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联合动态心电图(DCG)在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86例疑似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所有患者均在入院2周内行核素心肌灌注显像(MPI)、CCTA、DCG检查。统计MPI、CCTA、DCG检查结果,并以MPI检查作为金标准,对比CCTA、DCG单一与联合诊断结果。 结果286例患者中,MPI共诊断出176例心肌缺血,CCTA检查共发现183例心肌缺血,DCG检查共发现152例心肌缺血。CCTA+DCG联合诊断特异度与CCTA、DCG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CTA+DCG联合诊断敏感度、准确度高于CCTA及DCG(P<0.05)。 结论CCTA与DCG联合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敏感度和准确度较高,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近3/4的冠心病(CHD)患者表现为无痛性心肌缺血(SMI)[1],此类患者在发病或猝死前并无症状.动态心电图(DCG)对心肌缺血监测的优越性,使很多的SMI患者得以发现.本文通过对142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行24 h监测,并对SMI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  相似文献   

3.
动态心电图(DCG)是日常生活中监测心肌缺血的常用方法。不仅可以明确冠心病心绞痛发作时的ST段变化,而且能够更好的了解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多年来,就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对冠心病预后的影响及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规律的报道,各家说法不尽相同。特将本院1996~1998年间98例冠心病患者24h DCG观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昼夜分布规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范荣梅 《山东医药》2004,44(4):65-65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在冠心病患者中十分常见。2000年1月至2003年6月,我院对76例冠心病患者行动态心电图(DCG)监测,发现28例心肌缺血,其中无症状者21例,有症状者7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冠心病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昼夜规律(摘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无症状心肌缺血是冠心病预后不良的高危因素.为了探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发作规律,我们对93例冠心病患者经24h动态心电图(DCG)监测到的191次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现将有关资料分析如下资料和方法1.资料 我院1990.1—1994.1经临床诊断为冠心病用DCG监测到有无症状性心肌缺血93例共191次.男性58例,女性35例,年龄:39—74(53.76±7.79)岁.冠心病诊断按美国心脏协会1979年制定的标准,结合病史、体征、心电图、运动心电图手段进行诊断,其中心  相似文献   

6.
马秀英  侯华 《实用心电学杂志》2003,12(5):396-396,400
对1996年3月~2002年9月间30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DCG)监测,探讨其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临床特点及规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中冠脉CT血管成像(CCTA)与动态心电图(DCG)联用的价值。方法将91例高危冠心病心肌缺血受检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别采用CCTA、DCG诊断,并利用核素心肌灌注显像(MPI)检查了解冠心病心肌缺血的发生情况。统计MPI检查结果,CCTA、DCG、CCTA联合DCG诊断的结果,对比CCTA、DCG单独诊断,评估CCTA联合DCG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效能。结果 91例受检者中经MPI检查共有52例发生冠心病,发生率为57.14%,共发现89个心肌灌注异常区域,以可逆性灌注减低区、前降支区的构成比最高;经CCTA检查共有54例拟诊断为冠心病,共发现92个收缩期心肌灌注异常区;经DCG检查共有43例拟诊断为冠心病,共发现36例ST段水平压低者;CCTA联合DCG检查发现,共有53例拟诊断为冠心病;CCTA联合DCG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灵敏度、阴性预测值与CCTA相同,均为100.00%,联合诊断的特异度、准确度和阳性预测值均明显高于单独诊断。结论在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中CCTA联合DCG的价值较高,明显优于单纯CCTA和DCG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12导联动态心电图(DCG)监测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188例可疑冠心病患者进行DCG监测记录心肌缺血,并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DCG诊断冠心痛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63.4%、79.8%;12导联DCG诊断冠状动脉单、双及3支血管病变的灵敏度分别为58.9%、60.5%、91.9%。结论DCG监测心肌缺血的敏感性及准确性较高,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且与冠脉病理解剖有关。  相似文献   

9.
应用3通道动态心电图(DCC)对300例老年冠心病(CHD)患者进行24小时监测,发现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1273次,分析结果表明:①SMI是老年CHD患者心肌缺血的重要组成部分,300例中有244例发生SMI。占总例效的81.3%;SMI1273次占发生心肌缺血总次数的78.5%;②SMI的发生82.1%与日常活动有关,并且有明显的昼夜分布规律,以上午6~12时为发生高峰;③心肌缺血可诱发心律失常,心律失常亦可诱发或加重心肌缺血。作者认为3通道DCG监测可提高SMI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电话传输心电图(TTM)对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在1周内无症状时分别予24~48小时TTM监测和24小时动态心电图(DCG)检查,比较两者SMI和心律失常的检出率。结果SMI检出率TTM(69.50%)较DCG(44.00%)高,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房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和缓慢性心律失常检出率两者无明显差异(P>0.05),快速性心律失常检出率TTM(15.50%)较DCG(9.0%)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TM能及时发现老年冠心病患者SMI以及短暂、无规律的心律失常等心电变化,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DCG)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37例经临床标准确诊的冠心病住院者进行DCG分析。结果 337例冠心病者检测出289例有缺血型ST段改变。敏感率为85.8%。其中有症状心肌缺血检出率为27.7%(80/289),无症状心肌缺血(SMI)检出率为72.3%(209/289)。结论 DCG监测冠状动脉缺血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较高,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信丽  沈杰 《心脏杂志》2019,30(1):54-56
目的 评价动态心电图(DCG)及脑钠尿肽(BNP)诊断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价值。 方法 住院冠心病患者69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心电图(ECG)、DCG检查以及血浆BNP检测,并以冠状动脉造影的检查结果为标准,比较不同诊断方法对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情况,并对冠心病并发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和有症状心肌缺血患者的ST段位移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 各诊断方法比较,DCG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BNP,且DCG的准确度高于ECG(P<0.05,P<0.01),均存在统计学差异;DCG联合BNP(平行试验)检测的诊断敏感度既高于DCG,也高于BNP,特异度低于DCG诊断,准确度高于ECG和BNP诊断(P<0.05,P<0.01);经过DCG的检查后结果显示,冠心病并发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的ST段位移情况均显著多于有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P<0.05)。 结论 DCG对冠心病并发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较BNP诊断更为灵敏,BNP也可以作筛选指标,并可辅助DCG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13.
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DCG)对冠心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及心源性猝死(SCD)的诊断及预后判断有其独特的价值,已在临床广泛应用。新近研究显示:心率变异性(HRV)在评价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冠心病)预后及预测心源性猝死(SCD)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有可能成为一无创、可靠而敏感的预测指标。本文旨在利用上述指标来探讨冠心病患者HRV及DCG的增龄性变化规律,以期对其防治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DCG)在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中的价值,进一步推广在基层医院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就诊中疑诊为冠心病的250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时行12导联和3导联同步DCG24h监测,收集相关信息,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2导联同步DCG对心肌缺血诊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3导联者,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12导联同步DCG对下壁、侧壁心肌缺血的诊断优于3导联同步记录。结论 12导联描记在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上明显优于3导联记录,可以减少冠心病的漏诊率。  相似文献   

15.
心肌缺血是否会引起或加重室性心律失常,国内外学者巳作了很多工作,目前说法不一。我们从1992年12月至1994年2月对234例冠心病台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进行了24小时动态心电图(DCG)监测,试图说明心肌缺血与室性心律失常之间的关系,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动态心电图(DCG)对监测心肌缺血,特别是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价值。方法 对350例冠心病(CHD)患者行24h DCG监测。分析SMI与有症状心肌缺血的阵数,时间分布,缺血时伴发室性心律失常以及与年龄的关系。结果 检出心肌缺血248例,其中SMI 189例,有症状心肌缺血59例。缺血性ST段改变1 769阵,其中SMI 1 412阵,有症状心肌缺血357阵。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意义(P<0.05)。心肌缺血的发作及发作时伴发室性心律失常均以6∶00~12∶00为多见,以0∶00-6∶00最为少见。63例发作SMI 633阵,12例发作有症状心肌缺血131阵,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意义(P<0.05)。且随着年龄的增大,心肌缺血发生的比例也明显增高,以SMI更为明显。其中,41~51岁为247阵,而>61岁为763阵。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 DCG对SMI的检测率高。SMI发作有明显的时间分布规律,随着年龄的增长,SMI发生率也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7.
分析住院或门诊经24 h动态心电图(DCG)检查的206例冠心病患者,检出心肌缺血者63例(24.2%),其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57例(90.5%),症状性心肌缺血6例(9.5%)。提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远较心绞痛多见,而缺血改变多发生在睡眠、卧床时,提示此种缺血并非心肌耗氧量增加所致。  相似文献   

18.
鱼运寿  祝健 《心电学杂志》1994,13(2):123-124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近年来已受到临床关注,目前诊断仍依据24h动态心电图(DCG)监测期内有缺血型ST段变化,结合被检者生活日志有无症状来判断.由于SMI存在一定的隐蔽性,临床难以诊断与治疗.本文对已明确冠心病和既往有心肌梗塞史患者DCG及其它资料完整,又符合缺血型ST段诊断标准46例作为分析对象,探讨SMI的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12导联动态心电图(DCG)对心肌缺血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771例患者的DCG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现心肌缺血性ST改变并经临床证实者174例,正常者15例,其它心电图改变者582例.132例心肌缺血者中伴有胸闷、胸痛者中42例表现为无痛性心肌缺血.结论 12导联DCG检测对心肌缺血的评价具有独特的临床意义,它的无创性及日常生活监测功能比有创的冠脉造影和运动试验更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20.
动态心电图在高血压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很多高血压患者常规心电图检查无明显异常,而实际很多高血压患者同时合并有心肌缺血及各种心律失常。因此,我们对83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DCG)监测,了解DCG在高血压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