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血清总胆汁酸水平对原发性高血压致病作用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庄梅 《贵州医药》2002,26(6):498-499
目的 探讨血中总胆汁酸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致病作用。方法 采用酶法检测60例健康人、10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及30例继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清总胆汁酸水平并作对比分析。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组血清总胆汁酸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及继发性高血压患者组均显著升高(P<0.01)。其中有高血压家族史者较无高血压家族史者明显升高(P<0.01);Ⅲ级高血压患者血清总胆汁酸水平较I级和Ⅱ级高血压患者明显升高(P<0.01);Ⅱ级高血压患者血清总胆汁酸水平与I级高血压患者血清总胆汁酸水平虽有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继发性高血压患者组血清总胆汁酸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血中总胆汁酸水平升高可能参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清尿酸水平与高血压及冠心病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临床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其中高血压合并冠心病30例,冠心病60例,健康体检者100例,测定以上人员血尿酸水平,并对比分析。结果高血压并冠心病组及冠心病组血清尿酸水平明显升高,与高血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血压组、冠心病组血尿酸水平与健康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尿酸水平与高血压及冠心病的发生密切相关,高尿酸血症可能是致高血压、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王琛  张萍 《哈尔滨医药》2006,26(5):24-25
目的研究血清胆红素、尿酸与高血压之间的关系,为高血压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42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测定其血清胆红素、尿酸、血脂,并用统计学方法与47例健康老年人对比。结果高血压组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显著降低,总胆固醇、血清甘油三酯、LDL水平及血尿酸显著升高,血清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与血尿酸显著负相关。结论高血压患者中存在胆红素显著降低、总胆固醇、血清甘油三酯、LDL水平及血尿酸升高,在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人群血尿酸水平与高血压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尿酸酶法分别测定15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81例老年健康体检者及88例非老年血压正常者的血清尿酸水平.结果老年高血压组血清尿酸的含量明显高于老年对照组;而老年对照组的血清尿酸含量明显高于非老年血压正常组.结论血尿酸的异常增高是老年高血压发病因素之一;血尿酸的水平随年龄增加而升高.  相似文献   

5.
任雪丽  常小辉  付敏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2):1771-1772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别服用噻嗪类利尿剂、氯沙坦4周后血清尿酸的变化。方法:对在我院连续诊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8例随机分为利尿剂组和氯沙坦组,利尿剂组63例,氯沙坦组65例。结果:两组药物均能明显降低患者的血压,且两组降压幅度无明显差异。利尿剂组治疗后尿酸平均升高41.67umol/L(P〈0.01),氯沙坦组平均下降30.47umol/L(P〈0.01),两组药物治疗后尿酸之问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噻嗪类利尿剂会升高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尿酸水平,氯沙坦可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尿酸水平。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患者血清尿酸水平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高血压患者血清尿酸水平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66例高血压患者及148例正常血压者的血清尿酸水平。结果高血压病患者血清尿酸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血压者(P〈0.01),2级高血压患者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1级高血压患者(P〈0.01),3级高血压患者血尿酸水平又明显高于2级高血压患者(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升高,血清尿酸水平升高的程度与高血压的临床分级有关,动态监测血清尿酸水平有助于了解高血压病的病情发展,治疗高血压的同时要高度重视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张铮  芦涛 《北方药学》2015,(11):191-191
目的:阐述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P和总胆汁酸的关系,为原发性肝癌的准确诊断提供临床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确诊原发性肝癌患者,按照血清AFP浓度分为三组,分析各组间总胆汁酸升高率和升高均值差别。结果:AFP≥400μg/L组总胆汁酸升高均值明显低于20μg/L<AFP<400μg/L组和AFP≤20μg/L组。结论:总胆汁酸也是与AFP相关的因素之一,具体机制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高血压前期患者血清尿酸(uA)水平的变化及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关系,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8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高血压前期患者56例,设为观察组A;选取同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8例,设为观察组B:再选取同期血压正常的人70例,设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三组血清中的uA水平、血脂水平、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其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A、B血清中的uA水平、低密度脂蛋白(LDL-C)、IM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B间的IM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患者血清中的uA水平、IMT与患者的血压呈现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r=0.47、0.46,P<0.05);血清中的uA水平与IMT也呈现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r=0.51,P< 0.05).结论 高血压前期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升高,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也同步增高,并会随着uA的不断升高,发展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也增高;因此,临床上应重视对高血压前期患者进行筛查及早期防治,这对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妊娠高血压血清尿酸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血清尿酸在妊娠高血压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选择 117例足月妊娠孕妇分成五组 :正常妊娠组 4 0例 ;轻度妊高征组 2 3例 ;中重度妊高征组 18例 ;慢性高血压组 2 1例 ;慢性高血压合并妊高征组 15例。用t检验分析比较各组间的血清尿酸水平与妊高征疾病孕妇的几种临床结局的关系。 结果  血清尿酸水平在轻度妊高征组、中重度妊高征组和慢性高血压合并妊高征组中明显升高 ,中重度妊高征组的血清尿酸水平高于轻度妊高征组 (P <0 .0 5 ) ,而高血压孕妇血清尿酸水平与正常妊娠组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妊高征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随病情的加重而升高 ,血清尿酸水平可以作为临床医师观察和判断妊高症的发生、发展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初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尿酸与血压水平及左室肥厚/重构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于2016年12月~2019年3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门诊及住院的初诊未服药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2例(高血压组),健康对照58例。同时应用超声心动图结果计算得左室重量指数(LVMI)及相对室壁厚度(RWT),根据2018ESH/ESC高血压管理指南推荐左室肥厚/左室重构的几何构型分类,分为左室肥厚/重构组102例,非左室肥厚/重塑组64例。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组血清尿酸(349.33±109.75)mmol/L,与健康对照组(279.71±60.58)m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左室肥厚/重构组血清尿酸水平(346.40±113.8)mmol/L,与非左室肥厚/重构组(270.07±78.69)m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尿酸是初诊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P 0.05),而不是左室肥厚/重构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尿酸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及左室肥厚/重构密切相关。尿酸是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不是左室肥厚/重构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高血压患者血尿酸水平变化与肾损害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尿酸(UA)浓度变化与肾脏损害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126例高血压住院患者,分为高血压未发生肾损害组(n=58)、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组(n=41)、高血压临床肾损害组(n=27),以67例血压正常者作为对照,检测血清UA、肌酐(Cr)、尿素(Urea)和尿微量白蛋白(m-Alb)、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26例高血压患者的UA为(334.7±96.0)μmol/L,67例对照组UA为(226.4±54.6)μmol/L熏两组有显著性差异(t=8.526,P<0.001)。高血压组高UA血症发生率为24.60%,对照组高UA血症发生率为2.98%,两组有显著性差异(χ2=14.42,P<0.01)。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组血UA水平为(325.5±87.4)μmol/L,与高血压未发生肾损害组的穴323.4±85.9)μmol/L无显著性差异(t=0.119,P>0.05),高血压临床肾损害组UA(372.8±117.8)μmol/L明显高于高血压未发生肾损害组(t=2.165,P<0.05)。血UA与m-Alb、Urea呈正相关(r=0.209、0.593,P<0.05、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血UA与肾脏损害存在着一定的关联,高血压并发明显肾损害是引起血UA增高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12.
林春锦 《中国医药科学》2014,(10):161-162,180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及左心室肥厚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71例单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和35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患者(左心室肥厚组)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血清尿酸(uA)以及其他常规检测指标水平差异性。结果两组患者BMI、SBP、DBP、TC、TG、HDL、LDL、B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肥厚组患者hsCRP、LVMI及UA水平均明显高于高血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UA水平可能与原发性高血压及左心室肥厚的发生有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T2DM)合并高血压病人血清中25羟维生素D[25(OH)D]、尿酸(UA)水平,并分析25(OH)D与UA的关系.方法 随机数字表法选取T2DM病人77例,按有无高血压分为正常血压组(DM组)38例(男19例,女19例)及高血压组(DH组)39例(男18例,女21例),另选同期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NC组)32例(男17例,女15例).其中女性病人均未绝经,同时NC组中的女性均选择年龄及体质量指数(BMI)匹配的未绝经健康女性.三组病人年龄、性别构成比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检测血清25(OH)D和UA水平及各项临床生化指标.结果 DM组血清25(OH)D水平[(12.48±4.01)μg·L-1]低于NC组[(26.73±9.59)μg·L-1],而UA水平[(316.61±85.91)μmol·L-1]较NC组[(273.03±60.92)μmol·L-1]升高,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H组血清25(OH)D水平[(7.36±3.63)μg·L-1]明显低于NC组[(26.73±9.59)μg·L-1],而UA水平[(362.07±117.76)μmol·L-1]较NC组[(273.03±60.92)μmol·L-1]明显升高,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H组血清25(OH)D水平[(7.36±3.63)μg·L-1]低于DM组[(12.48±4.01)μg·L-1],而UA水平[(362.07±117.76)μmol·L-1]较DM组[(316.61±85.91)μmol·L-1]明显升高,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25(OH)D与UA成负相关(r=-0.259,P=0.010).结论 血清25(OH)D水平减低及UA水平升高是T2 DM合并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青中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尿酸及血脂的关系。方法:选择同期体格检查青中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0例,采用颈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测,根据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狭窄,分为颈动脉硬化组56例、颈动脉正常组34例,另选25名体格检查正常者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其血尿酸(UA)、血脂的水平。结果:颈动脉硬化组、颈动脉正常组与对照组比较:血尿酸、血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颈动脉硬化组与颈动脉正常组的血尿酸、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血尿酸、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增高是青中年高血压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血清尿酸(uric acid,UA)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患者颈动脉狭窄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择EH患者1 12例,行血液生化检测及双侧颈动脉彩超检查;依据血压不同进行分级,即1级组、2级组、3级组,依据颈动脉彩超结果分为4组,即内膜正常组、内膜增厚组、斑块形成组、管腔狭窄组,进行比较.结果 各级EH患者血清UA值分别为(315.89±60.77)、(354.36±66.00)、(438.84±78.52)μmol/L,不同血压级别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超声结果4组间血清UA值分别为(297.71±54.28)、(353.61±70.07)、(400.43±82.22)、(469.32±85.11)μmol/L,不同内膜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UA水平增高是EH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血清UA水平是EH颈动脉狭窄严重程度的独立预测因子,EH颈动脉狭窄严重程度与血清UA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清尿酸(UA)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按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分为内膜增厚组、斑块形成组和管腔狭窄组,测定三组患者的血清hs-CRP和UA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越严重,血清hs-CRP和UA水平越高,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hs-CRP和UA水平变化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hs-CRP,UA浓度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呈正相关关系(P<0.01)。适当降低血清hs-CRP和UA,可防止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减轻高血压靶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尿酸(UA)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34例冠心病患者(试验组)和128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分别进行UA及HS-CRP的检测,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冠心病患者UA及HS-CRP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冠心病患者UA及HS-CRP水平明显升高,联合检测UA及HS-CRP对冠心病的诊断、治疗和判断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尿酸、血脂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尿酸(UA)、血脂的关系.方法 对80例高血压患者测定血脂、尿酸,超声心动图测定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粥样硬化斑块.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尿酸与不同程度颈动脉硬化的关系.结果 与IMT正常组比较,IMT增厚组和颈动脉斑块形成组的血尿酸明显的增高(P<0.01),颈动脉斑块形成组血尿酸水平较IMT增厚组也明显的增高(P<0.01).颈动脉斑块形成组的LDL-C较IMT正常组明显增高(P<0.01).在无颈动脉斑块组中,多元线性回归显示UA、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IMT独立相关.结论 UA、TG、LDL-C是颈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S)患者神经伤残程度与血清尿酸(UA)水平的关系。方法收集本院68例MS患者作为实验组,选择68名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比较MS患者急性期、缓解期及健康对照者血清UA水平变化;扩展残疾状况评分量表(EDSS)评价两组人群神经功能伤残程度;多重线性回归法分析性别、年龄、患病时间、血清尿酸水平对MS患者EDSS得分的影响。结果MS患者急性期、缓解期血清UA水平较均明冠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患者急性期血清UA水平明显低于缓解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患者患病时间与EDSS得分呈显著正相关:血清UA水平与EDSS评分呈显著负相关。结论MS患者血清UA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其神经伤残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