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左氧氟沙星及卷曲霉素方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评价含左氧氟沙星和卷曲霉素联合化疗方案在耐多药肺结核(MDR-PTB)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216例MDR-TB患者分为治疗组109例和对照组107例。化疗方案:治疗组以左氧氟沙星和卷曲霉素为主,联合利福喷汀、异烟肼、对氨基水杨酸钠、吡嗪酰胺;对照组用链霉素、乙胺丁醇,联合用药同治疗组,疗程均为21个月。结果189例患者完成化疗疗程,治疗组94例,痰菌阴转率85.1%;对照组95例,痰菌阴转率57.8%,痰菌阴转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病灶显效率51%,空洞闭合率63.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的药物不良反应率为31%,对照组为35%,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和卷曲霉素的方案治疗MDR-TB,痰菌阴转和病变吸收好转较优,药物不良反应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防痨杂志》2004,26(3):165-167
  相似文献   

3.
含左氧氟沙星方案治疗肺结核病人近期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左氧氟沙星联合其它一线抗结核药物治疗初始肺结核病人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入选88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2HREV/7HR)和对照组(2HREZ/7HR)。观察痰菌阴转,X线好转情况及药物副反应。结果 治疗2个月时治疗组和对照组痰菌阴转率分别为87.2%和87.8%,满疗程时痰菌阴转率分别为97.9%和97.6%,X线胸片肺内病灶满疗程时治疗组和对照组出现副反应分别为18.8%和44.4%。结论 左氧氟沙星具有良好抗结核作用。是一种使用安全,副反应小的新一代的抗结核药物,可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应用于初治肺结核病人,但最好用于复治肺结核。  相似文献   

4.
左氧氟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5.
左氧氟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防痨杂志》2003,25(4):254-256
  相似文献   

6.
目前全世界结核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其原因之一就是耐多药结核 (MDR- TB)的发病率上升所致。为了有效的控制慢性传染源 ,减少结核病的流行 ,寻找新的有效的抗结核药物治疗耐多药结核已成为当前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我科自 1998年末开始以含卷曲霉素在内的联合方案要治疗耐多药结核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1.选例标准经标准化疗方案 2 HRZS(E) / 4 HR正规或不正规治疗半年以上痰菌持续阳性者 ;或经复治方案中使用过 P(对氨基水杨酸钠 ) K(卡那霉素 ) O(氧氟沙星 )未使用过 D(力康结核 ) L (利福喷丁 ) L F(左氧氟…  相似文献   

7.
8.
左氧氟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淑丽 《山东医药》2006,46(17):81-81
2000年1月~2004年1月,我们采用左氧氟沙星配合其他药物治疗耐多药肺结核患者36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左氧氟沙星联合其他-线抗结核药物治疗初治肺结核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人选8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HREV/7HR)和对照组(2HREZ/7HR)。观察痰菌阴转、X线好转情况及药物副反应。结果治疗2个月时治疗组和对照组痰菌阴转率分别为87.2%和87.8%,满疗程时痰菌阴转率分别为97.9%和97.6%。X线胸片肺内病灶满疗程时治疗组和对照组出现副反应分别为18.8%和44.4%。结论左氧氟沙星具有良好抗结核作用,是一种使用安全、副反应小的新一代的抗结核药物,可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应用于初治肺结核患者,但最好用于复治肺结核者。  相似文献   

10.
左氧氟沙星在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观察和评估左氧氟沙星合用其他抗痨方案在耐药肺结核(MDR-PTB)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240例MDR—PTB病人随机分配至含左氧治疗组及不使用左氧对照组。治疗组方案为左氧为主联合利福喷丁、力克肺疾、吡嗪酰胺、丁胺卡那,对照组用利福喷丁、力克肺疾、吡嗪酰胺、丁胺卡那,疗程为20个月。结果226例病人完成疗程。治疗组120例,痰菌阴转103例(86%);对照组120例,痰菌阴转59例(49%);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病灶吸收明显,空洞闭合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含左氧联合抗痨治疗MDR-TB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1.
左氧氟沙星及力克菲蒺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含左氧氟沙星和力克菲蒺的化疗方案在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病的疗效。方法将98例耐多药肺结核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治疗组以左氧氟沙星和力克菲蒺为主,联合丁胺卡那霉素、利福喷丁、丙硫异烟胺;对照组用丁胺卡那霉素、利福喷丁、丙硫异烟胺、吡嗪酰胺及乙胺丁醇,疗程均为21个月。结果疗程结束后,治疗组痰菌阴转率、空洞闭合率及病灶吸收好转率分别为82%、77.5%及84%,对照组则分别为56.3%、54.3%及52.1%,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分别为P<0.01,P<0.05及P<0.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分别为30%及27.1%,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含左氧氟沙星及力克菲蒺的方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MDR-TB治疗效果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选择2006—2008年痰液经BACTECMGIT 960系统快速培养为结核分枝杆菌生长并同时耐异烟肼和利福平的MDR-TB住院患者161例,记录人口学资料、年龄分组、抗结核药物使用种类及使用时间、主要并存病及并发症、肺部病灶影像学改变等临床资料和药敏试验结果及随访结果。通过log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治疗最终结果的影响因素(包括性别、年龄、患者类型、是否使用二线药物、基线耐药种类和肺结核病情)。结果161例MDR-TB患者中男性116例,女性45例(年龄15~87岁)。161例MDR-TB患者中,曾使用二线药物者108例(67.08%)。肺部病灶程度中度者45例(27.95%),重度者111例(68.94%)。MDR-TB化学治疗方案其中氨基糖苷类注射剂[包括链霉素(部分对链霉素敏感患者)及阿米卡星(95/161)]或多肽类注射剂[主要为卷曲霉素(34/161)]使用率占80.12%(129/161),口服氟喹诺酮类使用率占95.65%(154/161),丙硫异烟胺使用率占72.67%(117/161),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使用率占81.37%(131/161),吡嗪酰胺使用率占62.11%(100/161)。治疗结果显示:153例患者(失访8例)治愈45例(29.41%,45/153),死亡19例(12.42%,19/153),治疗失败89例。不同年龄组治愈比例为<30岁69.57%(16/23)、30~岁18.75%(15/80)、50~岁31.71%(13/41)、≥70岁11.11%(1/9)。是否使用二线药物、肺结核病情及年龄对MDR-TB治疗成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13,P<0.05;χ2=14.417,P<0.05;χ2=14.969,P<0.05)。结论年龄、是否使用二线药物以及肺结核病情对MDR-TB患者治疗成败有影响;MDR-TB治愈率低,死亡率高,应积极研发作用强、毒性低的新一代抗结核药物,控制耐药结核病的发展和蔓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初治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疗效及其转归,以进一步提高对初治耐多药肺结核的认识.方法 选取上海市肺科医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408例,分为初治组及复治组,观察两组间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等,同时采用队列分析方法对两组转归进行比较,统计学方法应用x2检验.结果 初治组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率、空洞闭合或缩小率均明显高于复治组,而不良反应发生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o.434,P>0.05).初治组89例,治愈66例(74.16%),完成疗程8例(8.99%),失败7例(7.87%),死亡3例(3.37%),失访5例(5.62%);复治组319例,治愈134例(42.01%),完成疗程31例(9.72%),失败116例(36.36%),死亡12例(3.76%),失访26例(8.15%);初治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复治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8.783,P<0.01).可能的影响因素有患者病程、病灶及空洞范围、一般营养状况、合并症及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程度等.结论 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中,初治组临床疗效及转归明显好于复治组.加强结核病患者的耐药性监测,早期发现并及时更改化疗方案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吡嗪酰胺酶活性与耐多药肺结核(multidrug-resistant pulmonary tuberculosis,MDR-PTB)近期疗效的相关性,为MDR-PTB患者化学药物治疗的选择提供指导。 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将广州市胸科医院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85例MDR-PT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6Am-Mfx-PZA-Pto-Cs/18Mfx-PZA-Pto-Cs(Am:阿米卡星;Mfx:莫西沙星;PZA:吡嗪酰胺;Pto:丙硫异烟胺;Cs:环丝氨酸)治疗方案。85例患者中,剔除9例丢失、中断治疗、失访患者,共76例患者纳入最终研究。以Wayne方法检测吡嗪酰胺酶的活性,以BACTEC MGIT 960方法检测吡嗪酰胺药物敏感性;比较吡嗪酰胺酶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治疗2、4、6个月末痰菌阴转、病灶吸收和空洞闭合情况。 结果 76例患者中,吡嗪酰胺酶阳性32例(42.1%),吡嗪酰胺酶阴性44例(57.9%);吡嗪酰胺表型耐药36例(47.4%),吡嗪酰胺表型敏感40例(52.6%)。吡嗪酰胺药物敏感性检测与吡嗪酰胺酶活性检测的一致性较高(Kappa=0.687,P=0.000)。吡嗪酰胺酶阳性患者治疗4个月末病灶吸收率(59.4%,19/32)及空洞闭合有效率(65.5%,19/29)均高于吡嗪酰胺酶阴性患者[分别为36.4%(16/44)和36.8%(14/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949,P=0.047;χ2=5.411,P=0.020)。吡嗪酰胺酶阳性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空洞闭合有效率(86.2%,25/29)高于吡嗪酰胺酶阴性患者(63.2%,2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7,P=0.035)。 结论 MDR-PTB患者的疗效与吡嗪酰胺酶活性有关,吡嗪酰胺酶阳性患者应用含吡嗪酰胺的MDR-PTB标准方案治疗后,病灶吸收及空洞闭合的效果优于吡嗪酰胺酶阴性患者。  相似文献   

15.
含左氧氟沙星方案治疗复治肺结核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含左氧氟沙星方案治疗复治肺结核的临床疗效。 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字化期刊、维普中文科技期刊等数据库,检索年限:1994年—2008年。按纳入、排除标准纳入合格的随机对照研究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 Meta分析采用RevMan4.2.7软件进行。 结果 共纳入8篇研究,包括791例患者,但这些研究的质量普遍不高。Meta分析结果表明,一线抗结核药加左氧氟沙星在提高痰菌阴转率、促进病灶吸收方面,优于一线抗结核药治疗复治肺结核。其OR和95%CI分别为3.70[2.59,5.27]、3.10[2.25,4.28]。左氧氟沙星方案与单纯一线抗结核药治疗比较,可能促进空洞闭合,其OR和95%CI为2.41[1.50,3.89],但RR随机(95%CI)为1.63[0.99,2.68]。不良反应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其OR和95%CI为0.94[0.58,1.53]。 结论尽管有证据支持左氧氟沙星与一线抗结核药联用在提高痰菌阴转率、促进病灶吸收方面,优于一线抗结核药治疗复治肺结核。由于纳入研究的数量少、潜在的发表偏倚和质量不高,尚不能对其疗效得出肯定性的结论。因此,继续开展高质量、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6.
经纤维支气管镜局部给药对耐多药肺结核病的治疗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评价纤维支气管镜 (纤支镜 )局部给药配合全身化疗对耐多药肺结核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纤支镜导至病灶区或相应的段支气管 ,清除病灶分泌物后 ,再注入4%碳酸氢钠、丁胺卡那霉素(A)、氧氟沙星(O)、异烟肼(H)注射液 ,配合全身化疗治疗耐多药肺结核44例 ,与单纯全身化疗30例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经纤支镜给药治疗组满9个月时痰菌阴转率93.2% ,病灶有效率90.9% ,空洞闭合率40.5%。均显著高于单纯全身化疗组的60.0% ,56.7%及16.1% (P<0.01,P<0.05)。结论 经纤支镜给药配合全身化疗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病 ,疗效显著优于单纯全身化疗 ,而且未见严重的并发症和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化疗加免疫长疗程方案治疗耐多药结核病的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评价化疗加免疫长疗程方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03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采用1∶1随机、平行对照的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除采用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利福喷汀、左旋氧氟沙星、丙硫异烟胺(Pt)、克拉霉素和阿米卡星治疗外,治疗组患者加用免疫调节剂母牛分枝杆菌菌苗(M.vaccae,微卡),对照组患者不加用母牛分枝杆菌菌苗,疗程共18个月。结果治疗结束时(18个月)治疗组和对照组痰抗酸菌涂片阴性同时痰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阴性(涂阴培阴)分别为74.5%(73/98)和72.5%(66/91),(χ2=0.09,P=0.7599)。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线影像结果表明,2组的病灶显效率分别为72.4%(71/98)和47.3%(43/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2,P=0.0004,P>0.05);有效率分别为90.8%(89/98)和82.4%(75/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0,P=0.0886,P>0.05);空洞闭合率分别为33.3%(27/81)和22.1%(17/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秩和检验F=1.52,P=0.1294,P>0.05)。免疫学指标CD8阳性原细胞在治疗6个月时治疗组高于对照组,CD3阳性原细胞治疗后与治疗前免疫指标差值在3和9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余CD4, CD4/CD8,NK细胞,IL-2R等免疫学指标在各治疗阶段,治疗组与对照组近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临床症状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乏力等症状有改善;治疗组改善程度均大于对照组。结论本研究所设计的方案对耐多药肺结核病均有明确的疗效,具有有效的杀菌、抑菌作用,加用免疫调节剂在促进病灶吸收,症状改善方面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和评价含司帕沙星和卷曲霉素联合化疗方案在耐多药肺结核(MDR-TB)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将高州市慢性病防治站2005-2010年104例MDR-TB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3(Cm+ Sfx+L2 +D+TH)或15(Sfx+L2+D+TH)]52例、对照组3(L2ZED+Am)或15L2ED]52例.观察痰菌阴转率、X线胸片病灶吸收率、空洞闭合率.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治疗组3个月末、6个月末、12个月末、疗程结束时痰菌阴转率分别为53.8%(28/52)、73.1%(38/52)、80.8%(42/52)、88.5%(46/52);对照组分别为15.4%(8/52)、42.3%(22/52)、57.7%(30/52)、65.4%(34/5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17.0,P<0.01;x22=10.1,P<0.01;x23=6.5,P<0.05;x24 =7.8,P<0.01).治疗组疗程结束时X线胸片病灶吸收率为90.4%(47/52)、空洞闭合率为81.6%(31/38);对照组分别为67.3%(35/52)、57.1%(20/3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8.3,P<0.01;x22=4.7,P<0.05).结论 含司帕沙星及卷曲霉素的方案治疗MDR-TB,有助于痰菌阴转和病变吸收好转.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固定剂量复合制剂(fixed-dose combination, FDC)和板式组合药对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的疗效。方法 利用随机数字表对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进行分组,FDC组(269例)使用FDC,对照组(265例)使用板式组合药,按照直接面视下短程化疗(DOTS)策略对患者进行治疗管理,并比较二者的疗效。先用传统统计学检验分析差异的统计有效性,如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则进一步用优效性检验,如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则进一步用非劣效性检验,取α=0.05。结果 非劣效性检验表明FDC组的治疗2个月末痰菌转阴率、治愈率和疗程末结核病灶吸收率均不劣于对照组。FDC组和对照组治疗2个月末痰菌转阴率分别为95.54%(257/269)和92.83%(246/265)(u=3.809, P<0.001),治愈率分别为96.28%(259/269)和93.21%(247/265)(u=4.187, P<0.001),疗程末结核病灶吸收率分别为86.62%(233/269)和83.40%(221/265)(u=2.662,P<0.01)。优效性检验表明FDC组的空洞缩小率(87.27%,48/55)优于对照组(63.64%,28/44)(u=2.770,P<0.01)。结论 FDC和板式组合药对初治涂阳肺结核的治疗效果相同。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贝达喹啉联合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耐药肺结核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反应,为贝达喹啉的安全使用与监测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搜集2018年11月至2020年12月于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耐药结核病房完成了24周治疗及随访的127例耐多药肺结核、准广泛耐药肺结核、广泛耐药肺结核及利福平耐药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使用含贝达喹啉方案治疗的6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使用不含贝达喹啉治疗方案的6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耐药诊断类型、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合用其他导致QTc间期延长的药物等。监测两组研究对象在治疗过程中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分析观察组患者发生QTc间期延长(>450ms)的影响因素。结果: 观察组QTc间期延长发生率为48.5%(32/6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6.2%(16/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78,P=0.001);观察组与对照组发生QTc间期>500ms者分别有3例(4.5%)和1例(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概率法,P=0.143)。两组其他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未见差异。观察组QTc间期随着含贝达喹啉治疗方案使用时间增加逐渐增大,第4周末QTc间期为(435.1±28.8)ms,明显高于基线期QTc间期[(419.0±23.2)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77,P=0.001);在第12周末达峰值[(439.5±30.7)ms]。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45岁的患者使用含贝达喹啉方案治疗时出现QTc间期延长的风险是年龄18~45岁者的9.027倍(95%CI:1.033~78.859);合并使用其他可导致QTc间期延长的药物亦是导致患者发生QTc间期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9.033(1.042~78.326)]。结论: 耐药肺结核患者应用含贝达喹啉方案治疗后QTc间期延长的发生率增高,但未见严重的心脏不良事件;其他系统不良事件发生率未见增加。高龄患者是QTc间期延长发生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