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血清HBV基因型和病毒载量(HBV-DNA定量),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微板核酸杂交-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V6种基因型,ELISA法检测血清HBV标记物,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血清HBV-DNA定量值,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59例标本中能检出基因型者115例,其中B型28例(24.3%),C型56例(48.7%),D型9例(7.8%),混合型22例(19.1%),没有发现A、E和F型。不同基因型的HBV-DNA定量对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1〉0.05)。不同基因型的HBeAg阳性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473〉0.05)。结论东莞部分地区HBV基因型以C型为主要检出型,混合型检出率偏高。HBV病毒复制与病毒基因型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下称乙肝)患者血清乙肝病毒(HBV)复制水平与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的关系。方法选择150例临床确诊为慢性乙肝的50例早期肝硬化患者,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血清HBVDNA水平,放射免疫法和酶免疫法检测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透明质酸、层黏连蛋白、Ⅲ型前胶原和Ⅳ型胶原),对血清HBVDNA水平与肝纤维化标志物的关系进行分析,并与100例无肝硬化患者血清HBVDNA及肝纤维化标志物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慢性乙肝患者血清HBVDNA水平与肝纤维化标志物的关系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肝硬化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水平显著高于无肝硬化患者,但HBVDNA水平却低于无肝硬化患者(P〈0.05)。结论慢性乙肝患者血清HBVDNA水平与肝纤维化标志物水平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乙型肝炎病毒前S1蛋白与病毒复制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1蛋白(preS1)与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以及HBV-DNA之间的关系;了解preS1在乙肝病毒感染及复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1254例preS1和HBV-M;应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372例HBV-DNA。结果1254例中有573例preS1阳性,阳性率45.7%并且preS1阳性只存在于HBsAgHBeAgHBcAb(大三阳)、HBsAgHBeAbHBcAb(小三阳)、HBsAgHBcAb(小二阳)3种血清模式中,阳性率分别为96.0%、68.6%、81.4%,经χ2检验,3者之间差异极显著。分析372例HBV-DNA,有292例>1×104,其中preS1阳性268例,阳性符合率为91.8%,而HBeAg阳性符合率为53.4%;另外80例HBV-DNA<1×104病例中,preS1阳性率仍为50.0%,而HBeAg阳性率仅为2.5%。结论通过对preS1、HBeAg和HBV-DNA的检测分析,证实了preS1作为判断HBV病毒感染和复制的指标比单纯用HBeAg和HBV-DNA定量更敏感,更确切,更方便,是一项非常好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YMDD变异与病毒复制水平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期间乙肝病毒(HBV)YMDD变异的情况及其与HBV基因型和病毒复制水平的关系。方法检测53例CHB患者在使用拉米夫定治疗后的YMDD突变情况,考察其与HBV基因型和病毒复制水平的关系。结果患者在用药9个月和12个月后发生YMDD突变的概率为1.8%和9.4%;基因型B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基因型C(P<0.05)。基因型C的YMDD突变率明显高于基因型B的YMDD突变率。结论拉米夫定能迅速抑制HBV复制、改善肝功能,但长期用药部分患者会出现耐药,其YMDD突变概率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相似文献   

5.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变异与转氨酶和病毒复制量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变异与转氨酶和HBV-DNA复制量的关系。方法采用PCR熔解曲线法检测474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酪氨酸-蛋氨酸-天冬氨酸-天冬氨酸(Tyrosine-Methionine-Aspartic acid-Aspartie acid,YMDD)变异,对171例患者(YMDD变异株42例、YMDD野生株66例、YMDD阴性63例)测定ALT与AST并进行HBV-DNA荧光定量检测。结果474例中检出YMDD变异63例,阳性率为13.3%(63/474),其中单一变异株82.5%(52/63),双突变株4.8%(3/63),共生变异株12.7%(8/63)。171例患者中YMDD变异株、YMDD野生株和YM-DD阴性与ALT及AST的异常情况分别为45.2%、53.0%、19.0%及42.9%、43.9%、17.5%,其含量分别为(150.1±185.6)U/L、(121.1±89.0)U/L、(32.5±30.6)U/L及(95.1±127.8)U/L、(89.9±86.8)U/L、(28.9±22.4)U/L。171例中YMDD变异株、YMDD野生株和YMDD阴性与HBV-DNA拷贝数的对数值分别为(6.89±0.99)拷贝/ml、(7.34±1.19)拷贝/ml、(2.89±0.48)拷贝/ml。结论(1)门诊肝病患者YMDD变异株阳性率为13.3%(63/474)。(2)ALT与AST在YMDD变异株与YMDD野生株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YMDD变异株与YMDD阴性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3)HBV-DNA荧光定量YMDD变异株与YMDD野生株之间无统计学意义(t=1.15,P>0.05),YMDD变异株与YMDD阴性之间有统计学意义(t=12.76,P<0.001)。(4)PCR熔解曲线法测定YMDD变异株与ALT和AST及HBV-DNA荧光定量联合检测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诊断,治疗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血清大蛋白(HBV-LP)水平与HBV复制程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血清HBV-LP进行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采用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MEIA)检测;HBV DNA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结果 293份HBsAg阳性血清中HBV-LP阳性检出率(75.1%)与HBV DNA阳性检出率(7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BV-LP与HBV DNA水平具有良好的正相关性(r=0.724),在HBeAg阳性患者中,HBeAg定量结果与HBV DNA水平具有一定的相关性(r=0.368).结论 HBV-LP较HBeAg能够更好地反映血清HBV DNA水平,HBeAg阳性患者HBeAg定量检测值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血清HBV DNA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1抗原(PerS1-Ag)的检测及其与病毒复制的关系。方法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275例血清中的HBV-DNA,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前S1抗原和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同时进行PerS1-Ag在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组和HBeAg(-)组中HBV-DNA检测率的分析。结果 PerS1-Ag在HBeAg(+)组中的检出率明显高于HBeA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HBsAg(+)、抗-HBc(+)组中的检出率高于在HBsAg(+)、HBeAg(+)、抗-HBc(+)组中的检出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rS1-Ag在HBeAg(+)组和HBV-DNA(+)组中的检出率分别为93.75%、96.88%,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5例HBV-DNA PCR(+)标本中,PreS1(+)48例,HBeAg(+)32例。结论 PerS1-Ag与HBV复制的关系密切,作为HBV复制的一个新的标志物,PerS1-Ag比HBeAg更优越。  相似文献   

8.
大连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病毒复制水平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型肝炎病毒(HBV)可分为8个基因型(A-H),呈一定的地理区域性分布.不同基因型之间的病毒载量、生化和组织学、病情的转归,以及药物治疗的反应都有一定的差异.本文对HBV感染者的血清进行基因分型,以了解大连地区HBV基因型分布与HBV DNA复制水平,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全世界有超过2.4亿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15%~40%的未接受治疗的慢性HBV感染者可进展为肝硬化,最终导致肝衰竭和肝癌[1-2]。HBV是大小约为3.2 kb的部分环状双链DNA,其在DNA聚合酶作用下可转化形成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肝细胞中的两个高活性启动子EnhancerⅠ(En1)、EnhancerⅡ(En2)与肝细胞表面表达的特异性受体蛋白及细胞内富集的各类转录调控因子共同决定了HBV的嗜肝特性[3]。  相似文献   

10.
齐宝庆  路福兴 《临床荟萃》1996,11(19):892-892
近年来对慢性胃炎及乙型肝炎病毒的研究很多,但对慢性胃炎与乙型肝炎病毒关系的研究国内报道甚少,本文就慢性胃炎及乙型肝炎病毒指标进行了临床观察,旨在探讨慢性胃炎和乙型肝炎之间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慢性胃炎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在31~75岁之间。平均53岁,其慢性浅表胃炎2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5例,所有患者均来自近2年度的住院患者,全部30例患者均系胃镜检查证实其诊断,另设对照组30例,均来自无症状的献血员。 1.2 研究方法 全部30例患者均于清晨空腹取血送检,做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测定,使用珠海丽珠试剂厂生产的试剂药盒。用ELISA法,使用美国酶标仪,凡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外膜大蛋白(LHBs)与 HBV 复制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收集深圳市第四人民医院2013年8~11月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17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 LHBs ,电化学发光法检测 HBV 表面抗原(HBsAg)及 HBV e 抗原(HBeAg),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 HBV‐DNA 。按 HBeAg 结果分为 HBeAg 阳性组(58例)和 HBeAg 阴性组(112例)。比较 LHBs 和 HBV‐DNA 的阳性率,同时分析 LHBs 水平与 HBsAg 浓度及 HBV‐DNA 拷贝数的相关性。结果 HBeAg 阳性患者血清中,LHBs 阳性率与 HBV‐DNA 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2,P >0.05);HBeAg 阴性患者血清中,LHBs 阳性率与 HBV‐DNA 阳性率有统计学意义(χ2=5.349,P<0.05)。 LHBs 水平与 HBV‐DNA 拷贝数(r=0.979,P<0.05)、HBsAg 浓度(r=0.923,P<0.05)呈正相关。结论 LHBs 是从蛋白水平反映乙型肝炎患者体内病毒复制情况的可靠指标,尤其是对 HBeAg 阴性患者抗病毒治疗和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析以及与血清标志物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利君  袁梁 《中国实验诊断学》2009,13(10):1393-1394
目的乙型肝炎病毒六种主要基因型的分析,并探讨与乙肝血清标志物的关系。方法提取200例北京同仁医院乙型肝炎感染者血清核酸,采用型特异性引物PCR进行基因分型。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表面抗体、e抗原、e抗体、核心抗体。结果B型占26%、C型64%、BC复合型10%;C型的HBeAg阳性率显著性高于B型,在不同的基因型中HBsAg转阴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北方人群中C型占优势,且C型HBV不易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姜黄素诱导细胞产生自噬对人乳头瘤病毒(HPV)复制的影响。方法用姜黄素处理人宫颈癌细胞 SiHa 12 h ,荧光酶标仪观察自噬小体形成,免疫印迹试验检测 SiHa 细胞自噬标志蛋白 LC3‐Ⅱ/LC3‐Ⅰ的表达水平;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印迹试验分别检测 HPV E6基因 mRNA 表达和蛋白水平。加入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A),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印迹试验分别检测自噬抑制后 HPV E6基因表达情况。结果姜黄素诱导后,与对照组相比,SiHa 细胞中自噬小体的荧光强度明显增高,LC3‐Ⅱ/LC3‐Ⅰ比值明显上升(P<0.05);细胞诱导自噬后 HPV E6 mRNA 和蛋白水平明显降低,而加入自噬抑制剂3‐MA 后,HPV E6 mRNA 和蛋白水平均明显增高。结论姜黄素可能通过诱导细胞自噬抑制 HPV 的复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血清免疫学标志物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HBV-LP)、HBV-DNA及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的相关性,探讨HBV-LP对反映体内HBV复制的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9月深圳市龙岗区中医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感染患者540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患者的血清HBVDNA,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HBV-LP及HBV-M,对HBV-LP、HBV-M及HBV-DNA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患者的HBV-LP阳性率为96.39%,而HBV-DNA的阳性率为93.3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LP水平与HBV-DNA的拷贝数对数值呈正相关;而HBeAg阴性患者的HBV-LP阳性率为63.33%,HBV-DNA的阳性率为51.1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外膜大蛋白能够有效反映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HBV复制情况,其灵敏度高于HBeAg,对于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而言,HBV-LP更能反映患者体内病毒的复制状态。  相似文献   

15.
孙永红  陈青锋  肖萍  袁宏  邵沂 《临床荟萃》2008,23(8):566-568
目的 了解甘肃省兰州市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的基因型与临床和病理分级分期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择HBV DNA阳性88例各类慢性肝病患者,男68例,女20倒,其中HBV携带者15例,慢性乙型肝炎39例,肝硬化(失代偿)20例,原发性肝癌14倒.对以上患者进行基因分型,同时检测肝功能、HBV血清标志物、HBVDNA戢量,对其中39例患者进行肝活组织检查并分级分期.结果88例血清标本中,C基因型60例(68.2%),B基因型17例(19.3%),B/C混合型8例(9.1%),非B/C型3例(3.4%).C与B基因型在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阳性组和阴性组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基因型患者的HBV DNA栽量、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均高于B基因型(P<0.05).肝组织病理检查中26例C基因型中表现中、重度炎症(G3~G4)20例(76.9%),11例B基因型中出现中、重度炎症(G3~G4)3例(27.3%(P<0.05),C基因型在中、重度纤维化(S3~S4)与B基因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甘肃省兰州市基因型以C、B型为主,以C基因型为优势.C基因型患者的肝脏病理损害较B基因型严重.  相似文献   

16.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耐药基因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与耐药病毒株产生的相关性。方法收集85例接受拉米夫定治疗1年以上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血样经离心分离血浆,进行HBVDNA定量检测,再进行基因测序和基因分型。结果基因测序和基因型分析结果为A型4例(4.7%),B型28例(32.9%),C型37例(43.5%),D型11例(12.9%),B/C混合型5例(5.9%)。其中发生YMDD耐药突变的基因型突变率分别是A型1例(25.0%),B型5例(17.9%),C型16例(43.2%),D型2例(18.2%),B/C混合型1例(20.0%)。结论 HBV基因型C型发生YMDD耐药突变的频率较高,HBV基因型与YM-DD突变可能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甲胎蛋白阳性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和ELISA法分别检测9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4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了血清甲胎蛋白、乙型肝炎病毒血清五项标志物检测。结果:9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中有87例乙肝五项标志阳性,乙型肝炎病毒总感染率为96.7%。乙型肝炎病毒总出现率:HBsAg(+)为92.2%,HBeAg(+)为17.8%,HBsAb(+)为4.4%,HBeAb(+)为57.8%,HBcAb(+)为65.5%;5项指标全为阴性者占3.3%,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47.5%(19/40)(P〈0.01)和乙型肝炎病毒总感染率(52.5%)(P〈0.01)。肝癌组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感染模式,以HBsAg、抗-HBe和抗-HBC阳性模式多见,为40%。表明该模式的乙肝患者为原发性肝癌的高危人群。结论:乙型肝炎病毒与原发性肝癌之间的关系非常明确,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不仅是肝癌发生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而且表明肝癌患者常伴有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活跃。因此,积极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流行,是减少原发性肝癌发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