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对河北汉族一个四代先天性核性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白内障家系进行基因分析,了解此家系在候选基因上是否存在突变位点。方法该家系22名成员(包括患者7人,非患者15人)知情同意进人本研究,并接受全面的眼部及全身检查,以排除白内障以及外眼部及全身疾患。该家系成员中患病者经眼部裂隙灯检查发现晶状体均为核性混浊。采集22名家系成员的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选择国内外已报道的与先天性核性白内障发生相关的7个候选基因(CRYBA3/A1、CRYBB1、CRYBB2、CRYGD、GJA3、GJA8和MIP),设计引物使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的片段覆盖候选基因外显子,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和序列分析,寻找突变位点。结果发现编码晶状体蛋白Βb1的基因(CRTBB1)第4外显子一个等位基因的第457个碱基发生错义突变C>A,形成杂合子,导致其编码蛋白第129位氨基酸由丝氨酸(S)转变为精氨酸(R),其余外显子的碱基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中的正常序列一致。结论该家系的核性先天性白内障是由于CRYBB1基因外显子4的错义突变C>A引起。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河北汉族一个四代先天性核性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白内障家系进行基因分析,了解此家系在候选基因上是否存在突变位点.方法 该家系22名成员(包括患者7人,非患者15人)知情同意进入本研究,并接受全面的眼部及全身检查,以排除白内障以及外眼部及全身疾患.该家系成员中患病者经眼部裂隙灯检查发现晶状体均为核性混浊.采集22名家系成员的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选择国内外已报道的与先天性核性白内障发生相关的7个候选基因(CRYBA3/A1、CRYBB1、CRYBB2、CRYGD、GJA3、CJA8和MIP),设计引物使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的片段覆盖候选基因外显子,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和序列分析,寻找突变位点.结果 发现编码晶状体蛋白Bb1的基因(CRTBB1)第4外显子一个等位基因的第457个碱基发生错义突变C>A.形成杂合子,导致其编码蛋白第129位氨基酸由丝氨酸(S)转变为精氨酸(R),其余外显子的碱基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中的正常序列一致.结论 该家系的核性先天性白内障是由于CRYBB1基因外显子4的错义突变C>A引起.  相似文献   

3.
常染色体显性先天性白内障的基因定位与克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妮  刘谊 《眼科研究》2005,23(1):100-103
先天性遗传性白内障是常见的儿童致盲眼病,其中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最为多见。常染色体显性白内障存在复杂的遗传异质性,使得本病的遗传缺陷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就常染色体显性先天性白内障的基因定位与克隆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鉴定一个延续5代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核性白内障家系的致病基因。方法 根据已知先天性白内障致病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定位,选择了D16S539分子标记,对该家系进行连锁分析,通过基因测序鉴定致病基因。结果 该69名家系成员中有16例患有先天性核性白内障,致病基因定位于16q21-q22,并在候选基因HSF4外显子3检测到一新的突变杂合子134456G-A,该突变导致112E的同义突变,而在家系正常成员中则未检测到该突变。结论 该家系核性白内障表型很可能系由HSF4基因134456G-A突变所致,且此突变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5.
先天性白内障是由于胚胎期晶状体代谢异常而导致的自身透明度下降的致盲性疾病,遗传因素与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很大的联系.目前研究发现先天性白内障的发生至少与22个基因的变异有关,其中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为主,涉及的基因包括晶状体蛋白基因(CRY)、缝隙连接通道蛋白基因(GJA)、膜蛋白基因(MIP)、细胞骨架蛋白基因(BFSP)和转录调节因子基因等.本文对近几年来关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先天性白内障致病基因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鞠宏  赵堪兴 《眼科研究》2009,27(12):1154-1157
先天性白内障是全世界约1/10盲童失明的原因,绝大多数先天性白内障为单基因遗传病,其遗传方式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和X连锁遗传3种。迄今为止在人类及其他动物定位的遗传性先天性白内障的致病基因主要包括编码晶状体结构蛋白、缝隙连接蛋白、膜蛋白、晶状体发育中的调节蛋白的基因。晶状体蛋白是晶状体中最主要的成分,其编码基因的突变与先天性白内障的发生密切相关。了解遗传性先天性白内障的发病机制有助于理解环境及营养因素在晶状体混浊中的作用。就晶状体蛋白的功能、晶状体蛋白基因突变及其导致的先天性白内障表型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海玥  兰长骏  廖萱 《国际眼科杂志》2021,21(6):1017-1020

先天性白内障是全世界儿童视力障碍和失明的最常见原因,约四分之一与遗传相关。迄今已在遗传相关先天性白内障中发现了100多个基因的突变,而晶状体蛋白作为晶状体中最主要的成分,其编码基因的突变与先天性白内障的发生密切相关。大量研究证实,与先天性白内障相关的致病基因包括α、 β、γ晶状体蛋白基因、膜蛋白基因、细胞骨架蛋白基因和调节眼球发育的基因等,其中约一半的突变发生在晶状体蛋白基因中。晶状体蛋白基因的突变可能影响蛋白质的稳定性、溶解性和寡聚性,干扰晶状体的有序排列,导致晶状体混浊。本文就近年来先天性白内障相关的晶状体蛋白基因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国人6个常染色体显性先天性白内障(ADCC)家系的基因突变,确定其致病基因及突变形式.设计实验性研究.研究对象6个ADCC家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DNA直接测序方法,对家系进行ADCC常见致病基因突变分析.主要指标基因序列.结果 对12个ADCC常见致病基因(CRYAA, CRYAB, CRYBB1, CRYBB2, CRYBA1, CRYGS ,CRYGC, CRYGD, GJA8, GJA3, MIP, BESP2)外显子及外显子内含子连接区进行DNA直接测序,发现7种碱基序列改变,并导致相应编码氨基酸变化,分别是位于CRYBB2基因cDNA序列445位C→T(R145W),452位A→G(0147R),461位C→T(T150M)和388位G→T碱基改变(D126Y);GJA8基因cDNA序列1055位A→G碱基替代(E352G);BFSP2基因cDNA序列1295位C→A(A407D)及MIP基因cDNA序列96位T→A碱基改变(Y23N).其中前3种序列改变已报道为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经过对相应家系其他成员的分析发现后4种序列改变也为SNP.结论 先天性白内障的临床表型与基因型均有明显的遗传异质性,本试验在12个基因外显子及外显子内含子连接区内未发现导致这6个ADCC家系疾病表型的致病基因突变,但是发现了7种SNP改变,其中4种为本研究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9.
背景 先天性白内障是儿童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约1/3的先天性白内障由遗传因素引起,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目前确定至少26个基因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先天性白内障(ADCC)的致病基因,发现的致病基因突变已超过100种.目的 明确一ADCC家系的致病基因突变.方法 对2011年1月在北京同仁医院就诊的一来自河北的汉族ADCC家系进行分析,在获得受检者知情同意后,对所有家系成员进行详细的眼科检查并采集外周静脉血各5 ml,提取全基因组DNA.在已知的17个ADCC致病基因周围选取21个荧光标记的微卫星,经多重PCR扩增后进行连锁分析,两点法计算LOD值.对候选基因进行DNA直接测序分析,用ProtScale软件对基因突变前后蛋白局部的疏水性进行分析.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对所有家系成员及100个正常对照者进行基因突变共分离分析.结果 该家系共4代20名成员,其中患者9例,连续4代均有患者发病,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征.临床检查证实9例患者均为双眼晶状体核性混浊.连锁分析发现微卫星D2S325和D2S2358与该家系中所有患者均连锁,重组分数(θ)为0时D2S325获得最大LOD值,为4.68.对位于D2S325附近的CRYGC和CR YGD基因进行DNA直接测序,发现CRYGD基因cDNA第127位一已知错义突变(c.T127C),导致编码蛋白第43位色氨酸变为精氨酸(p.W43R).ProtScale软件预测突变后的CRYGD蛋白第43位及其周围氨基酸疏水性明显增加.该突变与家系内所有患者表型共分离,家系中表型正常的成员及100名正常对照者均未发现此突变.结论 CRYGD基因c.T127C突变是该ADCC家系的致病基因突变,蛋白局部疏水性增加造成的空间结构异常可能是引起该ADCC家系发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中国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先天性白内障家系(ADCC)的已知候选基因进行筛查以寻找致病位点。方法: 收集一个ADCC家系的临床资料并采集静脉血。在24个已知与ADCC相关基因附近选择微卫星标记,利用Linkage软件Mlink软件包进行连锁分析计算Lod值。结果: 此家系白内障类型为核性白内障,24个候选基因附近50个微卫星Lod值均小于0,微卫星所在区域与此家系致病基因无连锁关系。结论: 此ADCC家系致病基因不是已知的与ADCC相关基因,可能是一个新的致病基因突变导致此家系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晶状体蛋白基因与先天性白内障的关系。方法收集1个先天性白内障家系,制备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组DNA。除对CRYGD基因直接测序外,在距离已知晶状体蛋白基因5个厘摩范围内选取微卫星标记进行连锁分析,计算微卫星位点与致病基因之间的最大优势对数值(LOD SCORE),来确定晶状体蛋白基因与此家系致病基因的关系。结果当重组分数分别为0.1、0.2、0.3、0.4时,所选取的位于晶状体蛋白基因附近的14个微卫星位点与该家系致病基因之间连锁的LOD值均为负值,故排除连锁。CRYGD基因测序后在基因编码区及启动子、内含子与外显子连接处的剪切位点均未见任何碱基改变。结论晶状体蛋白基因非此家系的致病基因,为进一步定位与克隆该家系的致病基因,需进行全基因组扫描,以探求先天性白内障的分子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先天性白内障一家系进行晶状体蛋白致病基因的初步筛查。方法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对先天性白内障一家系中4代8例患者进行CRYAA、CRYAB、CRYA1/A3、CRYBB2、CRYGC和CRYGD6个候选基因的外显子及内含子扩增,扩增产物进行直接测序,测序结果与GeneBank中原始序列进行BLAST比对分析。结果该家系每代均有先天性白内障患者,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该家系的CRYAA、CRYAB、CRYA1/A3、CRYBB2、CRYGC和CRYGD6个晶状体蛋白候选基因的外显子及其邻近的内含子与基因库对照未发现任何突变。结论CRYAA、CRYAB、CRYA1/A3、CRYBB2、CRYGC和CRYGD为该先天性白内障家系的非致病基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一个先天性白内障家系的遗传规律,对其突变基因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选取一先天性膜性白内障家系,对家系成员进行临床检查并采集静脉血.标准饱和酚/氯仿抽提法提取DNA,选取多态性微卫星遗传标记,合成引物,聚合酶链反应,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基因分型,等位基因共享分析法对已知候选基因进行排除性定位.结果 该家系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先天性白内障家系.其致病基因与D22S315联系紧密,重组发生在以D22S303和D22S1167为上下边界的范围内.对该范围内已知的先天性白内障致病基因CRYBB1、CRYBB2、CRYBB3、CRYBA4进行DNA直接测序,未发现突变.结论 该家系致病基因定位于22q11.2~q12.1的2.4 Mbp范围内,其致病基因与已知基因座不同.该范围内可能存在导致先天性膜性白内障的新的致病基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先天性白内障一家系的致病基因进行初步筛查。方法收集常染色显性遗传的白内障一家系23名成员的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选取与已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先天性白内障的候选基因CRYGD、GJA3,采用软件Linkage对该家系2个基因附近共10个STR位点进行两点法连锁分析,筛查这2个基因是否为此家系的致病基因。结果对该家系的基因连锁分析表明,基因CRYGD、JGA3所有编码区及外显子与内含子交界处均未发现基因序列的突变。结论基因CRYGD、GJA3不是该家系的遗传致病基因,对该家系需进一步做全基因组扫描,以发现致病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可疑区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定位一个先天性白内障家系的致病基因。方法根据以往研究得到证实的与先天性白内障有关的三类晶状体蛋白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分别选取3~4个用Fam或Hex荧光标记的微卫星标记物,多重PCR产物经美国ABI公司3700测序仪毛细管电泳,由GeneMapperV3.0软件处理,结合外显率和发病率对该家系进行连锁分析。结果三类晶状体蛋白5个侯选突变基因周围的18对微卫星标记位点的LOD值均<0.50,致病基因同已知基因之间不存在连锁关系。结论该家系致病基因不是三类已知晶状体蛋白基因,其致病基因的定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白内障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晶状体代谢紊乱,导致蛋白质变性而发生混浊的一种眼部疾病。先天性的白内障尤为严重,它是影响婴幼儿视力发育的常见眼病,可以抑制视觉通路的发育,造成永久性失明。大约1/3病例与遗传相关,其中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为最多见的遗传方式,其发生发展与参与晶状体发育的基因均可能有关系。迄今为止,已经发现40多个基因上百个突变位点与先天性白内障相关。本综述将对先天性白内障的基因学研究进展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7.
宋籽浔  肖伟 《国际眼科杂志》2013,13(8):1564-1568
任何影响晶状体透明性的因素均可导致白内障。由于先天性白内障阻挡视通路,阻碍视觉发育,可能会导致终生弱视,所以先天性白内障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尤为重要。将近一半的先天性白内障与遗传有关,白内障可以孤立存在,也可以合并眼部其他异常,或者作为多系统综合征的一部分。基因技术的发展和连锁分析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先天性白内障致病基因筛查和定位的效率,对发病机制的认识日渐清晰。到目前为止已发现三十多种致病基因和上百个突变位点与先天性白内障有关。本文就这些致病基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初步定位一个显性遗传性先天性核性白内障家系的致病基因.方法 在已知与先天性白内障相关的致病基因附近选择合适的微卫星标记,基因组PCR扩增后进行基因分型,由LINKAGE软件处理,对该家系进行连锁分析.结果 在22q的D22S258、D22S315、D22S1163显示最大LOD值2.11(重组率θ=0).单倍型分析提示致病基因位于D22S1174~D22S270大约18.5 Mbp的遗传距离.结论 该家系的致病基因定位于22q11.2~22q13,该范围内的CRYBB1、CRYBB2、CRYBB3、CRYBA4为其可能致病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