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患者尿微量白蛋白(MA)和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检测的意义。方法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尿MA,用对硝基酚比色法测定尿NAG。结果45例AOPP患者中毒后尿MA和尿NAG开始增高,随着病情的进展尿蛋白阳性12例。33例尿蛋白阴性AOPP患者尿MA在中毒后第1、3、5天均高于正常对照(P〈0.05),尿NAG在中毒后第3、5、7天均高于正常对照(P〈0.01),且中毒愈重,尿MA和尿NAG增高愈明显。结论尿MA和尿NAG检测对AOPP患者早期肾损害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尿视黄醇结合蛋白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患者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检测的意义。方法用ELISA法检测71例AOPP患者尿RBP含量,并与45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71例AOPP患者,其中20例中毒后尿RBP逐渐增高,且随着病情的发展尿蛋白阳性;51例尿蛋白阴性患者尿RBP含量增高18例,在中毒后第1、3、5、7天尿RBP含量中位数分别为10·1、42·3、22·7、9·1mg/molCr,均高于正常对照(8·1mg/molCr),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中毒愈重,尿RBP增高愈明显。结论检测AOPP患者尿RBP对肾损害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患者尿微量清蛋白(MA)和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检测的意义。方法 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71例AOPP患者尿MA含量,用ELISA法检测尿RBP含量,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 71例AOPP患者中,20例中毒后尿MA和RBP逐渐增高,且随着病情的进展尿蛋白呈阳性;51例尿蛋白阴性患者尿MA含量增高者16例,尿RBP含量增高者18例,在中毒后第1、3、5天尿MA含量中位数分别为2.12、2.31、1.70mg/mmool Cr,均高于健康对照(1.25mg/mmool C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中毒愈重,尿MA增高愈明显。中毒后第1、3、5、7天尿RBP含量中位数分别为10.1、42.3、22.7、9.1mg/mol Cr,均高于健康对照(8.1mg/mol C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中毒愈重,尿RBP增高愈明显。结论 尿MA和RBP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肾损害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尿转铁蛋白的检测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尿转铁蛋白检测的意义。方法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71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尿转铁蛋白,并与45例正常对照比较。结果71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中20例中毒后尿转铁蛋白逐渐增高,随着病情的发展尿蛋白阳性。51例尿蛋白阴性中毒患者尿转铁蛋白增高20例,在中毒后第1、3、5、7天尿转铁蛋白中位数分别为108.2mg/molCr及213.6mg/mol Cr、90.3mg/mol Cr及62.6mg/mol Cr,均高于正常对照51.2mg/mol Cr,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中毒愈重,尿转铁蛋白增高愈明显。结论尿转铁蛋白检测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早期肾损害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患者血清及尿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C)检测的意义.方法 用增强型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65例AOPP患者(AOPP组)血清及尿液CysC含量并与48例健康人(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AOPP组患者在中毒后12、72、168 h血清CysC分别为(1.29±0.33)、(1.46±0.45)、(0.95±0.37)mg/L,其中毒后12、72 h血清CysC与对照组(0.89±0.37)mg/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且中毒愈重,血清CysC增高愈明显.AOPP组患者中37例尿CysC含量增高,其中16例尿液CysC逐渐增高出现尿蛋白阳性;在中毒后12、72、168 h尿CysC含量中位数分别为0.141、0.355、0.113 mg/mmolCr,均高于正常对照(0.078 mg/mmolC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且中毒愈重,尿CysC增高愈明显.结论 观察AOPP患者血清和尿液CysC变化有助于早期诊断有机磷农药对肾脏的损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患者尿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 C)、微量白蛋白(mAlb)、β2微球蛋白(β2-MG)、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检测的意义.方法 用增强型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75例AOPP患者尿Cys C、mAlb、β2-MG含量,终点比色法检测75例AOPP患者尿NAG含量,并与正常对照组51名比较.结果 75例AOPP患者在中毒后12 h尿CysC、mAlb、β2-MG、NAG含量中位数分别为0.142、3.19、0.056 mg/mmolCr及1.84 U/mmolCr,中毒后72 h尿CysC、mAlb、β2-MG、NAG含量中位数分别为0.359、5.48、0.155 mg/mmolCr、3.27 U/mmolCr,均高于正常对照(分别为0.075、1.20、0.024 mg/mmolCr及1.03 U/mmoiC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1);且中毒愈重,增高愈明显(P<0.01);上述四个项目尿液检测阳性率分别为56.0%、37.3%、44.0%、46.7%,明显高于出现尿蛋白阳性者(25.3%).结论 观察AOPP患者尿液CysC、mAIb、β2.MG、NAG变化有助于了解有机磷农药对肾脏的损害,对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非浓缩尿蛋白电泳联合尿微量蛋白及尿酶诊断高血压病早期肾损伤的价值。方法:采用法国Se-bia公司Hgdrasys全自动电泳仪进行非浓缩(SDS-AGE)尿蛋白电泳,采用Beckman-CX7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以终点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mAlB)和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速率法检测尿肌酐(Cr)。结果:高血压病肾损害早期尿蛋白电泳多出现肾小管性蛋白,正常对照组尿mAlB/Cr和NAG/Cr结果分别为(1.42±0.93)mg/(mmol.L)和(4.83±2.31)U/g,尿蛋白定性阴性组高血压病患者尿mAlB/Cr和NAG/Cr较正常对照组增高(P<0.01),尿蛋白定性阳性组高血压病患者尿mAlB/Cr和NAG/Cr较阴性组增高(P<0.01),单项或双项检测SDS-AGE尿蛋白电泳,mAlB或NAG这3项指标阳性率偏低,将这3项指标联合检测阳性率高达85.71%。结论:非浓缩尿蛋白电泳联合尿微量蛋白及尿酶检测是诊断高血压病早期肾损伤的敏感方法。  相似文献   

8.
陈明  曾瑜  张凡  邓正华 《临床荟萃》2004,19(10):560-562
目的探讨尿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检测在慢性肾小球肾炎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42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尿中TGFβ1的水平,并与2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同时分析尿中TGFβ1的水平与血TGFβ1、血肌酐和24小时尿蛋白总量之间相关关系.结果慢性肾小球肾炎尿中TGFβ1的含量较正常组明显增高(P< 0.01),而血TGFβ1的变化不甚明显;尿TGFβ1的含量与血肌酐呈明显正相关(r= 0.49, P< 0.01),与血TGFβ1、24小时尿蛋白总量无关(r分别为 0.13、 0.19,P> 0.05).结论尿中TGFβ1的水平可能是反应慢性肾小球肾炎肾脏损害进展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杨文东 《检验医学》2003,18(5):309-311
目的探讨尿内皮素(ET)在高血压患者肾脏早期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常规尿蛋白阴性的高血压病患者47例,采用放射免疫检测法测定尿ET,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mAlb),全定量酶免疫法测定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Jaffe速率法测定尿肌酐(Cr).结果高血压病患者尿ET、mAlb、RBP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并随病程延长有逐渐增高的趋势.ET阳性率(68.1%)显著高于mAlb(40.4%)、RBP(44.7%)的阳性率,与mAlb和(或)RBP总阳性率(70.2%)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尿ET是诊断高血压早期肾脏损害的敏感指标,对于高血压肾病的早期诊断、肾功能损害程度判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
张晓峰  夏菁  苏晓 《检验医学》2002,17(5):288-291
目的探讨相关指标的联合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肾功能损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酶标、液相免疫沉淀散射比浊等方法检测SLE患者和健康者的3项早期肾功能损伤指标(TRf/Cr、mAlb/Cr和NAG/Cr)、选择性蛋白尿指标(SPI)、24 h尿微量白蛋白(mAlb)和尿补体C3、α1-微球蛋白(α1M).结果 68例SLE患者中有12例尿蛋白定性为阴性,其肾功能早期损伤3项指标已有较高的阳性率,尿mAlb和C3的结果和阳性率也较高;用尿mAlb定量分组时发现,<30 mg/天组的各项指标除C3外均为阴性或很低的阳性率,说明用该指标作为肾功能早期损伤的判别较尿蛋白定性更为客观;随着肾损害进一步加重,各项检测结果和阳性率均呈增高趋势,早期损伤中的2项肾小球指标(TRf/Cr和mAlb/Cr)在损害较重的患者中更是非常显著地增高(P<0.01),阳性率几乎都在100%;与22例正常组相比,有12例SLE患者的SPI呈阳性,其TRf/Cr、mAlb/Cr和尿C3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阳性率也有升高.结论临床上应定期对SLE患者进行尿液蛋白定性常规检查,阴性者做肾功能早期损伤3项测定以便及早发现肾损害;阳性者特别是2+以上的患者建议加做SPI,对损伤情况作出明确判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mAlb)、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01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蛋白定性的有无分为尿蛋白定性阴性组51例和尿蛋白定性阳性组50例)和7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尿mAlb水平;采用速率法检测尿NAG水平;尿蛋白定性采用干化学法检测。结果尿蛋白定性阴性组、尿蛋白定性阳性组尿mAlb水平、尿NAG活性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尿蛋白定性阴性组尿mAlb、尿NAG与尿mAlb+尿NAG的阳性率分别为41.18%、37.25%、62.75%,尿蛋白定性阴性组尿mAlb、尿NAG阳性率均明显低于尿mAlb+尿NAG的阳性率(均P〈0.05)。结论尿蛋白定性阴性不能除外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伤,尿mAlb、尿NAG联合检测对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尿蛋白阴性糖尿病患者随机尿中三种微量蛋白和NAG酶联合检测在临床诊断早期肾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测定73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40例健康查体者尿中微量白蛋白(MALB)、转铁蛋白(TF)、β2-微球蛋白(β2-MG)和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同时检测尿肌酐作对比,保证结果准确性。三种微量蛋白采用免疫比浊法,NAG采用终点法。结果糖尿病患者TF、MALB、β2-MG、NAG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四项联合检测阳性率达93.1%,明显高于单项检测。结论TF、MALB、β-MG、NAG检测是诊断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敏感指标,肾小管损伤早于肾小球。  相似文献   

13.
《新医学》2001,32(12):725-726
目的探讨检测 2型糖尿病患者尿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 对诊断糖尿病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 61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 30名正常人的尿TGF-β1、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α1微球蛋白(α1-MG) 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糖尿病各组尿 TGF-β1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 其中大量白蛋白尿组明显高于微量白蛋白尿组及正常白蛋白尿组(均为 P<0.01); ②尿 TGF-β1与尿 RBP、α1-MG及尿白蛋白排泄率均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 0.63, 0.58, 0.52, 均为 P<0.01). 结论尿TGF-β1测定可作为 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一项敏感指标 .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检测在高血压痛患者早期肾损害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10例高血压病患者(其中尿蛋白阴性42例,尿蛋白阳性68例)和100例健康成人(对照组)尿中RBP、微量白蛋白(mALB)、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和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尿蛋白阴性的高血压患者(高血压A组)尿RBP、mALB、NAG和血清Cys-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尿蛋白阳性的高血压患者(高血压B组)尿RBP、mALB、NAG和血清Cys-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高血压A组.以超过正常对照组-x±s为限,早期肾损害高血压患者中尿RBP的异常率明显高于尿mALB、NAG和血清Cys-C.结论:尿RBP是反映肾小管功能的又一敏感指标.对高血压病患者监测尿RBP、mALB、NAG和血清Cys-C水平的变化,可以了解高血压患者的早期肾损害,以达到早期诊断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张代民  许会彬  李萍  张莹  崔庆 《检验医学》2004,19(4):312-314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尿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GPDA)与血清脂质变化的关系.方法选择糖尿病患者211例,正常对照组98名,检测尿GPDA和血清脂质的水平,对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结果糖尿病患者组尿GPDA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t=4.255 5,P<0.001),血清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TC/HDL-C)、LDL-C/HDL-C比值、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Lp(a)]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而HDL-C、载脂蛋白Al(ApoAl)、ApoAl/ApoB比值则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糖尿病患者分组比较,血清TC、TG、LDL-C、TC/HDL-C、LDL-C/HDL-C、ApoB、Lp(a)随尿GPDA排泄量增多呈增高趋势,而HDL-C、ApoAl、ApoAl/ApoB比值呈下降趋势.结论糖尿病患者伴有脂代谢紊乱,并与尿GPDA的升高、肾功能的损害相平行.  相似文献   

16.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血尿胱抑素C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患者血、尿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将41例AOPP患者根据中毒程度分为轻度AOPP组12例、中度AOPP组18例、重度AOPP组11例,选取对照组50例健康人分别做血、尿胱抑素C(Cys C)、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和尿蛋白半定量(PRO)的检测,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轻度AOPP患者血、尿Cys C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中、重度AOPP患者血、尿Cys C、血BUN、SCr均高于对照组(P<0.01);41例AOPP患者尿Cys C检测阳性率为100%,轻度AOPP患者尿蛋白半定量检测阳性率为16.7%,中度AOPP患者为66.7%.结论 血、尿Cys C可作为判断AOPP肾小球和肾小管早期受损的指标,较血BUN、SCr和尿蛋白半定量敏感,对AOPP早期肾损伤诊断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林云  张小芳 《中国实验诊断学》2006,10(10):1195-1196
目的 探讨早期肾脏损害的实验诊断方法和意义.方法 回顾32例正常人和52例尿蛋白阴性、血清尿素、肌酐正常的患者晨尿微量白蛋白(MA)及N-乙酰-β-D-氨基酸葡萄糖苷酶(NAG)、碱性磷酸酶(ALP)、亮氨酸氨肽酶(LAP)等尿酶测定结果.结果 病例组MA、NAG、ALP、LAP与正常组相比增高有显著性差异,两项或多项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阳性检出率.结论 尿MA、NAG、ALP、LAP是诊断肾脏早期损害灵敏的实验室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18.
肝硬化患者血、尿β2-微球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蔡彦 《医学临床研究》2004,21(7):741-743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尿β2-微球蛋白(β2-MG)变化的特点及与肝脏功能的关系.[方法]143例肝硬化患者中按①肝炎后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分成两组;②按Child-Pugh分级标准分成三组.用放射免疫法检测143例肝硬化患者及126例正常人血、尿β2-MG浓度,并加以对比分析.[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清β2-MG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且与肝脏功能损害程度有相关关系;肝炎后肝硬化组血β2-MG明显高于酒精性肝硬化组(P<0.05).肝硬化患者尿β2-MG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且与肝脏功能损害程度有相关关系;但肝炎后肝硬化组尿β2-MG与酒精性肝硬化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检测血、尿β2-MG有助于肝硬化诊断,可间接反映肝病的活动程度.  相似文献   

19.
高血压病患者肾脏早期损害指标的探讨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早期肾脏损害的诊断方法.方法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mALB)、β2-微球蛋白(β2-MG)、全定量酶免疫法测定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速率法检测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Jaffe速率法测定尿肌酐.结果高血压病患者尿RBP、mALB、β2-MG、NAG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并随病期的延长有逐渐增高的趋势.单项及二项检测RBP、mALB、β2-MG、NAG阳性率较低,联合其中三项检测阳性率较高,联合四项检测阳性率可达85.1%,RBP与β2-MG、NAG呈显著正相关(P<0.05).mALB与RBP、β2-MG、NAG无相关性(P>0.05).结论检测尿RBP、mALB、β2-MG、NAG是诊断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的敏感指标,联合三至四项指标有较高的检出率,对于高血压肾病的早期诊断,肾功能损害程度及部位的判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张玉梅 《临床荟萃》2010,25(13):1138-1140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动态变化在急性有机磷中毒(AOPP)早期肾损伤的意义.方法 将76例AOPP中毒组患者根据中毒程度分为轻度AOPP组33例、中重度AOPP组43例,选取健康人50例为对照组,进行血清胱抑素C、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尿蛋白定量的检测,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中毒组入院第1天的血清胱抑素C、BUN、SCr和尿蛋白比对照组高,分别为血清胱抑素(2.14±1.70)mg/L vs(0.75±0.37)mg/L、BUN(7.25±2.56)mg/L vs(4.50±2.12)mg/L、SCr(104.9±25.5)mg/L vs(78.5±19.6)mg/L和尿蛋白(72.5±25.6)mg/Lvs(31.5±13.5)mg/L(均P<0.01);中毒组入院1、2、3天的血清胱抑素C、BUN、SCr和尿蛋白逐渐升高(均P<0.01),轻度中毒组的血清胱抑素C和尿蛋白高于对照组,中重度中毒组血清胱抑素C、BUN、SCr和尿蛋白高于对照组和轻度中毒组(均P<0.01).动态检测血清胱抑C可以早期发现AOPP后导致的肾损伤,并且中毒越重(根据服毒量的多少),升高的越快、越显著,预后越差.结论 血清胱抑素C可作为判断AOPP肾小球和肾小管早期受损的指标,对AOPP早期肾损伤的诊断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