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护理专科学生临床沟通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护理专科学生临床人际沟通能力及护患沟通技巧。方法:对我校2004级大专护生在临床实习前采用课堂与实践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进行人际沟通能力强化培训。结果:护生均能认识到沟通的重要性,沟通能力及沟通技巧有了提高,经χ2检验,护生在各种护理场景语言沟通能力的8项中,有5项在培训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及临床带教老师对护生有较好的评价。结论:采用课堂与实践融为一体的培养方法,不仅培养和强化了护生的沟通意识,还提高了护生在临床实践中人际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2.
廖娟  聂黔辉  方晓华  王冬华 《护理研究》2013,27(20):2160-2161
[目的]探讨角色扮演法在本科护生人际沟通能力培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角色扮演法应用于某校40名护理学专业本科生人际沟通能力培训,测量护生培训前和培训后1个月的人际沟通能力。[结果]培训前后护生人际沟通能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角色扮演法能有效提高护生人际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3.
提高护生人际沟通技能的培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际沟通是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理人员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医学院校应重视护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有效地提高护生的人际沟通能力。目前,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由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及教育策略上的不足,限制了护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及发挥。我们总结教学经验分析不足之  相似文献   

4.
提高护生人际沟通技能的培养策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人际沟通是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理人员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医学院校应重视护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有效地提高护生的人际沟通能力。目前,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由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及教育策略上的不足,限制了护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及发挥。我们总结教学经验分析不足之处,改革了一系列人际沟通能力的教学方法,现总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李玉梅  李晓英 《现代护理》2007,13(3):228-229
目的加强护生沟通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现代护理的需要。方法用护理程序框架修改留置导尿操作流程图,把解释的内容和步骤融入操作流程,对94例毕业实习的护生进行培训。结果训练后护生的人际交往沟通能力增强(P<0.05)。结论加强护生语言表达能力,发挥带教教师的作用,营造轻松的沟通环境,可提高其人际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6.
对实习护生人际沟通能力现状进行总结与分析,并对发展方向进行展望。结果显示,实习护生人际沟通能力尚处于较低水平,与护生自身因素、患者因素及医院环境有关,除护生自身应提高认识外,还应开启校院联合培养模式,共同促进沟通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 加强护生沟通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现代护理的需要.方法 用护理程序框架修改留置导尿操作流程图,把解释的内容和步骤融入操作流程,对94例毕业实习的护生进行培训.结果 训练后护生的人际交往沟通能力增强(P<0.05).结论 加强护生语言表达能力,发挥带教教师的作用,营造轻松的沟通环境,可提高其人际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8.
性格与学历对护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目的讨论性格、学历与护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100名护生,大专护生38名,中专护生62名,采用艾森克简式个性问卷对护生进行性格类型测定,并分别按性格、学历对护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影响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大专学历的护生人际沟通能力显著高于中专学历(t=6.77,t=9.14,P均<0.001);性格内向型的护生人际沟通能力最差,与性格中间型、外向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而性格中间型与性格外向型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学历较高、性格外向型或性格中间型的护生人际沟通能力强。  相似文献   

9.
互动沟通模式在手术室带教中的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焦静 《中华护理教育》2007,4(6):274-275
报告了采用互动沟通带教模式对300名在手术室实习的护生进行带教的方法。主要包括营造轻松和谐的氛围,召开护生互动讨论会,鼓励护生之间互动,培养与手术病人沟通的能力等。该方法提高了护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了人际沟通能力、专科操作技能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临床实习护生人际沟通能力现状,为护理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沟通动机量表、沟通知识量表、沟通技能量表和人际沟通满意度量表对新乡地区三级综合医院临床实习护生240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临床实习护生人际沟通能力整体水平一般,其中沟通技巧得分相对较高,其次是沟通知识和沟通动机,沟通满意度得分最低。结论:应根据护生人际沟通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革,提高护生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11.
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红  龚爱萍 《现代护理》2006,12(8):770-771
为了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使她们毕业后能适应现代化医院的要求,将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护理学基础》教学的全过程中,激发了学生学习护理学基础的热情,为学生在日后的护理工作中与患者有效地交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提高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对实习护士因人施教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黄杏娣 《护理学报》2006,13(1):72-74
为了提高实习护士(以下简称为护生)的临床护理能力,为以后独立工作打下良好基础,根据护生不同的气质特性及外在表现进行个性分类(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两种类型),结合护生的心理活动倾向和影响护理能力发挥的若干因素进行能力评估后,制订个体化临床教学方案。对内向型护生首先要消除学习上的心理障碍,加强感情联系,重点加强语言沟通能力的培养,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强调循序渐进带教方式;对外向型护生注重观察力的培养,激发学习兴致,加强操作监督,重视语言修养,从整体上提高护理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3.
吴利平 《现代护理》2007,13(18):1697-1699
目的探讨影响护生实习积极性的主要因素。方法对本、专科实习护生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影响护生实习积极性的6个因素分别为:人际关系;专业思想;支持系统;临床带教;实习环境;激励机制。影响护生实习积极性的较重要的4个项目依次是:与带教老师关系不和;带教方法不合理;排班不合理;所做工作不受重视。另外,对护理工作缺乏热情、毕业后不去医院工作、未受到带教老师的尊重3个项目对本科护生实习积极性的影响明显高于专科护生。结论加强专业思想教育,培养护生的沟通技巧和交际能力,优化带教师资队伍,改进临床教学方法,使用有效激励措施,遴选实习基地,优化实习环境可以激励护生实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4.
大中专护生人际沟通知识和技巧的需求调查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目的促进大中专护生人际沟通技巧的优化。方法2004年6月、12月,分别对湖北襄樊职业技术学院护理系342名大中专护生(大专生240名,中专生102名)进行调查。以了解护生人际沟通知识和技巧情况与需求。结果大中专护生对人际沟通知识和技巧的需求较为一致。结论对大中专护生进行人际沟通知识教育和技巧训练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5.
培养中专护生沟通能力的体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沟通能力是临床护士全面获得病人信息不可缺少的技能。培养护生的沟通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带教中,通过培养护生热爱护理专业;定期举行沟通知识与技巧讲座;加强护生的临床沟通训练;培养护生良好的情绪;争取病人合作等方法,提高了护生的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护理专科生临床沟通能力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加强学生人际沟通能力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护理专业学生临床沟通能力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量表对173名护理专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临床沟通能力得分为(81.40±8.64)分,年级、是否学生干部、人格E量表得分、自我效能共同解释临床沟通能力总变异的31.3%。结论护理教育者应根据学生的人格倾向进行个性化的人际沟通能力的培训,并注重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效能,提供各种实践机会,以提高其临床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17.
潘红  袁晓玲 《护理研究》2012,26(14):1252-1254
介绍了《护理人际沟通》课程设置及教学形式,从调查评价量表、客观标准化临床考试及图片、视频、录音方面对护生沟通能力评价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高护生护理礼仪知识需求调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了解高护生护理礼仪知识需求状况,提高人文修养。方法对250名高护生进行礼仪知识需求调查。结果护生在道德礼仪与言语礼仪、礼仪的实际应用与交往心理的训练等方面的需求较高。结论对护生进行护理礼仪知识教育十分必要,应将其列为人文修养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