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脑血管介入治疗是指在X线电视监视下借助导引器械(针、导管、导丝)经血管途径递送特殊材料进入神经系统病变区,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治疗技术分为支架植入术、球囊扩张术、血管内动脉溶栓术、机械碎栓术、血管栓塞术、血管内药物灌注术等[1]。脑血管介入穿刺术主要采用股动脉入路进行穿刺。随着介入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脑血管介入治疗以其安全、微创、效果好等优势被迅速推广应用,但其毕竟是一种创伤性的治疗措施,术后难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循证护理是近年来逐渐发展并成熟起来的护理模式,我科将循证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中股动脉穿刺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方法:介绍4135例股动脉穿刺发生的51例并发症及处理方法,其中渗血22例、血肿15例、高迷走神经反射7例、腹膜后血肿3例、股动脉股静脉瘘2例、股动脉假性动脉瘤2例。结果:除1例腹膜后血肿病人死亡外,其余均取得较好治疗效果。结论:各种并发症均有一定的原因,只要穿刺前积极预防一般可以避免,如果已发生并发症给予适当的及时的处理可以避免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3.
4.
经股动脉穿刺是多数血管内介入性诊疗技术需涉及的第一步有创操作,为使血管内介入诊疗过程顺利进行,该操作尤为重要。但随着血管内介入诊疗技术的发展,各种经股动脉穿刺的并发症亦有增多的趋势。在全面了解经股动脉穿刺的各种并发症,熟练掌握穿刺技术及按照正规程序操作后,可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出现并发症时积极处理可防止发生严重后果。故熟练的穿刺技术,轻柔的操作,术中术后的严密观察是预防经股动脉穿刺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脑血管介入术后股动脉穿刺部位局部止血问题受到临床关注。科学、合适的止血方法有助于提高止血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对股动脉穿刺部位出血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综述了人工压迫止血、动脉无创止血贴、动脉压迫止血器、血管封堵器等止血方法的临床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6.
7.
冠心病介入性手术是目前应用最多、最有效的诊断及治疗冠心病的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通过对经股动脉途径介入术及上肢动脉途径介入术两种不同途径行冠脉介入术后局部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旨在了解何种穿刺能让患者更舒适. 相似文献
8.
经皮股动脉穿刺的常见并发症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前,微创高效的介入治疗正日益受到广大临床工作者的青睐,包括放射科、心内科、脑外科、肝胆科、消化科、肿瘤科、呼吸科、神经内科等诸多学科都相继开展了血管内介入诊疗工作,但股动脉穿刺点并发症却呈逐渐增多趋势.有报道经股动脉径路行诊断性与治疗性心脏介入的血管径路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0.1%~2%和0.5%~5%,这不能不引起血管内介入工作者的高度重视[1].本文就股动脉穿刺过程中及穿刺后的一些常见的并发症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10.
11.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途径与经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PCI)的护理特点。方法:选择心内科2009年1月~2010年1月进行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02例进行研究,随机将102例患者分成两组经桡动脉途径PCI 52例,经股动脉途径PCI 50例,比较两种径路PCI操作术后护理特点。结果:从(1)拔出动脉鞘管前的准备及拔管时间及局部压迫方式;(2)卧床及平均住院时间;(3)穿刺部位观察时间;(4)拔管综合症;(5)尿潴留;(6)低血压;(7)疼痛及情绪变化等七个方面对比分析,经桡动脉途径PCI有明显改善。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较经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术具有患者无需卧床、痛苦小、护理方便、创伤性小、安全有效,术后局部血管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经济便捷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经皮股动脉穿刺技术的效果,以利于进一步提高股动脉前壁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股动脉穿刺的安全性。方法应用回顾性分析总结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患者1 325例的穿刺效果。所有患者均采用改良的Seldinger式穿刺介入手术方案(直接用穿刺针行股动脉前壁穿刺)。结果 Seldinger式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手术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6.3%,其中,穿刺处局部出血或血肿18例,患者均未发生假性动脉瘤、动脉夹层及盆腔血肿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经股动脉前壁穿刺插管是安全、便捷的有效途径,熟练掌握穿刺技术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各项并发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股动脉和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的优缺点。方法 :选择我院 2 0 0 0年 5月到 2 0 0 3年 12月住院 180例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病人分成股动脉 (5 5例 )和桡动脉 (12 5例 )两组 ,比较其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 ,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手术成功率分别为 98 18%和 99 2 0 % (P >0 0 5 ) ,血管并发症分别为 30 91%和 4 8% (P <0 0 1) (不包括疼痛和导尿等非血管并发症 )。结论 :本研究提示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不需卧床 ,手术成功率高 ,病人损伤小 ,止血方便 ,血管并发症少 ,节省费用 ,减少X线照射时间。安全、可行、便捷、经济。作者推荐使用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股骨骨折并股动脉损伤的急症处理效果。方法钢板及外固定架固定骨折,根据血管损伤情况选择直接修补、端端吻合、游离血管静脉移植术等方法修复25例。结果23例肢体成活,伤口愈合好,2例因时限过长,肌肉缺血坏死被迫截肢。随访10个月。4年,23例患者骨折愈合良好,两例因股神经损伤,肢体感觉和运动功能部分障碍。结论股骨粉碎性骨折并股动脉神经损伤要早期诊断、及时准确处理,才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壳聚糖止血海绵与人工徒手按压对经股动脉途径穿刺的止血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8月至2010年10月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心二科,经股动脉途经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60名,随机分为徒手按压组及壳聚糖止血海绵组,每组30例,观察止血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体外壳聚糖止血海绵止血效果肯定,操作成功率100%,无严重并发症,并且明显缩短了止血时间及制动时间(P<0.05).结论 壳聚糖止血海绵对经股动脉穿刺的止血作用确切,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16.
桡动脉入路与股动脉入路行冠脉介入诊疗的护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桡动脉入路与股动脉入路行冠脉介入诊疗患者术后不良反应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研究相关护理的优缺点,有针对性的为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将504例次行冠脉介入诊疗的患者分为A组(桡动脉入路组)270例次、B组(股动脉入路组)234例次,并观察、记录、对照二者的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结果:A组患者穿刺侧肢体疼痛、烦躁失眠、腰背疼痛、排尿困难或尿潴留、局部皮肤损伤等情况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而动脉痉挛或畸形需更换入路或放弃的情况明显高于B组;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中,A组患者拔管迷走神经反射、出血、血肿等情况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而动脉瘤、动脉闭塞、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率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桡动脉入路创伤小、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少、卧床时间短、护理方便、安全,给患者带来的心理压力小,术后体位舒适,患者容易接受,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7.
启动子CMV和EF1α对人胰岛素基因在BHK细胞中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建立近似于临床PTCA及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动物模型。经颈动脉入路将镍钛记忆合金自展支架植入犬股动脉,12周后进行病理学观察。支架植入段血管平滑肌细胞大量增殖。胶原合成增加,新生内膜形成,造成管腔明显狭窄。经颈动脉将记忆合金支架植入犬股动脉方法操作简单,内膜增生可靠,病理过程近似临床再狭窄。是研究支架术后再狭窄,尤其是平滑肌细胞迁移。增殖的可靠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人工股骨头置换在改善髋关节功能中的效果 ,并分析其并发症。方法 :对已置换病人进行回访调查 ,应用Harri’s法评价关节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 ,通过X线片了解假体松动及局部骨质的改变。结果 :有回访资料者 6 1例 ,平均Harri’s分 (32~ 88) 6 8分 ,疼痛总发生率 70 .5 % ,X线片显示髋臼骨磨损发生率 46 %。结论 :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 ,术后并发症多 ,髋臼磨损和疼痛发生率高 ,直接影响关节功能 ,除老年 (80岁以上 )或有严重并发症者 ,应避免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Perclose-proglide及Angio-seal 2种股动脉血管闭合器的特点和使用技巧.方法 对比分析经股动脉途径进行介入治疗后分别应用Angio-seal、Perclose-proglide 2种血管闭合器进行股动脉术口闭合止血的190例患者,观察闭合止血术后即刻止血成功率、使用闭合器的操作时间、术肢制动时间、术后24 h内并发症、48 h内术口血肿发生率、血管闭合器的特点和使用技巧.结果 股动脉术口闭合成功后,2种血管闭合器的即刻止血成功率均为100%,患者术后24 h内均无出血发生;使用Perclose-proglide血管闭合器的操作时间(6.0±1.21) min,术肢制动时间(8±0.8)h;使用Angio-seal血管闭合器的操作时间(2.0±1.12) min,术肢制动时间(8±0.5)h.2种血管闭合器比较,P<0.05.结论 在掌握2种血管闭合器各自的特点和使用技巧后并应用于经过选择的合适患者,均可达到安全、有效止血及无重要血管并发症的目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