝脏非特异性嗜酸性肉芽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总结其影像学特征.实验室检查均提示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超声检查发现低回声肝脏包块,彩色多普勒检查无血流信号.CT检查示略低密度病灶,边界欠清晰,增强扫描示延迟期不均匀强化,病灶呈网格状改变.l例患者接受MRI检查,T1 WI扫描示病灶呈不规则略高信号,边缘欠清晰,其内见一斑片状低信号;T2WI扫描呈高信号,内见低信号分隔;DWI扫描呈明显高信号.熟悉肝脏非特异性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学特征,并结合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可以帮助临床医师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分析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CT和MRI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患者的CT和MRI表现.3例患者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2例患者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5例病灶均为单发,位于右侧肾上腺者3例,左侧肾上腺者2例.病灶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界清楚.CT平扫密度低于肌肉组织,增强扫描动脉期无明显强化,静脉期、延迟期呈轻度强化;2例肿块见条状、点状钙化.2例行MRI扫描的病例中,病灶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无明显强化,静脉期、延迟期呈轻度强化.结论 CT、MRI能很好地显示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影像学特点,并能清晰显示病灶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有助于和肾上腺其他病变的鉴别.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嗜酸性肝脓肿的影像和病理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病理证实的嗜酸性肝脓肿的资料,分析其影像表现.结果 8例行CT增强扫描,表现为3种强化方式:动脉期病变边缘轻度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呈分隔状强化3例;动脉期病变边缘轻度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呈蜂窝状强化4例;动脉期病变表现为连续的环状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呈低密度1例.MR检查2例,平扫病灶均呈T1WI等、T2WI高信号,DWI表现为高信号;MR增强扫描动脉期病变呈蜂窝状强化,静脉期及平衡期持续强化.结论 了解嗜酸性肝脓肿的影像表现对于提高该病的诊断准确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脏快速容积采集(LAVA)序列增强扫描评估兔VX2肝癌模型血供的价值。方法以40只新西兰大白兔建立兔VX2肝癌模型。于建模后2~3周对实验兔行腹部MR平扫及LAVA序列增强扫描,比较平扫T1 WI、T2 WI及LAVA序列增强扫描的病灶检出率,分析肿瘤MRI表现及强化特点;根据LAVA序列增强扫描肿瘤的强化特点,分为均匀明显强化、不均匀强化及环状强化三种强化方式(均匀明显强化组、不均匀强化组及环状强化组),每组各处死2只实验兔进行病理检查。结果 32只建模成功,共32个病灶。LAVA序列增强扫描的病灶检出率(32/32,100%)高于平扫T1 WI(20/32,62.50%)及T2 WI(23/32,71.88%)的检出率(χ2=12.410、8.275,P均〈0.05);平扫T1 WI与T2 WI的病灶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38,P〉0.05)。MR平扫肿瘤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T1 WI低、T2 WI高或混杂信号。LAVA序列增强扫描中,2个病灶表现为均匀明显强化,11个病灶不均匀强化,19个病灶环状强化。病理检查示均匀明显强化组及不均匀强化组肿瘤内毛细血管较多,而环状强化组肿瘤内毛细血管较少。结论 LAVA序列增强扫描对兔肝XV2肿瘤检出率高,且对肿瘤血管显示效果佳,可较为客观、全面地反映VX2肿瘤的生长特性。  相似文献   

15.
椎管内髓外肿瘤的MRI定位定性诊断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提高MRI对椎管内髓外肿瘤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资料证实的椎管内髓外肿瘤患者的MRI表现。结果:(1)神经源性肿瘤T1WI多为低信号,T2WI多为高信号,信号多数均匀,部分囊变者信号不均,肿瘤多位于硬膜下,部分骑跨硬膜内外,呈哑铃形;(2)脊膜瘤T1WI和T2WI趋向等信号,大部信号均匀,强化明显,但强化程度不如神经源性肿瘤,可见脊膜尾征;(3)脂肪瘤的MRI信号具有特征性,多位于腰段硬膜下,部分伴脊髓拴系;(4)畸胎瘤信号混杂,增强扫描多不强化;(5)转移瘤多位于硬膜外,伴有椎体及附件的骨质破坏。结论:MRI对椎管内髓外肿瘤有较高的定位定性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影像特征。方法分析43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CT和MRI资料,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43个病灶平均大小为(25.00±1.82)mm,23个病灶出现坏死囊变;CT平扫15个病灶呈等密度,28个病灶呈稍低密度;43个病灶T1WI均呈低/稍低信号,27个病灶T2WI呈高/稍高信号,16个病灶T2WI呈等信号;26个病灶见包膜;30个病灶显示清晰轮廓;24个病灶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即明显强化,8个呈延迟强化,5个呈向心性强化,6个呈轻度强化。结论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形态及CT和MRI动态增强扫描具有特征性表现,影像学检查对诊断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合并坏死性小血管炎引起膝关节骨梗死的X线、CT与MR影像学表现及其相应的病理基础。方法:对14例狼疮性肾炎累及膝关节患者行X线、CT及MRI检查,分析其影像学表现,根据病理学改变,影像学将骨梗死分为急性期(6例)、亚急性期(3例)和慢性期(5例),并观察其病理改变。结果:骨梗死病变急性期:X线、CT扫描除表现为斑片状骨质疏松,余无阳性所见;MRI于T1WI病灶中央见等至高信号,T2WI压脂像呈以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示梗死灶内出血骨髓水肿;病灶边缘呈"三环征",对应的病理为含再生血管肉芽组织、残留正常骨髓、周围炎性水肿带。亚急性期:X线、CT扫描表现为小的虫噬样改变,伴有斑点状硬化;T1WI梗死灶中央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压脂像呈等或稍高信号,内部信号不均匀,是死骨块,病灶边缘可见"双环征",对应的病理为肉芽组织死骨吸收带、反应性新骨形成。慢性期:X线、CT扫描呈不规则状、蜿蜒状硬化斑块,T1WI与压脂T2WI均呈低信号,环绕低信号"单环",示坏死组织被肉芽组织和纤维组织替代而发生纤维化和营养不良性钙化或骨化。结论:狼疮性肾炎骨梗死各期有不同的影像学表现和相应的病理学基础,在急性和亚急性期,MRI优于X线平片和CT,在慢性期,X线平片、CT和MRI,均具有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早期子宫切口瘢痕妊娠(CSP)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早期CSP患者的MRI特征,比较影像特征与病理结果,分析其MRI特点。结果 13例早期CSP于MRI均清楚显示妊娠囊位于子宫下段前壁切口瘢痕处,瘢痕于MR平扫T1WI和T2WI呈低信号。9例妊娠囊呈类圆形囊性病灶,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4例呈不规则团块状病灶,其中3例T1WI呈混杂高、稍高信号,T2WI呈高信号,1例T1WI呈等信号、T2WI呈混杂低信号。7例DWI中,5例妊娠囊DWI呈均匀或不均匀高信号,ADC呈稍低信号;2例妊娠囊DWI呈不均匀低信号,ADC呈高信号。2例增强扫描均可见妊娠囊囊壁呈环形强化。13例病理检查镜下均可见滋养叶细胞、绒毛及蜕膜组织。结论 CSP的MRI具有一定的特征,对临床明确诊断及治疗方法的选择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T、MRI诊断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病理证实的SPTP患者的CT及MRI资料。结果①肿瘤位于胰头部8例,尾部5例,体、颈部6例;实性成分为主型9例,囊实成分相间型7例,囊性成分为主型3例;②CT平扫肿瘤实性部分15例呈稍低密度,4例呈等密度,囊性部分呈低密度。增强动脉期肿瘤实性部分呈轻度强化12例,中度强化7例;门静脉期14例呈渐进填充强化,5例无明显变化;延迟期呈不均匀低密度。包膜14例完整,5例不完整,延迟期呈持续强化的高密度;③肿瘤实性部分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囊性部分7例T1wI呈低信号,T2wI高信号,3例T1wI呈高信号,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抑脂T2wI4例见环状低信号包膜。动态增强扫描与增强CT表现相仿,动脉期肿瘤以轻度强化为主,门静脉期及延迟期10例肿瘤实性部分均呈持续填充强化,延迟期包膜均明显强化、呈相对高信号。结论SPTP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对术前制定手术方案、术后远期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肾嗜酸细胞腺瘤的诊断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提高肾嗜酸细胞腺瘤的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9例肾暑酸细胞腺瘤患者的临床及CT检查资料,对肿瘤标本行光和电镜观察,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Cytokeratin8(相对低分子质量角蛋白)和Vimentin(波型蛋白),并与肾细胞癌相鉴别。结果 CT增强扫描后肿瘤密度均匀一致,瘤中见星状低密度区是该瘤的主要特征。病理组织学:肉眼观察肿瘤质均、无坏死、呈红棕色,部分肿瘤有中心瘢痕;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